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朽为奇 学理探秘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6-27
手机版

原标题:化朽为奇 学理探秘|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追求科学梦想 培养家国栋梁

院系简介

自1910年北京大学化学门招生以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至今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近现代与当代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1932年,时任系主任曾昭抡院士在这里创办中国化学会;

1965年,邢其毅院士团队率先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75年,徐光宪院士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帮助中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化学学院90周年院庆时,时任学院院长的林建华教授写道:“北大化学系经过了光辉曲折的历程,一代代学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对祖国前途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子孙后代极端负责精神,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如今,化学学院组建了一支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3名长江特聘教授、39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4名教授的师资队伍,科学仪器与教学设备的总价值超过4亿元,2014年与英国皇家学会、中国化学会合办国际学术刊物《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学科实力进入全球前10名。经历百年发展史的化学学院,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

招生专业与研究领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本科阶段注重化学基础素养的培养,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可以选择进入四个专业(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学习。此外,化学学院与考古与文博学院合作,设立科学考古与文物保护的特色跨学科专业。

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普通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无机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基础及实验、实验室安全技术、综合化学实验、生命化学基础等。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了顾问导师,学生可以独立或在指导下,不断调整选修课程,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

材料化学专业

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了包括材料化学、界面化学、胶体化学、催化化学、材料物理、表面物理化学等材料科学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加强物理基础和材料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材料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可以参与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无机功能材料及结构化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学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化学等。

应用化学专业

在化学学院必修课的基础上,应用化学专业还开设化学开发基础、辐射化学与工艺、放射化学实验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参与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分子化学与材料、辐射化学与高分子材料、储能材料与电池化学、核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以及核环境学等。

化学生物学专业

化学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更加注重认识生命的动态(瞬态)化学性质和运动规律,更加注重化学物质、特别是外源性化学物质(如药物)对生命运动的影响和调控,更加注重新的化学技术和方法(如实时、快速、无损、高灵敏、高通量的化学分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这是化学生物学与传统的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显著区别。除学校规定的公共必修课、通选课和化学专业的必修课外,化学生物学专业还开设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课程以加强生物学基础。

人才培养特色

化学学院目前培养着全国最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基础课程全部由教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小班教学模式,设置英文课程班,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积极支持同学参与国际交流等多方面措施相结合。目前学院毕业生遍布全球及全国各大高校、化学科研院所及跨国科技企业,凭借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科研技能受到广泛的好评。

小班教学

化学学院目前《今日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3门课程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其中《无机化学》课程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教授主持,严纯华院士亲自授课,张亚文、王颖霞等十数位教授、学者直接面向20位学生,负责组织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让师生在启发式讲授、批判式探讨和探究式学习中充分互动,学生在课程中可以直接向教授了解科学前沿,获得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本科生科研

化学学院三年级本科生中,有90%以上直接加入教授科研实验室、参与实验室课题科研工作。为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学校层面设立了“校长基金”、“锺夏校际科研资助基金”等最高1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在此基础上,学院教授课题组还会提供充足的项目经费支持,并设有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课题组参加科研的机会。目前,历届学生中均有多人本科阶段即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学院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师生教学相长,共享探索、发现和创造之旅。

大师风范

徐光宪——莫道桑榆晚,霞光尚满天

徐光宪院士(1920.11.7-2015.4.28)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1951年,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徐光宪不但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更当选为美国荣誉化学会会员和荣誉科学会会员。而一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促使他启程回归红色祖国。回国后,为了适应国家e需要,徐光宪一生四次变更科研方向: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从核燃料化学到稀土化学。“先生有为祖国科研事业作贡献的强大精神驱动力”,徐光宪先生的学生、现为中科院院士的黎乐民教授说。

上世纪中期,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所有国,却只能长期依靠出口稀土精矿和混合稀土等初级产品赚取微利。“我们心里不舒服。”徐光宪说,“所以,再难也要上!”。他带头攻克这项亟需的军工任务——镨、钕的分离提纯。他创新的工艺方法,使镨、钕分离系数达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该工艺在包钢三厂成功进行工业试验后,中国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和稀土应用大国的转变,这些重大成就被国外同行称为来自中国的冲击(China Impact)。2008年,在授予徐光宪“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前,评审组广泛征求化学界意见:“假如给徐先生这个奖的话,同行当中会有多少人反对?”评审组从中国化学界泰斗级人物中得到了一致的回答:徐光宪得此奖是众望所归。

