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2017年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O水准如何申请?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新加坡O水准的难点正在于学生必需答英文出题的数学试卷。所以不少学生在申请新加坡政府中学学习的时候,会选择先就读新加坡O水准预科课程。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O水准预科课程还是很受国际学生的欢迎,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服务商都是新加坡O水准预科课程的典范。关于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O水准申请,下面就来看看立思辰留学360带给大家的详细分析吧。
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O水准申请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申请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O水准预科班的学生只要是国内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即可;无需雅思成绩,学校安排语言课程,但是学生的年龄上必须满足15周岁以上的条件。
新加坡博伟国际学院O水准课程
开设专业:剑桥GCE“O”水准预科(12个月)和剑桥GCE“O”水准预科班课程(24个月)
学费总计:约10800新币(12个月)、约16800新币(24个月)
新加坡剑桥GCE“O”水准教育证收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各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O水准五个科止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根据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SEAB)的教学大纲制定。英文、高等数学、华文(自修)、物理、数学、会计或化学。通过新加坡博伟学院预科课程的学习,对于参加新加坡o水准考试来说,相对会比较好把握一点。获得优秀的O水准考试成绩的国际学生,可以申请进入新加坡理工学院进行学习。在三年的大专学习结束后,凭新加坡A水准考试可以申请入读新加坡公立大学。
新加坡O水准考试简介
英文,汉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人文学(地理/历史)等,至少选择4门,其中英文,汉语,数学,人文学(地理/历史)是必选科目。
新加坡o水准考试的计分方式:9分制,分为A1、A2、B3、B4、C5、C6、D7、D8、E9,最优得一分,最差得9分。o水准考试得分越小越好,每门课的计分标准:A1=1分,A2=2分,B3=3分,B4=4分,C5=5分,C6=6分,D7=7分,D8=8分,A1最佳,D8最差,E9=9分,为不及格。
去新加坡读O水准预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新加坡的各所政府学院或是为进入新加坡公立大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完成这个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学习和符合公认的学院的练习并能结合到本科学习中去。
立思辰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中国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成员企业,代码:300010),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开拓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甘肃华侨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教育部资格认定书编号 教外综资认字【2001】205号),为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
- 全国211大学排名榜单公布,划分2个行政级别!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十五——说明文阅读的简单方法
- 线上学校为“数字化教师”赋能
- 广钢3所“大公办”幼儿园集中开园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今秋正式招新生
- 反驳俞敏洪,中小学教师绝对有资格,也绝对能胜任教学岗位
- 高考275人上清华北大,衡水中学却被质疑,看到这张图大家沉默了
- 大学生入党和不入党有什么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学生考了60分,全班第3名,妈妈听后却哭了
- “鬼才”历史老师:重大“标志性”事件绘成表,初中3年不再愁
- 如果学霸当中小学老师,会不会提升档次?网友:学霸不适合当老师
-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汇总,很全面(可打印),期中考试要考
- 江苏最憋屈的大学,曾是全国重点大学,如今却连211都没混上!
- 高中数学:函数和导数题型你会做吗?
-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时间终于敲定了,家长态度不一,对此,你怎么看待?
- 重要提醒:国务院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你?
- 重磅!四川公办民办高中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以中考成绩为依据!
- 西湖大学28位创始捐赠人中9位河南老乡 施一公:我很感谢他们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揭秘全美顶尖公立高中新泽西High Tech High
- 幼儿园小女生每天闯关1小时,妈妈解脱了,她却驶上“快车道”!
- 初中生“早恋”时,多半会偷偷做“3件事”,尤其第1件太真实!
- 网传贵阳一幼儿园20名幼儿食物中毒 教育部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