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人必去!政通路将变身“安静美女子”PK“摩登”大学路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09
手机版

一头联系繁忙的五角场商圈、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一头连接着文静书香的复旦大学,政通路从国定路到国宾路700多米路段,位于静与闹的交界处。过去,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人车混行、绿化带和小区景观老旧,今年杨浦区将其纳入基础设施补短板“双十工程”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并计划于9月大学开学前完成。

小区入户的廊架设计,植入座椅和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对过渡空间进行限定。

?

城市的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的微更新不但可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还能体现城市建设的精细化。去年启动的“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今年新设立了11个微更新试点,并将关注点从社区空间改造转向街道空间。

一头联系繁忙的五角场商圈、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一头连接着文静书香的复旦大学,政通路从国定路到国宾路700多米路段,位于静与闹的交界处。过去,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人车混行、绿化带和小区景观老旧。杨浦区规土局将政通路项目推荐为“行走上海微更新计划”试点项目,以期集合专家、设计师、政府、居民多方的智慧对政通路进行更新改造。同时该项目已纳入杨浦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双十工程”,计划于9月学生开学前完成改造工作。

?

日前,上海市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会同杨浦区规土局组织对政通路改造征集到的8个来自高校师生、设计公司、设计院的方案进行评审,经过杨浦区规土局、区建管委、五角场街道、居民和城市规划专家的投票,两名同济大学研一学生的设计成为优胜方案,并将变成现实。

?

一条路的“表情”

?

街角广场改造:添加遮阳亭和与树池结合的木椅。

两名大学生,一条他们经常行走的道路,徐晓岛和胡鹏宇用了六天时间在政通路现场勘测并采访居民,一张张设计手稿就是坐在政通路的石凳上绘成的。

“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路灯地砖、店铺摊贩、过路行人,都构成了它丰富‘微表情’,这些‘微表情’组合起来就是街道独有的气质。”与低调从容的武康路、甜美文艺的甜爱路、现代休闲的大学路、舒适静谧的苏家屯路相比,政通路的气质是质朴安静。“如果说大学路是一个摩登女郎,政通路就是一个安静的美女子。”

政通路沿线有高校、中学、学生宿舍、燕园宾馆、住宅小区和商铺,人流多且成分丰富,也是人们通往五角场的必经之路。徐晓岛认为,这样一条区位条件良好的路,被居民普遍评价为“没什么特色”、“老旧平庸”,实在可惜。于是,微更新就从改变道路的“表情”开始。

“入口景观是一个街道的脸面。”方案中,在政通路入口处设置由高到低错落变化的木格栅,增种竹子和“政通人和”的石刻,成为入口标志。那些凹凸不平的人行道“荷兰砖”是政通路“失落的表情”,将代之以花岗岩铺地和透水地坪改造的树池,整个路面的平整度和畅通度将大大提升。

从街道东端的政通路国宾路口,到街道西端的复旦大学,政通路是一个从热闹到静雅的过渡地带,如何提炼街道的文艺气质?绘有复旦代表动物起司猫的立体斑马线,画成道路指示牌彩绘的设备箱,以及种有代表毕业生的栀子花和复旦校花白玉兰的绿化带,这些符号化的文化元素被提炼出来,成为政通路的“文艺表情”。此外,复旦校区早已脱落破败的围墙,未来将用具有复旦教学楼特色的红砖和古铜色校徽重新铺设,在墙面嵌入玻璃展示窗,成为文化的展示窗口。

?

回归街道之本义

?

绿化带和店招改造:种植白玉兰树作为点缀;采用木格栅材质统一店招和遮挡外挂空调机。?

胡鹏宇还记得第一次到现场的时候就看到政通路上有很多小摊贩,配钥匙的、修车的、打五金的、卖地瓜的……“后来才发现,很多老居民喜欢搬一张椅子坐到路边和小摊贩聊天,实际上一种沿街的社交网络已经形成。”胡鹏宇认为,街道不等同于马路,后者多以交通功能为主,而前者与居民日常生活更密切。

在设计方案中,两人特意将政通路国宾路交叉口一个凹进去的空间改造成袖珍广场,广场上安装遮阳亭,这些半包围的小亭子可以为小摊贩所用,也可以让居民聊天休憩。原来冬冷夏热、使用率较低的石凳,将改造成与树池结合在一起的带靠背木椅,为路人行走腾出了空间。

更突显社区化气息的改造来自于沿街小区的入户门廊。目前政通路上老式小区的居民楼入户直接对着街道,沿街的墙面、楼道门、信箱等都破损严重。徐晓岛和胡鹏宇参考德国Neue Meile街区摆放在路上的复合功能街道家具,设置了植入座椅和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的木制廊架,对过渡空间进行限定。“这些廊架面向街道的一面是共享座椅,为行人提供临时休憩和避雨的场所,而面向内侧的一面则是停车空间,方便居民停放非机动车。”

夜幕降临的时候,街上做成鸟巢、花瓣等具有生态意象的暖色灯光渐次亮起,一种温馨、静雅的氛围充斥在这条路上。“街道的活力在于有人在活动,而保证人的通行和活动就要对沿街的设施、景观、绿化等进行改善。”徐晓岛认为街道的本义是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而街道设计要回归这个本义。

?

城市支路系统适宜“微更新”

?

街角广场改造:种植小型竹林,增加座椅,美化设备箱。?

政通路属于支路,但通过这里去往五角场方向的车辆不少,一根自西向东的单行车道长期机非混行,另一根逆向的非机动车道十分狭窄,尤其在国和路上匝道和国定东路下匝道开通以后,政通路经常出现拥堵。人车合流、机非混行的现象为政通路改造中的重点。

“上海的道路大多从建设开始就是以车行为主的,改造原则就是保障车辆的通行,车子拥堵了,就缩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但这种做法只会让车子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担任本次设计方案评审的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庆东指出,上海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支路系统,应该通过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

黄浦的绍兴路经过街面微改造和功能置换,沿街既有咖啡店、酒吧、饭馆,又有公园和历史文化建筑,小小的一条路走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通行性较强的武康路,一路茂盛的法国梧桐、老建筑的整洁立面、零零散散的小店,静谧的氛围赋予其厚重的艺术气质。还有杨浦的苏家屯路,通过扩宽人行道、建设休闲设施等改造,成为一个多元的公共活动空间。吴庆东指出,这些道路的改造都在保证道路通行度的前提下,通过微更新实现了开放式街区的营造。

?

“支路系统改造应该分流机动车,增加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让道路更安静,更适合人步行。”吴庆东以丹麦、荷兰等国家特意缩窄车行路面、缩减停车场的做法为例指出,现代城市道路的更新就应该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通过更新改造,创造更适合步行和慢行的环境,使上海更多的区域体现可行走的城市特征。

?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观察”】

上一篇:大学“变形记” | “我”变了多少
下一篇:【学院新闻】撒花!工商管理学院团体操大赛圆满成功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