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官方微信荣登2016年度全国高校公众号(订阅号)排行榜第6名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0
手机版

青年人网讯 日前,腾讯官方发布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2016年度榜,评选出了全国Top10的订阅号总榜和服务号总榜、职业院校排行榜、东南西北中部五大片区Top5明星榜等。其中,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兰州大学”(微信号:iLZU1909)位列腾讯微校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2016年度榜总榜订阅号榜第6名。

据悉,腾讯微校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是腾讯出品的官方唯一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榜单由系统自动计算排名,算法参考运营特色、粉丝规模、文章质量、互动形式四大维度,更有来自三大互联网巨头公司和主流教育媒体的专家团倾情点评,上榜者将获邀出席高校新媒体年度盛典。

兰州大学官方微信于2014年3月开通,2014年9月粉丝数破万,目前订阅用户已超过6.6万,期间共推送3000余条图文,历年阅读总量达660多万次。此前,兰州大学官方微信曾荣获教育部“2014年度教育系统官方微信创新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推出的2014年全国“211”高校微实力排行榜第7、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联合推出的2015年度高校新媒体百强榜第23名(西北地区第1名)、腾讯微校推出的全国高校微信排行榜2016年月榜(5月、11月、12月)的第3名、第4名、第7名。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已成为学校与师生和社会双向沟通的新渠道、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新平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是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下属的融媒体集群新媒体团队,以“传播校园时讯,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师生校友”为宗旨,为兰州大学新媒体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linshi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所有省份都要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年底前要全面完成辖区内全部目标人群的登记工作,基本实现参保登记数据省级集中管理,为建立国家级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库,完成各省登记数据联网入库做好准备。

通知要求,要加快登记信息库建设,通过开展内部和外部信息比对、基础数据采集以及入户调查等途径,完成登记数据“全入库”工作,并结合“五险合一”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省级数据大集中等工作,尽快实现登记数据省级集中管理。

通知还要求,要结合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型业态群体特点,及时清除不合理的地方性政策壁垒,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人群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参保扩面不留死角。(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稳定就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稳中向好,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下阶段,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努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不断提高民生福祉。

新常态下我国就业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同时,就业保持总体稳定。2012—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9%、7.8%、7.3%、6.9%、6.7%,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0%—4.1%的区间。同时,就业格局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2012—2016年,三产就业人数累计增加6067万人,而一产、二产就业人数分别减少4277万人、891万人。服务业就业比重大幅上升。2012—2016年,三产就业人数占比从36.1%升至43.5%,上升7.4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一产、二产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比重分别从33.6%和30.3%降至27.7%和28.8%。从服务业内部看,现代服务业就业增长最为迅速。2012—2015年就业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增长72.7%、50.3%、38.7%。

二是民营经济成为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主力。从城镇就业来看,2015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分别比2012年增长38.2%和47.9%,占城镇就业的比重分别为19.3%和27.7%,分别比2012年提高4.1和7.3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企业看,私营企业就业明显好于国企。近3年,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虽然在2014年和2015年有小幅波动,但2016年三季度末同比增长0.9%;国有企业就业人员连续减少,2014和2015年末分别比上年末下降6.3%和12.2%,2016年三季度末同比下降5.4%。

三是小企业就业增长快于大中型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近年来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有所减少。2015年比上年减少1.7%,2016年三季度同比减少0.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用工情况好于大型企业。2013年和2014年,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用工人数持续收缩的情况下,小型工业企业用工数分别增长7.2%和2.6%;2015年以来,小型工业企业用工虽然也出现了小幅下降,但降幅远小于大型和中型工业企业。重点行业服务业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增长明显快于大企业。2015年,重点行业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用工增长10.2%,增速比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快4.4个百分点。

四是中西部地区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过去,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中西部乡村向东部城镇集中,东部城镇就业持续高速增长;而近年来,伴随着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现,西部城镇就业增速开始出现反超。2012—2016年,西部城镇就业人数累计增长16.8%,东部增长10.9%,中部和东北分别增长10.4%和6.5%。2016年中西部地区城镇就业占全国比重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而东部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2012—2016年,中西部地区城镇就业增长对全国的贡献率达到50.9%,比东部地区高6.8个百分点。

五是南方地区就业形势好于北方。如果以秦岭、黄河为分界线,可将全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地区(见备注)。2016年,南方18个省区市就业人数为56515万人,占全国的比重为72.8%;北方13个省区市就业人数为21088万人,占比为27.2%。南方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比北方低1个百分点左右,主要缘于南方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好于北方。2016年,南方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为27.6%,比北方高7.8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占比为22.6%,比北方高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就业比重为6.2%,比北方低5.7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激发了积极就业效应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通常会上升,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就业能够保持稳定甚至好于预期呢?主要原因:

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就业创造效应持续显现。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新职业新工作新岗位,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万户,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新登记企业553万户,同比增长24.5%。如果按照前两年新设企业吸纳就业水平测算,2016年新登记企业创造就业超千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三新”统计调查资料推算,在全部增加的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达到70%左右。

二是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经济增量在扩大,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稳定增加。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创新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经济增长总体稳定。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在扩大。2012—2016年,经济增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分别为40611、43253、43824、44477、46097亿元,逐年递增。在劳动生产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量规模逐年增加,意味着经济吸纳新增就业需求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扩大。初步测算,2016年经济增量对应的就业比2015年多增182万人。

