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陈勇志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有志者终有作为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陈勇志

哈密日报记者 宋玮

近几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实训大楼的投入使用,

全新的多媒体教室,

先进的采选矿、化工实训设备,

75%以上的学生实行“订单”培养,

毕业生就业率92%以上,

……

这一切变化,是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其中,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兼实训部主任的第五批援疆干部陈勇志功不可没。

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在给陈勇志的援疆工作鉴定中这样写道:陈勇志同志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思想观念新、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桥梁和纽带作用发 挥好,低调务实、业务过硬。2008年12月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年6月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陈勇志同志对学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由他草拟、论证、实施的矿物(非煤矿山)开采实训基地设备购置方案,填补了新疆在这方面的空白,就这一点足可以说明他对学校的贡献之大。”从学校领导的评价中,足见陈勇志一年半援疆工作之成效。

“既然来到新疆,就一定要有所作为。”

近两年,随着疆煤东运、西电东送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地区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随着大企业大集团的纷纷入驻,哈密产业技术工人出现较大缺口,为企业大批量培养新时代的产业技术工人,推动本地广大城镇、农村青年实现就业,挑战与机遇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勇志踏上了援疆之路。任职期间,他主要负责协助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完成 “自治区中专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协助校领导进行新建实训大楼的规划及建设工作,并担任《理论力学》和《工程材料》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既然来到新疆,就一定要有所作为。”陈勇志初到哈密就这样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有着11年工厂管理实践经验的他,很快就找准了工作的抓手。

一般工业企业员工的成长之路是:工人——技术工人——工程师,这个成长过程相当漫长。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更多素质高、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实践训练,缩短技术工人成才的时间,全面推行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顶岗教育’。带着对地区工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比较哈密和广东工科学生技能培训的差异,陈勇志撰写的论文被收录为第九届现代工业培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而他的课题《哈密地区铜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被地区科技局立项。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陈勇志积极向师生了解情况,了解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和大家的意见、建议,并走访哈密的工业企业,到车间、厂房实地察看,了解学校实训教育与现实生产的差距。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结合目前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向他的派出单位——东莞理工学院领导做了具体汇报。学校领导对他的汇报非常重视,积极研究了合作、援助方案及对策,并很快付诸实施。

针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哈密亿吨级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实际,陈勇志主持调整编制了矿物(非煤矿山)开采实训基地设备购置方案,填补了全疆在这方面的空白。为促进规划的实施,他放弃休息时间,四处奔波,目前此规划已付诸实施。学校领导说,如果没有这个购置方案,没有这个实训室,很多的专业都无法开设,无法进行正常教学,也无法为亿吨级煤炭基地的开发提供人才。

2009年4月中旬,东莞理工学院领导杨晓西、王江水、杨振标一行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到哈密考察,并提供了40万元资金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了微机实训室。

在陈勇志的积极争取下,东莞理工学院还对地区出台了优惠的招生政策,共有6名哈密学子作为定向招生前往东莞理工学院学习。

“到哪里都是工作。能够代表学校作为一名援疆干部,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我非常支持他。”陈勇志的妻子,同样是东莞理工学院教师的姜蓉这样对记者说。

妻子的巨大支持,让陈勇志一心扑在援疆工作上。由于工作出色,他被哈密地委、行署评为“优秀援疆干部”,连续两年在地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还被礼聘为“哈密市荣誉市民”。

“哈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他从南国来到西北边疆的小城,并很快融入到这座小城的生活中。

“我来哈密没有特别的不适应,相反,很多饮食还很对我的胃口,比如哈密人喜欢食辣,就像我的家乡一样。”当记者问起陈勇志在哈密有没有不适应时,陈勇志这样告诉记者。“至于特别不适应的,就是喝酒,我酒量不大,往往有违哈密朋友的盛情,留下很多遗憾。”提及这件事,陈勇志还有些不好意思。

“在援疆的一年半时间里,哈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感到的是哈密人的热情好客。这是一种从城市底蕴中散发出的哈密性格,不论新友故交,来到哈密,主人给予的是一种纯朴、热烈的款待。与热情连在一起的是哈密人的重情,更多体现在朋友和同事之中,每当节假日,总有领导、朋友和同事相邀一聚,其关心和帮助的心愿常使人有在家的感觉。”

“哈密人很豪爽。在哈密,有一幅独特的风景:每当华灯初上,城市的大多数繁华商业地带,从高档酒楼到路边小店,都挤满了刚完成一天工作的哈密人。他们或呼朋唤友,或小家一聚,和哈密人喝酒,最能感受到这种豪爽的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推心置腹。如果真的和哈密人成为朋友,酒过三巡,甚至可以肝胆相照。”

“而哈密人平和的性格是我感受最深的。平心而论,哈密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城市,沿海及发达地区的灯红酒绿和所谓的高品质生活确实很精彩,但哈密人接受的方式是融合而不是无奈,平和性格折射出淡定、从容、有条不紊,生活依然故我,上班踏实工作,下班怡然自得,享受天伦之乐,和谐社会之景象呼之欲出。”

“哈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永远记住哈密,记住哈密的人。”采访临结束时,陈勇志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

援疆干部中的“乒乓怪杰”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付绍杰

哈密日报记者 陈丽文 江懿丽

在哈密的兵乓球界,不知道第五批广东省援疆干部、哈密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付绍杰的人很少,特别是他怪异的弧圈球。谈到他这一爱好时,付绍杰笑着说:“打乒乓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以球会友。”

2008年7月,付绍杰踏上了一年半的援疆生涯。随他同行的自然还有他的乒乓球拍。

“拐”来150万元彩超机

在历时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时间里,付绍杰为促进哈密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加强粤哈两地卫生文化事业的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春节刚过,在付绍杰的协调下,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决定将一台新进口的彩色B超仪送给哈密。这台南方医院花150万元刚买回来的新机子,还没怎么用呢,就被付绍杰“拐”走了。当这台彩超运抵市医院,操作机子的医护人员惊喜地发现,新的彩超屏幕可清晰地看到病人胆囊里、肾脏里刚出现的小结晶点,这真是太棒了!在他的争取下,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还援助市卫生系统2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同时选派了近20名市卫生系统的医疗技术骨干赴广州跟班学习。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付绍杰很注重业务知识的提高,在援疆期间,他还发表了4篇医学科研论文,参编了60万字的国家首部异体肢体移植类医学专著。

背着兵乓球拍的援疆人

援疆工作队的队员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篮球和乒乓球是队员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通过锻炼,大家增强了体质、凝聚了团队意识。付绍杰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除了参加篮球运动外,还为工作队购置乒乓球活动器材,帮助队员提高乒乓球水平。

付绍杰曾获总后勤部乒乓球赛男子团体亚军、广东南方医科大学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近两届粤港澳医师运动会乒乓球赛团体冠军、2007年广东省统战杯乒乓球赛双打冠军、单打第三名,并在广州乒乓球界享有“广州第一拐”的美誉,是“羊城怪杰逐个数”系列文章的主角之一。

来到哈密后,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和当地乒乓球高手切磋球技。通过交流,他很快和哈密乒乓球爱好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把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广东省业余乒乓球活动及全民健身的情况一一介绍给他们,并将多期《南粤乒乓》送给乒乓球发烧友,球友们拿着这份全国第一张乒乓球专业报纸争相传阅,先睹为快。

以球会友的“广州第一拐”

会拐弯的弧圈球,激起了哈密大批乒乓球爱好者的好奇心。听说援疆工作队里有一位号称“广州第一拐”的乒乓球怪杰,大家纷纷前来以球会友。打完球,球友们对“广州第一拐”的评价是:球打得真拐!人可是一点也不拐,直、爽!

