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工艺书法专业报考“爆表”
商报济南消息 山东工艺美院今年报考最热的专业是什么?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艺术……都不是!是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2月8日上午,山工艺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在长清校区开考。今年该校此专业一共有25个计划,结果报了1200人!报录比高达48:1!
昨天上午,山东工艺美院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在长清校区开考,来自全省各地的12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山工艺今年的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考试分创作和临摹两部分,创作部分正文内容为:“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落款内容为杨万里《读书》,丁酉年春书于长清。要求正文人选五体书中的两种字体进行创作。临摹内容为欧阳询碑帖。
在很多考生眼中,书法考试考的是基本功,但山工艺在创作部分的创作要求中耍了点“小心机”:创作内容给的虽是简体字,但要求考生“书写内容中有繁体者,必须写繁体,否则酌情扣分”。这个小小的“陷阱”,果然有考生栽了进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考生通篇下来用的都是简体字,显然没有认真读题。看来扣分在所难免了。
没办法,山工艺今年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招生计划只有25个,却报了1200人,报录比高达48:1,学校在题目的设置上也是费了些心思。不过,任何一项考试,认真读题都是基本要求。如果连题目都不读准确,扣分也情有可原。
如果说工艺设计类专业因实用性造成报考热度不断增加的话,书法专业则因其高雅特质,考生和家长了解不足而稍显清冷。“比较早的时候,认识到自己可以学书法的人比较少。大家都觉得书法很高大上,不敢轻易涉足。”1993年参加艺考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而随着经济条件不断变好,书画越来越多地走进生活,人们开始对书法专业有了了解,报考也开始逐渐升温。书法专业“过来人”孙猛告诉记者,十二年前他参加艺考,报考曲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时,报录比23:1,其他高校也基本上在20:1左右。
对于学校书法专业报考热度逐年攀升,且升至全校报考最热专业,山工艺教务处处长孙磊也未感到意外。“我们这个专业最近几年持续‘发烧’,主要是受大政策影响。”
记者了解到,继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指导意见》之后,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允许书法作为独立专业设置。这样一来,一批考生就被吸引过来。
尽管报考人数不断攀升,山工艺美术学(中国书体研究)专业招生计划却始终保持稳定,每年只招25人。“书法不像别的专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培养精英,不需要大量招生。”
也因为每年只招25人,这个专业的就业问题也基本不用担心。“每年只有25人,很容易被社会消化。”孙磊说,书法专业一部分会选择考研深造,一部分到中小学去做了书法老师,还有一部分到社会培训机构工作。因为最终录取的25名艺考生绝大部分是“童子功”,自幼受到家庭熏陶走上书法道路,毕业后也不会轻易放弃专业。
本版文/图 记者 徐玉芹 赵祯 于娜
上一篇:天津大学EMBA春季论坛开幕
下一篇:大学各专业对“初夜”的描述~~太有才了!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
- 全国211大学排名榜单公布,划分2个行政级别!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十五——说明文阅读的简单方法
- 线上学校为“数字化教师”赋能
- 广钢3所“大公办”幼儿园集中开园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今秋正式招新生
- 反驳俞敏洪,中小学教师绝对有资格,也绝对能胜任教学岗位
- 高考275人上清华北大,衡水中学却被质疑,看到这张图大家沉默了
- 大学生入党和不入党有什么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学生考了60分,全班第3名,妈妈听后却哭了
- “鬼才”历史老师:重大“标志性”事件绘成表,初中3年不再愁
- 如果学霸当中小学老师,会不会提升档次?网友:学霸不适合当老师
-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汇总,很全面(可打印),期中考试要考
- 江苏最憋屈的大学,曾是全国重点大学,如今却连211都没混上!
- 高中数学:函数和导数题型你会做吗?
-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时间终于敲定了,家长态度不一,对此,你怎么看待?
- 重要提醒:国务院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你?
- 重磅!四川公办民办高中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以中考成绩为依据!
- 西湖大学28位创始捐赠人中9位河南老乡 施一公:我很感谢他们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揭秘全美顶尖公立高中新泽西High Tech High
- 幼儿园小女生每天闯关1小时,妈妈解脱了,她却驶上“快车道”!
- 初中生“早恋”时,多半会偷偷做“3件事”,尤其第1件太真实!
- 网传贵阳一幼儿园20名幼儿食物中毒 教育部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