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一代国防名校,再展锋芒!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4
手机版

古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的法国梧桐静静肃立,朴实无华,正如树荫下匆匆过往的师生。

少有人知道,这些法国梧桐都是当年千辛万苦从南京移植而来,而后在西北扎根,直至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正如她脚下的这所学校。

然而,作为我国最顶尖的“985名校”之一,西北工业大学却一直以来颇为低调,她藏而内敛锋芒,纳而蓄势待发,展而与众不凡,现而退尽铅华。

少有人知道,2016年诸多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其设计者都出自这所学校。大型运输机运-20,其总设计师唐长红;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世界的歼-20,其总设计师杨伟;已成功投入商业运营的国产大飞机ARJ21-700,其原总设计师吴兴世、现总设计师陈勇,均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

少有人知道,西工大研制的50公斤便携式级水下智能航行器,完全可以与同级别的世界顶尖水平比肩。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所能知道的,西工大更多的涉密黑科技,我们无从得知。本期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所深处内陆,始终低调内敛的国防名校。

系出名门,底蕴深厚

西北工业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不凡的血统和深厚的底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教育部电令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迁往陕西并组建了大名鼎鼎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但不到一年时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工科部分就独立出来,由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这四大顶尖工学院合并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此为西工大的前身之一。

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工学院部分师生回返京津等地复校,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师生选择了留守,国立西北工学院的主体得以保留,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西北工学院。

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了涉及全国四分之三高校的院系大调整,很多高校被拆分并开始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大学,很多大学的命运就此被彻底改变。同时,也有一批高校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1952年,当时的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了华东航空学院,但华东航空学院在南京仅仅存在了4年,就在1956年整建制迁往西安并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年后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了西北工业大学。

1970年,军工名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整体并入,三脉汇聚,终成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两次合并也彻底造就了今日西工大在全国顶尖的“三航”特色学科群。

顶尖行列,从未缺席

在西北工业大学身上,有着许多闪亮的标签。作为工信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工大是全国首批14所中管副部级大学之一,更在1960年即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更是在“七五”和“八五”期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重点大学之一。有意思的是,西北工业大学还是最早进入美国国防部黑名单的两所中国高校之一。

改革开放后,西工大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并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建国以来,西工大始终屹立于我国顶尖高校行列,从未缺席。

三航特色,成就斐然

作为赫赫有名的“国防七子”高校之一,虽然校名中没有航空航天字样,但西北工业大学在三航领域的实力却始终位列第一方阵。多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我国第一台地效飞行器,我国第一型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我国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等等,诸多高精尖成果皆出自西北工业大学。

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工大重点参与的就有10项之多,其中包括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更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西工大研制生产。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已研制成功了30多个型号的无人机系统,国内累计生产5000多架。

作为一所有着国防特色和军工背景的高校,西工大的科研中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其中,无人机所更是始终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就在去年,西工大无人机所因成功研制某型无人机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褒奖,再次获得了至高的荣誉。

2017年1月,西工大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成功,这并不是西工大首颗成功升空的卫星。2016年6月25日,由西工大师生自主研发制作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今年,西工大自主研制的欧盟QB50计划“翱翔一号”2U立方星也即将升空。

西工大航海学院的徐德民院士团队研制了水下自主航行器,全国水中兵器领域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马远良院士担任总师成功研制两型吊放声纳,实现了我国水下航行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师摇篮,英才辈出

西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中英才辈出,他们中不仅有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院士,更是在各领域全面开花,更有一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我国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堪称奇迹。

据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三大所(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三大厂(西飞、成飞、沈飞)担任总师(副总师)、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从民机到军机的升级换代,西工大人为重点型号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航天领域,一批西工大校友成为领军人物。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其中的两位: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再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一大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为例,其重大型号总师中西工大校友占44%,国家两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45%。

同时,在中国的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的领军人物队列中,同样活跃着一批西工大的精英校友。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的现象一度被人称为“西工大现象”,特别是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一大批西工大人执著坚守西北、坚守国防的现象着实令人敬佩。

傲立西北,强势崛起

和很多地处西北的高校一样,地域的影响使得西北工业大学受到诸多问题所困。然而即使如此,西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2016年的成绩更是令很多人感到惊讶。

高端人才增幅位居前列:在全国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之际,高端人才的竞争与争夺已然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虽地处西北,在人才引进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但2016年西工大在各类高端人才上屡获佳绩。在不重复计算的前提下,西工大2016年新增国字号学者39人。其中,新增了7名长江学者,新增长江学者总数位居全国高校15位;新增青年千人9人,新增青千人数位居工信部直属高校首位,位居全国高校16位,并且在万人计划、杰青、优青、青拔等人才项目中喜获丰收。同时,2016年西工大两个团队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高端人才和团队增幅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大幅增长: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年新增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8个,在新增国家重大科研平台数量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科学研究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西工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项,其中包括面上项目10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0项,重点项目3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项,还有联合基金等项目共6项。获得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和17项牵头课题,2016年科研到款23.38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多次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同时,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上,西北工业大学斩获颇丰,以第一单位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第一单位获得了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还以参与单位获得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生获奖累累:在2016年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参赛团队击败了包括ofo在内的众多强劲对手,一举夺魁。同时,还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是全国获得金奖最多的单位。

国际合作结硕果:去年西北工业大学在国际合作上迈出坚实一步,正式成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在2016年连翻出手。不仅与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政府和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等接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地方联手,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民用无人机产业基地,全面发力双一流,上升势头强劲,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上一篇:2017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聘49人公告
下一篇:校友会2017中国各类型独立学院排行榜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