每逢有球友相约挑战,付绍杰总是慷慨赴约,几局战罢,他就又多了一个铁哥们儿。付绍杰说:“我的手机能存3000个电话号码,目前已经存了900多个号了,回广州参加博士论文答辨短短几天就接了1000多个电话,其中500多个电话是哈密朋友打来的。我交朋友不挑行业,不看职务高低,也不靠酒,靠的是一片真诚。”

2008年10月16日,哈密体育中心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在剪彩仪式上,地委委员、哈密市委书记、广东援疆工作队副领队邓梁波在致辞中表示,哈密体育中心的落成对哈密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随后在刚落成的体育中心体育场内举行了盛大的哈密市第三届城市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本届运动会上,付绍杰代表哈密市西河区街道办事处出战乒乓球男子团体赛。作为球队的主力队员,付绍杰在团体赛中保持全胜,为球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他拉出的拐弯弧圈球,弧度大,旋转强,一触台便向侧面飞,令对手望球兴叹。而他拉出的侧下旋球又让对手难以捉摸,以为还是侧上旋弧圈球,推球落网后连呼中计。他的几大奇招确实令哈密的球迷眼界大开,纷纷为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弧圈球而啧啧称奇。

2008年国庆节付绍杰回广州汇报工作期间,广东省委统战部、南方医科大学的领导专程来南方医院探望付绍杰,勉励付绍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业务专长,更好地为新疆人民服务,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与当地人民多交流,做一个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及体育交流的友好使者。付绍杰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在援疆工作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好岗位职能作用,做好广东省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哈密的桥梁和纽带,做一名称职的新思想、新技术、新信息的传播者。

付绍杰赴哈密工作,家中患心脏病的老母一直是他的牵挂。冬季母亲病发,他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自古忠孝难两全,付绍杰只能拜托他在广州的同学、朋友替他定期看望母亲。春节放假期间,付绍杰得以回广州探望母亲,看到母亲一切安好,他才松了一口气。

优秀的医疗工作者

付绍杰先后获得哈密市“优秀领导干部”、“哈密市荣誉市民”、地区“优秀援疆干部”等荣誉称号。

付绍杰在广东是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他理论功底扎实,外科手术技能精湛,完成手术成功率和移植受体远期存活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各种并发症的诊治、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移植受者长期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器官移植专家。

生命,在援疆中延长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巴里坤县政府副县长欧阳晓冬

哈密日报记者 赵玉伟

巴里坤大草原的草绿了又黄了,巴里坤湖安静了又沸腾了,从第一次怀着新奇的体验踏上这块如诗如画的土地到现在对这里的家底可以如数家珍的道出,两年多的时间就这样在草原、湖泊的表情变化里,在天山白雪与青松的轮换中流走。在欧阳晓冬两年多的援疆经历中,一幕幕不同情景的变化和感情的冲突与交替的季节、变换的颜色一样,经历着的不同的对立和统一,转换与提高。

欢笑伴着泪水

2010年7月的一天,家在奎苏镇的依木汗脸上一脸笑容地在家里忙里忙外地张罗着,不时看看院子打扫干净了没有、羊肉炖熟了没有、茶水烧好了没有?他们一家在为迎接一位客人的到来做着尽可能周到的准备。依木汗等待来家做客的正是欧阳晓冬。

“你要不让我把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我心里会很难受的。”依木汗迎上去说。“关键是孩子给你争气。”欧阳晓冬笑着说。他们之间友谊的建立缘于广东省工商技校新疆班的开办。依木汗的孩子今年从广东省工商技校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从孩子打电话的口气中,依木汗相信他现在工作生活都很愉快。

故事还得从2008年8月说起,欧阳晓冬作为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干部来到哈密,被组织分派到巴里坤县任副县长,分管教育和旅游工作。上任后,欧阳晓冬发现,这里的孩子上学条件和机会都很不如意,“要创造机会,让这里的孩子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茫茫戈壁去习得一技之长,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创办新疆班的想法由此而生,并催促使欧阳晓冬一刻不停息地联系学校、 组织生源、商议办学事宜……经过多方协商,在广东省工商技校开办新疆班的协议终于达成。30多名孩子从哈密踏上了前往广东求学的列车。

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60多岁的阿黑都拉两眼失明且有轻度中风,与老伴相依为命。一次欧阳晓冬去山南开发区查看抗震安居房建设情况,欧阳晓冬看到阿黑都拉家的土坯房摇摇欲坠却没有建房,原来他们家拿不出建房自筹的一万元。两个疾病缠身的老人,一个破烂不堪的家,这样的情景让欧阳晓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给两个老人建,他们的钱我来出。” 欧阳晓冬对开发区负责人说。

在谈起当时的感受时,欧阳晓冬这样说,看着那样的场景,让他想起了把自己拉扯大的奶奶。

跳出去 融进来

像所有人一样,欧阳晓冬第一次走进巴里坤时就被这里雪山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但之后,他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巴里坤的旅游业与其旅游资源如此不相匹配?”

在带着疑问系统考察了巴里坤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后,一篇题为《突出资源特色打造中国游牧文化主题园》的论文在援疆工作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发展壮大巴里坤旅游业的措施,“以巴里坤古城景区获颁国家AAAA级景区为契机,以打造中国游牧文化主题公园为主线,建设红山口-东黑沟古代匈奴王庭遗址公园、兰州湾子古代大月氏王庭遗址公园、古代草原岩画长廊、新疆汉文化之源主题公园、哈萨克游牧文化公园、蒙古游牧文化公园、蒲类大观园游牧文化展示公园……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游牧文化旅游区。”这些措施后来在巴里坤县编制《巴里坤县旅游总体规划》的时候被采纳。

每次下乡调研时,欧阳晓冬都很想与当地群众聊聊他们对政策的看法。但很多时候交流都是通过懂翻译帮助完成的。看来只有学好“双语”,才能在民族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欧阳晓冬积极牵线搭桥下,促成了由广东省乐昌市委书记带队的乐昌市党政代表团来巴里坤考察,决定由乐昌市资助巴里坤县50万元建设“双语”幼儿园。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一所设施完善,师资雄厚的“双语”幼儿园拔地而起。

务实与务虚

牧民搬迁定居工程是广东第五批援疆工作队援疆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欧阳晓冬负责巴里坤项目的选址、规划立项和监督工程施工质量等工作。在工程实施方案中,有一个方案是建一个牧民定居新村,集中安置所有牧民。对此,欧阳晓冬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牧民因为不会干农活、种庄稼,如果集中搬迁就可能造成人去房空,人走地荒,违背了定居工程建设的初衷。在欧阳晓冬的提议下,工程按搬迁定居和插花安置两种方式进行:有技能、愿意留下来的建新村定居;不会做农活的就将他们安插在汉族群众聚居点,学会种植技术后他们就能留下来。另外,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在插花安置的村子中有空置的院子和房子,牧民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下来。这样,牧民搬迁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了。

对不理解他做法的人,欧阳晓冬是这样解释的,到新疆来是做事的,而且要做得有意义,不能光顾面子,一定要把好事做好。

在2009年9月县上召开的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上,欧阳晓冬直言不讳地指出困扰巴里坤发展的三顶帽子:“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让等、靠、要的思想有了现实依据;文化积淀深厚的帽子,容易让人产生自尊自大和封闭保守的思想;偏远易灾县的帽子,成为不发展、慢发展的借口,导致商品意识的缺乏。”“只有摘掉这三顶帽子,巴里坤县的发展才能实现突破。”这番话得到参会领导的一致赞同,会后有很多人去问他要会议上的讲话稿,欧阳晓冬却说,思考的时间长了,这些话都在心里,所以发言时没有准备发言稿。

缩短与延长

原定三年的援疆期因政策变动而缩短。

离别在即,欧阳晓冬盘点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因为这一段特殊的经历让自己的生命,在周而复始的季节交替中得以延长,成为这个时候他最大的感触。

