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音乐真正“活”起来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凡热爱民族文化研究的人,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只有对某一民族的民俗、民风、建筑、婚丧嫁娶、生产生活等文化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拓展研究领域的视野和深度。”这是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蒋英今年春节期间外出考察时写下的一段话。蒋英长期从事音乐史课程教学,民族音乐研究让他“乐而忘忧”。

与布依族“铜鼓十二则”结缘

提起蒋英的音乐研究,还要回到他的学生时代,并且与喝酒联系在一起。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亟待深入研究。1988年,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大三学生蒋英为完成毕业论文,来到贵州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调研布依族铜鼓音乐。铜鼓在布依族群众心中是家中的“宝器”、“神灵”,一般并不轻易示人。

当地拥有铜鼓的余雁祥老人见到他说,“要想见铜鼓,就必须把这两斤米酒喝完。之后,随你看、随你听、随你击鼓”。蒋英与老人共饮后,如愿在第二天见到铜鼓,也听到了关于铜鼓的神秘故事。老人将余氏家族“铜鼓十二则”鼓乐技艺尽数呈现。美酒与音乐,这一次的“初遇”成了蒋英的谈资,也使得他与布依族“铜鼓十二则”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校任教后,蒋英多年来坚持节假日自费下乡做田野调查,近30余年的坚持不懈为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各民族铜鼓文化及其他乐器的第一手资料。蒋英说,铜鼓音乐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民族音乐中回荡着历史的回声。

潜心挖掘贵州传统音乐

国内铜鼓研究起步较早,有关铜鼓历史、纹饰、铸造工艺、矿料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充分,而有关铜鼓音乐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相关记录的鼓谱也较为分散。2003年,蒋英撰写的《贵州贞丰县布依族铜鼓“十二则”初探》等文章引起铜鼓学界关注,他的研究恰好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2006年,蒋英出版了他的首本专著《布依族铜鼓文化》,这也是首部有关布依族铜鼓文化研究的专著。在书中,蒋英不仅历述其调查的过程、人物以及记录的鼓谱,还将自己多年田野调查的心得、方法及故事尽数托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相关的调查中来。

2015年,蒋英将调研范围拓展到整个贵州传统音乐文化、音乐历史文化,很快出版了《黔山遗韵——贵州音乐考古》《清末民初贵州学堂乐歌考》等专著。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蒋英全身心地对滇、川、黔进行实地调查,对贵州音乐新领域“中国石门坎波拉苗谱考”进行专题研究。“在贵州,感觉有好多内容需要调查研究,对于民族音乐的思考让我难以止步。”蒋英说。

真实传播民族文化艺术

蒋英十分珍视前辈和同行的教导和提携,他将成绩归功于他们的鞭策,将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一一列出表示感谢。“从事民族文化研究,亲人的理解与支持十分重要。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大环境下,守住这份‘寂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蒋英如此谈到。

而民族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逐渐流失让蒋英感到十分痛心。他说,“铜鼓十二则”鼓乐等民族音乐来自民间,希望能使它们继续在民间流传,让民族音乐真正“活”起来。在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怎样结合当地各民族的文化艺术进行更真实的传播与呈现,这是蒋英正在思考的问题。

记者 武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雪霁

上一篇:MC天佑助阵《大话西游》手游学院宣传曲今日首曝
下一篇:2017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中国海洋大学2017自主招生简章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