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6.5的评分,对这部电影是不公平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警匪双雄对决一直是港片最拿手的戏码,也是票房吸金神器,自1989年经典港片《喋血双雄》播出以来,警匪对决类影片一直是套路在变,但模式不变,30多年来涌现不少佳作,像《暗战》、《无间道》、《追龙》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至今这种模式仍被观众所广泛喜爱。

  

  《喋血双雄》

  近日,又一部同模式电影《除暴》上映,五天累积票房破两亿,在同期院线电影中,一马当先。虽然,评分只有6.5,被评价为有些老套,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说说理由:

  

  《除暴》

  《除暴》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一群训练有素、聪明狡诈的老鹰帮悍匪在全国各地抢劫银行,犯下惊天大案,但却逍遥法外。刑警队长钟诚屡被挑衅,发誓一定要抓住老鹰帮头领张隼,于是,以两人为首的警匪队伍展开了一次次斗智斗勇的较量,最后,在钟诚的努力坚持之下,费时四年多,终于,找到了张隼的藏身之地,抓住了他的故事。

  虽然,香港警匪片与内地警匪片都是讲“警”与“匪”的故事,但它们的呈现风格却有很大的不同。

  香港警匪片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要更加商业化,风格上更加炫酷,比较受青少年们的喜爱。比如《无间道》,两个型男+卧底元素,真是吸足了眼球。

  

  《无间道》

  内地警匪片则更偏重写实,呈现方式更加朴实,有一定的艺术成分在里面,可虽不乏像《白日焰火》这样的佳作,但因缺乏商业嗅觉与紧张感,票房成绩不太理想,也就是通常说的叫好不叫座。

  

  《白日焰火》

  《除暴》中,导演创新性地将一个发生在内地的警匪故事用港式风格呈现出来,取彼此之长,没想到融合得还不错。

  虽然,故事发生在90年代内地,年代感十足,但全片依然充斥着那股子香港警匪片特有的酷劲儿。

  为什么港式警匪那么酷?秘诀在于对警匪双雄魅力的极致渲染,那种男人之间势均力敌的碰撞是很吸引人的。

  具体到《除暴》中,通过几个细节把警匪水火不融的性格特征给完美勾勒了出来:

  先说警。

  钟诚赶赴某市警局担任队长一职,在车站,他看到警局宣传板上被人贴满了小广告,这本是件小事,但他却冒雨把所有的小广告给撕干净才前往警局——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除恶必尽的刑警形象呼之欲出。

  

  《除暴》钟诚(王千源饰)

  赶到警局后,警员们正在讨论钟诚为抓贼蹲了七天粪坑的事迹,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旁白,但观众对这位警察的狠劲儿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个多么爱岗敬业、勇武执着的刑警呀。

  再说匪。

  张隼率领同伙抢劫银行,丝毫不把警察放在眼里,甚至在完事之后还嚣张地请警察吃面,这是多么张狂的匪。

  

  《除暴》张隼(吴彦祖饰)

  张隼作案心狠手辣,哪怕对自己人也绝不手软,当看到自己的手下被警察抓住后,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警察恶斗,直至把留下的活口用炸弹炸成灰才离去,这是多么理智而凶残的匪。

  警匪性格针尖对麦芒的高度对立,在王千源与吴彦祖的高超演技下,不仅凸显了双男主的的极致魅力,也形成了强烈的气场冲突,勾起观众的观影欲。

  如果说“酷”是香港警匪片风格的外衣,“炫”则是其得以长盛不衰的核心秘诀。

  首先,在警匪争斗的套路上下足功夫。

  以前,香港警匪片玩点纯枪战的戏码就足以吸引观众了,但看得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以至于编剧不得不玩各种新花样。如今,警匪对决开始从武斗转变为更好看的智斗,编剧不断赋予警匪全新的技能较量,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除暴》除了采用较快的叙事节奏外,在武戏和智斗上下足了功夫,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武戏上,导演利用偏写实的手法,拍出了九十年代枪战片那种粗粝热血的感觉,仿佛令观众回到了《喋血双雄》的那个时代——事实上,细心观众能看出来导演在多处致敬吴宇森的《喋血双雄》;

  

  《除暴》枪战戏

  智斗情节也很用心,塑造了一个高智商的匪徒,主要表现在:

  1、张隼具备出色的反侦察能力,懂得如何掌握警察的动向,总是能够在警察赶到之前及时逃脱;

  2、张隼懂得一些物理小常识,比如,利用“力的增益”用绳扣把保险柜的阀门打开;

  3、张隼还编了一套暗语密码,用来与同伙交流。

  观众对于智斗情节的设计有两种看法:

