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蒋国平
亦开风化亦为师
———记广东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蒋国平
哈密日报记者 黄秀琴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走后为疆留下什么?”这一串串的问题一直是广东第四批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心)教务处副处长蒋国平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发挥特长,做好技术援疆和智力援疆工作,解决哈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是他的职责。
年仅35岁的蒋国平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副院长、博士后、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工程” 第四批校级培养对象。
初来乍到的蒋国平摸底调查后发现,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理想、专业知识老化和单一等问题。他首先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现场教学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安排学校4名青年教师前往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这4名教师现已学成归来,成为学校专业带头人。
对于蒋国平来说,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他援疆的一大目标。在对地区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他制定了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几经努力,广东省交通厅和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计为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提供项目援助资金32万元。目前,多媒体教室、汽车多功能实验室、汽车美容与钣喷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的建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蒋国平充分借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地区职业教育和生源实际,进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学习———实习———就业”融为一体。此外,他还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换,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援疆期间,除了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外,他利用假期集中教学,完成了超过10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系统讲授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概论、现代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多门课程。
谈到担任哈密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电波汽车医生”时,蒋国平颇为自豪。由于他讲解到位,引导许多车主自己排除汽车故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车主还将车开到校请他帮助排除故障,深受车主和技术人员的好评。随着“专家”效应的不断体现,学校社会声誉也逐步提高,带动了学生的就业。许多维修厂家提前来校预定毕业生,使学生就业形势大为改观。
蒋国平在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注重技术创新,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填补哈密多项技术空白。三年来,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稳态回转试验安全警示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汽车门安全系统》已被正式授予专利权,发明专利《计算机控制的汽车门安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也进入专利公告阶段。他还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刚柔耦合建模技术在横置钢板弹簧独立悬架中的应用》等5篇论文被美国《工程索引》EI-VILLAGE数据库收录。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材一部,完成2章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清代学者龚自珍自述心志:“但开风化不为师”。蒋国平援疆三年,可谓“亦开风化亦为师”。
地区一中维吾尔族学生迪丽努尔·吾斯曼是蒋国平长期资助的对象,该生现已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大学。在去年的洪灾中,蒋国平还积极捐款救助受灾的困难户。
在采访中,蒋国平告诉记者,援疆三年对妻儿深怀歉疚。他来哈密时,儿子才刚满两岁,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妻子一人身上,还要照顾多病的婆婆,为了让他安心援疆,家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妻子都一直没有告诉他。
“援疆三年时间有限,但粤哈人民的友情却割不断。就算我结束援疆使命回到广东,只要哈密需要我,我一定会以其它方式全心全意地支持哈密的职业教育事业。”采访结束时,蒋国平如是说。
花香也须春风送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季华
哈密日报记者 褚惠芳
宋季华,广东省《南方日报》快速反应工作室主任。
自2005年7月来哈开始援疆工作后,他就在时间与空间中穿梭,像候鸟,从南飞到北,从北飞到南。虽然具体的经历总显得琐碎、平凡,但恰恰构成了真实的精彩人生。三年来,他没有化一分钱广告费,却成功让哈密在广东3000万份主流报纸、数十家主流电视上展示魅力,让更多的目光聚焦哈密,创造出生命中一段出彩的华章。
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宋季华,把精力都投入到为经济发展鼓与呼的工作中来。他发挥长期在媒体工作、广东同行熟人较多的优势,在宣传哈密资源、推介哈密旅游、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大打媒体宣传牌。事实证明,他每次出牌都是那么漂亮!三年来,地市组织的广东各地大型招商引资、旅游推介活动共有8次,每次都由宋季华承担媒体宣传、推广任务。从参与策划、宣传主题、撰写稿件,争取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支持,联系、拜访广东各主流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跟踪记者、追踪发稿,到活动总结,都力求环环相扣、直达目标。通过广泛、深入、有重点的宣传,哈密作为资源重镇、旅游胜地的形象已被广东人接受、熟悉、向往。
三年来,地区先后5次参加广东举办的大型旅游活动,每次都由宋季华独力负责媒体宣传工作。2005年的广东国际旅游节,宋季华在没有一分钱广告费用的情况下,多方奔走、积极协调,使哈密成为各大媒体突出宣传的对象。《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各出全版特别报道;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各出专题重点介绍;《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新快报》、《信息时报》及其他城市主流媒体,都将哈密旅游放在突出位置。每次旅游推介活动,广东各地主流报纸对哈密旅游的宣传推广发行量都在600万份以上,电视观众数以千万计。在2007年的广东国际旅游节活动中,宋季华还邀请《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的同行推介哈密旅游,还是在没有一分钱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澳门日报》用大半个版刊登了《新疆哈密令人向往》的文章,在港澳媒体上实现宣传哈密的突破。近三年,地区旅游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广东游客占了6成。目前,地区旅游已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陈锋认为宋季华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地委确定哈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招商引资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宋季华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广东各地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哈密,每次报纸的发行量都在400万份以上,电视观众数以千万。2005年12月,地委书记郭连山率领哈密代表团在广东举行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宋季华不仅促成各主流媒体积极采访郭连山,而且促成《南方日报》重点报道,以《粤哈经贸合作实现再跨越》为题推出了郭连山的专访报道。2006年9月,哈密招商引资代表团再赴广东,《南方日报》以专题《资源重镇“招亲”,精明粤商闻风而动》力推哈密。近几年,广东企业对哈密的投资、投入呈快速增长势态,这与广东媒体大力宣传有着直接关联。2007年9月,通过宋季华努力,《南方日报》减免12万元费用,刊出《哈密,崛起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文章,又一次大力度的宣传推介哈密。
