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撩 | 这所大学居然比哈佛还难进?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16
手机版

十年前,谷歌等6家硅谷公司出资与NASA展开合作开办奇点大学,笃信用科技解决世界难题。不久前,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来到中国,继续大胆探索,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触发改变的着力点。而这一期我们请到了这个神奇魔法学校的校长戴曼迪斯,和我们聊了聊这所传说中的大学。

点击图片预购最新一期的《周末画报》

戴曼迪斯是谁?这个不到十岁的奇点大学是什么组织?

简单来说,它是在戴曼迪斯的组织和号召下,由谷歌、思科、英特尔等6家硅谷公司出资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展开合作,开办的一所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它笃信科技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难题的唯一途径”,引得硅谷最聪明、最富有的“头脑”纷纷慷慨解囊。

“奇点大学比哈佛、斯坦福大学还难进”这一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

2009年6月奇点大学拥有第一批40名学生,2010年有85个国家约1600 人申请参加奇点大学暑期班,最终有35个国家的78名学生入选。此后每年平均录取率大概为2%。而根据2016年2月世界顶尖大学录取率排行显示,排在第三位的哈佛大学录取率为5.33%,第二位的斯坦福大学也达到了5.05%。

戴曼迪斯创立了十几家商业太空探索公司,自2001年以来,戴曼迪斯创立的太空探险公司已将8位顾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成为全球商业太空探索领军人物。其中零重力公司(Zero Gravity)向公众推出的“失重飞行一日游”项目颇为有名。“天旋地转,惊骇无比!”这是游客们对奇异的旅行的形容,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只有航天员才有机会体验到的太空失重状态。2007年4月26日,作为总裁的戴曼迪斯陪伴当时65岁的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体验了8轮次的“零重力”抛物线飞行。

2007年,戴曼迪斯陪伴霍金体验“零重力”抛物线飞行

从北京“2016腾讯WE大会”的讲台走到上海的黄浦江之畔,这一路上,戴曼迪斯不断感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想要创造一个富足的世界,中国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不错例子。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使更多人摆脱贫困成为中产阶级,这种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

然而,机会和问题总是相伴相生。清洁的水、能源、住房、食品、教育、卫生保健、通信和信息等这些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无时无刻不引人忧思。这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此次中国行,戴曼迪斯就是要在这个被他视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触发改变的着力点。

比哈佛还难进的大学?

说起奇点大学,用“奇特”二字概括人们对它的初始印象并不为过。它高调地选中美国加州“硅谷”的核心区位,却又低调地把自己藏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内的一隅,占地面积只有斯坦福大学的1/7。它称自己为“大学(University)”,却告诉它的学员们不必参加考试,也不用写论文,也不会获颁官方认可的学位证书。

走上奇点大学讲台的是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在不同领域取得过成绩的讲师和教员。比如:担任DARPA、NSF、NASA等机构人工智能项目技术顾问的Neil Jacobstein,“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Vinton Cerf),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合成了首个人造细胞的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等。这里也有不少“明星”学员,包括登月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乔布斯》中乔布斯的扮演者阿什顿?库切、福克斯主席吉姆?吉亚诺普罗斯等。

想要进入奇点大学的学员必须既有能力又有财力——它偏爱精通某一项具体的技术的,或是有公司创办经历的企业家,他们同时能够支付得起3万美元左右的学费。

在广泛征求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一流学者意见基础上,奇点大学设立了未来学、网络和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医学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学、法律和伦理、金融等10个领域的课程。

起初质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听起来都很好,”美国CNET Networks记者 Peter Glaskowsky这样写道,“但我很怀疑Kurzweil、Diamandis和Page是否真的认为贫困、饥饿和疾病的解决方法是科技?因为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学生和高管们去上一些哲学、政治、社会学和历史学课程——这些领域与上述人类面临的挑战有着更直接的关联,也是更直接的解决方式。”

英国《卫报》女记者卡萝尔?卡德瓦拉德(Carole Cadwalladr)2012年4月参加了奇点大学的执行力培训课程。她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上课第一天,教室里的学员分成了3个小组,一个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一个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一个致力于解决饮用水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学员们通过听课及讨论,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最终将项目孵化成创业公司。

日本“HAKUTO团队”推出的新一代轻型月球车

“奇点大学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当今任何一所大学,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或许我们称之为全球性社区可能会更为精准,它的主要职能是教育、传播和孵化科技创业。”没有人比戴曼迪斯更了解这个由他亲手带大的“孩子”。

结缘“奇点”

“奇点”(singularity)的概念是个未被验证的观点,被说的写的多了,便有越来越多人相信。它很玄,但又不能将它直接打入“科学谎言”的死牢。

有人在美国在线知识问答网站Quora上提问:“奇点是不是聪明人的宗教?感觉(他们)总是在笼统地讲一些不确定、无法预测同时又很复杂的概念,就像是21世纪的教堂——丢出一大堆的信息,然后等着下面的听众被这‘深奥’所折服。”他继续写道:“我热爱奇点、科学、科技和未来——但很多说法都太过模糊和不确定,缺乏足够的支撑,有些宗教的味道。未来会越来越好,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以及永生,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否能更加现实一些。”

