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清洁而明净的日子,我都会想起你,亲爱的老师……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09
手机版

导读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逝的亲人。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春天。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浙江教育的长河中又泛起了点点波光。

也许,他们曾是教导过你的恩师;也许,他们曾是你同行路上给予帮助的人;但现在,他们存在于你无法抵达的另一个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这些远去教师的足迹,轻轻地对他们说一句:谢谢你,我的老师!

何志均

2016年6月2日逝世

生前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人

他,在抗战烽火中求学浙大。

他,白手起家,创办了浙大无线电系、计算机系。

他,在93岁高龄和妻子将毕生积蓄500万元捐献给社会。

2016年6月2日上午6时55分,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人何志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何志均先生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次年在该系任教;先后创办了浙大无线电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并荣获首届浙大教师最高奖——竺可桢优秀教师奖。

他在浙大从事教学科研逾60年,为浙江大学计算机、无线电等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级人才,桃李满天下;开拓并领导的浙江大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两大研究方向,赢得了国际声誉。

他具有超强前瞻视野和开拓意识,年逾古稀仍积极开拓国际合作,2001年创立浙江大学道富技术中心,开展全球化大规模金融软件研究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实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他心怀慈善、热心公益,2015年何志均、薛艳庄夫妇拿出一生积蓄500万元,作为浙江云惠基金会的的启动资金,设立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学前教育的公益基金,致力于帮助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内的外来务工家庭,为他们的子女在大学前教育阶段的求学提供支持。

姚仁汉

2017年2月25日逝世

生前系宁波市镇海区委党校副校长、原镇海中学副校长

2月25日上午,宁波市镇海区委党校副校长、在镇海中学执教多年的姚仁汉老师因病去世的消息让宁波、库车两地师生落泪,引发集体追思。

姚仁汉出生于1962年7月,大半辈子都在镇海中学,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副校长,曾被评为镇海区名师、区劳动模范。2015年6月才从新疆阿克苏库车县第二中学支教归来。他走得突然,从确诊为癌症到离世仅隔两周。

“他是宁波最好的物理老师。”这是他去世时得到最多的评价。

从1984年走上讲台算起,教坛30余载,姚仁汉教过初中物理,也教过高中物理,他是镇海区名师、区劳动模范,从一线教师一步步走到副校长岗位。

他教学成绩斐然,两届初中毕业班,物理平均分、及格率均全省第一,他1997年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理科平均分全校第一……他还是镇海中学的校航模队、学科兴趣小组、物理竞赛的指导老师。

“您教过的学生,拿过世界冠军的一箩筐,是真正的桃李满门。”一个个学生痛惜至深。

2012年,姚仁汉带领着一支镇海中学的优秀团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库车二中支教。援疆期原定为一年半,到了要分别的时刻,学生们围着老师哭得不行,姚仁汉的眼眶也湿润了,来不及跟家人商量,他对怀里的学生说:“老师不走了,再带你们一年半,我要看着你们都考进大学。”

他说到做到。那3年里,库车二中年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更是创下库车县的纪录。从他任上开始,库车当地中学每学期都有10多名教师到宁波的镇海中学、效实中学、宁波二中进修交流。

一位姚仁汉老师的学生写道:“在当年那样的学业压力下,姚老师的学识、作风、人格似乎都在我们的心底埋下了一颗善良、真诚、负责的种子,在20年后当我们也步入中年后,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老师留给我们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赵一兵

2016年10月14日逝世

生前系杭州高级中学教师

10月17日下午,杭州高级中学教师赵一兵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从各地赶来吊唁的学生站满了大厅,又在门外站成一片。

46岁的赵一兵是一位普通的高中老师。2015年暑假,赵一兵就查出了肺癌。“但知情的学生不多,他很不愿意让大家担心。”同事多年的杭高老师李王萍说。他的众多学生想为他众筹医疗费,但赵老师得知情况后一次次婉拒了学生们的好意。

所有人都在等着赵老师康复出院,重回讲台。而最渴望这一天的,是赵老师本人。“他多想现在就能回去上课,肯定能上得特别好。因为生病期间他不仅白天想着怎么上课,连晚上做梦都在上课,把以前上课时没能讲通透的难点都想通了。”同事李王萍说,赵老师的朋友圈除了讲些自己的病情,就是转发高考、学考选考相关内容和学校活动。患病期间只要精神尚好,他就会梳理课程资料。生命的最后时刻,赵老师还在为重返讲台的那一天准备着。

2014届杭高毕业生程欣然记得,5月24日那天,他在微信里给赵老师发了在雅典、罗马拍的照片。“下次上课好用,谢谢了。”赵老师的回复,这几天不断在程欣然脑海回响,“赵老师多么希望回去上课啊。”

但在不断加重的病情面前,始终咬牙坚持的赵老师还是在10月14日去世了。

“我高考的历史成绩不错,这要归功于赵老师。”2012年的浙江省文科高考第一名姜动,是赵一兵教过3年的学生。“赵老师上课喜欢编个故事来串联知识点,可无论是啥故事,主人公基本是我。”姜动说,同学们总以为老师在搞笑,其实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喜欢历史课,上课老走神。赵老师是在用这种方式默默引导自己跟上节奏。

