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第二课堂”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6-27
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九月,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本市高中校将迎来第一批新生。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校园图书馆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发现,南开大学附属中学近些年不断努力扩宽校园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如今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与“第二课堂”。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2016年8月12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最美书屋”,成为本市中小学打造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样本。

-软硬件设施一流规格不同寻常

4层独立建筑、三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藏书12余万册……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已对这所校园图书馆心驰神往。亲自漫步其中,更是感觉到这里的不同寻常:一楼是外借区,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四版)》为标准,形成了既便于操作又保有附中特色的分类体系,并严格按此标准编目、排架,工作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二楼是综合阅览区,近800个座位、20余台电脑,方便全校师生饱览藏书、查阅资料;三楼是工具书阅览区域和教师阅览区。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装修与装饰,古香古色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四楼是校史资料区,在这里能够切身感受到这所学校一路走来的光荣与梦想。“两年前,学校为图书馆购入五台中文在线电子图书借阅机,并且囊括了丰富的定时更新微课资源。此外,馆内wi-fi资源每逢中午向学生定时开放,数字平台”管理系统的应用,指纹借阅和语音提示的试用均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工作上水平提供了有效助力……”说起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南开大学图书馆徐超老师如数家珍。

- “书之翼”志愿者服务队变受众为主体

为了集中力量打造图书馆,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吕国强有过深思熟虑。在他看来,校园图书馆也不再是以前人们概念中的封闭的、用于借还书的空间,已经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移动的、与每一位师生互动的信息传播中心。更重要的是,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实践基地,校园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挖掘,成了学校办学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学校领导班子的一致推动下,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开始了育人功能方面的探索:为了让校园图书馆能更贴近学生,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联合学校初中教导处和团委,组建“书之翼”志愿者服务队。身着统一志愿者工作服的小馆员们与老师们共同制定《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志愿者章程》,并活跃在书籍的借阅管理、编目、顺架、归架等环节的工作平台上。“通过引领,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变受众为主体,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熟悉图书馆,进而爱上阅读。同学们眼中的图书馆再不是冰冷的书架和沉睡的书籍,图书馆成了他们自己的家,书籍成了他们的朋友。”徐超老师说道。

-以图书馆为基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

在校园图书馆志愿者团队收获成功的同时,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继续挖掘图书馆育人功能潜力,一系列以图书馆为纽带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图书馆联合德育处、教务处开设读书课程,由各班语文老师担任指导教师,采取教师和学生拟定书目,图书馆采购和整理的方式,为校本教研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给予支持和提供方便;为鼓励学生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图书馆又联合学校多个部门开展评选“个人阅读之星”“班级阅读之星”和“图书漂流”活动。作为南开大学系列学校,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常年接受南开大学在课程设置、硬件建设、布局规划、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给予的专业性指导。借助这一平台,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积极与南开大学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对接,邀请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开展“公能讲坛”系列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拓展了视野,实现了与知名学者的紧密互动。

与此同时,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还将一楼共享空间提升为艺术展览区,成功策划学生作品展、山海经形象艺术展、大师与学生对话展,让学生们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前不久,学校图书馆邀请乌镇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带来竹编艺术展,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引入课程体系。“图书馆三楼互动区域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核心素养课堂。我们将调动校内外资源,打造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们民族情怀与综合素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办公室主任董成尧说道。

校长吕国强表示,学校将在校本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实施环节中积极引入图书馆资源,探索图书馆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基地的成长路径,彰显学校“一轴两翼”办学特色。“希望通过校园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的挖掘,能让冰冷的书架灵动起来,师生们的互动鲜活起来,核心素养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彰显。”

题为“时和岁丰”的“二十四节气”主题艺术展日前亮相中国艺术研究院。展览以国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设计、装置等形式艺术地演绎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世界“非遗”项目――“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卓越创造力,其所关系的丰富节俗和艺术活动亦折射出中国人的深厚人文情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办的本次展览,援引唐代诗人郑锡“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之名句为题,以对“二十四节气”的审美阐释,呈现青年学子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

展览展出了81名在校研究生创作的139件作品,凝练的笔法、青铜的沟壑、扎染的纤维、剪纸的线条……件件作品记录着年轮的印记与指纹的脉络,展示着蕴含于节气里的习俗与智慧。

北京晨报讯(记者陈琼)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北京交流协进会共同举办的“2017香港时尚产品博览·北京工展会”将于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

香港工展会至今已有79年历史,今年是香港工展会首次在京举办。

展会共设有近300个摊位,主要为香港名牌、服饰美容、健康产品及食品、生活家居精品、香港美食、“香港品牌节·北京”及“狮子山下─摄影艺术展”等七个展销及展示区。

上一篇: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17年招生简章
下一篇:直击 “新学院派”现象级电影重磅发布 《悉达多》和《金锁记》将搬上大银幕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