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高校挖人时,很难“手下留情”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0
手机版

“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元+1套房子+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

以上吐槽来自中西部某高校校长。而这些悲伤的校长,反制手段也无外乎:签订合约、要求经济补偿,拒不放人、不给办理人事调动等。但是,东部接收学校更狠:咱们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调动手续,人来了就行。

人一旦想走了,靠感情牌,靠画大饼,靠领导做工作,都是行不通的。高校里的跳槽,其实和企业里的跳槽无甚区别。你见过哪个企业老板喊“你们别再挖我们的人了”成功过?发达地区的高校,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学术环境优势等,对处于劣势地位的中西部高校的高端人才有天然吸引力。

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一个通知,明确指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前几天,教育部长又出面求情,希望东部高校“手下留情”。密集表态背后,是教育部观察到了近半年来,高校人才的异动。

人才异动,和创建“双一流”(国际一流大学、国际一流学科)高校有关。创建“双一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而各高校大手笔竞聘的,多是一系列“人才计划”入选者,尤其是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头衔的高校老师。这是因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仍以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等人才数量为依据来认定。

推动“双一流”建设,成了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

“双一流”大学创建,之所以对部分高校有巨大吸引力,在于它是对旧有中国大学认定体系的一次大洗牌,是“211”、“985”的升级版。一些新贵可能会崛起,一些老牌可能会落寞,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以南方某大学为例,为长江学者和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分别开出200万和100万“购房补贴和安家费”,东部地区某师范大学,为“青年千人”入选者,提供一次性免税的住房补贴180万元。

“双一流”的启动,更加剧了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而在这一轮竞争中,中西部高校是完败者。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高校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弱。被争抢的,大多数是处在金字塔尖的那批人,而绝大多数优秀但不杰出,或杰出但未被体制认可的教师,渴望流动而流动不得。

流动性差的原因是啥?教育部承认,是编制问题。当前高校教师流动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调岗,少数是跳槽。而跳槽,绝大多数都是从不发达地区高校跳到发达地区高校,缺少地区间、公办与民办高校间、同类型大学间的流动。

举个例子,由于民办高校缺乏事业编制,再加上职称评定阻力重重,虽然不少民办高校都在争抢“有资源、职称以及科研项目的带头人”,但揽才过程相当不顺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不能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很多智力资源。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某部委表示,将重点研究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问题。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

一些大学的教务处负责人则表示,编制的取消,将打开束缚人才引进的樊篱。但有一点要说明,大学取消编制,对能力强的老师是好事,对想上进的年轻教师是好事,对“混吃等死”的大学老师是坏事。

说到底,教育部门担心中西部高校优秀师资流失,可能是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这个本心是对的,但要想有实际的改变,根本不现实。

中西部高校和发达地区高校抢人,一定输。这是由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以及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巨大差异,共同决定的,教育部门很难左右。

比如,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元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江苏则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从2017年起,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给予每年每校1亿元的资金支持。那么,中西部地区是什么情况呢?贵州省未来5年内,推进区域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经费,加起来,一共5亿元。

原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多次陈情贵大获得资源少,但没什么作用

想各种法子拉平大学间的差距,效果甚微。在中西部高校没有科研能力的时候,就拨付大笔科研经费,这不是解决教育不公,而是创造教育不公。另外,还要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有差大学?能不能接受中西部大学比发达地区大学弱的现实?对高校进行“扶贫”,投入和产出比是多少?如果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即使强留人才,也没法拯救中西部大学。

上一篇:摆7桌酒席收礼金5100元 颍上村干部违规操办子女婚宴受处分
下一篇:黑龙江:夫唱妇随双援疆 漠野洒慧一胡杨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