徐先生的夫人高小霞同样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2005年,徐光宪将获得的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的全部奖金,设立“霞光奖学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北大学子,表达对爱妻的纪念。

优秀校友

陈鹏——两次选择,都是北大

1998年,18岁的陈鹏从家乡甘肃兰州来到刚庆祝过百年生日的北京大学报到,成为化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报到前,他就以徐光宪院士、唐有祺院士作为榜样,立志从事科学研究。来到北大之后,他发现不只有化学课才能吸引他,《大学语文》这门课更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门课上,原来读书可以不不只是为了考试。大学四年里,他尝试过在团委做学生干部,毕业时还取得了经济学双学位,北大给他的远比他想象的丰富。今年春天,陈鹏在“教授茶座”上和同学们分享“北大给了我们什么”,他的答案是:“北大给了我们一个平台,一个通往真正的学术殿堂的平台,一个和一堆同龄人里面的佼佼者生活、相处、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很重要,也为大家提供了迈向更高平台的基础。”

2002年,陈鹏本科毕业后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时,他的导师何川教授刚刚加入芝加哥大学,并在芝大创建化学生物学学科,陈鹏兴奋不已、选择了这一方向。北大的系统科研训练使他在学术道路上走得非常通畅,出国之后能够胜任更加复杂的科学研究:2006年,陈鹏所在团队关于蛋白质晶体研究的重大突破,被化学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化学生物学》接收;次年,陈鹏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和诺华制药圣迭戈研发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博士后出站,陈鹏不顾反对的意见,以“家、国、北大”为三个理由,放弃了在国外继续发展的机会,作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回归刚刚成立的化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2011年,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立,陈鹏通过非常严格的国际面试第一批入选;2012年,陈鹏成为目前我国化学领域最年轻的“杰青”获得者之一;2014年,时年35岁的他在回国5年后入选正职教授。与此同时,正因为陈鹏的加入,北大化学生物学学科用6年的时间,快速成长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科研平台。

著名教授

裴坚——裴也坚无敌,飘然思成环

裴坚教授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北大化学系一路就读本科、硕士、博士,此后在新加坡、美国从事研究,2001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现在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管本科生教学副院长。因为常年为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出题,并且出的有机化学题必定“成环”,所以竞赛生送给他一个雅号“裴成环”。不仅裴老师本人悦纳了这个昵称,连2016年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发给他的名牌也变成了“Cyclization Pei”。

在学生时代,裴坚就“很北大”——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善于交流。作为一个理科生,他的“人生导师”居然是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老师。大三时他因随女友采访而认识了钱老师,此后的课余时间中,他常和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师生一起,到钱先生南门边筒子楼的宿舍里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内容包罗万象。钱先生曾在课上说:“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扛住黑暗的闸门’,让更多年轻人从底下通过。”,出于对钱老师的钦佩,他萌生了成为老师的想法。

作为北大老师,他喜欢上课教书,也喜欢和同学课下交流,他编写教材,也推行教学改革。一些人说裴老师课程“虐”,更多人说裴sir“萌”,课题组成员在他对学术的严格要求下不断进步,化学院的学生经常能感受到裴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和关爱。

现在,“裴成环”的昵称“火了”,而“裴坚老师”正在北大化学院等着你,如果想成为他的学生,那么你要做好两件事:第一,马上报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第二,请准备好回答“叩击灵魂”的问题——“ 这周实验反应做了几个?工作量到了没有?有什么进展?你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

升学与就业

化学学院扎实的人才培养与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升学乃至长远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以2016级本科毕业生为例,144名毕业生中,42%选择出国深造、39%在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远赴重洋的数十位毕业生中,有79%前往美国、半数进入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全球排名前30名的名校,多达6人成功申请进入化学专业全球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而继续在国内读研的毕业生中,近9成留在了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研究生方向主要包括化学、先进材料与力学、经济与金融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的学科专业。

化学学院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有35%进入中国石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合全药物研发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业,21%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20%选择了在陶氏化学等高科技制造业公司供职。

裴坚老师部分介绍主要参考

北大青年《人物|裴坚:裴也坚无敌,飘然思成环》

原作者:朱丽佳、陈琬睿、沈博妍、章紫璇、杨睿颖

作者:寇焜照

编辑:鱼通

排版:赖雯燕

鸣谢: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北大青年》

责任编辑:

上一篇: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
下一篇:西部首个足球运动学院在成都体院挂牌成立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