三年来,宋季华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与人为善、广交朋友,维护和发扬了援疆干部在哈密各族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不仅与所在单位的领导、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还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无论事情大小,宋季华都从自身做起,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从不抱怨、乐观面对。而对困难群众、困难学生的帮扶则是积极主动。三年来,宋季华捐款累计6000元,捐助衣物几十件。
援疆三年匆匆而过,宋季华时常感念哈密干部群众对广东干部的关爱。他希望以自己的真情与努力回报哈密各族人民;他常常感叹哈密这片神奇的土地汇聚了新疆自然景观的精华,一直努力将这15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推介给千千万万的游客,让大家向往哈密、情注哈密。
宋季华的真情奉献赢得了哈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3年被地区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还获得5年一度的民族团结先进分子称号。
采花成蜜为民甜
———记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委副书记、哈密市常务副市长曾清兰
哈密日报记者 黄秀琴
“清白做人、勤恳做事、廉洁做官”是曾清兰一直坚持的原则。自援疆以来,在年终干部考核中,他连年被评为优秀,用实际行动对此作出最好的诠释。
2005年7月底,广东第四批援疆干部曾清兰担任哈密市委常委、哈密市常务副市长,分管市政府办公室、财政、金融、国税、街道社区等15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一上任,他便深入部门、单位及乡镇进行调研,和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了解了哈密市历史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民族宗教事务等情况,为今后制定和出台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奠定了基础。
曾清兰按照抓税基、育税源、保吃饭、保稳定、促发展和集中财力保民生、办大事等财税工作目标,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中支付、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力做好哈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撤销转制等服务工作。他组织清查了市政府债务和各项工程欠款,有计划、有重点安排资金还债,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成立市政府投资审计局,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各项专项资金使用审计,对所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杜绝了违规现象的发生。
在谈到为哈密市积极培植和挖掘税源时,曾清兰告诉记者,由于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税源的重点在矿山和油、气井开采等行业。为了广辟税源,三年来,他主动与中央、自治区驻哈企业对接,多次带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行程几千公里,在戈壁沙漠上普查评估,核实各种资源开采状况,争取税收几千万元。一年盛夏,由于戈壁滩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在鄯善县寻找属于哈密市地界油气井时,他中暑昏倒,在同伴的帮助下转危为安……为堵塞税收漏洞,曾清兰还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矿山企业产量评估检测站和矿山企业税收征管所。通过强化征管、开源节流等措施,哈密市从2005年起,连续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以平均29%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增速有望实现33%,实现自治区提出的财政3年上台阶的目标。
曾清兰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他制定了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计划。截至目前,与哈密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合作共同培训3批共800多人;与地区劳务输出协会、新疆一萃公司协作,向哈萨克斯坦输出2批农民工50人,首次实现了政府有组织跨国转移富余劳动力。
2005年至今,经曾清兰多方牵线,引进北京老板投资近千万元在哈密成立红石矿业公司,开发铜矿业;牵线协调大明公司与深圳市创新基金投资公司合作,进行大明公司上市前的风险评估、融资上市等服务工作;引进广州市荔湾区名食家协会陈威龙先生投资300万元,在哈密市天山乡等地人工培育、种植天山雪莲,对冰川等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景点和产品开发;先后组织6批广东考察团来哈进行考察,加大了哈密对外宣传力度,扩大了哈密知名度。
哈密市社区工作在全疆都成绩显著,其中倾注了曾清兰的一份心血。在加快推进创办“一居一特、一居一品”的街道社区工作中,他深挖社区服务内容,突出特色、体现特色,使哈密市29个社区居委会完成了从普通社区到特色社区的转型,社区职能发挥更加显著,得到广大辖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由于曾清兰工作任劳任怨、成绩突出,今年2月,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哈密市委副书记。
作为父母官,曾清兰时刻把人民的疾苦与困难放在心上。援疆期间,他经常深入“四点五户”联系点走访、慰问,在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2005年冬天,曾清兰自费1万余元购买了20台电暖气从广东寄到哈密市,分别送到南湖乡南湖村村委会等单位及贫困户和“四点五户”的联系点,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在去年的洪灾中,他发动单位和家属捐款3万余元。他还为10余名学生捐助1.4万余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经他协调为哈密市争取资金10万余元,用于监察、人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等办公费用。
在即将结束援疆工作返粤时,曾清兰满怀深情地说:“三年援疆生活使我与哈密各族人民分不开了,无论我身在何方,都会祝福哈密,祝福哈密人民幸福安康。”
天山有泪南岭情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妇联副主席吴雪君
哈密日报记者 邢晓晖 通讯员 王小琦
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队伍中有一个温文恬静、身材单薄的女性,她就是地区妇联副主席吴雪君。
2005年7月,吴雪君来到哈密。一上任,她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不到1个月,地区两县一市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和妇女儿童发展情况,研究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研中,吴雪君深刻认识到哈密部分妇女尤其是部分农牧区妇女相当贫困,家庭和社会地位较低,其主要原因就是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发展缺乏资金。为此,吴雪君理出了援疆工作思路:把智力援疆、提高各族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增收致富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努力推动和解决涉及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发挥妇联在政府和妇女儿童间的纽带作用。
