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 200cmx180cm / 2003年呼吸 / 180cmx180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0
手机版

胡赤骏

1960年生于广州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班

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

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物我兼得的艺术

——谈胡赤骏的生活与创作

文|余丁

胡赤骏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30余年了,他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恢复高考后第一批77级学生,由于资历老,圈内人都习惯叫他老胡。其实老胡一点都不老,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只有17岁,比同级有的同学整整小了10岁,所以老胡其实是属于60后这一代人。

老胡的家临着一片平湖;一个平台从岸边延伸出湖面数米,让人产生从上面一跃而下,扎个猛子的冲动。这让人想起大卫·霍克尼画面中描绘的那些水花四溅的场景。生活似乎就应该这样,在平静的背景之中,不时有几个激情的浪花。但除了平静的一面,生活也有流变的一面;平静需要打破,流变却需顺遂,就像孔子曾经看到的那个游水好手,偱性自然,顺遂水势,卷入激流漩涡中消失许久,却能从几百步外浮出,优游如初。

如果艺术是一条河流,老胡一定会赞同那个游水好手的态度,深晓只有顺遂激流,才能打破平静,因为流变和宁静分别是艺术,同时也是生活的两个侧面。

纵身跃入平湖

随时在有趣的生活中捕捉画面 / 2009年

幻动的周末04 / 100cmx80cm / 2010年

这种生活态度弥漫在老胡的绘画中,通过他的绘画语言自然地流露。自1992年的《广州旧城》系列以来,他绘画处理的主题几经变化,从面临拆迁的老建筑,到半抽象的人物,到各种日常的生活场景,再到姿态各异的骏马,但这些作品都标注出艺术家绘画语言稳定前进的一个方向。对艺术家来说,他想描绘的对象或他想说的话,是从属于,或者说已经蕴含在他描绘的方式或说话的方式之中。语言在传达内容的同时,以其自身的形式结构,也就意味了一种态度。

沿江路的骑楼 / 104cmx122cm / 1992年

黄沙隧道工地 / 96cmx122cm / 1992年

石室教堂 / 90cmx90cm / 1992年

沙面绿屋 / 90cmx90cm / 1992年

老墙 / 96cmx122cm / 1992年

老胡笔下的对象都处于流变之中。如果说在1992年的《广州旧城》系列中,这种流变状态在内容(老建筑被拆除)和语言的上都有体现,那么到了后来的《半抽象人物》系列和《幻动》系列,这种变化状态则已经升华到单纯的语言层面:绘画的具体母题已不再是指涉变化的关键;现在绘画语言本身就述说着流变。他不喜欢用清晰的块面去描绘静止的对象,而是将一切都处理为一种变化中的状态。就每个细节而言,他的绘画充满了不确定性或任意性:不连续的笔触,复合的色调,反复遮盖的层次,模糊甚至是被打断的边缘。但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却明确地标示出一种流变性。生活和艺术都处于永恒的流变之中,老胡恰好将这种流变还原到画布上,而避免对其进行过分地解剖、拷问,或质疑。不管是旧建筑还是骏马,老胡都泰然地,顺遂地将其放置在自己的画面上。他的绘画语言就是这种不确定的细节和流变的大势的结合体。

头部护理-1 / 180cmx180cm / 2004年

头部护理-2 / 180cmx180cm / 2000年

献花人 / 156cmx122cm / 1994年

易燃人 / 122cmx122cm / 1994年

蜜 / 纸本、炭粉 / 2008年

晨曦 / 纸本、炭粉、淡彩 / 2000年

拥抱 / 水彩 / 2003年

鼓点 / 水彩 / 2004年

土著脸谱2 / 26cmx19cm / 纸本

土著脸谱1 / 26cmx19cm / 纸本

哈欠 / 26.7cmx37cm / 水彩

幻动12 / 70cmx80cm / 2007年

幻动13 / 60cmx80cm / 2007年

比划一种态度,已经是当代艺术创作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廉价策略,以至于现在“态度”需要重新定义,才能维持当其“成为形式”(哈罗德·泽曼)时获得的公认价值。老胡并非用自己的绘画去比划,或者传达一种态度;是他的态度决定了他画布上的每一个笔触肌理和形式色彩。或许,别人是否能通过他的绘画来了解他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态度让老胡自己妥帖而自在,滋养着自己的艺术和生活。这种内省的绘画在形式力量和思想深度上都超越了当代那些肤浅的、呼喊口号式的绘画。这一切都源于艺术家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他对生活之流变的积极的顺遂。

这种生活的顺遂尤其体现在老胡对“物”和“我”的关系的处理中。在生活高度物化的今天,抗拒物的影响已经不再可行,现在的问题毋宁说是如何在物的包围中,仍然安然获得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被沦为物化的对象。为了远离都会的喧嚣,老胡选择了距广州一百多公里的北郊,在一座有湖的山头上构筑了自己的居所。对他来说,只有懂得“如何生活”,才能懂得“什么是生活”。在物的环绕中,如果执著于追问“什么是生活”,那就只能陷入一个死循环,在其中一种物连接着另一种物,构成一个扩散的网络。不管愿不愿意,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物化,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艺术中,这就体现在对绘画对象的处理方式上。是将对象处理为一个凝固的时空中的物体,还是将其处理为一种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片刻?

