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所高校将来惠州参加科交会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3月30日,67所高校代表齐聚惠州参加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工作座谈会,探讨产学研合作的空间、瓶颈和解决之道。

据了解,今年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将在惠州举办,此次会议同时通报了科交会的筹备情况。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惠州被赋予了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随着科交会的来临,惠州将在这一基地的打造上新增一大利器。

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以及惠州市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欢迎与会嘉宾时表示,惠州将举全市之力做好首届科交会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把它办成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盛会。期望各高校把最新研究成果带来惠州,与企业对接合作实现产业化,为惠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

67所高校探讨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围绕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问题开展合作,既可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实现更大的价值,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解决技术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各方高效对接,打通产学研的合作关节,成为此次会议重点探讨的话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认为,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办学基础和需求定位的差异,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每所高校应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项创新成果从理论提出到实际应用一般要经过基础研究等多个环节,最终实现产业化。这需要不同的研究人才,很难由一家机构上下通吃,因此需要产学研各方在上下游合作。

合作是必须的,但这一过程仍有诸多困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指出,包括高校政策对人员和技术约束等在内的因素,仍是成果转化的瓶颈。

南京理工大学负责人认为,惠州在引入异地高校资源的过程中,除了提供产业基础,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从当前的趋势来看,今后将有更多的高校和人员集聚到惠州建平台转化技术成果,建议惠州建一个以服务外地高校成果转化,甚至帮助其运营的团队。否则,只靠各校人员单打独斗,效果将打折扣。再者,希望通过各种平台把科技成果导入,而且要引导企业来承接,把技术的供需两侧对接起来。

当天,包括重点院校和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67所高校代表参加了会议。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人员的体制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

1万个交易项目将展出

此次会议还通报了科交会的筹备情况。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介绍,科交会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和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产学研交流活动,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届时,将邀请200多家国内和海外知名高校,10位院士以及各地企业家参加。计划组织展览展示、推介和交易项目约1万项。其中,重点展示项目有1500项,重点发布应用技术成果有500项,重点交易项目有100项。

科交会主要内容分为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推介交易三大块。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信、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十大行业领域,突出交易合作功能,推动一批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区域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

李建聪介绍,围绕以上十大行业领域,将通过展板、讲解、实物、电子屏等形式展示高校5年的科技成果项目、产学研典型案例,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组委会还将邀请10位院士就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做专业报告。同时,将根据广东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参展项目进行筛选并促成交易。参会函件已于近期发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科交会和其他展会有什么区别?

据了解,广州有“广交会”,已有60年历史,以中国进出口商品领域的交易为主。深圳有“高交会”,以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易为主。两者均以其层次、规模成为行业内的顶级盛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究其原因,广州开放时间早,有着长期对外贸易的历史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圳则聚集了庞大的科技型企业群,研发活动异常活跃。另外,珠三角还有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等大型展会。

“广东的高端展会有不少,科交会要怎样来打造?”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炜抛出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他提出,科交会应该和这些展会形成错位发展,它的重点在高校成果的交易。因此,首届科交会将集中打造两个“十”。第一个是十项重大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希望高校有成熟的成果纳入,最后实现交易,“我们会支持企业实现成果转化。”第二个是十项重大技术招标,即由广东企业提出十个技术难题,主办方将在会前收集并和高校进行技术对接,之后敲定资金等问题。刘炜表示,今年想拿这“双十”来试一试,试得好明年继续沿用。

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作用不可小视。截至201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累计财政投入50亿元,带动地市财政投入200多亿元,社会及企业投入1000多亿元,吸引全国312所高校、332个科研机构在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大提升了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着眼于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科交会,无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惠州推进成果转化有何优势?

科交会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惠州在成果转化方面有什么优势?

在会议上,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范中杰介绍,产业优、势头猛、空间大、生态好、底蕴厚,是惠州的特点和优势。

目前,惠州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共同发展的“2+2+N”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正依托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广东硅谷”,中科新能源研究院等11家新型研发机构已进驻,教育部高校成果(华南)转化中心正式运转。并引进碧桂园创新小镇、广东IMEC研究中心等引领型重点项目和高端研发机构,总投资近3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年均增长12%。2016年达到3412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3亿元,增长10%,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五位。正在努力朝5年后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建成万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发展。

惠州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国际化大都市,全市土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的1/5,目前开发强度仅为9%,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惠州有海港、机场、高铁,以及里程排全省第二的高速公路网,几年后会有9个高铁站,形成了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大枢纽,这为惠州提供了交通优势。

扎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发展后劲,以及广阔的土地空间,将成为惠州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最主要优势。

范中杰说,惠州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文化底蕴深厚,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10名,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居全国第三,“惠州蓝”享誉全国。有参会代表笑言,“珠三角有的城市看到北方出现雾霾,马上就跑过去挖人,所以生态好绝对是吸引人才的优势。”

范中杰透露,惠州市每年将投入2000万元,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一起资助全国高校在惠州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同时,协调有关基金公司在3年内设立内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风投基金,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乃至广东转化。

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以及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惠州是一座幸福感较高的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五,通过在全省率先试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惠州近年来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反映居民幸福感的指标除了GDP,更与可支配收入紧密相关。那么,惠州人的“腰包”有多鼓,不同县区之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钱袋子”还有何差距?