奇点大学的教授Brad Templeton在帖子下面回答,他觉得这并不是宗教,最多只是有点像,理由总结起来就是“这只是在指明一个科技的大方向,并不是让人去信仰它”。

可见,奇点大学不认为自己在推销一个宗教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点”呢?事实上,即便在前沿技术爆炸的硅谷,“奇点”一词也多少显得有些生僻。它本是天体物理学中的术语,指“时空中的一个普通物理规则不适用的点”。

而所谓“技术奇点”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当机器达到“强人工智能”时,其智商将超过人类,从而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库兹韦尔在2005年的《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一书中,把“技术奇点”进一步转述为“奇点理论”:他预测到2027年,电脑将在智能上超越人脑;2045年将出现“奇点”时刻,人类将与机器融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做“奇点人”的新物种。

“奇点临近”暗含一个重要思想,即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技术的力量也正呈指数级增长。指数级的增长是具有迷惑性的,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地增长——如果一个人没有仔细留意它的发展趋势,这种增长将完全是出乎意料的。

“说起‘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这个名字的由来,没错我就是借用了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书名来给这所大学命名的,就是那本著名的《奇点临近》。”

戴曼迪斯回忆起第一次读《奇点临近》的情景。那是在2007年,他和妻子即将前往智利,展开为期三周的背包旅行,出发前他把这本厚厚的书顺势塞进了背包中。书中所写的内容令他感到兴奋不已,也让他陷入了思考。于是,他在马背上、在山上、在整个旅途中读完了这本书。

“我回去之后就立刻联系上了Ray,提议说我们应该办一所大学,招收世界上的顶尖学生,就教给他们这些。我们用了一个午餐的时间彼此交换了意见,他立刻同意了。” 在戴曼迪斯和库兹韦尔的组织和号召下,奇点大学的创办过程简洁而迅速,校址由NASA提供,资金来自谷歌、思科、英特尔、领英、欧特克(Autodesk)等6家硅谷公司。

奇点大学学员在进行课题项目研究

建校之初,谷歌公司捐赠了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3.7万元),公司的早期创始人每人捐赠了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5万元)。也曾有一家公司想要单独包揽全部出资,但为了保持学校的独立性,两位创始人拒绝了这一方案。

奇点大学让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心驰神往,他毫不吝啬地评价:“这才是我希望上的大学。”据英国《卫报》报道,佩奇每年只给谷歌的公关活动留出8个小时,却拼命挤时间参加奇点大学的活动。

这一所大学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这么多关注?我们来问问戴曼迪斯吧!

最大的挑战酝酿着最大的机会

Q=《周末画报》

A=彼得?戴曼迪斯

Q:您认为奇点大学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学之间有什么不同?

A:无论是北京、上海、剑桥还是洛杉矶的著名大学,他们都会教你从细节上去研习一个学科。你深入一个学科,或许会成为一个某个领域的世界专家,比如:机器人、基因工程或者人工智能方面的等等。然而,奇点大学的任务是让未来的领导者和企业家了解几乎所有领域的概况,了解当前实验室中在研究的课题,未来两年三年的市场的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融合和改变世界。

Q:奇点大学是一个使用指数技术应对世界上最大挑战的全球性社区。那么,您认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们找到解决和克服的方法了吗?

A:我们教给奇点大学的学生,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意味着最大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帮助10亿人。一个企业家不管你在上海还是硅谷,获得前沿技术,或许意味着能够承担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清洁的水,能源,住房,食品,教育,卫生保健,通信和信息等这些基本的问题无疑是挑战之一。我们可以在这些领域创造一个富足的世界,中国是一个可以学习的不错例子——在过去三十年中,这个国家使更多人摆脱贫困,成为中产阶级,这种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

Q:您在书中曾说过,创造财富意味着创造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那么您能简单描述一下您的理想生活或是这种可能性吗?

A:我认为未来是我的目标。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出生之后,能够在今天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仅仅履行义务的话,那么他的出生地就非常重要。试想如果你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没有信息传播,没有教育。那么,无论你多么聪明都没用的,你被卡住了。所以我梦想的是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基本问题得以解决的地方,住房、食物、教育、医疗保健完善,而他拥有梦想的能力。这就是“可能性”,之后无论孩子的愿景是什么,他们都可以追求。

采访、撰文:苏婧

摄影:吴俊杰

场地:外滩三号

对于戴曼迪斯来说,他因为尝试而有了多重身份:企业家、作家、工程师,以及奇点大学和X Prize Foundation联合创始人等等。如果你和我一样好奇他到底更喜欢哪一种经历,不如点击阅读原文来阅读完整版吧。

上一篇:我校举行“不忘初心”黄梅戏专场演出
下一篇:20余所高校推出最新高招政策 大数据专业成新“热门”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