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探索全程全人诚信教育体系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07
手机版

“同学们骑过共享单车吧?”李世平面对全场600多名大学生问,“多少人骑过,请举手。”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这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又问,“那种只用密码解锁的单车,有没有谁使用原来的密码,重复开锁骑车呢?”在《信用中国》的课堂上,有了一点唏嘘声。李世平笑了笑,“这次不用举手。”他解释,其实共享单车软件就是双方达成契约——如果把某辆单车“据为己有”,用已知的相同密码一次次骑行,就失去了共享意义,也失去了个人信用。

事实上,无论是在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还是原上海金融学院,校园周边都出现了自觉支付、无人收款的小店,甚至学校每学期都开设“免监考考场”——两校并为新校后,以《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确立了全国最短校训“立信”二字,探索实践全程全人的诚信教育体系。

思政与专业课合二为一

从“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如何“以信立校”,讲到将近90年之后的当代大学生如何“以信立身”,在新学期刚开的《信用中国》公选课中,李世平担任了首讲教师。他虽为化学专业出身,却是教育学博士,尝试开创思想政治与专业基础课程合二为一的新模式。

他告诉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每一次产品消费过程,都是数据抓取过程,也是诚信行为过程,“网上信用积分高,就可以免除单车押金,这便是‘自己的背书’”。几乎每周五,学校校门口总是大大小小拉杆箱“云集”,不同院系的同学们到教室里上完当天最后一课,才各自取走箱子回家,“尽管有门卫师傅在,但更多还是基于人际信任”。

按照课程安排,每逢双周的《信用中国》,上海证交所原总会计师、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以及人保上海总公司老总、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等商界大牛都将如约站上讲台,为学子言传身教。围绕各讲的不同主题,单周的《信用中国》则安排实践教学,从分组辩论到田野调查……“学会计、学金融,不能被人看作赚钱的工具或机器,而应该也有人文情怀、有担当。”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信用中国》课程负责人孙玉良说。

“诚信考试”班级签约率近70%

“同学们好:阿姨家里要祭拜祖先,所以明天早上不能来上班。你们要东西的话,先拿上,等方便时再来结账。”那个清明节,松江校区图书馆小卖部的刘阿姨留了这样一张字条。学校微信平台“小信鸽”推送了这张字条的照片,被数千名同学转发。在这个无人售卖的小卖部,大学生们或按商品标价将零钱放进钱盒,或者也留下署名字条写明所购商品,以此回报刘阿姨的那份信任。无独有偶,学校浦东校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诚信打印店,尽管没有自动投币机这样的自助机具,学生用户和小店老板还是结成了“更原始”也“更真实”的互信关系。

从入校教育、校园文化、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网络教育到毕业教育,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建立起“六环节六目标”的诚信教育体系,2万名在校生人人都置身于“无信不立”的软硬件环境中——当走进校园里的诚信广场、途经诚信柱,当观赏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大师剧《潘序伦》时,都感觉到一个“信”字。

早在老校长潘序伦的时代,立信就实行荣誉考试机制,严格执行“作弊开除”。而今,全校承诺“诚信考试”的班级签约率已近70%,意味着全班保证无人违反考试纪律,若有一人违规,全班“连坐”扣分。同时,无人监考考场的科目范围,正试点从思想道德修养等公选课向各院校的专业课发展。在激励与惩戒制度安排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许玫透露,学校制定出台《诚信分评定实施办法》,开发出大学生诚信分评定系统,试点为毕业生出具《大学生个人诚信报告》,她甚至希望校园诚信分“接入”社会诚信体系甚至征信系统。

除了《信用中国》,下学期,校长唐海燕也将带头开讲《财经中国》系列课程,形成两大校区轮动的“中国系列”特色校本课程架构。在这样的“思政+专业”课程模式中,也少不了《金融伦理》《财经职业道德》《财务舞弊案例》等课程,让这些课程中显性或隐性的诚信因子完成核心价值观渗透。

上一篇:合肥市和裕达塑业有限公司与材料学院签订共建实验室协议
下一篇:香港中文大学发现恢复抗癌免疫系统新方法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