随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近日“晒出”2016年惠州市分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去年全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现。通过对比梳理7个县区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惠州区域发展的现状。

数据显示,2016年惠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2.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2%)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0.5%)。从全市7个县区来看,惠城区“最有钱”,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而龙门县仍然是收入最低,但增速最快。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

专家表示,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惠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61.4元,增长1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212.8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2.5元,增长11.2%。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去年惠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且增幅差距从从2015年的0.1%扩大到2016年的0.7%。相比城镇居民,虽然惠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数较小,但增速更快。也正是这个因素,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惠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率逐年提高,近年惠州城乡居民流动更加频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10年惠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21:1,2011年为1.987:1,2012年为1.972:1,2013年为1.921:1,2014年为1.901:1,2015年为1.899:1。

这背后是惠州近年来发力“产业培育计划”“惠民倍增计划”。通过推进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四大“航母”为代表的“2+2+N”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州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产业经济的壮大带动就业“扩容”和居民增收。

另一方面,惠州通过“率先吃螃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开展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等,带动了城乡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惠州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至1.887:1。尽管每年只缩小一点,但6年间累计起来,这一数字已缩小较明显。

4县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3万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惠州7个县区中,有4个县区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其中,惠城区最为“土豪”,达36376.7元。

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大亚湾区、惠阳区、仲恺区,同时超过3万元,均首次迈入“3万俱乐部”,成为最大的亮点。而惠东县也继博罗县之后跻身“2万俱乐部”,只有龙门县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在2万元以下,为16970.8元。

不过,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上来看,7个县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龙门县表现抢眼,尽管数额垫底,但增速最高,达13.9%。其次为大亚湾区(13%),接着是惠城区和惠阳区,均为11.8%。即便是增速最低仲恺区,也实现了10.2%的增长。

从万元级到2万元级,跳跃到3万元级,惠州各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竞相跃升提挡。这是实施“县区赶超计划”之下各县区竞逐赛跑带来的成效。

虽然目前惠州各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较为明显,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来自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的数据表明,县区间的这种收入“鸿沟”在不断缩小。

在惠州所有县区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惠城区与最低的龙门县的收入比,2010年为2.373:1,2013年为2.270:1,2015年为2.183:1,2016年则进一步缩至2.143:1。尽管“最土豪”的惠城仍是收入最低的龙门的两倍,但差距在逐年缩减。

“县区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表明近年惠州区域经济得到统筹发展,收入增长协调性有所增强。”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相关负责人曾如是称。

■延伸

农村居民仲恺“最富有”

城乡收入差距惠城最大

在惠州7个县区的大比拼中,惠城区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坐“头把交椅”。然而,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情况有所不同。城镇居民中惠城区依然是“最土豪”,但农村居民则是仲恺区“最富有”。

记者注意到,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各县区之间较大差距,惠城区以4.14万元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分别为3.54万元、3.44万元、3.33万元。龙门同样是垫底,但较为接近2万元,约1.92万元。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来看,各县区之间的差距不大。其中,仲恺区以1.9万元继续排在7县区之首位,蝉联农村居民“最富有”的头衔。其次是惠阳区和大亚湾区,分别为1.89万元、1.86万元,以微弱劣势分居第二、第三。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个原因是,这3个区的城镇化程度较高。

作为发达县区的惠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1.83万元继续保持第4名。由于惠城的城镇居民收入最高,但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6:1,在7个县区中最大。龙门县由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全市最低,分别约为1.92万元和1.57万元,其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最小(1.22:1)。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彪)在30日举行的评审会上,智慧惠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设计书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惠州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据了解,惠州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和智慧惠州建设的深入推进,在硬件设施、功能服务、数据种类及更新频率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显现,难以满足多部门数据实时共享交换以及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惠州于2015年启动智慧惠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与广州、东莞一起被列入全国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城市。

30日,专家组在了解云平台的项目设计成果并现场讨论后,出具评审意见表示,项目设计基于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成果,涵盖时空基准、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及云支撑环境等建设任务,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先进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数字惠州建设建成超过60个应用系统

智慧惠州时空信息云平台,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项目和当今热门的“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有很大关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项目将为交通、生态、公安等各种细分云服务提供平台支撑,从而为更加高效、快速的城市管理、市民生活提供支持。

测绘地理信息是一种比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但也只有在共享和使用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作为云平台前身的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成使用后在很多领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市公安局基于该平台开发应用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并顺利通过公安部验收评审;市地税局凭借基于该平台开发应用的数字地税系统为市财政增收10多亿元;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将“应当依托本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西枝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系统”列入法条。

云平台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市国土局负责人在评审会上汇报称,数字惠州建设已趋成熟,具备良好的建设应用基础,目前全市建成的应用系统超过60个,基础地理信息丰富,专题数据种类齐全,区县基础数据完备。在此基础上,惠州将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立与智慧惠州应用相适应的时空大数据,建立能提供按需服务并能与国家、省级平台有机融合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建立完善各行各业应用与之对接的标准规范体系和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建设与运维机制;同时在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方面建设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综合程度较高、覆盖面广的应用系统,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城市的智能管理、产业的转型升级、公众的便捷生活,提供更灵活、更全面、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时空信息保障。

惠州云平台建成后将有广阔应用空间,如通过城市三维实景数据采集,可实现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下变化的“时光机”效果;通过遍布城市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可以为市民出行和环境监管提供及时参考。

根据计划,云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987万元,其中惠州自筹3387万元,争取2018年底完成云平台的建设运营,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将建综合门户应用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

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并不意味着云平台项目已经尽善尽美,专家组成员在评审会上提出不少意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意见继续修改完善。惠州在“数字惠州建设”中建立了种类齐全的专题数据,专家对此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地名地址的数据量大概相当于区域内人口数量的1/3,目前惠州的数据类别有了,但是具体数据量,特别是实时信息的接入还需要考虑得更细。

也有专家直言,目前的数据多以描述性数据为主,而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分析诊断才是核心,特别是要做好时间、空间、对象各种数据的动态关联和分析,才能为解决城市拥堵等实际应用提供服务。对此,市国土局负责人表示,和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相比,惠州的云平台将新增泛地名地址匹配服务、时空数据对比服务、按需定制服务、大数据挖掘分析服务、物联网设备管理服务等多项内容,探索将所有数据服务集中于移动端程序,客户可以并且只能看到自己定制的数据信息,享受到专项数据服务。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张继贤在评审会上表示,当前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惠州在设计书的制定上应有高要求,同时要强化服务民生的作用,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让老百姓衣食住行更加方便,特别是在实现“智慧化”应用上应该更加细化。