据调查,地区单亲母亲家庭相对贫困。吴雪君争取广东省妇联援助贫困单亲母亲项目10万元,帮助地区20名单亲母亲进行生产自救和自我发展。三年来,该项目使这些妇女年均增收1600元,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受到广东省妇联的赞扬。最近,广东省妇联又为该项目提供10万元援助。
为实现下岗女工再就业,帮助转移农村贫困妇女劳动力,地区妇联计划成立妇女就业创业培训中心。但由于缺乏资金,培训中心一直无法启动。为促成这一造福广大妇女的工程早日上马,吴雪君多方奔走,终于获得广东省揭阳市的支持,援助30万元用于哈密妇女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建设。
吴雪君知道,三年的援疆时间是短暂的。于是,她把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深深埋在心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援疆工作中。一方面她利用电话、传真、网络四处联系,想方设法为粤哈两地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她一次次深入两县一市开展工作,把改革开放前沿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新技术带给哈密各族干部、群众。经她牵线搭桥,广东省妇联专门拿出近20万元资金,安排近30名哈密妇联干部在广东妇女干部学院培训、广东省及各市妇联挂职锻炼。同时,她想尽办法邀请广东省佛山市妇联、广东省揭阳日报社等单位的同志来哈传经送宝。经过培训、交流,妇联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思维视野得到了开阔。
看到哈密妇联系统由于经费困难、设备缺乏而影响工作时,吴雪君心急如焚。她利用出差、休假返粤的间隙,多方奔走,为哈密妇联系统争取到1辆办公用车、3台电脑、1215册图书,并为地县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订阅了《中国妇女报》。在她的努力下,2006年地区及两县一市妇联又分别与广州市妇联、肇庆市妇联、惠州市妇联、佛山市顺德区妇联结成友好姐妹单位,建立了长久稳定的交流协作关系。
随着粤哈两地交流的不断深入,粤哈妇联对口援助工作已成为新疆妇联系统有影响的“品牌工程”。三年来,吴雪君为哈密争取各项资金累计达90余万元,个人为困难群体捐款3000 余元。
在吴雪君的影响下,地区妇联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被评为全国妇联先进集体、自治区妇联项目实施先进单位。
吴雪君这位南国来的娇小女子,在即将结束援疆工作离开哈密时,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瓜乡百姓,因为她用出色的成绩,交给瓜乡人民一份最美的援疆工作答卷,用温暖的珠江之水在哈密这片热土上浇开了南国之花。
电波传递粤海情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梁志刚
哈密日报记者 黄秀琴
广东第四批援疆干部梁志刚谦逊、质朴、随和、热情。三年来,他用实际行动默默书写着自己本色人生,描绘了人生绚烂的一笔。
2005年7月,梁志刚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哈密,担任地区广播电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
上任伊始,为尽快掌握情况,他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边看、边听、边思考,仅用1个月的时间,跑遍两县一市广播电视局和边远乡镇广播电视台站,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很快确定了援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技术支持谋发展,通过争取援助促发展,通过交流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他的援疆工作思路,得到了所在单位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省广播影视集团的认可和支持,这为他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志刚在技术维护管理工作中,大胆尝试广东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结合哈密实际,同电台、电视台的同事共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各类防范、安保应急预案,落实广播电视的“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12字维护方针。
2007年10月,为确保“十七大”召开期间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于会议召开前进行全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转星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急,又涉及到区域内的许多系统、单位及个人,困难重重。梁志刚勇挑重担,承担起地区转星工作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培训任务和协调工作,随时为地区各系统转星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他与同事一起坚守岗位,放弃节假日,坚持每天出1期快报,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委、行署汇报每天转星进度情况,确保地区转星工作按时完成。
为了做好国家在新疆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和“大功率无线覆盖工程”,梁志刚经常深入农村、牧区,走村串户进行调研,数次到两县一市各工程建设点进行实地考察,同县市广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技术规划方案。他多次前往乌鲁木齐,同自治区广电局技术人员修改完善工程技术规划方案,力争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质量。
三年来,经过梁志刚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地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和安全播出工作有了长足发展。2006年,哈密电视台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2007年,地区广电局技术科荣获全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行政管理类先进集体,哈密人民广播电台荣获全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广播类先进集体。
梁志刚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一线骨干采编人员都没有外出参加过培训,便与“娘家”联系,争取学习机会。三年来,地区广电局有40多人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参加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和交流,采编人员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和发展新趋势,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作为援疆干部,梁志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成地区广电局2007年1月正式加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这是广东广电系统援疆工作的新举措,也是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首次跨省区、跨地域的合作,更是双方互利双赢的举措。三年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向地区广电系统无偿捐赠资金65万元,物资(价值)43.3万元,培训费32万元,共计140.3万元。
梁志刚对待困难群众尽心尽力。每年,他都抽出时间主动了解自己扶贫帮困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困难。他还主动资助两名贫困中、小学生两年的学费。
谈起援疆三年的感受,梁志刚说自己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触摸新疆,与哈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携手并肩,为哈密的发展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是使命更是一种荣耀。