石头的周未手稿之一 / 淡彩勾线 / 2009年

石头的周未手稿之二 / 淡彩勾线 / 2009年

湖庐水下景观 / 淡彩勾线 / 2005年

幻动的周末03 / 100cmx80cm / 2010年

幻动的周末05 / 150cmx120cm / 2010年

幻动的周末06 / 108cmx80cm / 2011年

幻动的周末07 / 80cmx108cm / 2011年

早在1985年研究生时期创作的《群体》中,老胡就已经开始尝试在描绘人物时进行解离,将整个场景化为一种浑然一体的存在,在其中肌理构成将所有元素统一起来。到了1986至87年间的《藏民》系列,早期探索中那种明显的实验性有所减弱,但画面的基本构成方面仍然保持了《群体》中那种用肌理统一整个画面的方式。这一直延续到2004年以来的《幻动》系列中。这种处理方式的意义是,尽管每个局部的肌理都是变化的,多样的,甚至是任意的,但艺术家能够将这些局部统一起来,组成一种坚实的图像,同时赋予这个图像一种动势。“物”可以被视为一种稳定的客体,也可以被视为永恒的变化之中表象的一瞥。不同的看法暗示着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对老胡来说,“物”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固定的、界限清晰的,因此在其构成的世界中,解放之道,或者说诗意的安居之道,不在于对“物”的正面直接反击,而在于顺势而为。对抗持续变化之物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上一秒钟我们还在寻找其弱点,而下一秒钟就发现对象已经变化了。在对抗物的同时,人其实陷入一种更深的“物”的摆布之中。对于持续的流变,伟大的对抗方式是顺势而为,始终不为所动,应变自如,唯此,艺术家才能褒有自我的持存,而不陷入和外物无休无止的纠缠中。所以,老胡的绘画就是在反复的对流变的顺遂之中,不动声色地寻求“我”之为“我”的真实。

群体 / 150cmx130cm / 1985年

冥 / 150cmx150cm / 1985年

康巴汉子 / 52cmx62cm / 1985年

敞开的门 / 200cmx170cm / 1987年

牧民 / 52cmx62cm / 1989年

喇嘛面具 / 140cmx120cm / 1987年

朝拜 / 90cmx90cm / 1987年

拉萨速写 / 1994年

拉萨速写 / 1994年

也许“物我两忘”的理想在今天已经很难达到。但不为物所困,牢牢把握自我,或许是很难得但仍然可行的一条途径。老胡正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在前行;在他这里,生活和艺术已经融为一体,两者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他自由地出于两者,以艺术之心对待生活,以至于他湖畔小楼的设计手稿都可谓完满意义上的艺术品;复以生活之心对待艺术,创作出如此潇洒自由的作品。他的生活和艺术,都是一种见证,见证他优游在这个物的世界中,时而一个猛子扎进生活之平湖,时而又从艺术之激流中浮出,轻松而自由,宛如闲庭信步。

俯看湖庐构想图 / 2012年

老胡最近一直在画红色的骏马,他甚至还养了一匹马,每日观察,与之朝夕相处中体会到的每种点滴的情感,都化作画布上的语言与创造。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那些红色的骏马——赤骏——宛若跨越者,而“物我兼得”,则是老胡的真诚现实选择。在今天这个时代,活得真实,画得真诚,才是艺术最为重要的。

赤骐大漠 / 80cmx100cm / 2011年

流溪夜鹰 / 220cmx170cm / 2011年

为雕塑作品打磨

青骐震慑兮 / 淡彩线稿 / 2011年

赤骐大漠 / 素描 / 1995年

赤兔马 / 水彩 / 2011年

西班牙赤兔马 / 国画 / 六平尺

赤兔马之一 / 水彩 / 对开

阿凡达之一 / 水彩 / 对开

阿凡达之二 / 水彩 / 2011年

盛装舞步 / 水彩 / 2010年

遇见湖庐

文|李公明

“态度决定一切”

融为一体的自然、建筑、艺术、人群

融汇入树林里的湖庐

两匹西班牙马雕塑 / 玻璃钢 / 2013年

老胡希望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共同呼吸,也不仅仅是在外观上使建筑没有自己的独立外观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像植物一样攀附在山坡、崖壁上,它的外形与内部空间的一切变化都缘地貌和植被而变化构筑。

有专家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湖庐不是完整的建筑,而是属于一种地下构筑,因为它只有两面有窗,另两面墙身嵌入山体。这是专业的判断。实际上,这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居住与生态、艺术与教育的有机作品。

