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将学生专业实践纳入思政体系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09
手机版

原标题: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东方网4月8日消息:教育如何改变贫困落后地区学生的命运?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近日,上海师范大学世承班大一、大三学生同上了一堂思政课,刚刚从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中小学、贵州安龙县中小学实习归来的大三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并引发热烈的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思政课程改革,将学生的专业实践纳入到思政体系之中,鼓励学生走出上海,了解真实的中国乡村教育和国外教育,激发年轻人潜心教育的热情。学校党委书记滕建勇说:“对这些将站上中小学讲台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具有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有国际视野,否则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

只有走进乡村、走向世界,才能更理解中国的教育

“以前总是听说国外的教育制度优越,但是真的身处其中,最大的感受是所有的教育制度都是植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脱离了文化和社会谈什么‘纯教育’。”这是世承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顾心怡最大的感受。

顾心怡和10多名同学一起去新西兰实习。在去以前,她听到各种对国内考试制度的批评。在新西兰实习时,她发现,那里的小学生5岁入学时考一次,7岁半时再考一次,根据7岁半时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试,但结果是,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一直很差,因为每个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新西兰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的原因。”回国后,顾心怡和老师讨论了两国考试制度的差异,重新评估了国内考试制度在学生学业提升中的作用,她感慨地说:“有了横向比较,才发现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教育整体水平提升速度之快。”

丁美芸同学带来了在国家级贫困县贵州安龙实习的经历,这些案例让同学们感到震撼。丁美芸说,那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们要提升成绩,每周一至周日,每个上午都是坐着上课、做题,没有任何户外活动和素养、能力的拓展训练。丁美芸坦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国偏远农村教育理念的落后。”

只有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据统计,在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类学生中,每年都有20%左右的学生出国实习,有50%左右到贫困地区去实习。而这些学生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分享实习经历,除了他们互相之间的分享,还会和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分享。

而这些分享与思政课以及师范生的师德课结合在一起上。除了学生讲述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以外,思政课老师还会结合学生实习时发生的时事进行点评。有一年学生到美国去实习时,恰逢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当时对是否要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和单词学习能力的考核要求,美国国内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当时在美国实习的学生全程经历了这一辩论的过程,回来在分享课上说:“总说别的国家教育政策先进,但是真的了解后才发现,他们的教育政策不仅受制于经济,还受制于党派之争以及各种利益权衡。”

上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老师说,这些90后大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非常多,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判断。让他们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感受真实的世界,往往能够使他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上师大副校长柯勤飞教授说,这些学生未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有的学生也许会走上教育政策的制定岗位。只有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些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这些责任。

上一篇:故宫钟表师到高校讲座 学生提问食堂好不好吃
下一篇:武汉一高校95后大学生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