栽片杏林留瓜乡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卫生局副局长赖金泉
哈密日报记者 张苗
今年,自治区面向地区农牧区应届高中毕业生招考42名医学专业学生,由自治区出资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后,这些哈密学子将回乡为农牧民服务;今春,一个早产儿生命垂危,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孩子终于度过了危险,产妇喜极而泣。抢救孩子的主治医生感慨地说,整个抢救过程是按照广东早产儿抢救操作规范实施的;如今的地区维吾尔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总面积5668平方米,宽敞明亮,这是第四批援疆工作队的重点援疆项目之一……
这些哈密医疗卫生事业的可喜进步,都凝聚了一位广东援疆干部的心血,他就是广东援疆干部、地区卫生局副局长赖金泉。
援疆之初,赖金泉经调研发现,缺乏卫生人才是制约地区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于是,他先后撰写了《农牧区卫生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实施六大卫生工程,加快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调查报告。地区人事局领导看到他的调查报告后认为,所提对策建议到位、操作性强,将报告呈报自治区人事厅研究;地区援疆办也将报告呈报自治区援疆办。同时,赖金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哈密地区卫生人才发展五年规划》。
为了加大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赖金泉向地区卫生局党组提出了实施卫生人才梯队培训计划。第一梯队是将哈密区域业务骨干送至广东培训;第二梯队是立足区域卫生资源,对农牧区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三年来,包括兵团农十三师、吐哈石油基地、潞新煤业集团公司等在内的哈密区域医疗单位的业务骨干均到广东参加了培训。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有计划地根据重点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按照赴粤学习进修的条件要求,一次性提出三个年度的选派对象人选,做到既满足单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要求,又不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截至目前,已有近70名哈密医疗卫生系统骨干赴粤进修。
赖金泉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三年来,经他直接和间接募集引进的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400多万元,其中资金200多万元,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电脑、教材)折合人民币130万元。2007年8月,赖金泉的工作单位——广东省卫生厅组织广东部分医院院长慰问援疆干部,赖金泉又筹集资金40万元,用于地区医学教育培训和农牧区村卫生室建设。2006年5月和8月,经他牵线,地区红十字会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实现了互访,广东省红十字会会长一行到哈密考察,出资20万元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还为地区红十字会捐赠90万元药品。
三年来,经赖金泉邀请或牵线,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防痨协会、佛山市卫生局、珠海市卫生局、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系统、广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先后共有15个访问团来到哈密,共捐助资金70多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
为让地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06年9月赖金泉组织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狮子会等单位开展“哈密光明行”活动。广东省卫生厅组成专家医疗队,携带价值20多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为哈密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使患者重见光明。
情系绿洲不言悔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经贸委副主任叶爱华
哈密日报记者 孙建兵
军人出生的叶爱华虽然生长在南粤,但更钟情大漠的广袤无垠。
2005年7月,叶爱华随第四批广东援疆工作队来到哈密,担任地区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经济协作、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等工作。一到哈密,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大中小型企业的车间、工地上。通过调研,叶爱华清醒地认识到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企业要做强做大,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消耗,必须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围绕企业这两大方面改造,叶爱华2006、2007两年为地区共组织实施30多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1亿元,截至2007年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组织和协助地区重点企业做好自治区各种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带领有关企业到自治区经贸委争取政府资金的扶持。2006年通过技改、创新、中小企业共争取到自治区贴息专项资金475万元,其中争取到了广东省经贸委技改贴息资金80万元;2007年截至目前,争取到自治区贴息专项资金740万元。两年来,为哈密企业共争取到自治区及广东贴息专项资金1215万元。
三年来,叶爱华直接参与组织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有5次,形成较大的合同项目3个,合同金额3.2亿元,其中落实项目2个,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
2006年初,在叶爱华的引荐下,广东医疗科仪技术开发公司与新疆王液酿造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0000吨/年的哈密大枣汁、5000吨/年洋葱的项目落户哈密;9月,又促成了美国老虎乙醇国际企业集团公司、广东科诚贸易有限公司、新疆王液酿造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成立了“新疆亚佳酿造有限公司”,该项目一期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厂房占地面积150亩。同时,叶爱华还协助广东科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与哈密市政府在2007年9月的中博会上签订了哈密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同,总投资金额2亿元,项目定于今年启动。美国老虎乙醇国际企业集团公司与地区也在中博会上签订了食糖生产线建设项目协议,总投资9600万元人民币。
在叶爱华的努力下,2005年12月28日,行署与广东省经贸委联合在广东举办地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邀请了广东省226家企业、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共480多人参加会议,共签约2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9.7亿元。
叶爱华组织协调哈密企业参加了三次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2005年哈密展位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客商前来参观、咨询,哈密本地名优特产哈密瓜、哈密大枣、葡萄酒及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浓厚兴趣。连续三届中博会哈密地区共与国内外企业签订合约17亿多元。
