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简政放权推大学版“放管服”:放大招,还要接住招!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12
手机版

在“放管服”成为国家和地方治理的关键词时,它也有了“大学版”。

?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意见》的焦点落在高教改革发展中的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也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

?

在赋予各校更大办学自主权的路上,这不是第一步,更不是最后一步。

?

专业与人事,先行先试

?

这次的“意见”里有这样2条很醒目:“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以外,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实行备案制,专业设置备案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完全取消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审权的审批,教师职称评审权将全部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

?

此轮“放管服”的“放”上,专业设置和人事评聘的相关制度成为公众关注的改革点。事实上,不少沪上高校眼中,上海这些方面已先行先试,迈开步子。比如,在“两校(清华、北大)、一市(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框架下,2016年就授权上海市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的省级审批试点。

?

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李粤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根据教育部近日《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上海新增“备案”本科专业达43个,其中复旦大学就有多个,包括能源化学、大气科学、西班牙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他说,原则上,只要申报就能获批,主要在于“报备制”,总体上有利于高校适时应需地调整学科布局与结构。

?

而人事上,作为近日成为全国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需求,他们在引才用人上就实行“特区政策”:尽管在校级层面基本上不再引进刚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师资,但马院不仅可以引进多名,而且他们可以提前享受副教授待遇。常务副院长王建新告诉记者,最近一个学年引入4名这样的博士“青椒”,他们在6年共两个聘期内通过考核,可以晋升至真正的副教授职称,相当具有吸引力。

?

放权“自主”和内部“自律”

?

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大学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到底能带来什么?

?

在专业设置“尚不自主”的条件下,不难发现,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大量有点虚体性质的“某某研究院”,而不是更实体化的“某某学院”或“某某系”。同时,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往往不是“本科专业目录”上的某个专业方向,有时是学校未能获批新增的专业方向,于是先办了“研究院”。

?

其实,复旦大学在此次新增几大专业之前,也有数据科学、大气科学等相关的研究院,集中着师资和科研力量。李粤江表示,有了数据科学、大气科学的新本科专业,相当于将本科生源与教学资源也引入,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在科学研究之外加强加深人才培养,比如“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完整的可持续的学科建设,乃至一流学科建设。当然,他也强调,自主设置专业只是第一步,即使设置成功,如无与之相称的课程体系等教育配套建设,恐怕也无法走好下一步。

?

这就牵涉到一个“自主”和“自律”的问题。就普遍受到关注的高级职称评审方面,评审权下放到高等学府和学术机构,不再受制于政府行政部门,对于大学老师自然是件好事。不过,若缺乏“自律”,评审也易有失公平。

?

王建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华东师大马院,也就是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原来都是与“大文科”一起参与高级职称评审的,因为全校也就是“文理工”这样的大学科分类。由于承担大量思政教育任务,每学期单名教师可达四五百课时,与其他“文史哲”教师相比,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和数量也有限,在评审中“吃亏”。因此,在自主权下放的背景下,华东师大比较少见地将马学科单列进行职称评审,也就是“自己与自己比”。他说,正在制定科学合理且有符合特色的评审指标,“不一刀切”。比如认可不同于传统文科的权威期刊名录和发表论文要求,同时加大教学比赛等获奖成绩的指标权重等。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高校拥有了人事权、专业设置自主权甚至学位点评审权之后,如果其内部行政权独大,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像专业设置这类教育事务、教师评价这类学术事务,都由行政部门主导,那高校的自主权就可能被滥用。因此,“高校只有按现代大学制度,接住并用好下放的自主权,才能为进一步‘放管服’创造条件。”

?

前路不短,还有过程和区间

?

在现实的改革中,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可能一步到位,当前也并未彻底。只有在“自律”与“他律”的有效协同中,自主办学的改革之路才能不断行进下去。自主设置或配置,也需慎重决策和治理。

?

事实上,从按《目录》设置专业审批到自主设置专业备案,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从2012年起,教育部连续发布全国和各地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引导专业设置。

?

而2016年,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需求,重点支持高校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格鲁吉亚语、儿科学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医学类紧缺本科专业等;另一方面,仍在引导各地高校对1600多个不适应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做加法也做减法。

?

从专业设置到学位点设置,高校手中的自主权可能还有渐次放大的趋势,却也有一个“管办评”各方相互适应的过程。目前,正如李粤江所言,复旦大学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就是这35个,如果申请第36个,恐怕需要“一个换一个”以老换新。同时,按照现行的国家学位授予制度,对于其他新申请首个研究生学位点的高校,“他律”眼下还未见松动迹象。

?

至于人事制度的放权区间,熊丙奇表示,我国当前正在统筹推进“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借鉴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主办学经验,其实并无传统意义上的职称评审一说:一名教师被一所大学聘到“教授”岗位上,就享有“教授”这一职务的待遇;而离开这所大学,到其他大学供职,也完全可能不再被聘为教授,也就不再享有相应的“职称福利”。这可谓有流动、有浮动,也是《意见》提出的“自主评价、按岗聘用”。他认为,把教授、副教授作为学术职务,有利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

内图来源:微信教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
下一篇:众鼎商学院总裁思享会:九点领导力工作坊之家族系统动力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