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今年将迎首批毕业生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今年5月,上海纽约大学即将迎来首届本科生毕业。作为上纽大的“拓荒者们”,他们来自27个国家,说着34种语言。过去4年,他们与上纽大共同成长,在世纪大道的高楼林宇间建造起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研究型大学。近日,部分毕业生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尝试新的教育时,也在塑造新的学校

“梦想”,这是上纽大美方校长杰弗里·莱曼谈及5年前创建这所学校的初衷时所用的词。一种新形式的教育模式、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教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是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

今年即将毕业的商业与金融专业学生王嘉凌已被国内一家知名天使投资基金录用。她说,在上纽大的这四年,做的最多的就是“从0到1”的尝试。由于是第一届本科生,没有学长学姐的他们凡事都要从头开始。“从前任何事都有人安排好,但在这里,一切却都需要自己来,从选课到参与学校事务的讨论。”在她看来,这给了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和更独立的考量,让他们懂得,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与王嘉凌的淡定不同,刚入学时的徐艺差点“崩溃”。全英文教学,要大量阅读、听懂专业课,才能跟上讨论表达观点,而且开学才两周就要交一篇小论文。习惯了中学时代应试英语的她,被国际学生活跃的讨论直接“吓蒙”了。于是徐艺开始疯狂地补英语,逼着自己去看那些深奥复杂的原版著作,“刚入学那半年,我的知识储备和英语能力几乎是指数级上升。”

同样今年毕业的学生杰科·沃尔兹,将成为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上纽大学习的经历塑造了我对于中国的正确看法。作为首届学生,很幸运能在这张白纸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群来自27个国家的300名学生和校方一样,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在各自“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把我们丢进一个炼丹炉里一样,学着去适应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所幸现在我们都‘炼’出来了。”徐艺笑着说。

“没有围栏的学校”,全世界都是校园

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Mark West,中文名叫魏永辰。当年考量了诸多大学后,他最终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去更多不同的国家,并且能拿到两份文凭。”四年学习期间,魏永辰走遍了20个国家。

上纽大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遍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体会。“在上海纽约大学,全世界都是你的校园。”杰弗里·莱曼表示,学生在走遍世界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文化,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全面和客观。

主修商业与金融的赵泽宇在大二时开始对法律和公共政策产生浓厚的兴趣。2015年,赵泽宇赴布拉格交流学习,他选修了两门法律课。大三第二学期,他前往华盛顿实习,在美国众议院一位民主党议员的团队工作,“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美国政治,也提高了职场沟通技能。”

杰弗里·莱曼很欣赏赵泽宇的做法,“学生就应该遵循本心,问自己:‘我想研究的领域是什么?’‘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才是学生选择专业的正确方式。”

打破思维壁垒,尊重每种思想

在上纽大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口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在这里学会了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刚来上纽大时惊诧于人与人思维差别那么大的徐艺,到如今能欣赏身边每一种思维,这都得益于每节课上的讨论。“你要明白很多人的观点是在他们特有的文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那么这两者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达成一致。这让我对于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人还有他们对于各种事件的看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四年时间里,上纽大的首届毕业生们获得了学业与精神的双重收获。毕业之际,无论是去名校继续深造,还是踏入职场,他们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并做好了积极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

身为美方校长的杰弗里·莱曼尽管有诸多不舍,还是幽默地表示:“我不能把他们说得太好,不然他们会骄傲的。”不过随后他又悄悄地说,“他们真是一群优秀的学生,我很难过,因为他们要毕业了。”

上一篇: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新增11个小语种专业 助力“一带一路”
下一篇:黑龙江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 与穆帅一直相处融洽:复星ceo宣布辞职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