南方日报讯 (记者/徐乐乐)今年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孤独症日”。30日,由惠州市手牵手培智中心与惠城区自闭症研究会主办的“手牵手˙心连星,让爱点亮星空”——惠州第五届自闭症关爱日公益活动在滨江公园举行。来自自闭症家庭、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活动,呼吁社会关爱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自闭症患者也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全市已有17家机构开展康复训练

根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自闭症在中国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目前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自闭症发病率已升至1/68。

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曾建廷表示,全市自闭症患者的数量还未能具体统计,如果按照1%的发病率计算,这一群体应该十分大。目前,全市已有17家机构开展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在训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人,且以儿童为主。

惠城区自闭症研究会会长、惠州市手牵手培智中心校长周艳说,目前自闭症发病原因医学上还无法准确判断,成因较为复杂,且无特效药根治,康复训练等方式是目前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正途径。但由于社会对自闭症及诊治认识的不足,以及相关政策不完善,自闭症患者往往面临社会歧视、入学困难、诊断不及时等问题,给患者成长带来很大困扰。

“很多人把自闭症儿童当做弱智、脑瘫,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周艳说,多数自闭症儿童智力并无问题,只是存在语言交流、行为等障碍,他们甚至很聪明,在某一方面具备比常人更强的能力,如果不及时干预,他们长大后可能80%的人无法进入社会谋生。

据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为3岁以前,由于社会或家长认识的不足,不少儿童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如果及时干预,大部分无智力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建立防控系统及早筛查发现干预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7岁的儿子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之前虽然发现儿子有异样,比如不爱说话、不与人直视,但并没有想到是自闭症,直到5岁的时候才确诊。现在,张女士辞掉工作专职照顾儿子,带他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经济压力很大,每月需要数千元,而且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很多学校不愿意收”。

“必须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周艳表示,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和关爱自闭症儿童,建立自闭症防控系统,及早筛查、发现、干预。同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康复训练优惠补贴力度,减轻家庭负担,“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系统建立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入学融合、康复训练体系,帮助自闭症儿童能够享受教育权利以及更快地融入社会”。

周艳建议在自闭症入学方面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一个班级可接受1至3名自闭症儿童,聘请专业老师随同辅导照料,开展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

据了解,根据省里政策,惠州市2009年实施《0—7岁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每个自闭症儿童每年可获得1.2万元救助金。2014年,惠州市又将自闭症康复救助项目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每名在训的7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每年另外获得8000元经费。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昕 通讯员/林锦成)中国大陆第一把以国际标准制造的吉他在这里诞生,吉他产量约占全国60%、世界25%,尤克里里占全国销量80%……

30日上午,正在着力打造“吉他产业之都”的惠州市惠阳区召开新闻通气会,计划4月21日至23日举办首届广东省吉他(惠阳)邀请赛暨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笔者获悉,艺术节由9大部分组成,包括吉他文化艺术进校园公益培训等节前预热活动以及吉他之夜音乐会、尤克里里音乐会等活动,借助艺术节的举办,惠阳正在筹备申报“中国吉他小镇”。

惠阳吉他产业呈现6大特点

“我的吉他是潇洒的骏马,多少烦恼,多少忧伤,它都可以抛下……”在惠阳区文广新局的会议室里,一段跳动着吉他弹唱音符的形象宣传片,将邀请赛暨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曲——《我的吉他》带进人们视线。“这是本土音乐人潘海兵与著名词作家杨湘粤的联袂之作,设计图巧妙融合客家围屋文化元素和吉他的外观形状。”惠阳文广新局局长马雄辉如此介绍。马雄辉透露,惠阳吉他产业起源于1991年秋长街道的台资企业宇声乐器公司,当时,中国大陆第一把以国际标准制造的吉他在惠阳诞生,如今经过20多年发展呈现出6大特点,包括企业众多、产业链条完整、吉他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各类人才聚集等,而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尤为突出。

统计显示,惠阳现有吉他自主品牌近100个,也有许多企业为国内外吉他品牌代工,如全球一线品牌芬达吉他以及马丁吉他配件均在惠阳生产。“举办吉他文化艺术节,惠阳有强大产业优势和深厚文化基础。”马雄辉表示,继2016年惠阳吉他行业协会成立后,艺术节的举办将推动惠阳吉他文化艺术与特色产业的发展。

将办4项竞技4场演出

笔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惠阳已成立邀请赛暨艺术节组委会,赛事和艺术节活动将分为预热、正赛、艺术节活动阶段。邀请赛分初赛录像选拔和决赛现场比赛两个阶段进行,项目包括指弹、尤克里里、电吉他、弹唱比赛等。入选决赛选手均可获奖,选手有机会成为惠阳吉他品牌代言人。参赛者将演奏视频录像及报名表于4月6日前填写好发送至邮箱,也可到惠州市惠阳区南亨西路15号惠阳区文化馆四楼现场报名。

根据活动安排,赛事和艺术节活动将由9大部分组成,包括吉他文化艺术进校园公益培训、群众评选喜爱的吉他品牌、乐动吉他小镇(秋长)文艺演出等节前预热活动,以及吉他之夜音乐会、尤克里里音乐会、吉他产业发展研讨会、音乐名家面对面等节日进行时活动。

马雄辉透露,借助艺术节的举办,惠阳正积极筹备申报“中国吉他小镇”,并在吉他产业聚集区的秋长街道规划建设惠阳吉他产业综合展示中心。

南方日报讯 (记者/卢慧 通讯员/孙逊 陈伟强)路面24小时能看到保洁员的身影,市区不少桥底堆放的垃圾被清理干净……细心的市民或许发现近段时间以来惠城中心区清扫保洁悄悄发生了变化。笔者从市环卫局获悉,全市桥底环境卫生专项清洁整治行动已经展开,同时,本月起桥西环卫所辖区启动24小时保洁试点工作,惠城中心区“加强版”清扫保洁机制正在形成。