2010年7月,欧阳晓冬的妻子从广东来巴里坤看他,看到这里美丽如画的风景;感受到这里人们的热情;看到丈夫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如此开心,妻子说:“调到这边来工作吧!”欧阳晓冬觉得,这是妻子对自己援疆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对巴里坤明天发展潜力的最好期许。

春雨无声润心田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地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树焕

哈密日报记者 王晓

44岁的他,1.72米左右,中等身材,衣着干净而整齐,与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一双不算大的眼睛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宽宽的额头上有一绺头发自左向右地梳着,还略微打着点卷儿,如此亲切而随和的他就是第五批广东省援疆干部——张树焕。

虚心请教 做好本职工作

2008年7月,张树焕来到哈密,到地区民政局工作并担任党组成员、副局长一职,主要负责基层政权、区划地名科、社区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工作。

张树焕告诉记者,民政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和百姓解愁的工作。民政工作虽然项目繁多,但其主线就是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作为民政援疆干部,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掌握民政工作方针政策,熟悉民政工作内容和工作规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承担不同的工作,完成党组交给的任务。

为了尽快熟悉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做好本职工作,张树焕一到任就虚心向当地的同事们请教,从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凡是能想到的,他都一一询问并用心记下。

入乡随俗 全身心投入工作

作为民政干部,逢年过节时代表政府和单位慰问山区农牧民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慰问一户山上的牧民,张树焕会在坐车五六个小时之后,再步行上山一二小时,舟车劳顿不说,最重要的是饮食不适,这让他非常无奈。

新疆人的热情好客是众所周知的,当地牧民为了表示感谢,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款待贵宾,比如请客人吃羊肉、喝羊肉汤、喝白酒(度数很高)等,每当此时,是张树焕最头疼的事,然而为了表示对少数民族同志的尊敬,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每次深入基层他都会入乡随俗,客气地接过主人割的肉、敬的酒,高高兴兴地吃下去、喝下去。可是,他的胃总是不争气,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感到不适,接着恶心、闹肚子……

为什么别人的身体都能适应,自己却不能适应呢?为此,张树焕很郁闷。不过,无数次的胃不适后,他找到了一个克服困难的好方法:外出时带一罐茶叶,用浓浓的茶水压住水土不服的胃酸、胃胀等。

饮食不适只是张树焕来哈后遇到的众多“麻烦”这一,而由于工作需要,频繁“光顾”殡葬馆,则是对他的又一考验。

殡葬馆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个不吉利的地方。在广东,如果有人在殡葬馆工作,他的朋友会很少,生活也会很孤单。

作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少不了去殡葬馆做调研工作。在广东,为了利是平安,殡葬馆的负责人会给民政工作人员包红包,红包里的钱不多,1元、2元、5元均可,就是图个吉利。而在哈密,则不讲究这个,工作就是工作,根本没人包红包冲喜。

起初,张树焕的心里是有些纠结的。但作为援疆干部,他不可能给别人说这个风俗,更不可能让别人给他包个红包,他只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自己:没什么,那么多人都去了,我担心什么?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他的心里也坦然了。

他笑着告诉记者,在哈密,他一年要去殡葬馆调研七八次,现在已经非常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了,去殡葬馆调研也不会有什么心理“疙瘩”了。

立足本职岗位 为哈密民政办实事

为了帮助哈密民政部门解决好实际问题,张树焕想方设法为当地民政筹措建设资金,在他牵线搭桥联系下,2年多来,广东省民政厅共拨款100万元支持地区的民政事业,其中80万元用于资助地区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如老年公寓“粤哈楼”), 20万元用于资助地区民政干部培训。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民政干部到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50多人次,请广东民政干部到哈密来传经送宝70人次,大大提高了哈密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粤哈两地民政人的友谊和联系。

通过多次考察,张树焕发现,哈密地区及两县一市福利院的卫生环境很差,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相对落后,福利院的硬件设施也不好,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为此,他先后组织民政系统的25名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去广东学习,把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回来。如今,福利院的管理更规范了,硬件设施改善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增强了,当然,卫生环境也远远胜出以前。

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王志远这样评价张树焕:一是政治觉悟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同事关系融洽。二是进入角色快,对民政工作熟悉,业务能力强,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贯彻实施居民委员会法先进个人”。三是工作有耐心,对人真诚,很有亲和力。四是工作踏实,为人低调。五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来对待和工作,摆正位置,当好助手参谋,认真做好分管工作。

张树焕说,在哈密,自己工作的层面比以前广、层次也比以前高,因此,时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援疆,他感觉自己的适应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难忘东天山 难舍瓜乡人

哈密与广东是两个互补集合:广东人清瘦矮小,哈密人豪爽高大;广东人爱煲汤,哈密人爱吃面;广东人吃的是海鲜、喝的是花茶,哈密人吃的是羊肉、喝的是酸奶;在广东看到的是青秀的小山与碧绿的珠江,在哈密看到的是高大雄伟、白雪皑皑的东天山与一望无际的巴里坤大草原;广东的夜晚几乎看不到星星,哈密的夜晚繁星闪烁……

来哈密两年多了,张树焕渐渐习惯了新疆的风土人情,爱上了瓜乡的山山水水,他喜欢这片净土,喜爱热情好客的哈密人……离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他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难言的眷恋之情悄悄地爬上了他的眉头。他决心用行动站好援疆最后一班岗。

为了瓜乡的万家灯火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地区公安局副局长王松

哈密日报记者 张苗

难忘的记忆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松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王昌龄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将来会有带着儿子一起戍边的人生经历。2009年7月5日是星期天,正在休假的王松在乌鲁木齐机场“收到”了被广东的家人“寄”来的儿子(无家人陪伴被托管飞行)。由于妻子突然被单位委派到上海工作,照顾孩子的重任只好先交给在哈密工作的王松。接到儿子后,王松就收到了乌鲁木齐公安系统朋友的短信,凭着多年的公安工作的直觉,他感到事情会比较严重,就赶紧带着儿子往所住的酒店赶。看到儿子经过长时间的旅程已经有些疲惫,不停地打着哈欠,王松牵着儿子加快了步伐,他一面留心观察动静,一面和儿子聊天让儿子打起精神。

7月6日一大早,王松便接到了妻子的电话,从没在王松面前落过泪的妻子话未出口,就大哭起来。确认父子俩都平安时,她的情绪才算平复。妻子提出让儿子回广东,但王松没同意,他安慰好妻子后决定提前结束假期,带着儿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哈密,回到工作岗位上。在此后的安保工作中,王松顶骄阳冒酷暑,连续加班加点,随地区公安局其他领导一起检查设卡堵截、街面巡逻工作,认真做好敏感节点的安保防控工作。

援疆的意外收获

8岁的王昌龄正处在好奇多动的年纪。刚到哈密,援疆公寓的孩子比较多,昌龄还有玩伴,但别的小朋友都是待了几天就陆续回广东了,王昌龄却要留下来在哈密上学。由于地区警力紧张,王松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儿子,为了让儿子排遣孤单与无聊,他为儿子买回来了拳击沙袋让儿子烦闷的时候可以发泄发泄。“儿子长这么大,我从没有怎么照顾过他,和他单独相处的机会也很少。自己带儿子才发现儿子的顽皮与可爱。这应该是我到新疆工作的意外收获吧。”

“7岁8岁狗也嫌。”密友(广东援疆干部彼此的昵称)孙健这样评价王昌龄。王松回不了家的时候,照顾王昌龄的任务就由密友们来分担。一次,王松出差到乌鲁木齐,便将儿子委托给密友赵军。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王松可以连夜赶回哈密,晚上10点钟左右,王松在半路给赵军打了电话,问孩子的情况。赵军告诉他说孩子已经睡下了。没想到赵军刚放下电话,王昌龄立刻从床上跳起来,问是不是爸爸打来的电话,并要求和爸爸通话。电话里王松一直在劝说儿子早点睡觉,但是这边牵挂着爸爸的王昌龄早没了睡意。凌晨2点,王松再次接到儿子的电话,作为父亲,王松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他的牵挂与依恋,一向铁骨铮铮的汉子刹那间鼻子酸了,眼圈儿红了。王松说:“以前我认为孩子很依恋他的母亲。那晚,我第一次收到了儿子的牵挂与爱的表达。也应该是援疆的意外收获。”

