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艳:精品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改革与反思之校本研究
路艳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体现,是衡量一所学校师资及教学水平的标尺。精品课程建设所起到的辐射作用远大于课程建设本身,波及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教材建设等方面。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主体。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不同维度的调整,结合课程的性质、专业学科的总体定位、学情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多角度进行课程建设思路的设计与实施。
民办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体现办学特色、强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建设尤其对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作为综合性艺术类的民办院校,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凭借对专业学科发展的前瞻规划,立足音乐文化产业市场,开拓创新,建立了许多市场前景较好、学科引领性较强的特色专业,并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
为持续保持学科及专业在行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以精品、特色、优质的课程带动学院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学院亟需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2013年下半年以来,学院开始导入精品课程申报建设工程,以支撑学院学科体系建设,强化职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随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日益深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建设适合校情、学情,体现学院职业教育特征的精品课程体系,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索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路径,合理规划课程建设目标与实施过程,少走弯路,使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恰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梳理
(一)精品课程概念预热(2013年9月-12月)
相对于同类专业院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起步较晚,2013年下半年,学院开始引入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概念,并出台第一个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于学期末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专题的培训与指导。
(二)准备试运行阶段(2014年3月-12月)
2014年3月正式启动精品课建设申报工作。尽管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但在精品课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借鉴参考了众多同类院校精品课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立足于本院课程教学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学质量建设特色学科与专业为出发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为课程建设思路。经过近一学期对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准备工作,及课程申报的严格审核与考察,由初期申报的38门,经过多次的反复研讨、二次遴选、论证,首批精品课程申报共审核通过11门课程获批准建设。
诚然,在此阶段,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仍然处于预备、试运行阶段,精品课程概念为首次引入,部分教师对于精品课的概念认识依旧模糊不清晰,导致了首批申请的试运行课程建设进度缓慢,效果差强人意。课程的建设质量与精品课程预期要求仍有一段距离,以及在课程建设及管理中也发现了不少突出的问题。经过反复的研讨论证,及课程建设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严格要求,为更好地实现对精品课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针对此次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学院及时调整补充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措施。实践证明,此阶段的课程研究与推进为进一步确保课程的建设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为精品课程建设准备、预热试运行阶段。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12月对首批精品课程进行重新审核、筛选,整改,再次申报。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调整、修改、筛选、实践探索, 2015年上半年最终批复建设院级精品课程8门,涵盖了专业特色课、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等不同课程类型。2015年底,已有两门课程顺利通过验收检查,被评为院精品课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监督管理及外延工作
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审核工作后,为避免出现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建设监督管理上,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监督管理小组的工作人员,笔者对各门课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虽然制定的课程建设标准尚不能与国家、省级精品课要求比肩,但学院的课程建设应立足于校情、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样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具体监督管理实施如下:
1. 课程调研工作
听课——意见反馈——整改——第一轮整改汇报——检查整改效果——第二轮整改汇报,并结合、参考学期末“学生座谈会”及生评教结果考核前期的建设成果。
通过听课,更深层次的了解课程授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同授课教师一起探索课程改革、发展、调整可提升的空间与潜力。课程观测着眼于(1)站在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吻合的角度(2)教学内容、方法是否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先进性、实践性的原则与指导方针,结合教学效果的反馈。(3)教风教态,教改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
2. 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文件
相继出台《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条例》《2014年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管
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及管理办法补充条例》《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使用及验收合格后相关问题的几点补充说明》等红头文件,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措施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每一门课程建设的质量,达到院级精品课的要求。
3. 精品课程建设相关培训
为确保课程建设顺利实施,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规范建设与管理,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教务处多次组织了关于精品课建设方案解读、精品课建设申报答辩、精品课建设成果交流、精品课建设补充文件解读等为主题的培训、研讨、交流系列会议。
(三)“国重子”课题对于精品课建设的辅助推进
2014年7月,学院有幸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并成功申请了关于精品课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路径研究的四个子课题(简称“国重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为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精品课负责人,笔者作为院精品课程建设监督管理负责人也参与子课题的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参加了多次关于职业院校精品课建设促进优质教学为主题的培训研讨会,学习了诸如关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精品课建设路径、微课开发与建设等内容,对于探寻学院精品课建设方向提供了较有价值的指导意义。目前,子课题课题组中期研究成果已经提交,待审核。