全市11座桥绝大部分完成桥底清洁

合生大桥下角桥头底下形成了堆满垃圾的卫生死角——日前,有市民反映这一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开展清理工作。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全市中心区开展桥底专项清洁行动,以提高城市整洁度,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成果,行动由环卫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环卫部门经过摸底调查后发现,卫生死角是住在桥头底下的流浪人员捡垃圾及蜗居生活造成的,此前水上环卫所曾多次尝试对该垃圾点进行清理,都遭到流浪人员的阻拦。

近日,由环卫部门牵头,公安、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协同开展整治行动。公安、民政等部门负责对蜗居桥底的流浪人员做疏导工作,环卫、街道等部门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整治桥底卫生环境。历经两个多小时,流浪人员终被劝离,桥底环境恢复了干净卫生的样貌。

“包括合生大桥在内,全市11座桥纳入了桥底专项清洁行动”,市环卫局环境卫生管理科负责人介绍,环卫部门牵头建立整治桥底专项清洁行动协调小组,会同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执法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等部门和惠城区政府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成员单位已经对全市桥梁、立交桥、地下涵洞等卫生状况进行摸底统计,对产生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随后落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目前,纳入专项清洁行动的合生大桥、惠州大桥、东江大桥、中信大桥、金山大道一桥、金山大道二桥、西枝江大桥、三环东路西枝江大桥、水门桥、东新桥基本已经完成清洁行动。“目前只有新开河桥的清洁行动还未完成。”该负责人说,相关成员单位需加快整治进度。该负责人介绍,此次整治行动后,将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将桥底清洁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建立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桥下卫生管理常态化,巩固提升整治成果,让惠州这座文明城市“面子”与“里子”都干净整洁,“尤其是市区两江一河桥底下的流浪人员要妥善劝离安置,才能彻底解决桥底下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桥西环卫所辖区试点24小时保洁

街道整洁敞亮,保洁员、保洁车无死角作业,党员先锋示范岗为附近商户津津乐道……此前,焕然一新的惠州商业步行街让人眼前一亮,环卫联合多部门,打出一组漂亮“组合拳”,提升步行街“颜值”,擦亮惠州西湖边这一城市名片。

如今,新一轮清扫保洁试点的工作又落在惠州商业步行街所在的桥西环卫所辖区内。“自2016年11月为贯彻落实市里关于探索实施24小时保洁指示精神,惠州商业步行街、环城西路的保洁时间延长至晚上12时,效果很不错,”桥西环卫所所长戴桂园介绍,辖区内固定大排档、流动宵夜档垃圾较多,将保洁时间延长至晚上12时,垃圾堆积量大大减少,路面清洁情况大为改善。

今年3月1日起,桥西环卫所作为惠城中心区试点又全面启动24小时保洁机制。“实施24小时保洁后,环境卫生状况整体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戴桂园介绍,实施新机制后,垃圾总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偷偷投放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以及附近居民偷排的生活垃圾少了,果皮箱周围很难再看到成堆堆放的垃圾,由于垃圾集中堆放少了,清理及时了,拾荒者翻垃圾箱的次数都减少了,真正做到保洁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

保洁效果显著提升的同时,保洁员人力“吃不消”的问题显现出来。戴桂园介绍,目前桥西环卫所一线清扫工人有90余人,除了固定在公厕、转运站清扫保洁的保洁员,还有70余人全天24小时轮班作业。“以前每天一个清扫班、一个保洁班轮流交替工作,每个班工作8小时。”戴桂园介绍,现在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时长增加了8小时,所有工作都是保洁员加班完成的。

24小时保洁机制将逐步全面推开

“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下一步完善24小时保洁机制要攻克的难题,”市环卫局环境卫生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桥西环卫所在试点工作开始一段时间后,申请增加10名左右的保洁员,接下来在增加保洁员人数的情况下逐步调整作业模式,使人力配备达到最佳效果后,为全面推开工作积累经验。

除了清扫保洁的人力欠缺,业务监管人员也需要相应增加。“夜间作业风险加大了,如果有应急事件要即刻处理,需要夜间作业的管理人员介入。”戴桂园说。此外,由于人手增加,扫把等物资供给要相应增加,三轮电动保洁车亟需增加。“人力车不是密闭的,垃圾水、油水等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轮电动车则没有这个问题。”市环卫局环境卫生管理科负责人表示,物资供给是试点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该负责人还透露,桥西环卫所辖区试点24小时保洁后,下一阶段将在河南岸、麦地片区夜间人流较为集中的路段以及江北云山西路、文昌路开展试点工作。最终,惠城中心区将全面实现24小时保洁。

“24小时保洁的关键在于多部门齐抓共管以及市民的配合。”该负责人呼吁各部门协同做好“执法宣教管”,强化源头排放管理,市民不乱丢乱扔,降低清扫压力,“三分扫七分管”才是保持卫生环境的“秘诀”。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峰)2016年是惠州房地产市场大爆发的一年,市民购房表现踊跃,而与市民住房密切关联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运营情况如何同样广受关注。28日,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发布《惠州市住房公积金2016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在过去的一年,惠州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58.52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7.27亿元,提取公积金资金支出41.89亿元,分别实现同比11%、29%和10%的较高幅度增长。

报告介绍,截至2016年底,惠州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达到331.32亿元,缴存余额达到127.88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达到7.96万笔共158.96亿元。实际缴存单位总数已达到6063家(不含睡眠户),实缴职工为56.49万人,全市公积金保障体系覆盖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新业务和服务展开带来的资金压力值得关注。截至2016年底,公积金中心个人住房贷款率达到逼近临界点的84%,且在活跃的楼市交易影响下,公积金资金运用率一直保持在九成左右的高位,这直接对资金的流动性带来影响。该中心负责人对此表示,面对新业务的展开,结合当前公积金的使用现状,保障好资金的健康运行才是拓宽业务和优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公积金资金支出明显放大