成为新疆警察很荣幸

2008年7月参加援疆工作伊始,王松就全身心投入北京奥运安保工作中。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此期间先后在新疆制造了多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有过多次参与重大事件安保和办案经验的王松一直冲在最前面。8月7日奥运召开前夕他奉命带队到吐鲁番等地开展追逃工作。针对南疆地区发生恐怖分子袭击公安机关和民警的突然状况,奥运期间,他按照局党委安排,连续值班,确保地区公安局单位和人员安全。

在参加哈密伊吾日全食安保工作,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王松第一次体验到了新疆基层民警的不易。他亲眼看到了10多名民警在没有精良的交通、通讯、警械装备的条件下,沿着东天山十多公里的山路连续十多个小时巡逻设卡。大夏天,山里气候变化快,太阳一下山,气温骤降。夜间收队,要带着棉衣去接巡逻民警,到卡点时,一直坚持蹲守在卡点的民警已经被冻得浑身打颤。看到这些情形,王松一方面为战友们的敢于吃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一方面也萌生了要为哈密地区基层公安机关做点事的想法。2009年3月他通过基层调研,向地区公安局党委建议向广东省公安厅申请对口援助一批单警装备,得到了局党委支持。他积极协调沟通,8月,价值40余万元的340多套单警装备全部到位并及时配备给一线公安民警,有效提升全地区警队战斗力。

2010年上半年,王松按照地区公安局党委工作部署,竭尽全力推动地区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两年多来,他先后指挥参与地区国保专项基础调查、伊吾“8.27”、哈密“10.19”等案件侦办以及“7.5”事件嫌疑人审查等工作;多次与专案组同志研究推进案件侦办工作,为案件侦破,及时查明情况作出了贡献。

王松说:“有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历,我对民族地区公安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特别警惕谣言的传播,谣言往往是引发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导火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公安工作人员,除了要有打黑除恶、不怕牺牲的胆量与气魄,更要有防微杜渐的观察力与化解矛盾的机智。实际上,新疆的民警们素质是一流的,但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却是差强人意。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能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点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追求完美勤学不辍

在密友眼里,在朋友们眼里,王松是很“醒目”的男子汉。他身材颀长、健壮,平日里站如松、动如风,说话行事言语间透着机敏与果断。他是篮球场上的活跃主力,是经常给大家普及安全常识的安保专家。朋友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也常向他请教。但是王松自己却并不满足。在两年多的援疆工作历程中,王松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书本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球场上锻炼自己的体魄。按照公安部推进“三项建设”的要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备战全国司法考试。妻子笑他都人到中年了还这么用功,笑问他当年高考时是不是也是这样。王松笑答:“当年是少不更事,只知道贪玩,现在虽然学习并不为改变命运,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为将来的工作充好电,更要为儿子做好表率!”

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县建设局副局长林春海

哈密日报记者 宝玉

巍巍雪山,广阔草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种粗犷美丽的景色,一直萦绕在林春海脑海里,得知自己被确定为援疆干部后,他就兴奋不已。踏上援疆之路时,他就开始思谋怎样在援疆的日子里,为巴里坤这个美丽的草原尽一份绵薄之力,怎样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巴里坤这个贫困县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融入新的环境中

2008年7月,和许多人一样,林春海带着好奇和向往来到新疆,来到巴里坤,并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建设局副局长。

他说:“当时来这里主要是想增长一些见识,在援疆之前,我对新疆是没有任何概念的。”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和接手的工作领域,对林春海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他骨子里透出来的满是自信不服输的劲头:“我是苦出来的。我喜欢挑战,这对我来说只不过是换一个工作环境而已。”从当年高考后报考警察专业被哥哥改为工程建筑专业,再到参加工作后做“苦力”依然心态平和地度过的那段难关,林春海侃侃而谈。

他说,在这里感受最深的是当地领导以及同事对自己的真诚关怀,他常对县建设局领导说:“有什么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会办。”去年夏天由他牵头,组织了两地建设系统的干部进行互访,在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互相交流、交换意见,为两地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勇挑肩头的重担

在巴里坤的一些施工工地,在道路施工现场、管道抢修、城市绿化建设工地,人们常会看到一个穿着简朴,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的身影,他就是林春海。

林春海主抓工程质量检测,同时分管招投标工作、城管工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2009年上半年巴里坤县新开工项目共12项,建筑面积24323平方米。各建筑工地陆续开工后,林春海组织力量对各建筑工地进行了检查并对运输建筑垃圾进行了规范,对运输中泄漏、遗撒造成污染城市道路的实行严管重罚。在抓建筑质量检测工作中,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给建筑委托方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结果,林春海从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入手,不断拓展新的检测业务和加强监测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以及重新整理和严格执行检测过程的各个步骤,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严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委托方的要求。他说:“做事一定要心态平和,在过去十多年的施工经历中,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把利益放在前面,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支撑点。”

早日完成健身广场

完成巴里坤湛江体育健身广场是这批援疆干部最大的心愿。作为专业人士,林春海义不容辞承担起工程招投标和工程进度、质量的监管和督查。

巴里坤湛江体育健身广场位于巴里坤县城繁华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这个健身广场包含田径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及路径健身器材等,要想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既保证工程质量又完成工程进度,就必须合理分配,加班加点,抢抓进度。在这一段时间里,林春海几乎日夜“泡”在工地,人晒黑了,体重明显下降,可他无怨无悔。在援疆干部和林春海的努力下,在县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关怀支持下,体育健身广场按时交付使用。

巴里坤人特别是少数民族有着较高的运动天赋,曾经在自治区、地区取得过很好的成绩。林春海告诉记者,由于受运动场所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原本可以得到更好训练的运动员失去了训练机会,使有些可以开展起来和开展得更好的运动项目逐渐搁浅。巴里坤湛江体育健身广场的建成,促使巴里坤原有的运动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改善和优化了生态环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促进巴里坤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有声有色干工作

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居理念的更新,草原旅游古城巴里坤焕发勃勃生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在巴里坤买房,巴里坤的城市建设驶上了快车道,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积不断增长,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往往出现多个工地楼盘同时开工的景象。

但是与之不甚匹配的是城建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硬件、软件不完善,致使在巴里坤无法为委托方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展。林春海在熟悉工作环境后,决定借助派出单位湛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的专业优势,帮助巴里坤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经过半年的运作,一个可以基本满足巴里坤实地需要的建筑质量检测实验室建成。

“这个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巴里坤县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打下了科学规范的基础。”巴里坤县建设局局长米选让说,林春海一到巴里坤建设局就协助分管环卫、城建监察大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管理有相当难度的工作,但他干得有声有色。他到任后,进一步明确了环卫所各岗位的职责,在保持原工资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推行奖励机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城市市容有了很大改观。

经他牵线搭桥,县建设局11名干部、职工到广东学习。广东先进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工作经验让大家开眼界,长干劲。

热爱生活热爱家

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生活中的林春海则是一个有浓厚家庭观念的男人,提到自己的家,他总是心怀眷恋:“每天下班回到公寓里一个人守着一间房子很冷清,很喜欢家里面那种锅碗瓢盆的感觉。现在孩子11岁了,很让人操心啊。”他还是一个风趣、可爱的男人:“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是实现了自己睡懒觉的愿望。从大学以后就没睡过懒觉。除去工作以外闲暇之余我宁愿多睡睡懒觉。”

