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审“学院”改“大学”!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0
手机版

教育部:严审“学院”改“大学”!

《意见》提出,“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主线,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探索分类设置制度,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整体水平。

相对于“十二五”的意见而言,“十三五”意见的表达有一个根本性的进步——明确地提出了“探索构建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并以此为中心作出了较为细致的部署,如《意见》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学位授予层次覆盖学士、硕士和博士,且研究生培养占较大比重。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与创新。

评论:注重“社会性”,会歪曲高等教育的本质?

新型大学之所以要有新的质量和质量标准,根源在于其使命与精神之新、职能和目标之新。这也决定了新型大学的教育质量必须坚持“社会性标准”,并在此质量标准下,合理把握“个适性质量(标准)”“内适性质量(标准)”和“外适性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个适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关注的是“个体的人”,培养的是“自由发展”的人,而不是这些人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内适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关注的是培养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专长的人。而“外适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培养的也是普通的、博雅的或全面发展的人,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专长的人。

与研究型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发现新知识的研究者,而是培养将知识技术应用到现实中去、直接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者。

在这三种质量标准中,“个适性”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这就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将培养人放在首位。对新型大学来说,在“个适性”的基础和前提下,着重追求的是“社会性”(“外适性”)而非“学术性”(“内适性”)质量。也就是说,注重“学术性”还是“社会性”,已经成为研究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质量上的最本质的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新型大学注重“社会性”标准,不仅不会冲淡和否定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本质,反而是对新型大学内在新质的科学把握,只有在这个新的质量标准或质量观的统领下,新型大学才能合理处理好教学、科研、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

评论:转型中有转机:早转早得“利”

当学生的意识开始趋于现实和理性时,地方本科院校的转机正在转型中形成。

就在全国很多“新本科”院校纠结于“要不要转”“如何转”时,2002年升本的黄山学院已经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调整、课程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实行了深度的转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转向应用型的举措纷纷出台,与高职院校办学并无不同。

“总有人热衷于区分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高下差别。本科院校的办学力量可能会好一些,而有些老牌高职院校本身也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关键还是要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有能力的毕业生。”黄山学院副校长胡善风说。

汪建利说得更直接:“转型已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率先转型的学校势必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得到更多树立品牌形象的宣传机会,因此早日转型、取得先机,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意见》提出,各地要依据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逐校明确存量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学科专业布局。

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

“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与高等职业学校合并;

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本政策,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提升其办学层次,且学科专业设置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民办高职院校,可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设置标准要求审批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从而让这些学校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

现象:两个学校傻傻分不清楚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和‘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一个学校吗?有什么特色专业?”山西一位考生家长找到记者,说校名让他摸不着头脑。原来,这两所学校分别由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而来,原本两所优势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学校,更名后仅一字之差,给考生及家长带来困惑。记者就此致电江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对方不以为意:“学校都会在新校名后附上原校名啊!”

记者打开这两所学校的官网,果不其然,大号字体的新校名后,都有个括号,赫然标注着原校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学校对口单招提前录取批次投放200个名额还招不满,更名后今年投放1000个名额仍供不应求,他强调更名只是招生人数上涨的原因之一,学校内涵发展才最关键。当记者再次追问那为何要更名时,他说:“高职院校把‘农业’等校名改为涵盖范围更广的‘科技’‘理工’是大趋势,其他省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美高校掀起改名潮(北京日报)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来,美国多所高等学府更名,把学校名称从“学院”改为“大学”,以招揽外国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这些外国学生认为,大学要比学院好听、有分量。

佛蒙特州北佛蒙特大学就是最新的一所。这所由林登州立大学和强森州立大学合并的大学,就决定要命名为北佛蒙特大学。佛蒙特州许多的州立大学正面临着录取学生人数下滑,州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的问题。若能通过改名吸引外国学生,将既能增加学校的学生人数,又能通过更多学费,增加学校的收益。在吸引留学生方面,佛蒙特州的全美排名中几乎垫底,仅列在第48名。中国学生是留学生中最大的一批,在外国学生中的比率高达40%。去年,在全美多达348547人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1700名中国留学生在佛蒙特州。

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偏爱更大型的公立学校,例如加州大学、德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像佛蒙特州这些比较小的州立大学并没有引起太多中国学生的兴趣。在佛蒙特州的州立大学改名后,或许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改变主意,愿意前去就读。

高校为何更名?(光明日报)

高校更名原因复杂:

