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山里子写就三代东瀛物语,他的父亲是陈景润的恩师……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3-10
手机版

元山里子前著《三代东瀛物语》与新著《他和我的东瀛物语》都属于跨境文学,因为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中日之间的经历,两国由于制度文化风俗的差异,就必然产生一种间离效应,站在不同的视角解读历史,则会愈发立体客观,读者通过细节可以廓清固有的认识,沟通心灵,促进和解。毋庸置疑元山里子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纪实特征,书中的情节多来自亲族的口述和亲身经历,行文的主旨贵在真实,面对历史,可谓大时代的个人抒写。

《三代东瀛物语》最富魅力的人物是李文清,《他和我的东瀛物语》的主要人物是元山俊美。这两册书在我眼里密不可分,不可切割。前作是以作者家族几代人为书写对象,写的是婚前的家史,后者是以婚后丈夫的家族故事贯穿,两本家史都是由作者李小婵(嫁给元山俊美改名元山里子)穿针引线,一蹴而就。

《他和我的东瀛物语》是国内少有真实描述日本士兵心态的作品,作者不避讳中日纠葛的复杂背景,不在乎作品会受到非议,因为中日两国都存在着对历史和现实的误判,在近代两国文化意识,都无时不刻地激越碰撞,所以一部站在两国视角上的纪实作品,愈发弥足珍贵。

元山里子身着振袖和服

人生最痛生离死别,元山俊美在战场上,与战友的生离死别,离开中国,与船老大分别后,再未相见。作者与德国恋人格尔罗的生离、与元山俊美的死别,在湖南文明铺的两百株樱花每年会开放,表达着中日永久和平的美好期盼。遗憾的是,元山俊美在种完樱花后,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土地,作为遗孀的元山妻子再次来到湖南,承继丈夫遗志,不断反思战争,她写的两部书也不可避免带有对亡夫的追思和纪念。

这两部书会让每个人意识到,谁都是在平凡中缔造传奇,在厄境中求生存,于困苦中不断超越。命运虽然不时开着玩笑,但是命运永远垂青坚持的人。作者真实袒露内心,她个人的求学创业经历,也并非只是作为人生范本参照,其间蕴含社会变革、成长教育以及生命的价值认定,这些不仅让有跨国经历的读者共鸣,更让青年一代获得启迪,继往开来,奋发努力。

数学家李文清的人格魅力

《三代东瀛物语》讲述了作者与施享伍(李文清义父)李文清(作者父亲)三代人的留日故事,史诗般地渗透着家族穿越百年的情思,作者文字朴质,娓娓道来,透过人物命运流转,反映时代的悲欢离合,这种家国情怀,让我有读齐邦媛《巨流河》时的同样感受。书中留日第一代是民族银行家施享伍,他在北京的“中国大学”商学科读书,由于擅长围棋,曾被段祺瑞相邀,与日本六段广濑平治对局,结果铩羽而归。受此事影响,大学毕业后,他自费赴日留学,争当一名棋士,无奈因身体羸弱,围棋梦破灭。归国后他运用在日本学到的银行知识,搞起了民族金融业。

李文清燕京大学照

留日第二代李文清数学和语言天赋颇高,从河北偏僻的茨榆坨村到滦县万慈小学,经过刻苦努力,考取美国教会创办的昌黎县汇文中学,之后经历了燕京大学并入北大,渡日上的是大阪帝国大学,由于大阪遭受美国轰炸,学校疏散到京都,被编入京都大学。李文清的女儿李小婵在厦门长大,1978年被厦门大学日语系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厦大台湾研究所工作。在她的日本母亲的期待下,1983年3月16日踏上出国之路,就读早稻田大学语言研究院。

我很欣赏李文清先生终生远离政治的觉悟,这种天然的规避,令他的家人在历次运动中的得以保全。他带着日本妻子归国,没有选择离河北老家近的清华大学,而是选择了偏安东南的厦门大学,就是为了远离风暴点,到了厦大住在校园里的国光楼,不久就搬到鼓浪屿教工宿舍,也是竭力避免受到冲击。

厦大国光楼

鼓浪屿鹿礁路26号旧居

李文清先生对儿女的教育也令我感佩——他种植的三盆万年青叶子发黄,萎靡不振。作者妹妹也来旁观,说出自己给它们浇了热水。李先生并不责怪,反而表扬她:“真聪明啊,知道天冷了该喝热水,怕万年青感冒,给它们喝开水,是吗?这很好很好啊。”在饭桌上,他对着孩子们说:“从‘做事’的角度来看,妹妹用热水浇万年青是‘错的’;可是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妹妹的爱心又是对的。而且妹妹还小,才三岁,不知道万年青和人不一样,这次通过学习,就知道了。你们在学会做事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最重要的。”这种教育微言大义,春风化雨。

