岑参冠绝古今之作,28个字写尽金戈铁马,其中两个字却被争议千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多数人认识岑参是因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那句惊艳世人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苦寒之地的漫天大雪却硬生生地被岑参写成了温暖人心的一树梨花!这种绝妙比喻若不是亲身见过边塞壮景,谁能写得出来?事实上,能把冰冷的边塞诗写得如此浪漫,大唐除了岑参再无第二人。如果说李白的浪漫是酒入豪肠酿成的月光,那岑参的浪漫则是在马背上跃起的平沙万里。

  作为唐代诗坛顶级的边塞诗人,岑参一生写了70多首边塞诗,这在盛唐是数量最多的。他两次出塞,真实的经历让他的边塞诗雄奇瑰丽,自然界中的飞沙走石、风雪冰川、鸟飞雁过,都被他信手拈来,成为笔下一首又一首奇趣的经典。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离的这首岑参经典作名叫《碛中作》,短短28字道尽一生金戈铁马,却因其中两个字被争议千年。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作于岑参34岁左右,是岑参第一次从军出塞西征时。诗的大意是:我们一路驰马向西面行,如今仿佛已近天边,离家后这是第二次看见月圆。今夜我们还不知道要在哪里露宿,这一望无际的平沙里不见人烟。

  诗的第一句,以空间的夸张起笔,“走马西来欲到天”既道明了他们前行的方向。大漠里正是“野旷天低树”,这“欲到天”三个字便将原野和天相接写得淋漓尽致。第二句,月圆了两回可见他离家已有两个月,月圆自古就是思归之意,看见月圆想起家中亲人,难免心中感伤。这份淡淡的哀愁,在这苍茫的平沙里,更显动人。

  诗的第三句,笔锋一转,诗人立马从思亲的忧愁中跳出,只淡淡一句“不知何处宿”,就将全诗拉回当前之景中。这似轻描淡写的“不知”,更可见将士们风餐露宿,早就习惯了到处将休息的生活。

  最后一句,也是历来受到争议之句,争议点就在这“平沙万里”的“万里”二字,有另一个版本说此处应该是“平沙莽莽”。这首诗作于749年,历经1200多年,史上记载的版本有两个字的差异本也算得上是常见。但这首两个字,恰恰是全诗最气势磅礴的精妙之处,这就让后世争论不休了。

  “平沙万里”是空间上的辽阔,将沙漠写得无比无际;“平沙莽莽”是虽也作平沙茫茫之意,却终究少了一份浑厚的气象。但岑参似乎一直就更爱用“莽莽”二字,在他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开篇也有“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句,所以这个“平沙万里”是否为后人所改,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争议归争议,却不影响这首诗成为经典,能流传1200多年就是最好的证明。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和小编讨论!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昌洪州大桥预计2024年9月竣工通车 将缓解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压力
下一篇:2022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将至!大家都这样偷偷提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