和他一起共事的巴里坤县建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徐劲松说:“林春海来到建设局后迅速转型,从主抓业务转到行政管理,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有时感觉他不但是援疆干部,更是我们的技术负责人。他很健谈、性格比较开朗,容易和人打成一片,让人感觉很亲切。说实话,他能从发达地区来到边疆地区,各方面都要适应,首先就是一种奉献,我们对他很感激。”

林春海的任期是一年半,即将离开时,他说自己肯定还会回来,回来看望老同事,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愿望还没有实现:就是要走遍新疆所有的地方。他无比轻松且欣喜地说:“巴里坤阳关明媚,空气清新,感觉让我回到了儿时的记忆,这个地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地区环保局副局长廖彤

哈密日报记者 褚惠芳

为了环境污染问题,他曾与大企业集团老总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调查哈密的水源地生态变化情况,他曾在雪花飞舞的冬夜住过星星峡的地窝子;为了能使领导对哈密的生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多次建言献策;这一切都是为了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

援疆 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

说起来,廖彤与新疆颇有渊源。2002年和2004年他两次来过新疆。廖彤说,自来过新疆后,这里的山山水水就时时萦绕在心中,再难放下。因此,当廖彤接到援疆通知时,他认为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喜事。

2008年7月,37岁的廖彤来到地区环保局出任副局长一职,这位中山大学环保专业硕士毕业的高材生自踏上哈密土地的那一刻起,深深地领悟到,与之前来新疆不同,此次援疆将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

任职后,廖彤从技术管理岗位转到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变了,工作的环境和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基层、服务边疆,廖彤积极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廖彤以了解哈密地区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地方政府部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深入调研,与领导、干部、群众广泛交流,努力熟悉业务知识,逐渐了解和认识了哈密环保工作的特点。他认真查阅了近年来哈密地区的工作情况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资料,逐步了解哈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履职 助哈密环保填补空白

作为援疆干部能为哈密带来些什么?这是廖彤在哈密工作期间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廖彤做了大量工作。廖彤在地区环保局主要负责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保宣教、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先后分管局生态科、地区环境监测站、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哈密管理站等部门和单位。廖彤就职后,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对地区环境稟赋、污染现状、环境监管与环境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他的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对环保局每一位干部群众都有深深地触动。

“哈密的生态很独特,属于典型的戈壁绿洲,但实事求是地讲,哈密的生态很脆弱,生态承载力很低。”调研的结果带给廖彤的是一种责任使然的忧虑。他说,平时看上去戈壁是平静的,若有不可抗力引起意外,将会产生不可预想的后果。“必须让环境监管成为常态!”为此,他多次通过电话、信函或当面向广东省环保厅领导汇报哈密地区环境保护基本现状、援疆工作要求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厅党组确定对《新疆哈密地区环境保护局局域网系统集成项目》支持70万元,这项已实施完毕的项目极大改善了地区环保系统办公条件,实现了内部管理自动化,在整体上提升了地区环境监管能力。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在哈密环保监管体系建设中是一项空白,针对这一状况,廖彤向地区及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重点解决辐射环境监测手段的建议,并积极协调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司同意把哈密列为全疆6个重点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地州之一,共申请到国家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经费28万元,配置辐射监测仪器5台(套),包括电磁类仪器一套、电离类仪器4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地区环保局基本具备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填补了多年来的一项空白。

在廖彤两年多的援疆工作中,还有一项工作值得一提,那就是环保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工作。他曾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对巴里坤县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伊吾县红柳公司集中养猪场废弃物处理生态示范等项目的可研、环评、经费配套等给予支持,促成项目立项并通过遴选上报,共申请到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80万元,对改善两县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意义。

在人才培训方面,廖彤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的协调努力下,地区环保系统职工及企业环保管理人员共6批130多人(次)到粤考察、培训,同时广东环保系统来疆考察人员35人(次),通过互访促进了环保工作成功经验和发展理念的交流,使粤哈两地合作向广角度、深层次拓展。

收获 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皮肤黝黑的廖彤给人的印象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廖彤也以实干赢得了领导及同事的好评。他说,在哈密的两年多,地区环保局的所有人员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为了培养哈密重点企业环保负责人的环保意识,他专门协调在广东举办了这些企业环保负责人的培训班,通过此举,使他们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促成多家企业环境项目的验收。

每到春节和“六一”期间,廖彤就会到帮扶联系点——哈密市青年西路、石油西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两年多来达18人(次),并捐赠价值21000元的电脑两台和复印机一台、图书80本,同时他还联系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为地区环保局“文化、教育、科技三下乡”活动长期联系点——哈密市大泉湾乡捐款5万元用于购置音响服装等,在他的积极运作下,大泉湾乡成立了哈密地区第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

俗话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廖彤在哈密环保战线上工作了两年多,实干了两年多,奉献了两年多。在哈密的工作经历,是廖彤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他很乐意,也格外珍惜这一次援疆机会,这也是他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廖彤说,在哈密任职期间,不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积累了经验,还交流了感情、收获了友谊;通过锻炼,拓宽了眼界、平和了心态;通过援疆工作,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更体会出援疆工作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到边疆、到基层挂职锻炼非常有利于干部的成长,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熔入到这滚滚熔炉之中,终生难忘。

就要和哈密告别了,廖彤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一首诗:“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也知塞恒苦,岂为妻子谋。”他说这首诗最能表达他的援疆心情。而他带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行囊,留下的却是他遍布哈密角角落落的足迹和永远不能割舍的哈密情结……

甘挑重担勇争先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县经贸局副局长甘勇钊

哈密日报记者 宝玉

前段时间,正准备出差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经贸局副局长甘勇钊被记者“堵”个正着,若不提前预约,在办公室很难找到他。即将离开巴里坤了,甘勇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处理。他说,在巴里坤生活工作的时间感觉很短,即便离开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多作一份贡献。

甘勇钊个子不高,但两眼炯炯有神,眸子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当得知被选定为援疆干部时,甘勇钊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向往又有不舍,因为他的儿子在2008年7月17日出生,小家伙出生没两天,父亲就要远赴新疆工作,对于甘勇钊来说,援疆的所有准备都很充分,就是牵挂着刚出生的儿子。

援疆是组织交付的任务

一直以来,甘勇钊都被新疆的神秘所吸引,2008年7月28日,他和几个“战友”乘坐“专车”前往巴里坤县,翻越过天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挺拔傲然的松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甘勇钊完全陶醉在美丽的雪山和草原之中。进入县城,更让他吃惊,这是一个环境优美、休闲宁静的现代化小城,他们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很快喜欢上了这里。

上任不到一周,甘勇钊顾不上气候的不适,便投入到对县内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调研之中。在调研中,他了解了全县经济发展要点所在,掌握了当地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优缺点,为开展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两年多的援疆,他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与各民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说这都是一辈子的财富。

传播新思想,分享先进经验

巴里坤县化工区的硫化碱产品是该县的支柱产业,硫化碱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没能做大做强这个产业,且使产业陷入能耗较大、污染严重、效益较差的困境。甘勇钊深知不进行新突破,巴里坤县化工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通过深入调研,他对化工园区提出“上大压小,整合资源、做强做大”的新思路。对七家能耗较大、污染严重、效益较差的老化工企业实施关闭,并提出成立一家由七家关停企业组成的新公司按新标准进驻园区,以解决工人及老企业债务等问题的构想。他的想法最终得到县委、县政府以及企业的肯定并予以实施。此外,他积极与供电部门沟通,争取通过电网建设和改造从而改善巴里坤县供电可靠性不足、供电质量不高等问题,协同自治区供电部门选址建设220KV变电站。甘勇钊根据当地企业申报项目的实际情况,促成县内的新联化工公司获得国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70万元。

在大家眼中,甘勇钊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办实事的领导,两年多来,他一直为推进巴里坤县的煤焦化项目和保利公司煤炭开采项目奔波,获得了企业的认同,同时也把一个服务型干部务实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牵线搭桥促进两地经贸往来