叶爱华组织地区10家重点优势企业参加了由广东省国资委在广州专场为地区召开的投资环境与招商项目推介会,广东省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总经理及投资管理人员参加了推介会。叶爱华积极寻找有利条件和机会,先后成功邀请国内外企业和政府代表团17个100多人次到哈密参观考察,签订合作项目6个,签约金额33亿多元。2006年8月,广东省经贸委主任陈冰带领广东经贸考察团共20多人分别对哈密广东工业加工园区、巴里坤县、新疆王液酿造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并就粤哈两地经贸合作举行了隆重的座谈会和项目签约仪式,粤哈两地企业合作项目签订协议(合同)5项,签约金额30多亿元。
三年来,叶爱华通过广东省经贸委为地区经贸系统解决办公经费及中博会、推介会经费等无偿援助的物资和资金共约108万元,送出去学习30多人。为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问题,经叶爱华联系,广东省经贸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捐款2万元,捐赠给了哈密市鲁能希望小学,以资助50名贫困学生。叶爱华自己每年拿出1800多元资助三名贫困学生上学。他先后通过广东省经贸委为丽园街道前进西路社区提供了跑步机3台、按摩器2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订阅各类书报杂志30余种2700多元、工作经费1万元等共3万多元的物资和资金支持,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年来,叶爱华个人先后为困难职工、贫困学生捐款6000多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广东争取到了无偿援助的物资和资金245万元。
总把真情唤和谐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委政法委副书记骆华庆
哈密日报记者 褚慧芳
“援疆是人生最为难得的一次历练,不为图名,更不可能是为了图利。既然来了,就要老老实实向哈密人民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既然来了,更要实实在在为当地办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解决政法系统一些实际困难。”广东第四批援疆干部、地委政法委副书记骆华庆3年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援疆誓言。
2005年7月,时任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调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的骆华庆来到哈密,走马上任地委政法委副书记一职,分管执法监督、法规教育、干部培训及与广东政法系统的联络等工作,同时还具体负责援疆工作队的安全保卫工作。政法工作对骆华庆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挑战。为尽快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骆华庆白天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夜晚挑灯学习,撰写有关地区政法、综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强地区政法、综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做到干中学、学中干。为了解基层情况,骆华庆走村入户,进戈壁、下边防,深入公、检、法、司、劳教及武警部队等基层单位走访调研,走遍了边防连、边防派出所和乡、镇综治办。通过学习,提高了他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了在艰苦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本领和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骆华庆结合受援单位的工作实际,在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法工作做了深入思考和论证后,先后撰写了《哈密地区政法系统情况调研报告》、《加强和改进哈密地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建议》、《打击“三股势力”和维护地区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的思考》等文章,对地区政法系统的现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认真分析,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今年奥运安保工作,他不但积极建言建策而且主动参加重点要害单位和部位的安全防范检查。
骆华庆非常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刚到哈密不久,他就组织了为期7天共有55名综治干部参加的综治干部培训班,他亲自担任班主任,督促指导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加强各级政法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这个重点,从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根本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政法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执法不公正、执法不严格、效率不高、执法监督不到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问题,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调研中骆华庆发现,地区基层政法综治系统的干部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急需培训,但为期5年的赴粤培训任务已经完成。为了争取延期,征得援疆工作队和单位领导同意,他立即返回广东。不巧的是,广东省委政法委主管培训的领导在中央党校学习,他顾不上休息又专程两次追到北京请示汇报,省委政法委的领导被他这种真抓实干的精神所打动,同意延期。就这样,他又为地区政法综治系统争取到了3年71个赴广东省政法综治系统跟班学习的名额。
在实际工作中,骆华庆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凭着他对边疆的热爱,争取了广东省委政法委和湛江市政府,东莞、广州、深圳、佛山4市政法委、坡头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不少朋友的热心援助,到位的无偿援疆资金达170多万元,为地委政法委机关购置了1辆公务用车及电脑、投影仪、复印机等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为地、县市、乡镇综治、公安部门配备了12辆治安联防车、60套办公桌椅、30套档案柜以及用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及废旧物品回收业“三项管理”所需的113台计算机。一笔笔资金,一批批设备,无不凝聚着骆华庆对哈密人民的深情厚意!
援疆3年,骆华庆还积极响应地委和援疆工作队的号召,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点五户”制度,深入联系点了解情况,捐资为社区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出资为边防官兵购置图书;出资为困难学校建造篮球场;为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的公安武警及时送上发电机组;看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他慷慨解囊;遇到受灾农牧民,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援疆3年,骆华庆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标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真情唤来和谐之风。
规划企业重技改
———记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县经贸局副局长李志才
哈密日报记者 寇俊锋
2005年7月,李志才带着家人的嘱托,离开了广东茂名市,踏上了援疆的征程。
还是在李志才上小学时,母亲因车祸离开人世,父亲便成了他的全部。当离别70岁的老父进疆时那份难舍的亲情,和“照顾好自己,安心工作”的嘱托,让他更加懂得了对援疆工作的珍惜。
初任巴里坤县经贸局副局长的李志才,分管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投资规划、外经外贸工作。为尽快进入角色,他深入各乡镇场和主要企业调研。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三年援疆工作计划。
2005年9月,李志才随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了“乌洽会”。他和相关人员一起做好会务、住宿安排、展厅布展、看守展厅等工作,热情向各地客商宣传推介巴里坤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旅游文化、特色资源和产品,引进了南京江淮化工公司、新疆汇友矿业集团公司等客商和企业来巴里坤投资置业。