记者在报告中看到,2016年,惠州住房公积金在资金缴存、贷款、提取等领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净增公积金缴存单位581家,实际总缴存单位数达到6063家(不含睡眠户);净增缴存职工5.15万,全市已有56.49万单位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

在业务办理环节,该中心年度缴存额达到58.52亿元,同比增长11%;资金提取41.89亿元,同比增长10%;发放公积金住房贷款1.08万笔27.27亿元,增长29%。同时,贷款职工的按月还贷力助中心实现11.96亿元贷款资金的回收。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异地贷款等业务受众范围的扩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公积金资金支出在2016年明显放大。

与日前刚刚实现增值收益分配的住宅维修资金类似,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分配也受到关注。2016年,该中心在扣除利息支出、各项手续费用之后增值收益为1.42亿元,因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由活期和三个月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以及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4.25%下降为3.25%的影响,增值收益同比降低33%,增值收益率为1.2%。

在分配环节,除提取必要的贷款风险准备金和上缴财政管理费用外,还将提取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亿元,以支持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截至当前,累计提取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7.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公积金工作成果的取得并不容易,该中心针对违法案件、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不断着力。报告介绍,2016年该中心收到单位职工投诉单位少缴、未缴住房公积金的情况达18起,均已进行立案处理。对于违规的企业单位,该中心发出《责令限期改正住房公积金违规行为通知书》2份,对比2015年执法情况明显减少,这意味着随着该中心缴存管理工作力度的加强,惠州企业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不断得到规范。

资金面临流动性不足局面

尽管惠州公积金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但结合2016年归集贷款情况分析,在新业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存在一定压力。记者注意到,2016年,市公积金发放贷款和资金提取金额分别为27.27亿元、41.89亿元,总额达到69.16亿元,而同期缴存金额仅为58.52亿元,加上贷款回收资金才尴尬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总资金池的资金处在吃紧状态。

报告介绍,截至2016年底,公积金中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96万笔158.9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达到84%,“这实际上已经逼近临界点。”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由于房地产交易长期保持较活跃的局面,惠州市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运用率一直保持在94%左右的高位。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住房消费提取额的总和与当年缴存额的比率达到105%,在住房贡献率上一路走高,这使得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难以得到缓解。业内人士直言,随着服务不断拓宽、新业务不断增加,压力会越来越明显。

2016年,惠州市公积金贷款市民缴存年限缩短至6个月、商转公贷款的深入以及异地贷款的放开,都对资金带来明显冲击。以商转公和异地贷业务为例,据该中心披露的信息,仅在2016年,该中心发放商转公贷款就达到533笔,放款金额规模1.5亿元,异地贷款同样达到200笔,放款数额5771万元,单年新业务资金支出达到超2亿元的规模。

此外,该中心不断优化和拓宽的服务增加了资金的支出内容,装修、租房以及物业费缴存等公积金提取方式的增多,一方面有效增加服务内容,使缴存职工能够有更多渠道使用住房公积金;另一方面将对公积金的资金运营产生影响。“保障好资金的安全是提升服务的基础。”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公积金作为市民住房保障的一环,最重要的是满足市民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但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市民予以更多的理解。

“结合惠州公积金资金的使用情况,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新服务内容的开展都必须提前考量资金的承受能力,只有防控好风险,保障资金的发放安全,才能更好地为缴存职工服务。”该负责人说。

■链接

惠州住房公积金2016年账本

?资金归集:当年缴存金额58.52亿元。实缴单位6063家,新开户单位614家,净增单位581家;实缴职工56.49万人,新开户职工20.5万人,净增职工5.15万人。截至2016年底,缴存总额331.32亿元,缴存余额127.88亿元。

?贷款业务:年度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8万笔27.27亿元,回收个人住房贷款11.96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96万笔158.96亿元,贷款余额则为107.66亿元。

?资金提取:全年提取住房公积金25.42万笔资金总额41.89亿元,占当年缴存额72%。截至2016年底,惠州公积金提取总额达到203.44亿元,同比增长13%。

?增值收益:受基准利率下调影响,年度增值收益14272万元,同比降低33%。在分配上,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2772万元,提取管理费用1500万元,提取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亿元。

?贷款额度:首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个人30万元,夫妻(双职工)50万元,二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个人20万元,夫妻(双职工)40万元。

住房公积金面对面

2016年第四季度,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携手《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开设“公积金面对面”栏目,有效搭起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经过半年多的运行,这一栏目逐步成为市民了解公积金政策和动态及解答业务办理疑惑的重要平台。

进入2017年,随着该中心2016年陆续实施的异地贷款新政、租房、物业费提取等措施的推进,实施层面如何开展成为市民关注焦点。“提取公积金作物业费怎么操作?”“买了房子想装修能不能取公积金?”……市民纷纷发问。对此,该中心在记者的跟进采访中一一给予回应。

同时,公积金缴存职工仍可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对于政策条款的不解,发送至(注明“公积金面对面”),或私信“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微博、微信。你提问,我们跑腿,中心解答。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1 每月可提取不超过单月缴存额的30%

2016年年中,市公积金中心主任袁贵平在“惠民在线”论坛与网民交流过程中透露,惠州公积金将开放物业费缴交提取业务。同年11月,该中心发布《关于调整我市住房公积金提取规定的通知》对此予以明确,规定职工每月可提取不超过单月缴存额的30%金额部分用作物业费或装修等住房消费支出。

“政策实施快半年了,怎么才能够取到钱?”市民刘女士询问,并表示希望更清晰地了解提取手续如何办理,需要哪些凭证。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在回复中介绍,根据文件,缴纳物业管理费被纳入其他住房消费,每月可提取额不超过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30%,每年提取一次,当年度未提取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累计提取。所需要的证明为个人身份证件、本人名下的银行卡(储蓄存折)即可。

在提取时间的设定上,该负责人介绍,通知规定是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为5年。提取额度则从实施日期开始计算,按照最短每年提取一次的频次,职工初次申请提取的日期为2017年12月1日以后(注:实施日期一年后)。

