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贾旭东副教授:《两办国学传承18条》解读(讲话全文)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29
手机版

26国学网编者按:自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两办国学传承18条”)以来,全国社会各界掀起学习贯彻“两办国学传承18条”高潮,本文根据兰州大学贾旭东副教授在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贯彻落实“两办国学传承18条”大会上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我不敢说能够作为专家来解读,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办的这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我们简称《意见》。我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热爱者、践行者、传承者和传播者,这个文件真的是让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兴奋,我就跟各位简单地分享一下我个人学习这个文件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政府、社会组织和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老师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一、文件解读

1.《意见》的重大意义

(1)里程碑意义

首先,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来专题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应该说在建国以来是第一次。

(2)国家战略意义: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个方面,这个文件的意义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文件,它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那么这个战略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就是一句话:“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文件里面讲到的。为什么要把它提高到国家战略意义呢?因为一个民族要能够长期生存发展,如果丢掉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不可能的,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民族将来是要消亡的,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彻底灭亡了。

所以,作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绝对不能够切断我们文化传承的根脉。但现在的形势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社会,从社会价值体系到主流精英人群的价值观,其实已经严重的西化,也就是说离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如此发展下去的话,我个人也是非常担忧。搞不好再过两三代人,我们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会断绝。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出台这个文件是立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

在文件里,大家注意看,有三个“迫切需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三个“迫切需要”,其实就告诉我们,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有多么迫切。

所以后面对实施这样一个文化传承工程,讲到它的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家注意,在这段话里既讲到“传承中华文脉”,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也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实际上已经非常的迫切。

2.《意见》中的新意:以实施工程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我认为这个文件非常有新意,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是非常具有执行力的,非常的落地,落地在哪里?它是以实施工程的方式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家知道工程一定是要落地的,是可操作的,而不是一个一般性的原则或者指导意见。

(1)工程实施的目标:1大系统、4个体系、1个平台、1种格局

那么我们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文件提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一个大工程的话,首先它有一个实施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这是这个工程实施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大系统。这1个大系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里面包括什么?包括“4个体系、1个平台、1种格局”。

“4个体系”是:“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还有“1个平台”:“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1种格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目标,要构建的大系统和子系统。应该说,这个工程的目标非常清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2)工程如何实施:15项子工程

我梳理了一下文件,发现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工程里面,包括了15项子工程,包括哪些呢?这都是文件里面的原话,我跟大家念一念:“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戏曲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总共15个工程。

(3)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4个制定、5个建立、10个修订、10个完善

既然是工程,有这么多的子工程要做,保障措施有哪些呢?这个文件写得很实,它要通过制定、建立、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推进这个工程的落地。我总结了一下,是“4个制定、5个建立、10个修订、10个完善”。

“4个制定”:“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制定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

“5个建立”:“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领域和部门合作共建机制,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

“10个修订”,这是在法律政策层面的修订,修订什么呢?“修订文物保护法,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我数了一下,后面的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是9个方面,加上专门提出来的修订文物保护法,总共是10个修订。

“10个完善”,里面它的用词不完全一样,但是总共加起来是十个。只用了“完善”这个词的是:“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档制度;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这是5个完善,只说了完善。下面有3个是“制定完善”,把“制定”和“完善”放在一起:“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

还有1个“建立完善”:“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还有1个“改革完善”:“改革完善文艺评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

所以,从只说“完善”到“制定完善、建立完善、改革完善”,总共加起来是“10个完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是全面地部署了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非常具体的政策措施。

3.《意见》中的亮点

我个人觉得这个文件里面有几个亮点,有几个在以往的文件当中没有看到过的一些亮点,需要特别地提出来,大家可以仔细地学习研究。

(1)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礼敬、不简单否定

第一个亮点是什么呢?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在《意见》第3条讲到这么一句话:“3.基本原则: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大家特别注意,这一条里面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表述,要“客观、科学”,这两个态度以前都讲过,但是加了一个词,叫做什么呢?“礼敬”,这个态度非常重要。

现在中国人对中国自己的文化,尤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多少礼敬?很少。所以我经常在讲传统文化课程的时候,讲到我们现在娱乐界、文化界有一种现象,就是恶搞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这个里面就没有礼敬。比如说我们佛家被恶搞最多的就是玄奘大师,在那些娱乐片里面玄奘大师的形象已经变得没法看了。如果在西方文化里面,你会不会去恶搞西方的一些文化名人?比如说耶稣你敢搞一下吗?你肯定不会搞的,那为什么就恶搞我们中国的?包括我们道家的丘处机祖师也被恶搞过。为什么会恶搞?因为没有礼敬,全社会都没有,这个当然有很深的历史原因,我们不展开。在这次中央文件里面特别提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要有客观态度、要有科学态度,还加一条要有礼敬态度,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这里又说:“不简单否定”。我们在现有的教科书里面,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对传统文化持简单否定的态度。为什么会简单否定?因为没有礼敬嘛,因为不客观、不科学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提法上,这个文件已经是有非常大的突破。

