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副教授撿垃圾傳遞社會正能量 稱“育人先育己”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4-17
手机版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一手拿著垃圾鉗,一手提著垃圾袋,邊走邊撿被人隨手拋棄的礦泉水瓶、煙頭、紙屑……在合肥街頭,你可能看到過這位戴著眼鏡,穿著紅馬甲的中年男子。不過,你可能想不到,他會是一名大學老師。

他叫許錟,今年40歲,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朱熹文旅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副教授。講台上的他風採飛揚,出口成章,講台下的他還是一名義工,常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比如撿垃圾、看望貧困老人。

“教書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己。”許錟說,做義工是傳遞善念,但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讓自己心態更加平和,懂得感恩。

一次偶然,與義工組織結緣

2015年9月,在舒城縣闕店鄉管嶺村,一群大學生正用手中的筆,為村裡義務繪制牆畫。一面面農村的磚牆或土牆,逐漸被一幅幅“善心牆畫”代替,成了一道溫暖的風景。不僅如此,大學生們還主動為貧困村民捐款。

這次活動,許錟也參與其中。那時,他是作為這些大學生的老師參加活動的,而不是一名義工。但是,這場活動讓他第一次與義工組織結緣。

“這個村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有8戶村民免費給一對盲人母子送了35年的菜。我們聽說后,很感動。”許錟說,他身邊有不少義工朋友,當時聽他們提出希望有人能為村裡繪制牆畫,於是,許錟就在學校裡發出倡議,征集有專長的大學生參加。

“很多大學生報名,我們就一起過去了,把村裡的牆面都美化了。”許錟說。后來,很多志願者得知村裡這件事,都義務過來幫忙。因為這件事,他不僅被村民們朴實的善舉感動,也為很多志願者的熱情和愛心感染。

從那時起,義工基因進入了許錟的生命體系。兩個月后,公益組織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義工,前往當地看望孤寡貧困老人,許錟也欣然參加,並決定以后自己也要做一名義工。

“在日常教學中,我深有體會:教書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己。”許錟說,義工通過雙手傳遞正能量,讓社會更美更溫暖,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作為一名大學教師,他不僅希望能在講台上向學生傳授知識,也想身體力行,向大學生傳遞正能量和社會責任感。

凡人善舉,催生“燈塔效應”

在成為一名義工之前,許錟的周末生活大致是這樣的:在家看看書,鍛煉鍛煉身體,或者陪愛人孩子去植物園、動物園玩玩,生活很輕鬆,節奏很舒緩。不過成為義工后,他的閑暇時光就被分割了。

“我們做義工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青少年發展教育、家庭教育和幫助老人。”許錟說。具體來說,義工組織的活動有很多,比如和孩子們一起撿垃圾,維護城市衛生﹔為市民提供義診服務,搞傳統文化講堂,扶貧助弱等。活動時間不固定,有的時候每個月一次,有時一星期多達七次。

忙著做義工,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不過家人們並沒有怨言,反而很支持。

“我愛人是安徽農業大學的教師,我不會開車,有時候我們在外地做活動,她還開車送我。”許錟說,有時他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從小樹立良好的習慣,感受獻愛心的快樂。

和許錟一樣,在義工這個社會群體,往往是一個人帶動一家人,一家人帶動一群人。義工們的凡人善舉,催生出了“燈塔效應”。有時候,他們出去做公益活動是幾十人一起,有時是上百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善舉充滿成就感,而這些善舉又會感召更多人。

做義工會影響工作嗎?許錟搖了搖頭。他說,教書是自己的首要工作,不能讓課堂質量“減分”,他會提前把課備好。他參加義工活動,利用的是空閑時間。不過讓他感動的是,學院領導對此也很支持,還鼓勵和表揚教師做義工,傳遞社會正能量,為社會做貢獻。

傳遞善念,內心滿是正能量

愛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在義工之間,也是如此。

“在我們這個群體,有身家千萬的企業家,有知名醫生,有大學教授,也有公司職員,甚至全職太太,還有本身生活就很困難的人。”許錟說,做義工沒有職業之分,無論是繁忙還是空閑,隻要有公益活動,大家都踴躍參加。

有一名義工,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以前在合肥工作,后來回到了老家。“以前我們每次做活動,他都很積極。現在他雖然不在合肥,但是隻要有時間,他還會專門坐車到合肥來做公益,令人感動。”許錟說,參加活動時,大家都搶著干活,不會挑肥揀瘦。

“比如,每個周末我們會組織一次針對某個小區及周邊公共環境衛生清理活動,大家就來到這個小區,或者在附近一起撿垃圾。”許錟說。有時,大家會一起去看望貧困老人,幫老人打掃衛生。無論是身家千萬,還是普通百姓,這些事情大家都搶著干,沒有高低貴賤和貧困富有之分。

“人這一生中,最重要與最難的功課是學會愛和傳遞愛。每一次參加公益活動,我們的內心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許錟說,這也許也是他願意並充滿動力去做義工的一個重要原因。

義工是一群做事認真,樂於奉獻的人。盡管他們不確定善舉能發揮多大作用,但隻要對他人能有所幫助,能傳遞善念,自己的內心就很快樂。

改變自己,讓生命更有價值

傳遞善念,內心充盈,對許錟來說,在義工服務中的收獲遠比付出多,助人者和受助者相互學習,相互得益,不僅能提升個人的修為,開闊眼界,還改變自己,讓生命更有價值。

許錟告訴記者,他也常常參加對義工的培訓,這種培訓不是教授專業知識,更多的是加強個人修養,讓自己心態更加平和,懂得感恩,以及提升智慧。在這個群體裡,有很多教育界專家,經常開展各種家庭教育和與青少年發展有關的活動。作為一名參與者,他也受益匪淺。

“不知不覺,我覺得自己改變了。與此同時,我的改變也給家庭帶來了改變。”許錟說,他現在對家庭關系的處理以及孩子教育問題有了更多感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以前可能我會有些苛責,但現在我更加在意的是自己如何做好一名好父親,給孩子做表率。”

“快樂公益,快樂學習,提升自我,在辛苦付出中感受快樂。”許錟說,在義工這個群體,他還是一個新人。其實,人人都有條件成為義工。平時大家在生活中的一次讓座、一次撿拾垃圾等小事,都是善心的體現。如果將這份善心用於服務社會,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是義工。

上一篇:【考研必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历年分数线
下一篇:美国孤星学院来曲阜师范大学访问交流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