记者注意到,按照该项新业务的实施动态,这意味着今年12月之后将正式进入提取公积金缴交物业管理费的业务落地阶段,符合条件的缴存职工可办理提取。

2 自住房翻建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惠州空港经济区的稳步推进,惠州平潭区域的村民刘先生准备将老家的自住房屋进行翻建。他在来信中表示希望能够一次翻建好,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的修修补补,希望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

刘先生介绍,自己在惠城有稳定的工作,之前一直准备在市区置业把全家搬过来。现在房产市场一路走高,资金吃紧,准备将老家房子修好,再购买一辆代步车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针对这一情况,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介绍,根据《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有关规定,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对于刘先生询问的所需材料和程序,该回复表示,房屋翻建、大修均需提供规划部门的翻建、大修许可文书,以及房产证、国土证、工程预算书等相关证件,各项证明齐全后就可向该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房屋翻修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那房屋装修行不行?在这个问题上,市民吴小姐介绍,自己每月公积金缴存200多元,已经连续缴存两年多,买新房付完首付之后没钱装修,询问能否申请公积金装修贷款?市公积金中心表示,商品房装修不可以申请办理公积金贷款。然而,依据2016年11月发布的住房需求提取相关措施,房屋装修尽管无法办理贷款,但能够实现一定额度的装修提取。按照该政策规定,提取公积金用于房屋装修,缴存职工每月可提取不超过缴存额度的三成,每年提取一次,可累积提取。

3 异地贷款全程保证可降低风险

与多元化的住房消费提取放开、完善职工服务不同,异地贷款业务的拓展有效扩大公积金住房保障面,得到市民广泛认可。

在异地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尽管方便了异地置业市民,但也有缴存职工认为办理贷款需要担保人不太必要。市民周先生介绍,爱人是惠州户口,自己的户口因在外地工作迁出去了,但家人都是惠州户籍,但在买房时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却被银行告知需要担保人或担保公司。

周先生继续介绍,按照中心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只要提供异地缴存公积金证明及公积金流水,就可以按照惠州市公积金贷款办法申请贷款,他质疑担保有些牵强。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负责人对此表示,根据惠市公积金〔2014〕28号文的有关规定,借款申请人为非本市户籍的,应当追加全程保证(即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全程保证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担保机构等,具体由借款申请人自行选择。采用自然人保证方式的非本市户籍借款人,在还款期内将户籍迁至惠州市域的,可以申请解除全程保证。

针对周先生的疑问,该负责人直言市民购房后实现入户惠州就能及时解除。而之所以需要本地户籍市民的全程保证,是为了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避免购房人不按时归还贷款无法追缴,从而导致逾期或坏账的情况发生。

近日,一篇题为“好消息!惠州公积金可贷款用于旅游、购车,最高贷30万”的报道备受市民关注。而内容声称的“惠州住房公积金用户除贷款买房外,还可以申请网络贷款用于旅游、购车、装修、家电等个人消费……”则引起众多缴存职工的担忧。

公积金可被贷款用作旅游、购车,职工的住房需求如何保障?缴存职工都知道,无论是政府既有的政策宣传,还是从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获知的,都是“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当前流传的公积金贷款可用于诸多消费的消息,是新政策还是谣言,真相到底是什么?日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回应,重申了住房公积金作为住房保障工作项专款专用的唯一性,该传言终于得到澄清。

原来,上述报道所提到的网络贷款,是由光大银行所发放的公积金网络信用消费贷款,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并无关联。该网络贷款的实质是光大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为目标客户群体,向有需求的职工发放纯商业信用贷款。缴存住房公积金是作为光大银行审查该网络贷款的一个信用依据,在申请人授权下,光大银行会直接联网查询申请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和信息,只要条件满足就能申请网络消费贷款。

公积金网络消费贷款是光大银行推出的新业务,虽然与住房公积金贷款没有什么关系,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吸引力,即只有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才能享受到光大银行公积金网络消费贷款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助于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面的扩大,从这点来看,光大银行的这项新业务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具有专用性。住房公积金是专门用于职工个人住房建设的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款专用。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根据现行政策,一方面,职工可以提取自己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可以按规定偿还住房贷款本息,以及用于缴交部分房租、物业管理费等其他住房消费;另一方面,职工可以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用于购买自住住房,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互通和融通的作用。此外,住房公积金作为政策性资金,其增值收益还可以作为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

至于“好消息!惠州公积金可贷款旅游、购车,最高贷30万”的报道,则是混淆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光大银行公积金网络信用贷款的概念,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市民。市民若对住房公积金有疑问,可拨打住房公积金服务热线0752—12329。

张峰 公积金宣

随着清明节临近,全市各大祭祀场所陆续迎来拜祭高峰。记者3月30日从惠州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保障广大市民安全有序地开展祭拜活动和假期出行,目前民政、交通、旅游、志愿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今年,预计将有20万人次前往各祭祀场所开展祭拜活动。其中,作为全市最大的祭拜场所,惠州市殡仪馆预计4月2日至4日3天人流量将达到5万人次。

人流

人流量预计比去年增加7万人次

清明节前夕,全市各祭祀场所人流量开始增多。记者3月30日走访市殡仪馆发现,馆内各祭拜场所均挂上了宣传横幅或标语,当日已有不少人前来拜祭。市殡仪馆预计,4月2日至4日将迎来祭拜高峰期,4日达到人流峰值,3天人流量预计达到5万人次。

惠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陆干谋表示,去年清明节期间,全市祭祀人员超过13万人次,各场所车辆统计超3万多台,而今年祭拜人员预计达到20万人次,祭拜场所主要集中在全市各大公墓、市殡仪馆以及惠东、博罗、龙门等各县级殡仪馆。“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祭祀观念和条件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去年全市交通条件大幅完善,新增车辆陡增。”