李志才还利用回广东汇报工作之机,向领导、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亲朋好友宣传、推介巴里坤,争取他们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2006年8月和2007年9月,茂名市经贸局分别派出了两个以局领导带队的考察小组到巴里坤县参观学习。
李志才重视对招商引资在建项目的跟踪、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工程进度和安全施工状况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投资商和建设施工单位出谋划策,及时做好协调、汇报工作。
同时,李志才也清醒地认识到巴里坤工业企业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李志才带领经贸局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帮助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改造项目计划、方案,按照申报要求搜集整理资料。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巴里坤县新联化工公司年产6万吨硫化碱生产技术项目、巴里坤县兴坤精细化工公司年产3000吨对氨基苯乙醚扩建等一批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的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007年7月,巴里坤遭受特大洪灾,李志才奔赴抗洪一线,多次深入灾区察看灾情,走访立即、慰问受灾群众,并争取茂名市救灾资金10万元。
三年来,李志才在茂名市经贸局共筹措援助资金10多万元,为巴里坤县经贸局购买了电脑、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为网络办公及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李志才还为对口帮扶的县城团结路社区添置了办公设备,尽自己所能解决社区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负责帮扶的贫困学生每年捐款600元。
李志才自觉投身到绿化造林和整顿单位周边环境等公益事业中去,履行了作为一名巴里坤县干部应尽的义务,为建设美化巴里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无怨无悔的选择
———记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县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李南轼
哈密日报记者 寇俊锋 实习生 张雯
2005年7月,李南轼告别妻儿,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来到巴里坤县,任县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负责广东省援巴项目的立项、申报、协调及资金监督使用。
上任伊始,李南轼主动要求对所有乡镇场进行调研。“看着农牧民一块干馕、一碗凉水吃、喝得那么香甜,我内心被祖祖辈辈扎根西北、建设边疆的这些人所感动。同时,也为农牧民生活的清苦、生产条件的落后感到肩负的责任。”李南轼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结合实际,制定了三年援疆工作计划。
做好项目的审批、上报、管理和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是李南轼援疆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三年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向地区计委上报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313万元;向广东省有关部门、企业和阳东县政府报送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432万元。
2006年5月,巴里坤北湖喷灌工程建设项目被援疆工作队提交到广东省政府,落实资金320万元。李南轼从项目申报、材料补充、资金使用都参与其中。为使工程正常进行,他每天都去工地协调处理相关事宜,1个月后项目顺利完工。同年6月,在广东援疆工作队和李南轼共同努力下,巴里坤县苗圃扩建项目得到广东省的支持,先后投资208万元。
李南轼初来巴里坤调研时,一些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落后和不足,始终让他牵扯。为了巴里坤县幼教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得到落实,他利用回家休假或电话汇报工作的机会,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经过多次修订项目申报,2007年5月项目通过审批,落实资金30万元。
为使援巴项目能够按时开工、建设、完工,李南轼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始,一直与项目单位配合,认真做好项目报批的材料准备工作。他经常走访有关单位,完善项目上马前的各项审批手续,及时向地区计委上报、审批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经常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到项目地实地了解建设进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和有关单位汇报,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凭着一份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为巴里坤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他义不容辞。2006年4月,经过7天的调查了解,在走访了统计、工商、旅游等部门和30多家个体商店以及有关人员,较全面地掌握了巴里坤县的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后,他写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巴里坤经济发展》的调研文章,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体察民情、扶贫帮困也是李南轼的另一份责任。三年来,他经常深入联系点———巴里坤县光明天山路社区了解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社区购买日常办公用品,订报纸,配置电脑、打印机,慰问困难老党员、贫困家庭。他还资助1名在地区三中上学的贫困学子。在巴里坤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他积极向阳东县争取资金6万元、自己拿出2000元用于抗灾抢险。此外,他还争取到了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偿支持电脑5台、打印机2台,价值3.5万元,改善单位和联系点的办公条件。
为了促进粤哈两地人员学习交流,2006年4月,经李南轼协调巴里坤县选派了3名干部到阳东县有关部门跟班学习3个月,所有费用由阳东县政府解决。同时,还联系5批内地人员共37人到哈密考察学习,增进了粤哈两地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地人民的友谊。
“三年援疆工作虽然苦点,但却让我得到了锻炼,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援疆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直白平实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岭南汉子对巴里坤草原的眷恋。
爱洒草原岭南人
———记广东援疆干部、巴里坤县委副书记徐颂
哈密日报记者 寇俊峰 实习生 张雯
2005年7月,初任巴里坤县委常委、副书记的徐颂,分管旅游、城建和招商引资工作。这对在广东惠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上任伊始,徐颂便带领5位援巴干部深入工矿企业、田间地头,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研,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场。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巴里坤县经济发展的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都给徐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的县域发展战略,他制定了三年援疆工作计划。
