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委员:高校部分专业设置趋同,社会发展所需新专业又未开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2
手机版

王康 资料图

“同经济发展一样,我国高教领域也存在‘三去一降一补’的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提交了一份《关于在高教领域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他列出了高教领域存在的五项问题。第一,失衡的专业结构,导致了高教的“产能”过剩;第二,欠佳的就业状况,导致了毕业生“库存”的堆积;第三,滞后的评价体系,导致了政策“杠杆”的偏翘;第四,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了高教的“成本”居高;第五,长期的惯性作用,导致了高教的“短板”较多。

王康指出,在高校专业结构上,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和重复性较强,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专业(例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基因医疗、智能制造……)等,又未开设出来,所以高教领域的专业设置失衡,导致了其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他举例称,截止2016年12月,南方某省51所本科高校中,校均开设专业44.83个,而重复开设率在43.1%以上的专业有20个,“这也就意味着,在51所本科高校中,有44.6%的专业是重复设置的。”

专业设置的重复,在王康看来,导致了部分专业的“产能”过剩,因此使得每年都有一批应届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年堆积起来的未就业大学生的总数已较为庞大。”

“产能”过剩的另一端则是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社会事业进步急需的相关专业得到的关注度不够。“多数高校在有创新、有价值、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方面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他谈到。

因此,他提出,为了促进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建议推行(实施)高教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而言,一是调好高教的服务结构:哪些高校为“引领发展”服务,哪些高校为“支撑发展”服务,哪些高校为“行业应用”服务?二是调优高教的专业结构:哪些专业需要减少,哪些专业需要新增,哪些专业需要改造?三是调顺高校教师的相关结构,使之能面向需求、与时俱进,使有限的资源和投入,能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王康建议,推行(实施)“比较排位+弱者淘汰”制度,消肿老旧专业,构建新兴专业。教育部可要求各省(区、市)通过开展“比较排位”+ “弱者淘汰”的方式,来为本辖区内供过于求的老旧专业消肿,同时,鼓励设置发展亟需的新专业。鼓励各省区可根据高校某一专业在需求的吻合率、发展的贡献率、雇主的满意率、近年的就业率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同类专业之间的量化排位比较,凡连续两年“比较排位”在本辖区排在30%以后的同类老旧专业,均暂停招生,或进行整改,或直接取消。

围绕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王康还提出,改革高校专业设置的备案方式,为高校的自主设置专业松绑,引导和鼓励高校在设置或改造专业时,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加敏捷地与时俱进,面向科技进步、面向一线生产,服务发展需求。

他还建议,加大奖优惩劣力度,依照“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的思路,来重构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用好用活高校生均拨款和财政专项投入等手段,对做得好的高校实施奖优惩劣。

上一篇:深圳大学自考销售管理(本科)
下一篇:吴恩达和奇点大学AI专家讨论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