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究竟有多残忍?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31
手机版

每一个高三毕业的苦读生,心里都充满了欣喜和激动,因为终于结束了监狱般的高三生活。

高考之前,大学生活于我们来说像天堂,每当被连在一起能绕地球两圈的试卷逼到崩溃的时候,老师家长和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用同一句话怼的我们只能闷头读书:

熬过这几年,上了大学就好了。

我们幻想着,在大学里拥有想要的一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桃园结义般的友♂情、努力挣到奖学金、精彩的社团生活、好玩新鲜的兼职、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带着大学文凭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我们也曾被旁敲侧击,大学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四年让你初步了解成年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

度过了大一羞涩新奇的时光,无数新鲜的学弟学妹逐渐向寝室御宅进化。渐渐地发现,大学生活好像并不是别人嘴里的天堂,甚至真实的有些残忍。。。

大学,是一个人的修行

在大学,孤独是一种常态,这种感觉恐怕异地上学的女生们感触最深吧。虽然和寝室的人关系比较融洽,但是相比初高中同学们,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

在大学这个一夜之间让人懵逼的地方,你会惊奇而略带惶恐的发现,身边人的活法和目的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感觉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程度的家庭竟会有如此悬殊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奋斗四六级……即使身边有人,那种缺乏安全感依然缠绕在身上无法解脱。

每当逆着下课的人流独自走向图书馆,总要低头一遍遍的刷着没有新消息的朋友圈来缓解这种孤身一人的尴尬,深夜被窝里的痛哭也成为了一种必修课。

大学里的孤独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情愫,它并不是那种“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之类的自我安慰,也不是不合群的自我贬低。在大学里,孤独是一种常态,它并不是一种被动的结果,而是主动的选择,是对自己所追求事物的一种尊重与坚持。

我们终将与大学的孤独和解,学会享受来自内心的富足,就像刘瑜说过的那样

人要让自己活得像一只军队,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既深刻,又自由。

颜值,真的决定了太多的东西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没有人会真心对你好,除非你很漂亮,或是濒临死亡。”

很残忍吧,因为他足够真实。

让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是我的大学室友L。客观来讲,她是一个长相一般的女孩子,皮肤有些黝黑,然而因为常年练习瑜伽,因此身材很好。刚上大学的女孩子大都书生气未脱,不太会打扮自己,然而L总会画着精致的妆容,不俗的穿衣品味总让她在新生队伍中脱颖而出。

也许是女人天生的防卫心理,同寝室的女生对“另类”的她多少抱有一些敌意,然而接触时间长了,发现L除了过分爱美之外,是一个性格外向热心的大姐大。

她经常会主动教我们化妆,哪怕去食堂打个饭都要打扮一番再出门。L算我们寝室中,外交活动最丰富的人了,不仅参加学生会的各种活动,周末也会去做做兼职。虽然她家境殷实,但每个月在化妆品、衣服上的花费令人咋舌,因此不得不做兼职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费。

我们总劝她克制些,她的衣服已经塞满了除了衣柜以外的三个大收纳箱子。然而她总是一脸正义的回答:“省哪里也不能省掉打扮自己的钱啊!毕竟女人,最牛逼的投资就是投给自己啊,颜值,决定太多东西了。”

那时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抱着内在美好要比颜值高重要的多的幻想。

而时间与现实,最终检验了她这句话是真理。

生活中无数的事例教会我,颜值够高的人,哪怕跌倒谷底,也很快会有人拉他们起来。刚入学清纯可人的小鲜肉,总会受到学长学姐们的特殊照顾,校花校草也在众人的羡慕嫉妒恨下换了一批又一批的男友女友。

内在美固然重要,可是,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没有耐心透过外表去探究你干净美好的灵魂了。也许这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偏爱金钱,但爱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与人品无关。

