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3-12
手机版

抱着好评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的确买的很值,里面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中国教育是“棒打出孝子”,基本所有家长教育孩子都是严厉型,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话就说你骂你,这样的教育再加上如今的社会环境,无法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而这本书教导我们不要过度控制孩子,去激励孩子独立成长,学会思考,并且自我反思如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建立更完善、健康的人格。值得广大父母去阅读!第1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重点: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1、核心理念:?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你没必要这么难过。”?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也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2、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地听。补充描述: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愤。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描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与他们产生共情。2)用“哦……“”恩……“”原来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哦……恩……原来是这样“补充描述: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用“哦……“”恩……“”原来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3)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补充描述: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态度多好,孩子只会越难过。父母通常不会说出孩子的感受,担心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真希望我能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补充描述:当孩子想要一种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的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事实。有的家长非常认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这样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说出“你很希望可以……”,而不必费力地争辩谁对谁错。3、总结:倾听孩子的困惑和叙述,承认孩子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能帮助他们从情绪终释放出来,面对问题,当你用一个新词说出他们的感受时,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因为在特定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一个新词。“接纳感受”和“去除感受”有很大的不同。不要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用简单一句话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放松,自由地分享。如果我们说“你为什么觉得很难过?”这回让他对自己的情绪产生自我防卫。等他想说的时候会告诉我们。对他表示足够的理解就能让他得到安慰。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例如: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4、常见问题:① 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不是的,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② 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③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吗?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得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自己积极地思考问题。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④ 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并不相信你。他们可能会说“不,你根本不了解!”但是,如果能把问题细化(比如:上学的第一天是有些紧张,那么多新东西需要去适应),那么孩子就知道你真正理解了他。⑤ 我知道应该接纳孩子的感受,但是,当我听到孩子说“你讨厌”或者“我恨你”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如果这些句子让你感到难过,你应该让孩子也知道你的感受。“我不喜欢我刚才听到的话,如果你对什么事情生气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⑥ 如果孩子特别难过,他根本不想让你理解他的感受,有什么方法能应对么?他情绪不好的时候,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当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家长可以让孩子用画画来画出他们的感受。来缓解他们的情绪。⑦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给他提供建议有什么不好吗?当我们提出建议和方法,也在剥夺他们自己去面对、解决问题的过程。5、注意事项:a.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的重复。b.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只需要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c.有时候,当孩子表达强烈的感受时,父母“冷淡的”反应(尽管是“正确的”)也会激怒孩子。d.父母反应过度对孩子也是没有帮助的。e.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f.有时候让孩子知道有两种不同的感受,能助于他们的成长。第2章、鼓励孩子们与我们合作(重点:引导孩子避免不良习惯行为)1、生活常见状况:责备和问罪——“你怎么又这样?”“告诉你多少遍了”“你就不能……”谩骂——“你怎么那么笨”“看看你吃饭的这样,跟猪似的这么懒”威胁——“再用这个,你试试看”“我数三下,你还不穿好衣服,我就……”命令——“马上把……”“现在就去!”说教——“你觉得你做的对吗”警告——“看着点,别丢了”“别往那走,你想摔死吗”控诉——“想干嘛?想让我犯心脏病吗?”“看见我白发了没,就因为你”比较——“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人家孩子”讽刺挖苦——“你知道明天考试,还把书落在家里,你可真明智”“这就是你写的字儿?