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剧目高校行 为高校提供菜单式文化服务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8
手机版

参演的13家

专业艺术院团

(排名不分先后)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

湖北省京剧院

湖北省地方艺术剧院

长江人艺

武汉歌舞剧院

武汉汉剧院

武汉说唱团

武汉杂技团

武汉人艺

武汉楚剧团

武汉京剧团

张明智艺术工作室

湖北龙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洪山高校

文化惠民亮点品牌

高校艺术节

洪山区成功举办13届高校艺术节,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成为一块响亮的文化“金字招牌”。节目形式不仅有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还包括摄影、美术等艺术类别,参加的学校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品牌魅力不断凸显。

高校文艺演出进基层

洪山区率先启动大学之城“区校融合·和谐洪山”高校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0余所高校近万名师生参与活动,累计为辖区群众演出16场,观众场场爆满,惠民近20万人。

经典剧目进校园

不仅要将高校文化请出来,还要把优秀文化送进去。洪山区整合省、市文化资源,组织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武汉市歌舞剧院等多家专业艺术团体的经典剧目走进校园。

专业老师免费基层培训

洪山区同步启动“区校融合·和谐洪山”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培训。组织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职业艺术学院等多个学校的文艺老师走进辖区基层文体培训点,为群众开设免费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广场舞、交谊舞、民族舞等多种文艺形式,累计为洪山区培养文体骨干千余名。

文化场馆资源共享

通过整合辖区高校博物馆资源,启动高校博物馆免费开放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博物馆等6家武汉市知名博物馆先后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公众可通过网络预约、现场报名等多种形式登记观展,活动已连续开展2年,数万群众受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进校园

洪山区通过举办高校民间工艺品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文化遗产联展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经典剧目高校行”走进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喻园戏剧月”汉剧体验坊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的号角。

作为闻名的高校沃土,洪山区在留住大学生上主动作为,搭建平台、开展活动,打破大学与城市之间有形、无形的围墙,增进大学生对武汉的热爱,对洪山的认同,吸引更多的青年英才在洪山成家、立业、扎根,推进“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建设。

3月25日,洪山区凝聚青年重要抓手之一的“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拉开序幕。通过分批次的活动,13家专业院团将把35个经典剧目送进辖区高校。

近年来,洪山区推出“区校融合·和谐洪山”系列活动,让高校的文化艺术走进社会、亲近广大群众;也让社会的经典文化艺术走进校园,共建共赢。“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经历3年的积累,探索出一条“菜单式”服务办法,即需求自愿,政府购买,剧团自定,剧目自选,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色和亮点。

华中科技大学“喻园戏剧月”展览

借力“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洪山区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校园化”发展。

在配送剧目的选择上,通过不断向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倾斜。35个剧目中,有7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共涉及30个保护项目。这其中不乏《编钟乐舞》、《徐九经升官记》、《大别山人》、《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

同时,增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展、民间手工艺大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湖北大鼓国家级传承人张明智、武汉剪纸传承人沈松柏等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将走进校园,与高校师生开展面对面交流。

传承经典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大力宣传优秀的文化剧目,提升大学生对荆楚文化的认同感。

前期开展的“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及红色经典剧种,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今年洪山区继续坚持遵循红色经典、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优先的原则,着力凸显楚风汉韵。

35个剧目中,《洪湖赤卫队》、《八月桂花遍地开》、《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是红色经典的传承;《妹娃要过河》、《大别山人》、《看你笑不孝》、《楚风汉韵》等具有浓郁的湖北地方特色;《状元媒》、《徐九经升官记》等充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为了让“菜单式”文化服务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台北新娘》、《雷雨》、《同船过渡》、《福大命大蛋宝宝》等现代剧也列入剧目备选目录。

为了增加互动性,提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所有参演院团都可以根据高校师生的具体需求,提供讲座、展览、教学、体验、赏析、协办戏曲传承基地等全方位的文化服务。

目前,洪山区拟与华中科技大学试点建立汉剧传承基地,定期安排汉剧表演艺术家举办讲座、培训、体验教学等活动,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汉剧在高校的普及及传承基地建立。

楚风汉韵 特色剧目提升文化认同感

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

每年都请名角名家走进校园,做文化交流使者。

今年“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有13家专业院团,百余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开展面对面文化交流。其中不乏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洪湖赤卫队》第四代韩英的扮演者刘丹丽、湖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智、武汉说唱团团长陆鸣、曲艺表演艺术家田克兢等一批知名艺术家。

有了名角名家的参与交流,大学生的热情也是水涨船高。武汉杂技团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演出,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叫好声连连;武汉人艺话剧演出,大学生好评如潮的现象相信将在今年继续上演。

星光熠熠 知名艺术家做文化使者

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在中南民族大学演出 殷涛 摄

“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也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举措。

洪山区通过召开高校座谈会,充分掌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与参演团队对接,严格审查演出资格、演出剧目汇报、演出市场报价、现场议价、评委评议的方式,确保本年度经典剧目高校行参演剧目的质量。

创新机制 政府向社会购买文化服务

“金石之音”响彻故楚

洪山地区经典剧目高校行编钟乐舞音乐会成功举办

3月25日19时30分,在金石齐鸣之中,“区校融合·和谐洪山”洪山地区2017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之“金石之音”编钟乐舞音乐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报告厅,徐徐地拉开大幕。编钟乐舞《金殿乐》、《楚调》、《剑舞》、《楚王好细腰》,埙吹《哀郢》,箫奏《黄鸟》,古乐合奏《屈原问渡》、《楚商》、《彩云追月》,钟磬合鸣《竹枝词》,时而众袖舞于庭、钟乐响于坛;时而独影于溪、幽鸣于野,500名师生任思绪跨越千年,徜徉在先楚的宫阙、市井与郊野。“曾侯乙墓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给我们带来了不同艺术体验”、“传统艺术也这么精彩”不少师生如是说。

由中共洪山区委、洪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区校融合·和谐洪山”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以“大学之城”建设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通过组织武汉13家专业院团,35个经典剧目,百余位艺术名家走进校园,走近大学师生,推动区校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对荆楚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大学生对武汉的热爱。

今年,洪山区将与华中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通过建设“汉剧艺术传承基地”和举办各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等活动,共同推进洪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校园化”进程。

编钟乐舞音乐会鸣响“金石之音”

策划:洪山区文体局

撰文:刘元聪 陈非 谭璇 龚雪莹

上一篇:西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来华与媒体探讨EMBA教育
下一篇:深圳纽黛丝国际商学院,专业铸就未来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