童话中的灰姑娘有了仙女助攻的惊艳晚礼服,才得到了王子的青睐;丑小鸭也是变成白天鹅之后才让瞧不起她的人追悔莫及。

如果说美好的内在是维持长久关系的秘密,那么外在的颜值便是让一切开始的刚需。偌大的书店里能被拿起的书,往往是封面精美,书名瞩目的那一本。

所谓刻骨铭心,也只是玩玩而已

大学最期待的,恐怕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吧。告别了上课偷偷递纸条的青涩年代,终于可以敞开怀抱在大学里好好的爱一次。曾坐在丽娃河边握着TA颤抖的手,信誓旦旦的说什么要永远在一起,然而到最后,却随着毕业的人流,走散在茫茫人海。

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句话既然能流传到现在,就有它的道理,不要硬着嘴不承认了。

在大学,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谈个恋爱,也很少有家是在一个城市。大学谈恋爱的时候不受羁绊,因为恋爱只是恋爱,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太多。可是一旦毕了业,不说工作能不能找到一个城市,就连家里的父母亲戚,都会成为恋爱继续维持下去的阻碍。

更别说有多少男男女女不理智的在大学宣泄自己压抑多年的爱情欲望,女友换了一个又一个,耗尽了对方最纯真的感情,也在欲望与混乱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所以大学的爱情,就不要太当真,否则,当迎来光芒万丈的毕业季,你就会备受折磨。

所以,在大学,谨慎去爱一个人。

比拖延症更可怕的,是取悦症

取悦症大概在我们初高中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每个班都会有那种学弱型同学,他们最爱说的就是:“哎,你作业写完没,借我抄一下呗?”、“等下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把你的答案往我这边上挪一挪呗?”

如果说在初高中,学霸有拒绝的余地,那么在大学这个不以成绩论英雄的地方,说“不”就是一种装逼、小气、不可理喻的表现。

大学的寝室,更是取悦症的高发地。你出门买个东西,总会有人说“顺便帮我带个牙膏吧”、“路上帮我买点薯片吧”、“帮我打包个卤味多放辣椒”、“帮忙在出门左拐右拐直走尽头的小摊带个煎饼果子吧……”

仿佛出门帮人带个东西是理所应当的事,连感激都是多余的,而你若拒绝,却会被冠上自私的名号。

帮忙点名、帮忙进学生会、帮忙做作业……这一切都变成了检验是否合群、自私的标准。

在大学,我们走过最深的套路,就是没有把别人的需求视为优先便被贴上自私的标签。

于是,我们渐渐学会委屈自己,取悦别人,错误的以为只要不断的付出、做很多事来取悦别人,才能获得爱和关怀,赢得别人对你的肯定。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总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感受,其实只是种自我安慰罢了。

取悦症,是比拖延症、强迫症更可怕的“病”。

朋友邀请了很多外校同学组织了一场联谊,热情的约我去参加。并不善于处理热闹场面的我苦恼于那天的尴尬,却又碍于朋友的面子,内心打架了许久,最终硬着头皮拒绝了。说出口后,我以为天都要塌下来了,甚至自己都后悔了,作为朋友这么不捧场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不知道她以后会不会不再约我参加任何聚会,会不会……

果然,我还是想多了。

朋友只是有些失望的说了句“好吧,也是,大部分人你都不认识,可能也会觉得尴尬”然后就愉快的转到了下一话题。我松了口气,脑海中的那些“会不会”系列,只不过是自己想要取悦他人的幻觉而已。

人际关系并不是靠取悦换来的,而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无限制的给予并不一定永远比忠于自己的拒绝有福,人际关系最好的平衡状态,是施受兼备。如果你总是无原则的取悦他人,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眼中好用的便利贴,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也越来越不像自己。

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并不会有损你在别人眼中的价值。相反,以后有事找你帮忙,别人一定先考虑清楚是否真的有需要,并且得到的你帮助后会真心的感激。

如果你合理的拒绝引起对方的不高兴,fuck that,真正值得你帮助的人一定会体谅你的拒绝,恭喜你成功排除了一个不值得取悦的人。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你有时间么?

没有!

你能帮我做这件事吗?

不能!

快取关大连高校联盟吧

不,就不!

大学的青春时光不是小说

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跌宕起伏

可青春却远比小说要复杂疼痛的多

大学远没有高中时代向往的那么美好

却也没有眼前看到的那么糟

愿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大学的四年里不虚此行

上一篇: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
下一篇:吉瑞森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录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