  有人认为那个时代的抢劫犯不可能懂那么多,看着太假;还有人认为这些操作和《无双》等警匪片里的智斗情节一比,太小儿科。

  但我认为:首先,这是一部商业片,加入智斗元素只是为了使电影更加好看,不然,单纯玩枪战估计百分之八十的观众看不下去;其次,故事发生在内地九十年代,主角所掌握的技能不能超出自己的人设范围,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些设计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属于锦上添花。

  其次,电影处处呼应“咬死不放”的主题思想。

  整部戏警与匪都是互相咬死不放的,钟诚一上来就咬掉了张隼的耳朵,预示着接下来的情节发展。而作为匪的一方也不手软,铆足劲儿盯着警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最后,在历经四年的坚持下,张隼落网,呼应了“咬死不放”的主题。

  

  张隼落网

  正如钟诚对女警察说的那样:想要抓匪,其他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咬死不放”的精神。只要“咬死不放”,早晚有天会抓到匪。

  最后,电影拍出了一种高级的宿命感。

  港式警匪风格通常都带有一种宿命感在里面,就拿最经典的《无间道》为例,两个卧底都想摆脱灰色身份,回归到各自的正常生活中,但最终却都难逃宿命,成了牺牲品。这种对人物命运的巧妙拿捏与戏剧化的结局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很玄妙的感受,增加对电影的回味。

  

  《除暴》拍出了一种宿命感

  《除暴》也拍出了这种宿命感,有场戏印象较深:

  天台上,女警察很悲观地冲队长钟诚说如果张隼不再出来作案,那么我们将永远都抓不到他。但钟诚却肯定地表示他一定会出来的,理由大概就是:警天生是警,匪天生是匪,血液里都有着不安的因子,所以,警无法停止抓匪,匪也无法甘于永久蛰伏,不再作案。

  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张隼最终落网——是不是感觉有种宿命感在里面?影片到最后也没像其他电影那样来展现匪的幡然醒悟,其实这更加贴近现实,曾看过一些刑事纪录片,世上确实有那种穷凶极恶,丧失人性的匪,仿佛这就是他的宿命一般。

  能把这种宿命感拍出来,是导演拍片技巧的高级一面。

  前边所讲的“酷”与“炫”,其实和早期经典香港警匪片一比,只能算是及格水平。这部电影最有意义的一点是:通过故事回溯九十年代内地治安维稳史,致敬无名英雄。

  影片时间线从90年到96年,通过一些刑事纪录片会知道,当时的内地黑恶势力非常嚣张,据统计,国内涉枪罪案超过1万起,平均每天有4.5起案件发生,而且匪徒的枪械装备甚至要远超刑警,这点在电影中也有所展现:警方用枪主要是杀伤力不那么大的64式手枪,再高级一点的也不过是“79式轻型冲锋枪”,而匪方配备有大量先进的国外走私武器,勃朗宁手枪、AK-47自动步枪,还有大量手雷,足见抓捕难度之大,危险程度之高。

  

  《除暴》:展现了90年代嚣张的黑势力

  当时,黑恶势力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很多刑警与之交锋,甚至牺牲生命,最终,才获得了全国治安的稳定,这些无名英雄应该被铭记与致敬。

  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影片特意选了几个标志性事件,通过全国银行无监控到安监控再到1996年全国出台法律全面收缴民间枪支,展现了我国为治安维稳所做出的努力。

  

  《除暴》:在警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剿灭了黑势力

  很多观众纠结于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是什么,据此去评析电影哪些细节拍得不真实,但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电影里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反黑案件的一个缩影,只要能铭记历史就好,何必太较真。

  当然,电影也确实有不合理的硬伤,比如,很多观众就调侃浴室打斗的那场戏,虽然,凸显了双男主的壮硕彪悍,雄性荷尔蒙爆屏,但尴尬的是两个人的浴巾为什么在那么激烈的厮打中也没有掉,这也成了一个永久的难解之迷。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以娱乐属性为主的商业片《除暴》无疑是合格的。

  结论《除暴》的好在于将内地警匪故事用港式风格呈现,且融合得比较好。通过描绘警方历时四年,最终,抓住悍匪的过程,体现了“咬死不放”的精神。难能可贵的是电影对内地九十年代治安维稳史进行了有条理的回溯,让我们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致敬无名英雄,凸显了影片的现实意义。你们觉得《除暴》这部电影怎么样呢?欢迎留言。

上一篇:50岁离婚女人的经验之谈:女人的后半生,最忌这一点
下一篇:《神墓》动画定档,若森大制作,网友:极不看好,直言是献祭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