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向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 “00后”消费观需补课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16
手机版

资料图片

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如果大学生未满18岁,或是2000年前后出生,对于从小接触互联网世界的“00后”学生来说,对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网贷等金融新方式并不陌生;但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合理合法消费又是一堂新的必修课。

月利1.49%,年化则达17.88%

据了解,一些网贷平台面向学生提供的贷款往往有看似较低的月息,但一年下来也属于高息的范畴。比如一款面向本科生的贷款给出的月利率区间为0.99%-1.49%,最高可贷5万元。如果学生只借1000元,3个月的话,对应利息支出最低为29.7元,最高为44.7元。尽管利息支出并不多,但实际对应的年化利率分别达到了11.88%和17.88%;而学生一般也不会获得宣传上较低的利率水平,甚至还有手续费等隐性费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借贷利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平台自身的资金成本就很高。“再加上学生的坏账风险、运营成本和催收成本,因此,20%左右的年化利率较为普遍。”

虽然年化利率这么多,为什么还能吸引学生借贷呢?对此,相关人士表示主要是借贷平台的便利性和对学生消费心理的把握。比如,现在很多网贷平台通过微信就可以轻松操作,有的学生为了买手机向平台借了2000元,只借了三个月,而利息支出不到100元。“这样既不用跟家里人说,也不用和同学借,等有了生活费或者其他收入就可以很快还清。”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分析认为,“95后”“00后”学生超前消费、自主消费的意识逐步提高,但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厘清个人偿还能力呢?

厘清偿债能力,“裸贷”合同无效

由于大学生很少有经济来源,主要通过生活费、打工收入、奖学金等。因此,除日常生活开销外,很难有能力承担大额消费,比如购买电子产品、旅游等。

一位高校老师告诉记者,真正让学生有一定的金钱观念、合理合法的消费,必须进行一定的教育,需要厘清大学生本身,以及父母的收入情况;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氛围共同的引导。一些学生在网贷平台借了钱,一开始不觉得多,但逐步发现自身还不了,最后还是父母帮助归还,而有的贫困家庭更是无力承担,最终成为对家庭和学生的无形伤害。

此外,还有一种“裸贷”也频频抢头条。所谓“裸贷”就是一些所谓网贷平台以超低利率诱惑女大学生借贷,而借贷的条件是要求学生裸体手持身份证拍摄照片或视频,以作为“借条”抵押给放贷人。一旦逾期未能还款,平台便“有权”将这些裸照流出。

对于这样的行为,法律人士提醒称,以裸照作为担保进行借贷,其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往往还有高利贷陷阱;而相关法律只承认年利率在24%以内的借贷关系,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事实上,无论学生是否还款,这些照片已经流出并控制在他人的手上,很难保护个人隐私。

三招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冒用

在隐私保护方便,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也十分重要。由于网贷平台的便利性,以及本身监管存在的漏洞,因此,个人信息被冒用从而“被贷款”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对此,银行人士提醒,大学生要提高个人防骗意识、更不能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损失。

据介绍,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金融消费活动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不帮忙”,不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含有个人身份信息的证件借给他人用于所谓的帮忙办卡、帮忙拿奖学金等。

二是“不透露”,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保护好手机的开机密码或手势密码、不透露验证码。

三是“不轻信”,接到可疑电话可致电官方电话进行核实,收到可疑短信不要点击,直接删除,避免有手机病毒。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上一篇:北方150多家涉林院校、企业抱团在干这样一件大事
下一篇:加拿大约克大学留学优势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