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之后,该如何激励大学老师回归课堂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6-29
手机版

作者:沈彬

近日,安徽省某高校的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测评”系统给老师评了“差评”,结果,这位老师便发文威胁学生将“挂科”,并威胁要揪出相关学生。目前校方已经与这位教师解除工作合约,学生的试卷将由其他老师代为批改。校方还回应称,为保护学生安全,没有老师可以进入评价后台。

大学生能不能像淘宝购物那样给老师“差评”呢?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应该摆在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哪个位置上?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已经是千百来对于教师定位的明训,但是,在现代化学术分工之下,大学教师却离韩愈对“师者”的定位越来越远。事实上,如今的大学教师囿于目前学术评价体系、职称评价体系,更多在为论文、科研立项奔走,而没更多的心思放在课堂上。

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人,研究生一个学期都见不到“指导老师”几回,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大学的常态。很多大学生提起自己专业的任课老师,往往是一肚子怨言。就像这次的事件中,很多学生对这位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吐槽满满:“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上课乏味,管理能力不够,没有领导力。太爱闲扯与上课无关的事”“他的课会说一大堆和书本没关系的事情,我搞不懂他要教我们什么?”“他上课除了读课本,还有讲他以前在学校的光荣历史,我就没听过别的了。”

现实问题是,本该作为教师职业的根本性客体的学生,却在整个职称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成为“零余者”。而直接与大学教师的收入、职称、社会地位真正相关的是论文、科研项目。大学教师不在乎课堂教学质量,大学生看不上任课教师,这正在成为恶性循环。

其实,不是大学生普遍“厌学”,真的是很多授课本身有问题。比如,浙大偶像级数学老师苏德矿,把枯燥的微积分学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在网上直播教数学,收看人数直逼网红。再比如,厦门某高校的董老师就别出心裁地穿上龙袍Cosplay成道光皇帝,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关键还得改变游戏规则、考核标准,让大学老师回归课堂,改变如今一篇C刊论文搞定一切的职称评价体系。一些学校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复旦大学近年将“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代表性成果的职称评价机制”,在满足科研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代表性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也可以晋升职称。

再进一步,很多大学本身就是技术应用型大学、职业学院,学校的定位本来就是为社会普及高等教育,为相关行业提供适用人才,就不应该与原来985、211大学适用同一个学术评价体系,挤学术论文的独木桥,而是应该在不同竞技场上比赛。比如,2015年年末上海对高校进行分类改革,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4个类型,适用不同的考核标准,让不同定位的大学、不同定位的教师各有各的精彩。

大学生给任课老师“差评”是一个警钟,因为这并非个案,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改变对大学老师的考核、激励,让大学老师重视课堂教学、回归课堂。(沈彬)

[责任编辑:陈城]

上一篇:美国杨百翰大学会计专业硕士项目申请要求
下一篇:前程人力牵手百色公司筹建家政学院项目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