作者在东京文化服装学校毕业,正赶上经济泡沫破碎,服装业走入低谷,工作不好找,是因为之前的资历,得到留校的工作。由于教师收入除了住房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多,作者产生辞职的念头,她致信向父亲征求意见,李文清先生的回信令人动容——“每天陪那些富豪出入奢华的交际场,谈吐都是围绕着金钱展开,一点也接触不到人的思想、人的学问,更接触不到人的灵魂。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只不过是一片心灵空虚,并没有得到人生的意义……世上只有学问是不会背叛人的,今天的百万富翁,明天可能变成身无分文的赤贫;今天的大学教授,明天无论如何不可能变成一字不识的文盲……”这些话渗透出的价值观,也令我辈受益良多。

李文清先生就读的燕京大学背景

司徒雷登是纯粹的美国人,他的父母都是在清末就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在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司徒雷登首先是一个教育家,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

清末义和团烧毁了美英教会创办的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校舍,创办者后来计划重建,将其合并为一所大学。但在学校名称和校长人选上分歧很大,后来达成妥协方案:选一位“局外人”任校长。司徒雷登接过了这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他曾骑着毛驴为新学校选址四处奔波,为筹集办学经费四处化缘,用传教的虔诚和毅力,在北京西郊建起了一座园林一样优美的大学。

司徒雷登與妻子艾琳

1930年代出版,燕京大學新校園彩色畫片(明信片)

燕京大学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司徒雷登却提出了“使燕大彻底中国化”原则。他说:“燕大必须是一所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于信仰什么,则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他深知“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的道理,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燕大的教师聘任制度“标准谨严,开全国基督教大学之先声”,1922年燕大新的教职员等级资格标准颁布,代表燕大传统的六个级别也就此确定下来(正教授、副教授、襄教授、讲师、助教、助理)。在严谨的条件要求下,当时只认定了4名教授,足可见“燕大教授”含金量之高。

1945日本投降後,美軍航拍北平-燕京大學鸟瞰

1947-7燕京大學老校長司徒雷登出席抗戰後舉辦的燕京大學運動會

燕大名师云集,钱玄同、梁启超、洪业、俞平伯、周作人、郑振铎、陈垣、吴文藻、顾颉刚、张东荪、冯友兰…… 燕京大学培养了作家冰心、许地山、凌叔华,演艺界孙道临,物理学家袁家骝,医学界声名显赫的曾宪九、吴阶平、吴蔚然……

命中注定还是机缘巧合

我惊讶于《三代东瀛物语》中人物的机缘与巧合,感叹他们遇到的好人、恩人、贵人。李文清在昌黎汇文中学就读时家庭贫寒,是徐校长惜才,让他为学校敲钟,来抵偿寄宿费。1939年-1941年他在燕京大学读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学被日军包围,美国办的大学被查封,校长司徒雷登被抓走,李文清的三百大洋奖学金没了着落,此时是义父施享伍援手,出资赞助他到日本留学,由于当时北平为汪伪统治,为了不留下政治污点,李放弃公费留学名额,这时也是施享伍出资赞助。施享伍可谓李文清的贵人,然而建国后施享伍被评为资本家,财产没收,五所房子上交,家财万贯的富翁一无所有,李文清得知后每月给义父邮寄生活费,此时李文清转化为义父的贵人。

对于数学家陈景润而言,李文清先生可谓伯乐和恩师,在全国数学大会上陈景润拘谨,发言表达不清楚,李先生上台帮他的论文补充介绍,陈景润以此契机,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不久就在学界声名远播。李文清先生之所以能从穷乡僻壤,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学教授,这都得益于民国时的教育,幼时他上私塾,造就他非常正统的儒家人格,所以他对长辈孝悌,对亲友援手,与日本妻子相濡以沫,对孩子言传身教。教会学校的“立人”与“精英”教育,令他遇到不少人生“贵人”,他们惜才爱才,国家也“不惜代价培养人才”。李先生也传承这种美德,所以他会毫无保留将所知所学传授学生,对出身寒门毫无背景的陈景润大力引导和栽培。

李文清先生备课(潘万华 摄影)

李文清先生一生专注学问,甘于清贫,在百岁高龄去世,有位亲朋发来唁电,做了相当精准的评价:惊闻尊翁仙逝,作为家属必然悲恸,惟百岁嵩龄在家安然辞世,无疾而终,古所谓考终命也,古人有五福临门之说,千百年来亦仅郭子仪一人得之,五福者,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尊翁之于五福,仅富一项差堪人意,五福中俱足四项,已非福寿全归可比,其格局之高,可断言奇人矣。

上一篇:【品质3?15】2月精品科学课,只需315!鲨鱼公园等你来动手做科学实验!!
下一篇:2019上海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学敏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招聘公告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