惠州市殡仪馆馆长罗楠也表示,由于骨灰寄存等已纳入基本殡葬服务免费项目,今年前来寄存骨灰的人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市殡仪馆存放骨灰已达1.2万具,今年预计新增1000多具。数据显示,去年清明节期间有4万多人次前往市殡仪馆祭拜,今年预计人流量增加至4.5万至5万人次。

交通

市区下角部分路段将临时交通管制

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为保障清明祭拜活动有序开展,全市各祭拜场所已联合公安、消防、交通等多个部门开展服务保障工作。清明节期间,各殡仪馆所有工作人员取消放假,市殡仪馆从2日开始还将提前一个小时上班。

为避免人流拥堵,目前市殡仪馆已开放了500个停车位,并安排专人专岗联同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同时,馆区设有便民服务点,为祭扫群众免费提供茶水、中巴乘坐等服务。“今年,我们还安排5辆中巴在路口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市民可由工作人员指引免费乘坐。”

市公安交警部门29日公布清明节出行指南,预测4月1日晚高速公路车流将持续增加,到4月2日、3日将进入拥堵高峰;4月4日晚,高速公路车流可能出现返程高峰。为确保周边道路安全畅通有序,4月1日至4日,市区下角部分路段将实行临时交通组织措施,广大市民文明规范停放车辆,服从交警指挥,避免因违规违法停车引发拥堵。

根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预测,清明节期间惠州市易拥堵缓行的高速有长深高速、济广高速、沈海高速、潮莞高速,在市区,下角至梅湖、城区政府至三环路等路段也可能出现拥堵。交警部门建议,市民可通过微博、微信、路面电子显示屏等了解交通管制措施和交通安全提示及高速路况信息,尽可能避开假期出行的高峰时段、拥堵路段,错峰出行。

祭祀

“天堂信箱”受祭拜者欢迎

今年,市殡仪馆继续设立了无烟祭拜区,倡导用鲜花、鲜果和环保物品代替旧祭品,向绿色科学拜祭的逝者亲属,免费提供一束鲜花。

“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卫生、不安全,隐患多。”罗楠介绍,去年在无烟祭拜区祭拜的不到100人,今年预计与去年相当,略有上升。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服务业改革,倡导生态殡葬、阳光殡葬、科学殡葬,从7月1日起,惠州市殡仪馆范围内将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抛撒纸钱,这一政策将在清明节期间向市民宣传。

同时,每年市殡仪馆设立的“天堂信箱”都受到祭拜人员的欢迎,去年就有2000多人通过这一方式寄托哀思。今年,“天堂信箱”将继续设立,并将摆设地点扩展至市殡仪馆广场。逝者亲属可以在免费提供的纸条、明星片上写上寄语祝福,亲手贴在“爱心墙”上或直接投放到“天堂信箱”里。

据介绍,4月1日,市民政局还将组织骨灰海葬活动,目前已有131位逝者亲属报名参加,去年,参加海葬活动的骨灰数量为102具,“随着普及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旧殡葬思维,接受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方式,我们还对骨灰海葬和树葬的逝者家属分别补贴1000元和500元。”

政策

殡葬基本服务费最高免1780元

一直以来,殡葬服务业暴利现象广受公众诟病。随着近几年殡葬事业改革的大力推进,这一现象得到了缓解。目前,惠州已经实行了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免费基本服务费最高额为1780元每具。

据了解,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项目包括遗体接运、遗体消毒、遗体寄存、告别厅租用、遗体火化、简易型标准骨灰盅以及骨灰寄存等7项。免费对象既包括了本地或异地死亡且遗体实行火化的本市户籍居民,也包括了在本市死亡且在本市殡仪馆实行遗体火化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免费对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2016年,全市共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16977宗,免费总额3033.4万元。

罗楠表示,免除基本殡葬费用后,逝者家属不用花钱就能完成整个殡葬仪式,告别“死不起”的情况。除了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外,有些家属对不同项目有更高的需求,殡仪馆也提供一些付费产品,但均严格按照物价局标准,明码标价,“今年祭拜期间,市民如发现各祭祀场所不按物价局标准售卖祭祀用品,可及时举报。”

南方日报记者 徐乐乐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珊 通讯员/李明华)记者从惠州市气象台获悉,31日惠州市有一次大雨到暴雨的降水过程,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日均气温下降2℃—5℃;4月1日雨止转晴,清明假期(2—4日)期间则天气晴朗干燥利出行。

据市气象台预报,今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影响,有大雨到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雨、8级左右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低气温15℃—17℃,最高气温23℃左右;4月1日,雨止转晴,最低气温13℃—15℃,最高气温24℃左右;展望清明假期,4月2—3日,晴天到多云,昼夜温差较大;4月4日,多云到晴天。

气象台部门提醒,应注意防御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乡内涝和地质灾害,以及防御局地雷击灾害和短时大风导致的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等灾害。

此外,清明假期天气虽转晴,祭祖人群扫墓、踏青郊游时要注意安全,另需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光明宝)30日,记者从仲恺高新区获悉,该区近日破获了多起山火案,案件仍在审理中。

惠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驻仲恺工作组民警介绍,3月2日傍晚,有警情反映仲恺公园后山着火。随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通过走访并结合火势判断:嫌疑人离开着火点没有多久,此次着火可能与此前几起山火案有关。今年1月18日至2月12日,仲恺公园后山5次着火,过火面积较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民警结合嫌疑人多次作案的轨迹,判断其极可能往仲恺的古塘坳方向逃窜。多位民警随即赶往该处伏击。3月2日晚8时许,在距离起火点约5公里的古塘坳山上将嫌疑人王某抓获。王某是陕西人,今年30岁,在仲恺某公司打工。经过讯问,王某对其多次在仲恺公园后山放火的行为供认不讳。至于放火原因,她称自己在工厂被人欺负,心里有气,就跑到山上放火泄愤。目前,王某妮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另据介绍,2月11日,仲恺潼侨光明村也发生了一起山火案。起火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杨某在山上生火取暖。失火后,杨某立即扑救,终因天干物燥、火势太大无法控制。随后,他主动报警并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由于此次山火造成的损失较大,过火面积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以失火罪对其立案调查。