二、影响精品课程建设与推进的制约性因素剖析
尽管目前阶段精品课程建设运行基本良好,经过深入调查、追踪与分析,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 精品课程建设意义认知不够清晰
通过对学院课程申报及建设过程的分析,笔者发现,学院教师对精品课程
之于学院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认识淡薄,教师缺乏精品课程建设的意识,还未深刻认识到精品课建设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对教师本身职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发展的铺垫、促进作用。同时,缺乏行业领域内的竞争意识,与同行业内外界交流较少。认为建与不建精品课对其授课质量影响不大,同时,也不愿意主动学习接受关于精品课的信息,对于如何建设实施精品课程也不知从何入手。
(二) 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正是由于对精品课认知的不够准确清晰,导致教师参与课程申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严格要求及规范,有些担任核心特色课程的教师觉得程序太繁琐,要求过多,或者占用较多时间;或者申报过程中遇到一些指导性原则、政策性引领的文件精神要求时,立刻打退堂鼓,以各种理由延缓、推脱课程申报与建设;也有些教师认为己的课程已经是精品,不能够悉心听取课程建设意见及建议。进而在申报阶段的二次遴选研讨会及课程重新申报时,选择放弃。个别已经申报批准建设的课程由于时间、精力等主客观原因选择了暂缓建设。造成精品课程申报数量与全院重点专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衡,比例过少。
(三)教学改革的深化及延展程度不够
在精品课程申报预热启动阶段,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调整深化,有些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教学改革力度及深度、广度、延展程度及行动力不够。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建设整体性、发展性的规划。教师团队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缺乏科学客观的认知,因此,导致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比较保守,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突出与强调不够深入,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培养方向不太清晰,没有课程体系立体化建构的思路、和概念。同时,某些课程存在自学监督与管理的自觉意识较弱。民办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建设定位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应体现在“职业型”和“应用型”。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就业可以实现顺利接轨或无缝对接。由于未进行深入的教改探讨与研习,经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接受程度一般,教学内容与工作以后用到的知识技能产生脱节的现象。此类课程在试运行后的二次申报选择了自动放弃。
(四)课程负责人管理经验欠缺
课程负责人一般为学科的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者院系教学负责人。负责人肩负课程建设规划、教改设计,课程建设资料梳理归纳、教研会议组织,监督课程组建设进程等具体事务,由于教师缺乏精品课建设经验,因此在建设过程的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中,如课程建设资料的梳理与总结,课程的管理,缺乏经验,还处于散漫、自由状态,缺少沟通与交流,各司其责。
(五)课程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本学期申请建设获批的精品课程中,有些课程还没有相对稳定,且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多使用全国同类专业中通用教材,未进行适应性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陈旧,不具备时代特征,墨守成规。还有部分课程至今仍无固定教材,属于教师多年授课笔记、教案的整理,及参考国外的一些教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建设的质量。虽然有些教师已经在准备教材的编写工作,但进度较慢,无法与课程建设同步,严重影响到课程建设的进度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乃至教学质量。尤其在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亟需课程相吻合的教材或者教师自编教材。也有些课程所用教材为同类专业中的国家级优质教材,但授课内容未必完全能适用于学校学生。教材建设亟待通过科研立项、学院扶持、教师自主研发等措施同步开展,建设一批适合不同课程类型的课程配套教材或整理出一批实用的教辅参考资料。体现出先进的、特色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彰显课程的优势。
三、精品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与反思
作为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如何针对学院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设原则与路径,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依据对学院课程建设的实际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出发,立足于课程质量提升,扎扎实实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本着“以学生为本”,体现出“职业性、应用性、示范性”原则。
(一)精品课程的政策性强制、指令性措施
鉴于学院教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消极、应付态度,建议从学院角度,由院领导发号施令,以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为牵引、责任人承担主持或带领精品课程建设,各院成立精品课建设研发小组,从重点专业及课程中推出一批具有专业特色、核心及前瞻性课程,精心打造,通过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开发,改革与创新,引领学科建设的前沿,强化学科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将精品课建设与各院教学负责人的工作量、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奖教金评选、评优等挂钩,铸造出一批特色核心专业中的标志性、带头作用的优质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稳固核心特色课程对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办学特色,保障优质教学,保持一批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带头示范性作用。同时以核心课程精品课建设带动其他基础课建设,拓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覆盖面与辐射力度,体现以精品教学质量影响带动其他课程。稳步推进全院课程教学质量,扎实学院根基,实现质量立校及可持续性发展。
(二)以教学名、优师为先导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名师、优师、学科带头人应主动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优师在师资队伍的教学骨干带头及传帮带作用,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及良好的教风师德推动课程的建设、完善。同时,也作为对名、优师资格申请、资质延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虽然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或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教学经验上还存在不足之处。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应该呈现出科学的“教师梯队”,组建成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名师、及青年教师共同组合而成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建立以名、优师为首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名、优师的教学资源与优势,以带动与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三)以教科研立项拉动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展开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专项研究,如“精品课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提高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独特的专业教学模式。并以此全面推动学院科研水平,以科研带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四)加强不同院系之间的教学关联,互通有无