(2)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学术体系构建

第二个亮点,就是我们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大家唱唱歌、跳跳舞、穿上汉服唐装就叫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了?当然这个是需要的,但关键它的制高点在哪里?在学术体系的构建!这是在文件第八条:“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个非常关键。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中国的整个学术体系,乃至教育体系、话语体系,是基本上西化的,我们用的学术语言、思维,都是西方的。而且这个东西已经经过多年的教育,深入人心。很多人、包括一些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你弘扬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是西方式的,不是中国的,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方说,很多人提倡学习中医,很好,但同时是不是就要否定和废除西医?以中医全盘否定西医和以西医全盘否定中医有什么本质区别?在思维方式上都是西方式的,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分式思维,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远非如此简单幼稚!

所以,真的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发展,能够真正传承下去,制高点一定是在学术体系上。所以《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认为这是最大最大的一个突破,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套体系,我们传统文化是很难真正在这样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传承下去的。

(3)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关键点: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个亮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在传统文化教育。你构建了这样一个学术体系以后,只有我们几个学者在这儿讨论,没用,必须要通过教育体系来教给我们的国民,尤其是教给我们的下一代,不然这个文化怎么传承呢?所以《意见》第9条讲到:“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等于说,在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里面都要全面贯穿传统文化,这个提法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而且这个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有了前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再加上现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全面的贯穿,才有可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生命力,真正可以长期传承下去。《意见》还提出,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我认为这都是这个文件里面考虑非常深远的一些提法,以前也都没有过。

而且《意见》还提出要“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你看我们现在中国的孩子,对中国的语言文字还有多少了解?大家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英文,汉语都没有说好就要说英文。我们的学者不会以自己读不懂古文为耻,但如果说不好英文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大家都以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为荣,这个实际上都是非常危险的。当然,是不是学古文就不学英文了?如果你这样想,就又落入我刚才讲的西方思维里去了,现在我们很多学者就是这样的思维,都已经进入了潜意识,非此即彼,很可怕。《意见》还提出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这些提法都是着眼长远,确实说有一个战略性的考虑。

(4)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个方面的亮点,就是讲到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宣部答记者问的时候讲到:“坚持‘两创’方针,关键是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主要看能不能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能不能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我认为这是我们学习、领会和贯彻这个文件精神的一个立足点,就是要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是能够处理好和时代的关系,能不能够解决今天的问题,能不能够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而不能简单地泥古和复古。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意见》的一些体会,不敢说叫解读吧,应该说从文件里面看到这样的一些重点和亮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二、对政府、社团和师者的建议:弘道在人,首重传承,以人为本,推陈出新

下面我也谈一点个人感想和对政府、对像我们研究会这样的文化团体,也包括像我们这些长期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建议。这只代表我个人,不一定对。

古人有句话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两办这个文件的宗旨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键是什么?传承发展的关键是人!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政府也好,社会团体也好,我们老师也好,应该围绕着人,以人为本来做工作。

1.给政府的建议: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求贤访明,尊师重道

我个人对政府提这样一个建议,四句话:正本清源,扶正驱邪,求贤访明,尊师重道。

“正本清源”就是刚才讲的要重构我们的学术体系,要重新回到传统文化的源头,纠正我们现在的学术体系里对传统文化很多不恰当的、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所谓“扶正驱邪”,大家应该能够看到,民间国学很热,但是也出了很多的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传,里面确确实实鱼龙混杂、有精华也有糟粕,结果现在“国学热”,很多地方出现一些沉渣泛起、泥沙俱下的现象。

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有正门正派,但同时也有邪门歪道、旁门左道,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去扶正驱邪,那最后这个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有可能会被这些负面的问题、负面的现象打断,会对传统文化的复兴造成重大的损害。我看到社会上反响很强烈的一些现象,其实都不是传统文化造成的,而是曲解了传统文化,甚至有一些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来搞歪理邪说。这种歪理邪说你要不去控制它,不去取缔它,最后会发展成为邪教,法L*功就是个例子。所以我觉得对政府来讲,一定要大力地去扶持正门正派、正知正见,更要大力地加强管理,取缔那些歪门邪道、歪理邪说,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很成问题。

那么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政府应该怎么做呢?要“求贤访明,尊师重道”。要多去访求尤其是在民间的一些“明师”,“明师”是明白的老师,是真正有传承、真正懂传统文化的老师,不一定是“名师”。很多明师都在民间,默默地做着文化传承的工作,政府要发掘、尊重、支持和帮助这些有文化传承的老师,要让这些传道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让他能够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做传统文化传承的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去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很难传下去的。