警方提醒,清明节将至,扫墓祭祀和春游人员将大增,希望市民要文明祭扫,慎防野外用火。

电力设施是电力生产、输送、供应的纽带,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

近年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电力设施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一些地区的电力设施出现了被盗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高压电缆线路被盗和蓄意破坏。

来自惠州供电局的统计显示,近年来,惠州市电力设施被破坏、盗窃的现象日益猖獗,此类案件呈现递增,且犯罪手段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自2012年开始,惠州市共发生蓄意电力盗窃破坏案件246起,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2万元,仅2016年发生的类似案件就有24起,直接经济损失133万元。

“偷盗行为本身已构成犯罪,而偷盗电力设施由于危害电力使用者的权益,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更广泛,所以法律法规对其的打击也更为严格。”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严峻的防偷盗形势,近年来,惠州供电局从管理模式到技术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通过“警企联动”,对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形成了警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只是,遏制偷盗电力设施行为单靠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惠州供电和公安部门共同呼吁:电力安全运行,关系你我他;保护电力设施,需要全民共撑“保护伞”。

文/图:张昕

现状

持续保持电力设施保护高压态势

5年来,平均每年约50起的电力设施被盗案件发生率,是触目惊心的。

在惠州供电局电力设施保护专责彭家健看来,利益驱使是电力盗窃案件频发的根源。

“电力设施基本都为金属材料,市场价格较高,使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这条‘生财之道’。”彭家健透露,被盗的电力设施中,铜质输电线路占大多数,“因为铜线值钱!”

利润是第一诱因,而完整的偷盗利益链条的存在,也使得电力设施盗窃事件屡禁不止。

“目前电力设施盗窃已经形成了从盗窃、转运到贩卖的完整利益链条,一些废品回收站甚至出现了‘电缆剥皮、融制铜块’的自动化设备。”彭家健表示,在利益链前端的偷窃,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成为了电力设施盗窃的罪魁祸首。

以惠州为例,由于电力设施分布很广,有些设施建在较为偏僻的区域,不法分子大多在深夜作案,很多还掌握一定的电工专业知识,并形成了偷窃、销赃的集团化作案,给防偷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016年8月4日,惠州大亚湾供电局就曾发生了一起电缆被盗剪的盗窃事件,被盗电缆长度达1613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84万元。

其后,在惠州公安部门与广东电网公司的紧密合作下,迅速侦破了“8.4”特大电力设施盗窃电缆案件,成功抓获了7名犯罪嫌疑人。

“在不法分子看来,他们偷走的只是电线,但对附近居民、企业的影响却很大。”彭家健坦言,电线被恶意破坏轻则引发停电,重则导致居民家电短路烧毁,而对工厂等用电大户来说,破坏电力设施犯罪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电力设施遭破坏后,通常需要对故障线路进行停电抢修,不法分子偷走的数十米电线,供电部门抢修却要花上数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举措

警企联动和技术防护“双管齐下”

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不仅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也扰乱了广大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目前,惠州供电部门正通过“警企联动”和技术防护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和效果。

在“警企联动”中,“一站一警”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彭家健介绍,通过梳理核实变电站重点要害部位,安防设备和安保责任人相关资料,并报惠州市公安局备案,基本完成了变电站“一站一警”民警联系信息公示栏的建设,并建立健全了信息通报和快速响应联动机制。

截至去年5月底,惠州境内的134座大型变电站全部与属地派出所建立相关联系,信息公示栏安装完毕。今后,还将要求变电站值班人员主动联系派出所责任民警,便于派出所民警到站检查治安工作,共同维护变电站设施安全。

除了“一站一警”,惠州供电局还结合惠州市公安局要求,开展了多次电力设施专项行动。在整治活动时间内,把不带电、空载、备用等电缆线路作为巡视重点,做到每天一巡每周一报;同时,通过对案件情况、案件重灾区等综合分析,研究犯罪分子易下手、易得手的地域,成立巡查、伏击小组,并作为重点防范区域进行伏击、蹲守。

在技术防范方面,惠州供电局计划在今年加大防盗新技术的投入,如安装防盗报警设备装置,从而有效地对变压器、电力线路等设施在发生缺相、断电、断路等现象或遭到人为破坏时进行监控、自动报警。

“目前惠州周边的一些城市已投入应用了电力设施GPS追踪系统,系统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电力管理人员、公安部门报警中心,便于相关人员迅速部署行动。”彭家健透露,即便电力设施被盗,也能通过GPS定位追踪到设施去向,惠州也计划进行相关技术的尝试应用。

呼吁

全民保护电力设施最高奖励50万元

无论是“警企联动”,还是在相关电力设施上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在彭家健看来,这些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设施被盗案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

“要根除电力设施被盗的顽疾,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切断电力设施盗窃贩卖的利益链条,另一方面是形成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彭家健表示,不少人认为电力设施的保护是供电部门的事,“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共识仍未在全社会形成。

事实上,每一次电力设施被盗案件的发生,影响最大的仍是普通市民。因为,修补线路、更换设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难以估量。

彭家健认为,每位市民都应当对电力设施这类的公共系统树立起主人意识,“我们希望市民能在自己做到爱护电力设施的同时帮助我们监督、举报。”

为鼓励广大市民的参与,供电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详细规定,并对市民的保护行为给予一定的鼓励。

在《广东电网公司对检举、查获窃电及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奖励办法》中规定:“对只检举但不直接参与现场检查的检举人,经查证属实并据此破案的,按案件直接损失金额的5%进行奖励”;“单宗窃电或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总奖励金额下限为500元,上限为50万元”。

■说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三个幅度分别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上一篇:海尔好空气宝贝学院上线打造母婴群体交互社群
下一篇: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应邀来汕头大学讲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