巴里坤县资源丰富,如何推动哈密与广东的经贸往来,加强双方经贸互补成为甘勇钊思考的课题。为此,甘勇钊不断穿梭在两地之间,积极牵线搭桥,推动了两地的经贸合作。通过不懈努力,巴里坤县的泽西天山野蘑菇成功进入广东市场;通过他的介绍,广东的用煤企业与哈密的煤炭生产商也直接联系上了。

佛山的陶瓷闻名全国,甘勇钊通过与佛山市南海区兴辉陶瓷厂的协调与商定,哈密地区市政、扶贫类建筑工程所需的陶瓷可从兴辉陶瓷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分厂提货,价格约是乌鲁木齐市的三分之一,给当地建筑工程节省了大量费用,同时也促进了佛山的产品在新疆的销售。甘勇钊还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在广东举行的第五届、六届中小企业博览会,促成该县新联化工有限公司与佛山市南海区骏锴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签订价值2.2亿元的硫化碱销售合同。

引进“造血”项目惠及广大农户

巴里坤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调研,甘勇钊发现县里的牧民收入较低,相当一部分牧民家里男人外出放牧,女人在家照顾小孩,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还不到万元,牧民的日子过得很是贫困。怎样能增加牧民收入,解决就业难问题呢?甘勇钊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积极寻找一些造血型而且惠及农户的项目在巴里坤落户。2009年3月,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名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并邀请他到巴里坤县进行考察。

通过交流与沟通,该理事认为巴里坤县的气候条件以及农户家里的大棚都适合种植食用菌,可以尝试进行种植。2009年,甘勇钊分别组织了县扶贫办、财政局的领导到该理事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七仙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人工种植食用菌考察,组织技术人员到该公司取经。

在考察学习后,经协商,促成了该公司在巴里坤县组建七仙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建设一条日产一万袋菌苞的生产线,同时招收当地贫困农牧民为工人,解决附近农户就业问题。通过种植食用菌,农户3个月就可获得2000元左右的纯收入,成为巴里坤农牧民增收的一个好途径。

找准突破口力所能及多做实事

两年多来,根据巴里坤县重点项目的安排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向佛山及南海区争取无偿援助资金。

针对偏远少数民族乡场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信号差的问题,甘勇钊争取佛山市和南海区两级政府援助了50万元,解决巴里坤影视播控中心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给经贸局援助经费用于补充办公费用和购买办公用车,同时捐赠了一批电脑,改善了办公条件。

根据县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实际,给县扶贫办援助办公经费,用于县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对口援助社区办公条件差,办公设备不足等现状,给县团结解放社区捐赠了一批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七一”期间组织社区的干部对困难党员、困难家庭、单身家庭、五保户等进行慰问和帮扶;在县内的少数民族学校考察了5名学习成绩优秀、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予以资助。两年多来,在佛山市和南海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勇钊已从广东争取到各项资金总计128万元。

青春的乐章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经贸委副主任李晟

哈密日报记者 褚惠芳

青春,一个多么富有魄力的词语!诗人说:“青春是金秋田野上的一株红枫”。作家说: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流淌着快乐与酸涩。而对第五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经贸委副主任李晟来说,青春是一篇宏伟的乐章,一篇用生命、用激情、用奉献谱写的乐章!

嫩肩挑起千斤担

“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娃娃,年轻的脸庞清秀俊气,无论见到谁都笑呵呵的。最初见到他时总觉得援疆对他而言是一份太沉重的担子,可进一步接触后才发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位娃娃一样的援疆干部能干得很。”在市经贸委主任赵丽翠的眼中,李晟的年轻与他所承担的援疆工作实在不成正比,然而,她更惊诧的是李晟平衡差异的能力,她说,李晟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千斤重担。

在第五批援疆干部队伍中,李晟属于最后一个“梯队”,1979年出生的他是男同志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除去担任哈密市经贸委副主任一职外,还承担着哈密市招商局副局长和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秘书一职。工作队的总结他要写,要整理,经贸委的工作更得精益求精,招商局的工作同样不能丢。许多人见他整天忙碌的样子都忍不住关心地问:你不累吗?悠着点干吧。可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没关系,我年轻。一句朴实的话语却让人掂量出他内在的份量。

从2008年7月22日来到哈密那一刻起,李晟就牢记援疆的历史使命,很快进入角色。他从哈密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援疆工作的切入点。为做好援疆工作,李晟主动搜集大量资料,详细了解哈密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和民俗风情等。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放弃大部分休息时间,深入部门、乡镇和工矿企业一线搞调研,与企业职工、外来投资者促膝谈心,了解区域发展优势、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等,不断总结经验并运用于工作实践。

青春因援疆闪光

回首李晟两年多的援疆历程,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的处事之风使他的青春岁月熠熠生辉。

推进哈密市重点项目的发展是李晟援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李晟除了出谋划策,许多事情更是亲历亲为。两年多来,他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工作,明确职责,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建设。根据项目开工、投产出现的种种问题,他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提供有关调研报告,为解决困难提供参考。2010年哈密市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总计17个,计划总投资124.41亿元。2010年1-5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这其中包含着李晟不乏艰辛的付出。可每当领导提及这些骄人的成绩时,他总是谦逊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招商引资是李晟负责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不甘人后的李晟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讨经验,向书本学理论,好钻爱学的他很快就“步入正轨”,成为招商引资的“急先锋”。

他先后参加了第十七、十八届乌洽会,第五、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这些会展当中,李晟负责哈密市代表团的布展组织、企业联络、项目文本起草、签约会场布置、新闻报道采写等一系列工作,每一项工作他都做得尽善尽美。第六届中博会地区完成11个项目,投资额18.07亿元,其中,哈密市占5个项目,投资额约11亿元。签约项目和投资额均达到历年最高。这其中,李晟可谓功不可没。

两年多的援疆工作中,李晟将自己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积极争取援助支持,多层面促成原单位和现单位的交流互访。哈密市经贸委的办公所在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前苏联援建的老式建筑,办公条件较差。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滞后。为此,李晟在返粤期间与多部门进行沟通,请求多方援助。经努力协调,购置办公设备经费和办公电脑均得以解决,各方面援助资金及设备前后共计10余万元。2009年4月中旬,在李晟的努力下,他所在的广东省惠州市投资服务中心一行16人抵哈,与哈密市各经济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介绍经验,达到了交流互访的预期目的。不仅如此,李晟还多次与对点帮扶社区联系,捐赠了电脑、图书等一系列物品,并利用春节返粤休假之机,与派出市有关街道办联系,倡议建立“一对一”扶助社区。

援疆情深意切切

“李晟副主任虽然年轻,但身上一点娇气都没有,而且特别爱学习,也热爱生活。他为人豪爽、正直、坦荡,更善于助人。”哈密市经贸委办公室聂主任给予李晟很高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对李晟而言也确属名至实归。哈密市经贸委在李晟援疆工作的总结评价中这样写道:李晟同志在哈密工作期间,始终在“在职干什么、离别留什么”的思想支配下,争做“哈密人”,争办“哈密事”,时刻履行着援疆人的崇高使命,积极开展援疆工作,通过他的努力,市经贸委、招商局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量的变化、质的飞跃,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李晟的出色表现与他平时的修为是密不可分的。两年多来,李晟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廉政方面的准则、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自觉用党纪党规规范、衡量、约束自己。民主生活会或日常工作中能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着周围的干部群众,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的是援疆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受到的是高尚的品格。

对待这样一位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年轻人,哈密市经贸委同仁们同样也是热忱以待。李晟平日里喜欢打篮球,市经贸委就利用双休日组织员工与李晟一起打球;李晟单身一人,为了排遣他的孤寂,节假日的时候,经贸委的领导都会发动职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让李晟参与进来。长此以往,李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援疆工作是我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财富,不仅是在工作上,而且在精神意志、思想感情中,援疆经历都已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在离开我的第二故乡——哈密以后,我将把这两年多获得的宝贵财富发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并继续为沟通粤哈两地情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哈密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李晟即将结束援疆工作的感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而他的援疆经历也铸就了他青春岁月的华美篇章。