学院专业基础共同课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打破院系界限,加强不同院系之间同类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内容的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优化的配置和使用,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益,共同提升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切实保障精品课程运行的教学环境及激励措施
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激励措施。课程建设及审核通过后,学院在人力、物力、教学硬件条件、实训场所与环境改善进行相应的投入,改善授课环境与教学设备设施。有效的激励与扶持的政策,是保障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及课程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验收合格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及授课教师应在职称晋升、课时费、奖教金评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及政策倾斜,以促进教师对精品课程申报建设的积极性与热情,切实关系到教师个人既得利益与荣誉。
(六)课程申报建设遵从“重基础”原则
依据对学院校情及学情分析,为实现专业课程学习的延续性及效果,课程申报建设遵从“重基础”原则,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从低年级开始建设,尊重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律,从基础抓起,做到专业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各专业的基础核心部分,构建扎实的专业建设框架,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有力的支撑。
(七)力推具有精品课程建设潜质的优质课、课改课建设与实施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教学口碑、取得一定的教改成果的优质课程,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层次的课程内容优化及实用性功能的强化。因此,申报建设的课程应该是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经过教学检验的“课改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规范课程的建设管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性环节等进行立体化的建构,以期符合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宗旨。从目前学院第一批精品课程预热及准备阶段申报的课程来看,虽然有些课程教改课改的内容及环节仍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与效果的评测,但这类课程恰恰具备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潜质,只需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实施,比较容易出成果,从而起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
(八)重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主导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具体体现。精品课程中教材建设应先行,优质的教材是优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体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基础,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关键所在。作为民办艺术类院校,学院学生的学情甚为复杂,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水平非常薄弱,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对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同类专业的教材或者国家级的优秀教材直接“拿来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水土不服”“茫然”等情况,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教材的内容与学院学生学情不能够吻合,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完成不了授课内容及作业要求。因此,开发出适合学生学情、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教材,是学院精品课建设的关键所在。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势在必行,一是通过科研立项,由课程组教师自主编写校内使用教材,或者公开出版。
同时,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
1.教材建设突出实践性原则,用教材及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要给予学生丰富的课后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课后学生的预习、巩固复习与训练等课堂教学内容的翻转提供依据。
2.突出教学内容改革为主体,学院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需以教学改革前期研究与践行为基础与铺垫,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梳理与总结,指导课程教学与建设。
3.内容设计上,尽量使用现代化多媒体科技,除文本教材之外,应注重多媒体配套教学软件建设和设计,满足学生多种不同模式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4.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适用特点,最适合学院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方式的精品课教材才是真正的“一流教材”。
(九)课程验收后的动态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后的课程动态化管理,对教学质量的延时监测,也是课程可持续性发展、质量保持的有效措施。
结 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放眼长远,学院管理层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及重视对于教学质量的拉动作用,及对师资队伍强化的能动性,于学院此类民办院校而言,精品课程的意义更为重要。应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探索与实践,找到一条适合学院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路径。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热情,激发教学的原动力,进而实现质量立校,并保持学科专业的领先地位,在现代艺术教育及文化产业领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勇 邹东平.民办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3):55-57.
[2]李强.民办高校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09):18-20.
[3]朱瑞庭 张大成 郭威.民办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78-81.
[4]李辉.以高水平教材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84-85.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
- 全国211大学排名榜单公布,划分2个行政级别!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十五——说明文阅读的简单方法
- 线上学校为“数字化教师”赋能
- 广钢3所“大公办”幼儿园集中开园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今秋正式招新生
- 反驳俞敏洪,中小学教师绝对有资格,也绝对能胜任教学岗位
- 高考275人上清华北大,衡水中学却被质疑,看到这张图大家沉默了
- 大学生入党和不入党有什么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学生考了60分,全班第3名,妈妈听后却哭了
- “鬼才”历史老师:重大“标志性”事件绘成表,初中3年不再愁
- 如果学霸当中小学老师,会不会提升档次?网友:学霸不适合当老师
-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汇总,很全面(可打印),期中考试要考
- 江苏最憋屈的大学,曾是全国重点大学,如今却连211都没混上!
- 高中数学:函数和导数题型你会做吗?
-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时间终于敲定了,家长态度不一,对此,你怎么看待?
- 重要提醒:国务院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你?
- 重磅!四川公办民办高中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以中考成绩为依据!
- 西湖大学28位创始捐赠人中9位河南老乡 施一公:我很感谢他们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揭秘全美顶尖公立高中新泽西High Tech High
- 幼儿园小女生每天闯关1小时,妈妈解脱了,她却驶上“快车道”!
- 初中生“早恋”时,多半会偷偷做“3件事”,尤其第1件太真实!
- 网传贵阳一幼儿园20名幼儿食物中毒 教育部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