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开办 泛海集团再向复旦捐赠3亿元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6-28
手机版

光明网讯(记者颜维琦)当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6月23日,由复旦大学、泛海集团、黄浦区三方共建的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正式开办,这是复旦大学主动回应国家对金融学科发展和国际金融人才培养这一重大需求的又一大动作。当天,泛海集团还宣布,通过泛海公益基金会再向复旦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

据复旦大学介绍,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金融学科的高地,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顶级智库,紧跟全球化形势,致力于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与高端金融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黄浦区委书记汤志平,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杲云,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余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徐建兵,通海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先生,黄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卓夫,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远朋等嘉宾出席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开办仪式。

创办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复旦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复旦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资金融通水准,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担当和积极行动。组建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也是政府、高校、企业共同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

焦扬表示,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复旦大学要努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学科,为服务国家金融发展战略、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急需作出新的贡献。要在回答和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真正成为服务政府经济和金融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要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上有更大的作为,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的经济学、金融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能力,努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学、金融学复旦学派。要在培养急需的金融学人才上有更大的作为,着力培养深谙中国国情、拥有扎实学术功底、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有能力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企业做优做强、升级换挡提供人才支撑。

据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卢志强通过其设立的泛海公益基金会向复旦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复旦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复旦金融学科培养和集聚具有国际视野、国家使命的一流金融学人才,努力打造复旦金融学科的升级版,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思路。两年多以来,卢志强校友向复旦大学捐赠的总额已经超过十亿元人民币,为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许宁生表示,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高起点,以“一流水平”为建设的全面标准,质量优先,推进一流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高端智库建设、一流高端金融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建设,积极回答和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积极培养国家急需的金融学人才,力争将学院建成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一流金融学院。

据介绍,复旦大学金融学科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早在1920年,复旦就设立了银行学系,并于1923年改组为银行金融系,这是我国最早创设的金融系科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复旦金融学科整体调离复旦,并于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复旦是最早进行金融学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的高校之一,最早获得金融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院校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拥有金融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院校。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以金融学为主体的应用经济学排名并列全国第三,在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直位列全国前两名。在金融学科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教授等一批金融界的领军人物。复旦金融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发展壮大,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孙宗鹤]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靠不靠谱? 每年20万大学生创业者给了回答
下一篇: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