“有机的含义是这里的一切是可呼吸生长的。”胡赤骏下的定义很精准,“当然这里一方面是我创作和展示作品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朋友和艺术爱好者来交流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创作、沟通、交流。”这是对“呼吸”与“生长”的诠释,艺术与人的成长融为一体。

设计上考虑通风采光、节能环保又能防潮防虫的湖庐

以个人之力而言,施工的过程堪称壮举。从海拔500米高的南昆山水源地铺设近3000米的引水管,寻找了两个水源地(雨季常用水和旱季备用水源),1998年开挖5——7米宽、1500米长的山路,挖泥25000立方。为了不破坏树木,尽可能保护原来的植被景观,构筑湖庐的所有施工都是以人力劳作取代动力机械,宁愿为此而延长施工时间。以人力整理桩基、挖水池,人工挖土、运土约1200立方;其中一项统计是,使用固定一位工人的担力,3年之间他独立搬运了所有的沙、石、水泥、钢筋、砖头、装修材料共约1200吨。

俯画湖庐手稿 / 2016年 /

流溪日月台手稿 / 2010年

构筑湖庐的过程也是胡赤骏融入当地人群的过程。他向村民学习山林植被、河流、蛇虫鼠蚁等等知识,同时邀请村民投入到建筑、水利、种养殖、卫生、保安的工作中。他无偿引水帮助当地果农灌溉800亩果地,果农们也自觉地为他看护供水线路。16年来,村民们对老胡有了很多了解,艺术家不再是他的外在身份,而是生活中的朋友。有位姓沈的村民向他提出用一亩的青梅果树换取他一张线描作品,这让他感到特别惊讶,并答应了这个请求。

他说,“我的到来其实已经多少改变了彼此的生活。……我的身份能否被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我这个人的看法:我是否用自身的力量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生活。”

湖庐特有的茜叶蛾幼虫与马的融变 / 淡彩手稿 / 2011年

湖庐蓝彩蝉 / 淡彩手稿 / 2015年

茜叶蛾幼虫衍变的湖庐地形图 / 淡彩手稿 / 2016年

面对艺术家创造的湖庐,我们是否也可以思考一些不那么艺术化的问题呢,比如生产关系,或是发展主义?抵御破坏式的商业开发、抵御人际关系中的分裂与奴役,我们也可以把构筑湖庐的故事看作是举个人之力藐视和反抗扭曲的发展主义巨轮的传奇,它力图创造的是一个很小的奇迹: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抵御房地产改变中国的浪潮,一个人的构筑行为抗击着外部世界的整体性崩塌。

这是对价值观、也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遐想和捍卫,实现它们的是漫长的坚持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当外面的人们沉醉于、攀比于速度的时候,湖庐提醒我们“慢点走,欣赏啊”——据说这是在瑞士一段事故多发的公路上的标语牌。在这湖光山色之间,许多事物是独特而具体的。

湖庐的桨板瑜伽 / 水彩 /16开

一阵风吹过去,所包含的信息完全不同于吹过空空荡荡的水泥广场的风,它是季节的、绿色的、湿润的;在林间空地上的阴影也是怪怪的,不同于石屎森林之间的那些平涂的阴影,它们闪烁而跳跃。还有夜晚,我们已经几乎忘记了什么是夜晚。我们需要能真实地感受到寒意的侵蚀、能重新领会何谓“夜凉如水”的夜晚,在那样的夜晚中我们伴着虫鸣昏然入睡。 老胡试图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他的方法是通过构筑“湖庐”而使湖山被重新观看。构筑无疑代表了一种文明,观看更是人的主体性行为,它们之于自然湖山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自然湖山期待于人类文明的究竟是什么?

截选自李公明:艺术家的自建筑之恋与自我救赎

参展:

1986年 首次举办个人油画展——第二回“星河展”

1987年 当代中国油画展(美国.纽约)

1988年 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中国.上海)

1993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 第一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北京)

1994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 第一届广东油画艺术展(广州.广东美术馆)

2003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3年 成立loft 345艺术空间

2005年 “移动的痕迹”个人纸本作品展(广州.广东美术馆)

2009年 油画“石头的周末”广东画院50周年展(广东美术馆)

2010年 “广东当代油画十一人展”(广州华艺廊)

2011年 “开放的学院意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2012年 “中国景观”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斯特拉斯堡)

2013年 洛杉矶艺术博览会(洛杉矶会展中心)

2013年 “Spring”三人联展(旧金山Misho Gallery)

2013年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吾土吾民”展

获奖:

1998年 第四届广州美术学院素描大展,获优秀奖

2002年 第二届广东油画艺术展,获银奖(广州.广东艺博院)

2006年 水彩作品“吸烟的女孩”获广东美协50周年展优秀奖(广东美术馆)

《油画界》 编辑部

上一篇:福建师范大学食堂出现自动打饭机 30秒能打10份
下一篇:山财大学生吐槽浴室涨价获校方回复 再次调整后更贵了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