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上借贷陷入债务危机 家人频被催债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湖北日报网消息(通讯员马富强、陈清军)当前,互联网上借贷平台名目繁多,许多手头紧或者贪图一时便利的人选择此方式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最终陷入个人债务危机。其中,大学生借贷后无力偿还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催款短信纷至沓来

2017年3月25日,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村民张女士拿着手机跑到派出所报警,称手机近日经常收到短信,内容显示其儿子小汤在武汉有贷款未还,并威胁说要到法院起诉追款。一头雾水的张女士焦急地告诉民警,她儿子小汤之前是在武汉读过书,毕业至今一直在十堰务工,平时也没听他说起借钱的事。接过张女士的手机乍一看,很像电信诈骗的内容,仔细翻看手机中的催款短信,细心的民警发现催款分属四个不同的人,而且每一笔数额都不同,且均在5000元以下。在民警的要求下,张女士同意尽早带小汤来派出所了解详细情况。

“驴打滚”的借贷方式

26日,小汤跟随其母亲张女士一起到了派出所,经民警耐心的询问,小汤道出了事情原委。

2016年大四临近毕业时,小汤看中了一款售价5千多元的手机,觉得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应该换身“行头”,这样在同学同事中也有面子。跑了几家手机店后,在营业员的推销下,小汤抵不住诱惑,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手机店贷了6000元用于买手机。但是在办理手续时,就扣除了近1000余元。见剩下的钱不够买他看中的手机了,便把剩余的4000元钱取出来花掉了。没有收入无法还款,又不敢向家里声张,小汤想到了网上的借贷平台。连日来,小汤通过网络先后联系了7家小额借贷机构,拆东墙补西墙的陷入借贷循环,等家人发现报警时,汤某已先后拖欠8家小额借贷机构共计2万4千余元的债务。经民警核算,抛开其花销支出,仅手续费、循环利息都高达8千余元。

为了尽快解决2万元的欠款问题,民警告诫张女士与其儿子小汤亲自到武汉与相关借贷机构协商还款,并要求对方开具书面的还款凭证。经张女士努力,共还款1万9千余元,收回了所有欠款凭据。至此,小汤所有的个人债务问题予以清偿,再无讨债追款搅扰其家人生活。

类似的借贷方式层出不穷

无独有偶,2017年3月28日下午16时许,一对中年父母带着上大学的儿子来到十堰市郧西县观音派出所接待室,向民警咨询“网上借贷”的相关事宜。

刘父反映,自己近期时常接到异地的电话号码和短信,对方多次向自己催债,称自己在十堰上大学的儿子小刘在互联网上借贷未还。民警详细询问得知,小刘现年19岁,是十堰市一大学在读学生。2016年11月份,小刘非常羡慕同学用的新款手机,通过搜索,在一个名为“花儿朵朵”的网上借贷平台注册了账户,申请了5000元钱的分期还款。按照还款声明,每期需要还款还款638元,共12期。拿到贷来的钱后,小刘便购买了新手机,也从此踏上了省吃俭用分期还款之路。

2016年3月进行第四期还款时,小刘无力承担,没有进行网上还款。由于小刘在网上申请借贷时按要求填写了自己和其父亲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以及他大学老师的电话号码,小刘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大学老师便不断收到催款电话和短信。刘父担心自己个人信息被借贷公司用于其他违法行为,于是来到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由于当前的网上借贷缺乏有效的监管,民警要求小刘立即与借贷公司客服取得联系,及时偿还剩余借款,并向借贷公司申请出具还款证明。小刘当即联系该借贷公司客服,申请提前还清借款。当日,在小刘父亲的帮助下,一次性还清了剩余的4400余元钱借款。看着父母隐忍的表情,小刘对自己当初一时脑热选择网上借贷给其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不小经济损失的行为后悔不已。

民警提醒:网上借贷属于无抵押贷款,由于其复合利率超过银行利率4倍不受法律保护,存在个人信息安全等诸多隐患。当前我国对网上借贷缺乏有效监管,甚至存在不法分子利用借贷人的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现象。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盲从。在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时,应寻找正规途径,谨慎选择网上借贷的借款方式。

(责任编辑: HN666)

上一篇:衡水学院召开干部会议
下一篇:台一中学生情书被没收 为泄愤泼汽油火攻教务处 · 南方网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