作为援巴工作带头人,徐颂注重发挥每一位援巴干部的工作能动性。他主持开展了以“来巴干什么,援巴干什么”的讨论,统一了援巴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援巴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年来,援巴干部共争取各类无偿援助资金490余万元和价值200余万元的物资设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新疆安华新利工贸公司和资金1000万元;培训各类干部164名。
巴里坤草原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被称为“草原明珠、丝路重镇、西域名城”。徐颂针对该县旅游现状、特点,撰写了《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之管见》一文。他提出,加快巴里坤旅游业发展必须“做好规划、找准定位,挖掘潜力、对接市场,创立自有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化配套服务、延长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开发力度”的思路。通过协调,巴里坤县参加了广东旅游文化节和在惠州哈密旅游文化推介会,提升巴里坤的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和号召力。
徐颂十分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积极联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巴里坤城镇近期总体规划和部分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为巴里坤城市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积极参与、组织城市拆迁、建设的督促指导工作,为城市的净化、美化、绿化及旧城改造、居民搬迁安置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徐颂重点做好援巴项目的协调、监督,为广东省投资320万元援建的巴里坤北湖草场喷灌工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工程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在万亩生态林建设资金面临困难时,他通过与惠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协调、申请,争取无偿援助资金50万元,建成拥有29个树种和集观赏、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巴里坤县历史上第一个多树种生态园。
徐颂围绕巴里坤县在人才方面的实际需求,大力倡导“变培训为培养”,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努力提高人才质量。经协调,促成巴里坤县5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赴惠州参加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促成受援单位干部到广东学习、考察。他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粤巴两地互访和经贸合作,协助巴里坤县组团参加在广东举办的各类博览会、交易会、旅游推介会和洽谈会。他发挥宣传员、联络员的作用,促成广东和惠州社会各界人士10多批上百人次来巴考察、合作、旅游观光,加深了两地的交流合作。
三年来,徐颂积极投身救灾解困的工作之中。无论是奎苏镇的塘坝泄水事件、八墙子百年不遇的雪灾,还是巴里坤县去年遭受的特大洪灾,他一方面积极投身于救灾当中,另一方面积极向广东有关部门通报灾情,请求援助,先后争取救灾及重建资金60万元。巴里坤县财政自给率低,部门、单位办公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经他协调解决办公经费20多万元。他还长期资助2名贫困学生,看望和慰问过3名贫困学子。三年来,他争取援助资金、救灾资金等总计达130万元。
正如徐颂所说:“援疆工作就像奥运圣火的传递和接力一样,是竞技运动的接力,更是一种生命的接力,体现了大爱和生命的精彩。”他还说,援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和交流平台,到基层工作,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
一流技术进瓜乡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陈仲
哈密日报记者 张苗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在出差途中,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受灾情况,他立刻打电话积极报名参加哈密医疗队,并通过地区中心医院向灾区捐款3300元。
“我要遵守誓约,矢志不渝……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这是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是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作为一名从医近20年的海归博士后,这段誓言他从未忘记。
他就是广东援疆干部、地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陈仲。
2006年,得知广东省委组织部要选拔1名骨科医生志愿到新疆工作1年半的消息,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陈仲在地图上找到了哈密。那里距广州4000公里。去那里意味着远离才1岁多的女儿,去那里意味着收入减少,去那里意味着正在酝酿的科研立项和实验要暂停……但想想亟缺高精医疗技术人才的新疆,想想那里的患者,他说服了家人,第一个报了名,加入了援疆志愿服务队。
2007年3月20日,第四批第二拨援疆干部到达哈密。第二天,陈仲到地区中心医院报到后便上了手术台,完成一例高难手术———为一个腰椎管狭窄的病人做了后路减压三节段减压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之后,每周他被安排2—3台手术、1次查房和1次门诊,遇到紧急情况时随叫随到。对地区中心医院的同事们,他毫无保留地传、帮、带,并送给他们自费购买的显微外科器械盒和腰椎手术附加器械。他选派3批共17名医护人员赴珠江医院免费进修3个月至半年。
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是国内外都受到热捧的科研领域,微创介入治疗损伤小、效果好,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为了将此技术引入哈密,在陈仲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深圳南山医院,经数月准备,2007年8月16—20日在哈举办了全国“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研讨会暨学习班”。
为使会议成功,他成立会务组,提前近半年时间筹备会议。为展示手术细节,需要手术现场直播设备,费用多达10多万元。为不给当地医院带来负担,他从网上查阅了所有视频设备的性能和价格,发现关键设备是摄像头,而一架进口摄像头的零售价只有一两千元,再加上语音系统总造价不过5000元。于是,他和医院器械科自行设计了系统的组成方案,与施工单位协作,完成了直播系统的安装调试,价格只有成套设备的十分之一。这次会议将国内外最先进的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引入新疆、带到哈密。这也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医学会议,医疗界普遍反映“耳目一新”,是一次“学术大餐”。会议期间,全国一流专家手把手为地区中心医院骨干传授许多新技术,包括经皮颈腰椎间盘臭氧融核术,经皮椎间盘射频成形术,经皮椎间盘激光、等离子减压术,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三岔神经半月结消融术。这些技术治疗效果好、创伤小,为患者节省费用。
2007年8月16—21日,经陈仲搭桥,由广东团省委和南方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的健康直通车活动开进哈密。专家团都是从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抽调的技术骨干,除了通过义诊为哈密百姓送医送药之外,还举办了6场讲座。所有专家都进行了对口专业的查房、示范手术。健康直通车还在巴里坤和伊吾两县进行了义诊,并捐助了1所希望小学。直通车开来之前,陈仲与团省委、南方医科大学、地区团委、地区中心医院多次协调,活动方案至少修改了5次。举办活动的地方,事先都实地考察,确保万无一失。最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
有位65岁的妇女腿上长了包块,老人担心是肿瘤,十分恐慌。入院后,老人的女儿悄悄跑到陈博士的办公室,说母亲是自己感情的依靠,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精神将会崩溃,并请求陈博士亲自主刀切除肿块。说着拿出一个信封,内装2000元现金。陈博士安慰她说,凭自己的经验,肿块可能是良性的,不必过分紧张,答应明天亲自做手术,并把信封退给了她。但老人的女儿却说,这是我们全家的心意,您不收我妈今晚就睡不好觉,说着又把信封放到桌上跑了。陈仲为了安抚患者,把钱通过收费处打到患者的账户上,心想这样大家都可以睡个好觉了。第二天手术很顺利,当病人安全回到病房时,陈博士把押金单交给了患者的女儿……