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服务业发展。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快速提升。2012年服务业首次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比重上升至51.6%,占据了半壁江山,服务业主导特征愈发明显。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吸纳更多就业。按照2015年不变价计算,2016年第三产业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为9.1人,比第二产业高1.6人。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平均吸纳非农就业172万人,比2009—2011年多吸纳30万人。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中西部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极。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加大产业转移和扶贫攻坚力度,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显现,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有效带动了就业增加。2013—2016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8.6%和9.1%,分别快于全国1.4和1.9个百分点。经济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向好。2012—2016年,重庆城镇就业人数累计增长13.4%、贵州增长20.9%、云南增长18.9%、甘肃增长18.3%、湖北增长14.1%,均高于全国城镇就业增速。

五是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成效明显。针对高校毕业生,通过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多种方式鼓励企业招聘,扩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比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努力增加就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针对下岗分流职工,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适当增设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方式,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2016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9万人。

坚持就业优先,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新常态规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证了就业总体稳定。但我国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就业总量压力犹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质量亟待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以稳就业促就业为核心,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就业优先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0多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超过40万,还要考虑100多万去产能行业职工安置和三四百万新增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压力不容忽视。从中长期看,我国3.7亿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还需要转移到城镇就业,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就业优先是扩消费稳增长促转型的需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3—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扩大消费关键是要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只有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来源才有保障,消费预期才能稳定,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坚持就业优先是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主线,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据测算,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仅煤炭和钢铁行业就需分流安置职工100多万人。坚持就业优先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我国已经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易发期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敏感期。能否成功跨越这个阶段,关键是解决好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明显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只有坚持就业优先,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从国际经验看,坚持就业优先也是多数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首要选择。因此,我们要顺势而为,坚持就业优先,以稳就业促就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培育壮大就业新主体。实践证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就业的重要举措,要持续深入推进。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强化就业带动效应。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拓展新的就业空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虽然已超过50%,但就业比重仅为40%左右,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为代表的幸福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以幸福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健康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而且有利于稳定劳动者队伍,提高就业质量。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2.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大量农民工处在“候鸟式”就业状态,既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严重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解决好三个“一亿人”的问题,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大中西部地区就业。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尽管我国居民教育文化程度提高取得长足进步,但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劳动者素质与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问题突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是当务之急。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织牢民生保障网。稳定劳动者队伍、提高就业质量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疗保险基金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收支矛盾。还要看到,在去产能深入推进的条件下,部分行业下岗转岗职工增加,政策托底保障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创新金融支持手段,为社会保障提供有力资金支持。(郭同欣)

备注:北部地区有13个省区市,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其余18个省区市为南部地区(考虑到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划入南部地区)。

责任编辑:ECHO

对世界快递业务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

中国成全球快递发展引擎

青年人网讯 28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CEDI)为538.5,同比提高40.8%。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继续稳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对世界快递业务量增长的贡献率达60%,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快递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规模指数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1104.6,同比提高49.5%。高速增长可以从四个一级指标体现: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大关,达到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居现代服务业前列;快递日均处理量达到8571万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2.5亿件;日均服务人次超过1.7亿,年人均快递使用量接近23件;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接近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3.5%,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

服务质量指数稳步上扬。2016年,中国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95.8,同比提高5.5%。服务质量指数从2013年开始稳步上扬,呈现逐年改善的迹象。重点城市间72小时准时率连续两年改善,2016年72小时准时率为75.5%,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有效申诉率连续4年下降,2016年快递有效申诉率为8.4件/百万件快件,较上年下降4.9件/百万件快件。

发展普及指数保持增长。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普及指数为340.2,同比提高19.3%。网点人口密度从2010年每十万人4.8个快递网点,增加至2016年每十万人15个快递网点,网点面积密度从2010年每千平方公里6.7个快递网点,增加至2016年每千平方公里19.1个快递网点。2016年快递业务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5.3‰,同比提高1.2个千分点。随着国家邮政局“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的推进和农村电商协同发展,重点快递企业乡镇覆盖率超过80%。城市快递网点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全国城市快递网点标准化率达到51.4%,布放智能快件箱累计超过10万组,年投递快件超过10亿件。

发展趋势指数积极向好。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趋势指数基本平稳,为99.8。从业务增长预期指标来看,预计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完成423亿件,同比增长35%;快递业务收入完成5165亿元,同比增长30%。

据悉,2016年快递支撑网络零售额超过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2.5%,直接服务农产品外销超过1000亿元,直接服务制造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监管研究处负责人耿艳表示,这些数据表明快递业发展对培育壮大新经济、加快发展新动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 3月24日,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举办宁夏企业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吸引了191名毕业生参加。

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来自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八家单位,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涵盖电气类、机械制造类、管理营销类、机电类、化工类、外语类相关专业。招聘会现场毕业生们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参加面试84人,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7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3人、食品质量与安全3人、食品科学与工程4人、财务管理9人、市场营销1人、土木工程2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3人、流体与动力工程2人、工程管理1人、金属材料1人、冶金工程1人。

2017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院招将继续通过专场宣讲会、发布招聘信息等形式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linshi2

上一篇:大学和学院的四点区别, 句句戳中要害
下一篇:南洋学院学生苦读三年就业遭拒 学信网修改专业终报考成功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