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就业率水分知多少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7-05
手机版

#撰文钱夙伟#

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是检验其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成绩单”,也直接影响一所大学的招生情况和社会声誉。因此,一些高校为了保证学生都可以“就业”,便以毕业证为要挟,要求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

实际上,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签订虚假协议,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潜规则。对此,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

就业率当然应该重视,但因此造假,就业率也失去了意义。应该说,就业率是对教育质量的检验,是对学校教学的鞭策和激励,准确统计就业率,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以避免与社会需求脱节;对于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与专业,就业率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毋庸讳言,如今,就业率已成为学校争夺生源的“卖点”。各高校对就业率尤其重视,倾注了格外的“热情”。比如,不少学校为让学生交回《就业协议书》,在现金奖励的同时,更以就业协议换毕业证进行“要挟”。当然,学校心知肚明的是,学生交回就业协议并非意味已经实现就业。学校以毕业证要挟,是因为学校下一届招生在即,尽可能高的就业率意味着在招生市场有足够的号召力。况且,于学校领导,就业率还代表着“政绩”。

据悉,为了更方便就业率“注水”,不少学校还给学生发放《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证明信》。但事实上,这样的《证明信》并没有任何约束力,“用人单位”也乐得送学生一个人情。

要制止就业率注水,改变目前“就业率不问出处”的现状,从根本上说,要以法律威慑力挤干就业率中的水分。否则,很可能让有关方面误判就业形势,不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还将影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同时,学校这种缺失诚信的“最后一课”,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上一篇:甄子丹大闹天宫预告
下一篇:出分后,优先选择是大学、专业、还是城市?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