舍小家为大家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地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孙建

哈密日报记者 张智

2008年7月,刚过不惑之年的孙建作为第五批援疆干部赴地区中心医院任副院长。作为医生,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他用仁心仁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亲自主刀手术近100例;作为副院长,他用“制度”提高医院整体教学水平,仅在2009年地区中心医院申报的11项自治区级的医学继续教育学习项目,有9项获得省级立项(I类项目)、2项获得地区级立项(II类项目);他的工作成绩受到全院上下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获得地委、行署和单位表彰,先后被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哈密市荣誉市民等殊荣。

离别待产妻子踏上援疆路

孙建说:“援疆工作临行前,最牵扯的人就是即将待产的妻子。”

孙建的妻子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她知道孙建想参加援疆工作的想法由来已久,因此常鼓励他报名。当医院通知大家报名时孙建很兴奋,可他心中还是隐隐有所顾虑: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母年事已高,待产的妻子此时最需要有丈夫的陪伴,如果去新疆工作,照顾妻子的责任都要落在父母身上,如果不去,就会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当孙建和盘托出他的顾虑后,妻子不但鼓励支持他放心去援疆,还主动做两家父母的工作……最终,孙建如愿踏上了援疆工作之路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

援疆期间 倍感温馨

7月正是哈密高温的季节,气温高达近40摄氏度,干燥的气候让初到哈密的孙建和很多援疆干部一样,经常流鼻血,晚上睡觉时口鼻要盖一块湿毛巾。院领导和同事知道后都很关心他,而他总是笑着说没什么,慢慢适应就好了!同来的援疆干部中有水土不服或生病的,作为医生的他更是时刻挂在心上,随叫随到,无条件提供服务。

期间,家人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都时常打来电话关心、鼓励他。9月底,广东省人民医院领导还专程来哈密慰问他。组织的关心、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更增添了努力为当地医院发展多做贡献的强大精神动力。

治学治院 尽心尽力

孙建在地区中心医院分管教学工作。上任后, 他主动下科室、病房熟悉情况,掌握全院情况,很快找到了工作切入点,工作中他求真务实的态度也赢得了院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教学工作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亲自参与医院的教学工作,在院内做了多场学术讲座,取得了较好反响。在他的倡导下,各科室的学术带头人按规定的时间备课、开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全院性的、不同层次和针对性的学术讲座,并形成制度,通过此举,医院的专家们不但提高了授课能力,还改变了以往只邀请“外援专家”讲课的情况,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对于自己,孙建更是严格要求,从不以博士的身份自居,对专业上继续进步的追求从未放松。在援疆期间,他申报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成功立项,获得15万元的科研基金资助,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给全院医务人员树立了榜样。

日常工作中,他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在讨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和采纳,许多建议已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挥特长 服务患者

一年半援疆工作时间短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作为院领导,孙建深知,一个医疗单位医疗水平要有所提高,必须得有一支医疗水平过硬、医疗技术精湛的队伍。孙建不仅注重日常进行定期的专业讲座、病例会诊等工作外,还坚持每周亲自教学查房1-2次,亲自主刀参与的手术也未出现并发症。针对哈密的胆囊结石病高发这一情况,他撰写了2篇科普文章发表在《哈密日报》健康版上,还组织了院内不同专科的专家针对哈密的常见病、多发病分别撰写了6篇健康科普文章并相继发表。

针对哈密肝胆病高发的状况,他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努力开展普外科的新技术和新手术,这在哈密医学界还尚属首次。由他亲自主持开展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强调术中安全处理的同时,更倡导用美容缝合关闭腹部戳孔,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价值。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易发生致命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高达30%)而开展的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有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些新技术和新手术的运用,不但赢得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搭建桥梁 育才争资

孙建依托派出单位,积极为地区中心医院培训专科人才,邀请专家对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争取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援助的25万元的设备和培训经费。

一年半来,经他牵线搭桥先后有12位医务人员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他的积极协调,先后邀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3批专家10多人前来哈密讲学并做短期技术指导,内容涉及微创外科、内分泌疾病、肿瘤介入、危重症医学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并借此契机举办了五个自治区一类继续教育项目,吸引了哈密各医院医务人员前来听讲、学习、交流,同时也带动了哈密各医院相关专科医疗水平的提高。

天山脚下 洒播爱心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孙建还心系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

逢年过节,他都会亲自走访慰问对口帮扶社区的贫困家庭,前后自掏腰包送去了近10000元的慰问金和礼品。2009年5月是自治区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恰逢地区正在开展“亲民、爱民、为民”活动,孙建就组织了一个由数名内、外科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上门为贫困少数民族患者义诊,并为他们送去了自费购买的2000多元的药品;“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他主动同医院里的同事前去看望了哈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们,并自费购买了3000多元的礼品为每个孩子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拳拳真情献草原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建设局副局长李晓鹏

哈密日报记者 赵玉伟

身材微胖,中等个,多数情况下,他的话很少,但说起工程建设,从最前沿的理论到最实际的操作要领与技术指标,却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他,就是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建设局副局长——李晓鹏。

有备而来来援疆

“我们为增进民族团结而来,为共同进步而来。”李晓鹏说,如果这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援疆精神上和缘由上的定位,那么“有备而来”应该是他来援疆时在能力和物质上的一种状态。

援疆前,他是广东省湛江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副总工程师,刻苦好学加上近30年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及鉴定工作经验,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专家。

就要赴疆开始自己的援疆工作了,哪些东西要装到行李箱里呢?李晓鹏首先想到的是资料。20多本图书资料装进了行李包,占据磁盘空间15G的“建设行政法规与技术标准电子文档”也装进了他的行李。如果把15G的电子文档转换一下,它的数量相当于22000多本每本30万字纸质书,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

李晓鹏说这些资料是他从科研院校、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和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不断收集、更新的。时间延续长达十多年,可以想象得到,收集这些资料的难度,更不要说其价值了。尤其是对于没有这些资料而又迫切需要这些资料的单位来说。

知识为他赢得尊重

来到哈密后,李晓鹏被分派到巴里坤县建设局任副局长,当时巴里坤正在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富民安居房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巴里坤县建设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机构正面临自治区及地区的考核,工作就这样在需要面前自然地展开了。

工程质量监督站机构考核对标准目录、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硬件、软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借鉴湛江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李晓鹏和同事共同努力,列出建设行政法规与技术标准目录,增加了相关图书200余册,使工作依据清晰化;完善了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手册、监督手册、质监档案、办事指南、各项表格和执法依据,使整个监督活动进入程序化轨道。这些工作的完成,使巴里坤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在自治区以及地区的机构考核中一次性通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晓鹏先后提交《八度区建筑结构选型评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巴里坤抗震安居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报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体规划审核意见》等论文、报告、意见5万余字。仔细阅读这些文字,你会相信,一个刚来巴里坤不久的人完全可以做到对当地地质构造、居民住房的特点了然于胸,并对这片土地负起强烈的责任感。

巴里坤县建设局领导对李晓鹏给巴里坤县建筑领域带来的改变感受深刻,在他们眼里,李晓鹏“肚子里有知识、脑子里有思路、工作上面有坚持”。

“冰冷”的科学标准 温暖的信任之情

在工作上,李晓鹏一贯坚持“靠标准说话,靠检测结果定性”的原则,这样一来,严格的技术标准也让执行标准的人看上去有点“冰冷”了。

记者在李晓鹏撰写的《关于巴里坤抗震安居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报告》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既专业又尖锐的表述:“砖木结构部分:一是纵墙抗震墙洞口面积大于实体面积(违反《技术导则》5.1.2条第2款)、洞口宽2.1米,大于1.8米(违反《技术导则》5.2.3条);二是施工要求,未明确纵横墙(包含四大角37墙有24 24构造柱外侧的12墙)未同时砌筑或未按规定留斜槎(多个标准明确,6、7度区可以留直槎加构造拉结筋,即表明8度区不可以);三是8度区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应根据《构造详图》的4.8.2条实施);四是非结构构件的可靠连接,没有详图,也无做法说明”这是李晓鹏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一一指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但是,在技术“冰冷的河床”下,依旧有信任的暖流在流淌。