2006届杭高毕业生徐粟影曾发过一个“我只想告诉你,一个老师能有多好”的帖子。帖子里,徐粟影回忆了赵一兵有趣的上课方式、“不务正业”做各种课外历史研究、去学术研讨会等。徐粟影说,写帖子的初衷,是想和大家一起帮助老师筹款。虽然老师拒绝了,“但我还是要写,我想让大家知道,一个老师究竟能有多好。”

斯人已逝,但他留给所有人的美好回忆永远鲜活。

俞德鹏

2017年1月20日逝世

生前系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俞德鹏,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宁波市人大代表、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副主委。今年1月20日凌晨,51岁的他在家乡江西婺源突发心脏病过世。3月23日,宁波大学法学院法律92级的学生们在校友捐助平台发起众筹,以师者的名字成立俞德鹏教育基金会,感念师恩并发扬师者的精神。

在学生的记忆中,俞德鹏是可亲的。除了冬季,他总是身着一件白色长袖衬衫,夏天把袖子卷起来,天凉了就把袖扣扣紧;笑起来,本来就小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师者温情却不乏严厉,“四大名捕”“黑猫警长”的称呼在学生中流传。在宁波大学从教20多年,俞德鹏主讲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课程,主要研究社会保障法、政治法等领域;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感念师恩,学生们打算成立俞德鹏教育基金,表达对他治学为人的敬意,并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基金首期筹集目标为100万元,由92法律班认筹50万元,余额采取众筹。

50元、100元、1000元、2000元……生命中有过交集的、素昧平生的,大家默默地奉上一份自己的心意。

众筹至5月30日止,每年度开放一次注资。基金共有三项用途:一是新生奖,奖励宁波大学法学专业前8名和第一志愿报考宁波大学法学研究生前4名学生。二是法学科研人才奖,奖励在校期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的法学院在籍学生,奖励参加全国、浙江省挑战杯、创青春竞赛获奖的团队;三是法学人才奖,专门奖励法学院优秀本科生。

胡顺达

2017年3月2日逝世

生前系浦江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近日,浦江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现年54岁的胡顺达去世及上千人自发去参加告别会的消息在许多浦江人的朋友圈里刷屏。胡顺达先后在浦江中学、中山中学任教,并担任副校长、校长,桃李满天下。3月4日,浦江有1800多人自发参加了胡顺达的告别会。

“3月2日,他去桐庐考察了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中午12时多回食堂吃了点饭,又赶到金华开会。傍晚6时多,回到单位上了一趟厕所,走进隔壁办公室,说了一句‘我今天感觉很累’就倒在了地上。”胡顺达有多年糖尿病史,在事发前一周也曾出现过在工地上突然晕厥的现象,但当时大家以为他只是中暑,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快离开。

告别会上,一名高中学生和他的父亲抱头痛哭。就在前一个周末,胡顺达还在免费为他答疑解惑,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后的一课。在浦江,受过胡顺达这样指导学业和高考志愿填报的学生数不胜数。

“一个人离世,有这么多人自发前来悼念,除老师的身份外,靠的就是人格魅力,他是个品格纯粹的人,是谦谦君子。”浦江县教育局副局长郑可章说。

研培中心是浦江教育系统教研室、师训部和教科所三合一的机构,也是该县的教育业务主管单位。胡顺达自2009年上任后,身先士卒,在负责统筹做好一些常规性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将教育的内在规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高考备考和调研、浦江地方德育读本编写、师讯中心迁建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2011年倡导推行了5年的“大语文观阅读”则成了浦江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他很重视启迪孩子的心灵,作为民主促进会分管社会服务工作的主要成员,胡顺达组织大家利用暑假时间,邀请浦江的名师,给结对的山村孩子送文化,给他们上阅读课等。”胡顺达是浦江县政协委员,是民主促进会最早期的会员。浦江县政协副主席、民主促进会浦江总支主委张放远说,胡顺达对教育有一种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让他在师者的道路上一直兢兢业业。

龚美芝

2016年8月10日逝世

生前系衢州市衢江区后溪小学教师

2016年8月10日,对于衢州市衢江区后溪小学的师生们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这天,年仅50周岁的语文老师龚美芝因病去世。得知噩耗,全校老师都泣不成声,老师学生都自发前往为龚美芝老师送行,还有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得知消息,不约而同地迅速赶回。

龚美芝自1984年走上教师岗位,30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一直担任班主任。她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也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在同事俞慧的记忆里,龚老师总是在学生不小心打掉饭盒时,把自己的饭给学生吃,自己吃方便面;在学生衣服淋湿的时候,帮他们洗衣服、烘衣服;在学生生病的时候,背着他们上医院看病……

学生柴朝栋说,自己在三年级时非常叛逆,不听话,爸妈都几乎不太管他了,但是龚老师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龚老师每天找我谈话,还去家里给爸爸妈妈做思想工作,后来我成绩进步了,也变得懂事了,妈妈说都是龚老师的功劳,还特地给学校和龚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

龚老师走得太突然,从查出患胆管癌到离世,只有一个多月时间,这让很多同事老师都深感悲痛和意外。在龚老师的遗物中,有一本工作笔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用我的真诚、执着与爱心,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龚老师的爱人周良兵说,在杭州住院期间,龚老师也不忘给每个学生打电话,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完成作业。其实自己已经深受病痛的折磨,而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把这届学生带毕业……”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师者仁心,永世长存。

本期责任编辑:马丹一

上一篇: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来遵义师范学院作讲座
下一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报告会通知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