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榜,何必太当真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1
手机版

日前,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亚洲前300名大学排行榜公布,北大清华分列二三名,中国大陆有54所大学进入榜单。而在不久前公布的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中国共有114所大学的相关学科入选全球400强,年增长30%,仅次于有183所大学入围的美国。

中国的大学、学科在国际排行榜上的显著进步,让人兴奋。这是我国长期以来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果。不过,欣喜之余,我们更应保持冷静和警惕。这次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榜单公布之后,便因存在不少违背常识之处而受到争议:日本东京大学是学界心目中的亚洲顶级名校,但却跌到了第7位;而我国的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几所实力不凡的大学竟然榜上无名。据了解,这三所高校自始至终拒绝向泰晤士高等教育提供相关数据。而泰晤士高等教育向被评估院校采集数据用于排名的做法,也受到业内质疑。

一般而言,国内外大学排行榜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科研和论文影响等指标的权重较高,如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高校排名指标体系中,科研和论文被引权重均为30%。教学的权重虽为25%,但多采用可量化的数据,比如师生比、博士学士学位授予比、师均博士学位授予数等。这种评价方式,信度较高、独立于各国的文化因素,适用范围较广。它的缺陷则在于,对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关注较多,对人文社会学科关注较少,与论文发表数量等相比,教学质量等不容易被量化的内容所占比重较轻。

排名上升有利于获得政府支持和吸引生源,因此一些高校围绕排名方法做文章,甚至将办学精力放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教师论文发表的考核,而不是教学效果的提升。

没有高质量论文发表的大学固然不是一所好大学,但在教学上失败的大学,却可能连大学都称不上。高校追求排名进步的愿望和努力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以上述方式实现,其进步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谈到高校排名时说,大学更重要的是底蕴,不要太在意那些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可以看看,但不能过度依赖。”

时下,高校人才争夺战全面升温。面对东部高校动辄千万房补、百万年薪不计成本的争抢,中西部高校难有招架之力。而为了应对本科教学评估、申办硕士学位点,一些高校竟然采取“突击招博士”等急于求成的做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高薪抢人必然不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方法,它不仅将造成中西部高校人才大量流失,也将恶化高等教育生态。

高校过于看重排名和争抢人才,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不然。它反映出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短期功利主义思想,遵循的不是立足长远、久久为功的办学思路,不是着力于点点滴滴地培育大学底蕴、积累办学实力,而是寻求捷径。它或许可以帮助高校在短期内实现一些目标,但却不是长远的办学之道。人才引进来之后,如无法做到人尽其才,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把财力、精力放在科研、论文等可量化的目标上,可能导致教学和育人的松懈,既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高校在短期功利主义的套路中尝到甜头后,可能形成路径依赖,从而失去立足长远的办学动力,如此更是得不偿失。对这种短期功利主义的做法,不可不思之,亦不可不忧之。

(作者杨三喜,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21日第2版

上一篇: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划招生93人 资格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下一篇:不需要调剂信息,调剂经验,考研经验,中国考研网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