所以我非常建议,政府要搞这么多的工程,那是要花钱的,但是千万不要把钱花在面子工程上,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谁身上?用在人的身上,用在有传统文化传承的这些明师的身上,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鹜地来做传统文化传承的工作,还要结合现代文明进行学术研究,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建议政府要做四件事情,就是:“发掘明师、保护明师、资助明师、服务明师”。你不要太多地干涉,所有我接触到真正有传统文化传承的人,传承传统文化就是他的使命,就是他的责任,你根本不要去干涉他,你更不要去教他怎么传承,他自己会,你只要给他服务好、资助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让他去好好做就可以了,政府不要帮倒忙。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时间关系不展开。我们的太极拳,我经常讲,太极拳是中国普及率最广、误解最深的运动,而且太极拳的传承恰恰已经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局面。大家可能说不会啊,公园里到处都在练太极啊,我告诉你,不,公园里练的大多都不是太极拳,绝大部分人练的都是“太极操”,或者叫“太极舞”,真正的传统太极拳,现在的传承已经非常有问题了。很多人从一开始练太极,从练“太极操”开始练到“太极操”结束,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正传统的太极。这个局面怎么造成的?政府好心做了坏事。政府希望来普及,以政府的力量来普及太极,怎么办?把它简化。简化之后,大家就是用练体操的方式来练太极。你简化一个“24式简化太极操”就没有问题,结果你把它叫做“简化太极拳”,所以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太极拳,恰恰它和传统的太极拳完全不一样,最后大家全部在练“太极操”、“太极舞”。太极拳呢,我知道,真正传统的太极拳传承已经很成问题,如果都是老头老太太退休之后才去练,功夫哪里练得出来?那功夫当然一代不如一代了。

所以我要给政府一个提醒,不要好心做错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政府要切忌面子工程、形式主义,要以面向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否则我们这代人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传统文化如果断掉,那真的子孙后代要骂我们。

2.给国学社团的建议:乘势而为,弘扬正见,尊重传承,发掘明师

第二个方面,给我们传统文化研究会这样的国学社团,我也提四句话的建议,叫做“乘势而为,弘扬正见,尊重传承,发掘明师”,也就是说你的核心还是要落在人的身上。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3.给国学老师的建议:正确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济,包容创新

第三个方面,给我们从事国学教育的老师也提四句话的建议:“正确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济,包容创新。”为什么说这么几句话,因为我接触到很多国学老师,发现在国学教育中有很多的偏差。那么大家一定要注意,为什么说国学老师要正确定位,而且要敬畏因果?也就是说你的国学课程,你在整个的国学体系里面属于一个什么水平?是在教幼儿园、小学生,引他入门,还是说你已经到了很高的、到了指导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高度,来指导这些已经入门的人,这是要准确定位的。教学中间要敬畏因果,就是有些事情不敢乱讲,讲不好,我们佛家有个典故叫“野狐禅”,讲一个禅师给弟子解答问题,一个字没说对,结果得了五百世的野狐身,很可怕。当然我们不讲这个,就说作为老师,你讲不好课就会误人子弟。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间,你传播的如果不是正知正见,假如说这个知见有偏,那真的不仅是误人子弟,用佛家的话讲,你断了别人的法身慧命,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特别的谨慎!

另外两句话叫“同舟共济,包容创新”。什么意思呢?我发现我们传统文化界,这个门派之见非常严重。所以我经常讲,我说大家不要有门派之见,只要是传统文化有传承下来的,只要是正门正派,不是邪门歪道,那就都很好,都需要大力地保护、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各个门派应该团结,为什么?我们要同舟共济。传统文化这条船,说老实话,历史上遭受的扭曲和破坏,加上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已经是千疮百孔,如果大家再不抱团取暖,还要互相踩,“你的功夫不如我,你的师父水平差”,大家互相去诋毁、互相去攻击、互相去拆台,那传统文化怎么复兴?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一个观点,就是不分门派,只看正邪。正门正派和歪门邪道,正知正见和歪理邪说这肯定是不能两立的,但只要大家都是有传承的正门正派、正知正见,只要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有作用、有帮助,大家就应该同舟共济,一起来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才能够迎来传统文化发展最好的局面。

最后,我还是用四句话来做一个总结,就是:“弘道在人,首重传承,以人为本,推陈出新”。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贾旭东,管理学博士,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粤秀书院特聘国学专家,“26国学网”特聘专家、国学推广大使,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国内游学周成果展示圆满完成
下一篇:天津城建大学在校生医疗报销流程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