其一,为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各级政府部门对部分院校调整、合并,一些高校消失,另一些高校得以重新组建(钱江晚报);

其二,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从有名望的大学里选人用人;

其三,家长和学生也因此把校名看得很重,如认为“大学”要比“学院”好;

其四,高校希望借更名扩大社会影响力,扩大高校发展空间,“尤其是一些地处地级市、位置偏远的学校可以由此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生源,得到更多、更便利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意见》强调要确保新增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新设高等学校要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高起点办学,其中特别提出新设高等学校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强国战略、脱贫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产业战略,支持确有需求、现有高等学校培养能力不足同时又确有支撑与保障能力的地区新设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新的城镇化地区、产业集聚区、边境城市延伸。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着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对新建高等学校的过程监测与评价制度。“十三五”时期,教育部将会同各地对“十二五”时期新设本科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办学定位、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情况等开展监测评价,并将监测评价结果作为调控各地高等学校设置节奏的重要依据。

评论:专家点评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发展

严欣平(重庆科技学院校长):高校的发展应该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企业的技术岗位必然需要“本科人”来进一步推动发展。因此,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更多的高等院校都该有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识,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后期的必然诉求,是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重庆科技学院2004年升本,我们的出身就是工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守四点:一、行业性;二、地方性;三、开放性;四、应用型。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瞄准重庆发展需求,细化强化与重庆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这不但使得我们的科研经费大幅度提升,我们的教学团队也参与到重要的项目建设中,最终,学校和师生都受益匪浅。

李江(上海工程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上海近年确定了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上海市对高校进行了新的分类,希望每一所高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对接这一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

而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培养模式”,学生比较受企业欢迎。上海航空最多的时候1/4的员工是我们学校的,上海申通地铁有1/6的员工来自我们学校。

夏建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世界级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等都曾经掀起举办“技术大学”的高潮。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呼唤更多的应用技术大学。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回应这种呼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长。这里的“产业”指的就是上海地方经济,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就带动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

《意见》提出了完善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投入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各地要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框架和本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本地省(区、市)情和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拨款标准、质量评估、人事管理、监测评价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形成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各安其位、相互协调,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有序竞争、争创一流的发展格局。这一意见无疑让各个省在高校办学和管理上有了更大的空间。

与此同时,教育部发挥的作用是,将根据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财政能力等差异因素,加强分区指导,推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评论:专家建议试行“中央-省-市”三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陈先哲(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因为具有“五年规划”的性质,计划和整齐划一的色彩还是较浓。如《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设置和管理指导思想之一是“省级统筹,分区指导。完善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投入保障等方面的责任。”但近年来,很多地市一级政府办高等教育的热情一直高涨,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都希望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一方面为本地经济社会转型作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办大学提升城市的整体声誉。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的发展与成熟,大学办学地方化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这些新态势,可以更有灵活性就更好:一些比较具备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尝试试行“中央-省-市”的三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让地方和高校灵活地对市场需求较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服务。

办学规模将趋有序,动态调整成为常态

《意见》提出,各地要根据存量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因素,逐校核定办学规模。这意味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有序与科学化。

从《意见》表述来看,动态调整今后将成为常态,如《意见》提出引导高等学校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监管力度,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办学条件不达标、经费支撑能力不足的高等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但逾期仍然不能改正的,要采取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的措施乃至在保障平稳前提下依法报审批机关撤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学校资产和人员。教育部将组织第三方对存量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学校的办学条件、财务状况和内涵建设等情况开展监测评价。

系统梳理成人教育和独立学院

《意见》提出,各地要系统梳理区域内独立设置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区分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逐步加以调整优化。对于停招多年、已经没有在校生的,须商主管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在确保平稳前提下逐步撤销。对于个别科类特殊、在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结构布局中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的,可单独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对于开展学历教育条件不足,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又有一定基础的,可根据当地需求和自身特色转为非学历继续教育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大学,按照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和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革试点,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意见》还提出,对布局合理,条件具备,办学行为规范的独立学院,鼓励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

社会力量办学须符合三个要求

《意见》提出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推进民办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加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给予政策倾斜。社会力量举办高等学校应纳入当地高等教育布局总体规划,并须符合三个方面基本要求:一是举办者具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清晰。二是举办者能够提供充足资金来源和保障,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运行经费。三是学校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专任教师队伍。

(中国社会科学网综合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钱江晚报》)

上一篇: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李冰继续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下一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召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