作为一名党员,陈仲认为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维护党的形象,提高群众威信和执政能力的根本原则。廉洁、勤政、节约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谢绝专车接送,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他认为这样一来锻炼身体,二来时间机动,晚下班或加班不会带累单位司机。
在新疆工作1年多来,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弘扬了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引进药械价值55万元、设备购置现金30万元,开展新业务7项、培训业务骨干20人,累计为农牧民义诊2000人次、手术100多台,捐赠自费购买的医疗器械价值2000余元,向哈密灾区和贫困人员累计捐款3000元。义务讲课40学时。
倾心竭力为民生
———记广东援疆干部、地区民政局副局长卢小祥
哈密日报记者 邢晓晖 通讯员 富军
2005年5月,经广东省公开选拔,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卢小祥成为一名援疆干部。来哈后,被任命为地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行政区划工作。为尽快熟悉民政工作,卢小祥深入与哈密毗邻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甘肃省酒泉地区的边界实地察看,掌握了地区行政区域界线的第一手资料。他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走访基层、与有关同志座谈、查阅文件资料等形式,熟悉了地区社会的基本情况和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了解和认识地区民政系统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查找出地区民政工作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个月后,他为自己制定出了三年援疆工作的思路并付诸行动。
三年来,卢小祥先后跑遍了地区大部分乡镇、100余个自然村和所有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走访群众1000余户。
2005年8月,伊吾县和巴里坤县发生了特大洪灾。卢小祥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进行抗灾抢险工作。28日清晨,巴里坤县奎苏镇突发严重洪灾,已经感冒发烧的卢小祥,二话没说,十万火急赶赴抢险救灾第一线,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妥善安置每户灾民,一直到晚上12时。第二天,他拖着高烧39度的病体,挨家挨户慰问灾民,在同志们的劝说下,直到下午5时才到医院看病。
2006年9月,卢小祥在巴里坤县调研时,得知一特困户家中失火,仅有的两间平房也全部烧毁。他当即将随身仅有的500元钱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拉住他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回到局里,他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此事,争取资金帮助这位困难户重建了新房,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三年来,每遇灾情和面对困难户的求助,卢小祥都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他个人捐助的各种款项已超过5000元。
军人出身的卢小祥,做事雷厉风行,像一团火总在激情地燃烧。他的座右铭是“把喜欢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今年3月,当接到行署关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明水村将草场防护网圈入哈密市双井子乡区域内9950亩》的函后,他及时带领地、市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小组,与肃北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小组进行实地勘定,积极寻求自治区民政厅和甘肃省民政厅的支持,主动与双方有关人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以顾全大局、互谅互让为基础,使双方现场达成协议:1.双方严格执行甘肃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2.肃北县对越界行为表示歉意;3.甘肃省肃北县于2007年6月25日将进入哈密市双井子的围栏拆除。
卢小祥常感慨:“在老百姓的心里,民政就代表着政府,老百姓的利益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我们决对不能掉以轻心。”分管行政区划工作三年来,他认真解决界限管理中的问题,大至规章制度,小到界线中的一个界桩,认真抓好落实,不断地巩固地区勘界工作成果,维护了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律效力,保持了边界地区的稳定。目前,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达到了历史上最稳定、最团结的时期。“只要是他分管的工作,每项任务他都能出色地完成。”有人这样评价他。
卢小祥还对地区民政工作提出了“打造强势民政,建设作风过硬的民政队伍”的要求。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榜样。在他的带领下,地区民政局的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为节约开支,多为哈密人民做好事实事,他利用回广东探亲休假的机会,争取资金和项目,至今已经争取到位的无偿援助资金200万元。同时,经他牵线搭桥,达成了多项经贸项目,并积极开展粤哈两地干部培训交流活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卢小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赢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同事们的好评。2005—2006年卢小祥连续两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地区优秀援疆干部和优秀县处级干部,地区民政局党组被地委、行署评为优秀领导班子。荣誉背后,凝聚了卢小祥的心血。三年来,卢小祥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个民政干部的职责,体现了一个援疆干部对瓜乡百姓的真情。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
- 全国211大学排名榜单公布,划分2个行政级别!
-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十五——说明文阅读的简单方法
- 线上学校为“数字化教师”赋能
- 广钢3所“大公办”幼儿园集中开园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今秋正式招新生
- 反驳俞敏洪,中小学教师绝对有资格,也绝对能胜任教学岗位
- 高考275人上清华北大,衡水中学却被质疑,看到这张图大家沉默了
- 大学生入党和不入党有什么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学生考了60分,全班第3名,妈妈听后却哭了
- “鬼才”历史老师:重大“标志性”事件绘成表,初中3年不再愁
- 如果学霸当中小学老师,会不会提升档次?网友:学霸不适合当老师
-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汇总,很全面(可打印),期中考试要考
- 江苏最憋屈的大学,曾是全国重点大学,如今却连211都没混上!
- 高中数学:函数和导数题型你会做吗?
-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时间终于敲定了,家长态度不一,对此,你怎么看待?
- 重要提醒:国务院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影响你?
- 重磅!四川公办民办高中取消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以中考成绩为依据!
- 西湖大学28位创始捐赠人中9位河南老乡 施一公:我很感谢他们
-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 揭秘全美顶尖公立高中新泽西High Tech High
- 幼儿园小女生每天闯关1小时,妈妈解脱了,她却驶上“快车道”!
- 初中生“早恋”时,多半会偷偷做“3件事”,尤其第1件太真实!
- 网传贵阳一幼儿园20名幼儿食物中毒 教育部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