在巴里坤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为通过自治区及地区的机构考核过程中,为完善体系文件,李晓鹏列好了需要的建设行政法规与技术标准相关图书目录,并将目录交给了县新华书店,当新华书店负责人知道李晓鹏是在巴里坤县援疆的援疆干部,并且这些书为“机构考核”所急用时,书店没有要定金,只留了李晓鹏的电话。不到十天的时间,所需的书通过“快运”送到了李晓鹏的办公室,同时送达的还有图书发票,当李晓鹏要付给“快运”送书人有关费用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领导没让我收钱,说等你有空到书店交钱。”

李晓鹏说,当时他非常感动,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之情是如此的温暖人心,慢慢地,他明白了,这是广东援疆十二年间,一批批援疆干部以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赢得了哈密人民对援疆干部的认可和信任。反过来,哈密人民又把热情、信任、敬意、感激之情传递到了援疆干部心里。

牵挂的还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

在谈到地区及巴里坤县的发展时,李晓鹏说,速度非常快。从建筑面积的一组数据上你就可以看出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巴里坤县城2009年竣工3万多平方米,2010年报建10多万平方米; 哈密市2009年竣工47万多平方米,2010年报建200多万平方米。看一看这组数据你就会对这里的发展充满信心。

“但是,由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我来说最牵挂的还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为什么?因为建筑工程质量最为百姓牵挂,影响着使用者的安全。” 李晓鹏说。

援疆工作的经历使每一位援疆干部对工作生活过的这片热土产生难舍的感情。李晓鹏觉得,自己的祝福和牵挂似乎永远和自己工作分不开,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是哈密地区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能够不断完善,能够从多方面夯实好这一“基础”, 从而让科学规范的监督、检测体系为哈密地区建设工程的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幸福人生的使者

——记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伊吾县副县长黎建明

哈密日报记者 杨丽琴

从踏上伊吾大地那一刻起,黎建明就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这片热土。

丰产的淖毛湖哈密瓜遭遇滞销困难,他主动联系广东客商做好哈密瓜外销工作;为了较好地解决融资难题,他积极争取广东梅州企业家来伊吾投资兴建村镇银行;“7.5”事件导致新疆旅游一度冷落,他牵头组织并亲自带领包括自己宝贝女儿在内的广东客人到维吾尔族群众家里做客、开展联谊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民族团结……

自2008年7月作为第五批广东援疆干部任职伊吾县副县长,分管旅游、招商引资、科技、科协、信息网络、红十字会、残联工作以来,黎建明跑国家部委、跑广东、跑乌鲁木齐,马不停蹄;要项目、要资金,不畏繁难,一心一意为伊吾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伊吾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伊吾县胡杨林生态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中国新疆·国际胡杨节”开幕式主会场选在伊吾县、加拿大基金新疆哈密地区贫困农牧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在伊吾县全面展开、50套残疾人安居工程在伊吾县兴建、50余家旅行社到伊吾县“踩线”、红十字会网络在伊吾县各乡镇建立……这桩桩件件,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前不久,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有感于他的工作,自发地把两面锦旗送到县委、县政府。锦旗上写着:“扶贫帮困、心系百姓,排忧解难维汉一家人”;“执政为民好领导,维汉情深一家人”。这里,记者谨将他的两个工作片段展现给读者——

(一)

在祖国大家庭的同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对快乐健康的渴望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这一点,在伊吾县肇庆大旺运动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到课间休息时,运动场上或欢腾跳跃,或列队出操的小学生个个好像可爱的梅花鹿,活泼、调皮、乖巧。

这样的幸福时光,是从2010年4月20日伊吾县肇庆大旺运动场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揭牌仪式后开始的。因为,这个伊吾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快乐园地,是在黎建明不辞辛苦、几番奔波的牵线搭桥之下,由肇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援建的。总投资80多万元,控制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还建有2000米塑胶标准跑道、2个塑胶篮球场、1个草坪足球场以及小学生户外体育锻炼器械场和亮化工程等。

这样高水准的小学生运动场地,就是在整个哈密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2008年7月24日,当肇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副处级干部黎建明通过“两推荐一述评”的严格选拔方式,作为广东第五批援疆干部的一员踏上哈密这块热土时,首先令他惊叹的是,广东援疆成果刻在哈密的深深“印记”:广东路、南粤文化中心、骨科创伤中心、苏吉沟水库、广东工业园区、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等240多个援疆项目,涉及各个领域,其中一大批还是优质工程。

这一切,让一心想当哈密人、想做哈密事的黎建明倍感震撼也倍感振奋。当伊吾县县委书记黄建昆、县长艾尼瓦尔·阿布列孜早早来到哈密地委所在地迎接黎建明等将到伊吾赴任的广东干部时,黎建明已经和当地干部坐在一起“聊”伊吾各方面的情况了。将要担任伊吾县副县长的黎建明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二)

如果说,营建大旺运动场,意味着擦亮孩子们的快乐童年,那么,救助重症患儿,就是用健康画出孩子们快乐人生的起跑线。

在伊吾县1.3万余名农牧民群众中,黎建明的大名可谓妇孺皆知。因为,来自吐葫芦乡的3岁男童阿塔木和14岁少女迪丽娜尔,是在黎建明的鼎力帮助下,到广东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后得以康复的。

2009年2月,黎建明到吐葫芦乡调研时,发现患有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病的阿塔木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得连站都站不起来;另一位患儿迪丽娜尔也因心室间隔缺损、心室间隔膨出瘤,情况十分危急。黎建明当即与广东方面联系,让两名患儿得到了由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香港中国星火基金会共同实施的“健康计划——心希望,新希望”的资助,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和康复治疗。

这个消息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让全县老百姓都知道了。对这两个儿童的救治一时间成为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情感连接点。

“因为他(阿塔木)年龄小,身体非常弱,从新疆到广东,几千公里的路途,再加上水土不服,医生也跟我讲,手术是有风险的,要我们签字,说实话,现在我想起来还有点后怕,但当时的情况也实在让人顾不了那么多啦,救人一命值千金,冒一下风险,我觉得还是值得的。”黎建明说。

“两个孩子的手术都是由号称军中‘第一刀’的主刀医生给做的,手术费、治疗费、交通费和食宿费等共约30万元,全部给免掉了,包括患儿亲属的生活问题,都是黎建明帮着解决的,回来以后,黎建明又争取了好几种病的免费救助,现在这项工作还在继续。”伊吾县县长艾尼瓦尔·阿布列孜说。

阿塔木的爸爸妈妈提起黎建明,感激的话儿说也说不完:黎建明就像我们的亲兄弟一样亲,他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不但救了孩子的命,还解决了我们的生活困难,我们家的电视和冰箱都是他给买的,他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却只能用谢谢来表达心意。

在粤治疗期间,两名患儿还得到了当地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个人和团体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仅肇庆团组织的捐款即达8000多元。

为感谢广东人民对患儿的悉心关怀,阿塔木的母亲给儿子起了一个汉族名字——文粤生,以此希望他永远记住广东人民的恩情。迪丽娜尔也表示,日后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而通过不遗余力地为贫困山区的孩子谋求幸福,黎建明以他崇高、挚诚的情怀,赢得了援疆事业的最大成功——将立项的公益性更多地转向解决最实际的民生问题,并落实行动。

上一篇:专升本备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二)
下一篇:合作社学院蔡潇聪:向着终点那方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