也许你老师能看懂,我可看不懂!”预言——“你这么自私,以后不会有朋友和你玩”2、核心理念:?与孩子良好的本质对话,建立他们的智慧、进取心、责任心、幽默感,以及对别人的体谅。?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受到是因为他们在乎自己,也在乎我们,所以才采取合作的态度。?我们希望示范的是尊重他人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良好的沟通。3、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技巧: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床上有一条湿毛巾“补充描述: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就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如果只是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大人描述问题的时候,孩子通常可以自己想清楚该做什么。注意技巧:一位父亲在一次座谈会中说,某个冷天,他站在敞开的大门边,对着刚进门的儿子说:“门事开着的”他儿子回嘴:“那你为什么不把它关上?”儿子把父亲的描述理解为:“我在尽力暗示你去做正确的事情。”描述技巧的最好运用,就是在孩子感到确实需要让他去做的时候。2)给孩子提供信息”毛巾把我的床单弄湿了“补充描述: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更容易得多。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们就往往知道该怎么做了。注意技巧:提示技巧并不难,难的是后面去掉那些攻击性的字眼儿。“脏衣服应该放在洗衣框里,你永远都学不会,是吧?”我们愿意给孩子提示,是因为孩子能体会到我们对他的信任,他会对自己说“我一旦知道了这些道理,大人们会相信我能做好。”避免提示孩子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比如:告诉一个10岁的孩子“牛奶不放冰箱里会坏掉。”他会觉得你认为他傻或挖苦他。3)用简单的一个词语表达”毛巾“补充描述:孩子不喜欢长篇大论和说教,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这种情况下,多说不如少说。注意技巧: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了强迫命令,也给了孩子一个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当他听到“狗”的时候,就会想“狗怎么了?哦,对了,下午还没遛狗呢,我还是现在去吧。”不要用孩子的名字作为简单的词语表达。当孩子拒绝去做的时候,几次下来,他会把自己的名字和“拒绝”联系起来。4)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欢睡在湿床单上“补充描述:孩子们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注意:父母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才会有效,我们可以用“我”或“我觉得……”这样的词语。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还是可以跟一个表达烦躁或怒气的家长合作的。注意技巧: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自己的负面感受,反而永远保持耐心,不必如此,孩子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能力接受这样的表达。也有的孩子对家长的反对意见非常敏感,或回嘴“那好,我也生你的气!”对于这种情况,最好表达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善待小动物”,而不是“你抓它的尾巴让我很生气。”5)写便条”请把毛巾放回原处晾干,谢谢!“补充描述:有的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注意技巧:不管孩子认不认字,无论年纪大小,他们都期望收到小纸条,可以鼓励他们回复父母的纸条。让他们认为父母花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而打动,积极回应父母的纸条。4、总结:你必须真心真意去描述,告诉孩子一个提示,在你生气的时候装出耐心的口吻,其实只会产生反效果。不但没能诚实地与孩子沟通,而且因为你“太温柔”,后来反而把气都出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一开始就大吼:“溜冰鞋应该房子柜子里。”说不定还比较有帮助,你的孩子也许会因此赶快采取行动。如果孩子记不住或者再犯,可以用写下来的便条,来让孩子更关注并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好的行为。当孩子无法理解他的行为是错误的,父母大声的训诉会吓到孩子,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让他去感受到这个事情,鼓励他去想想怎么纠正问题。5、常见问题:① 对孩子“怎么说”和“说什么”一样重要吗?当然。说话的态度和所说的话一样重要。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沟通态度是这样的:“总的来说,你是个可爱能干的孩子。只是现在出了些问题,需要注意一下。你自己一旦认识到这些问题,你就能负起责任来。”② 既然态度这么重要,为什么还费尽心思地去想我们所说的话呢?父母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孩子。然而,如果孩子屈从于“笨蛋”、“粗心”、“不负责任”、“你永远都学不会”这样的语言时,他受到的伤害将是双倍的。语言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最糟糕的是,将来的某一天,他会用这样的语言反过来伤害自己。③ 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件事,为什么不能说“请”?如果是让孩子做举手之劳的事,我们说:“请把盐递给我。”或:“请把门关上。”“请”在这里是个常用的礼貌用语。比简单的命令“递给我盐”或“关门”要好得多。我们向孩子提出一个小的请求,说“请”,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符合社会礼仪的榜样。④ 有时候我让孩子做事情,他们会给我回应,有时候他们又置之不理。这是怎么回事?除了孩子们的想法,下面的问题,你可以问一下自己:a.我的要求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求一个8岁的孩子要有很好的饭桌礼仪)b.他认为我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妈妈非要我洗耳朵后面?又没有人看。”)c.能否让他选择什么时候去做,而不总是“马上”?(“你想先洗澡,后看电视,还是看完再洗?”)d.能否让他选择怎么去做?(“你洗澡的时候,带上你的玩具娃娃,还是小船?”e.房间的设施是不是可以改善一下?(衣柜里是不是可以钉一些低一点的挂钩,让孩子方便挂衣服?孩子的房间是否可以加一些隔板,便于整理东西,而不至于全堆在一起?)f.是不是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只知道让他干这干那的?是不是也应该单纯享受一下和他在一起的时光?⑤ 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不断重复某一件事情,即使我已经运用了相关技巧,但感觉还是很唠叨,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吗?孩子如果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我们就容易变得唠叨。你若发现自己又想重复念第二次或第三次,请先了解孩子是否听到你先前说的话。“家长提出事情——孩子没反应——家长问孩子“我刚才和你说什么?”——孩子回应——确定孩子听到了。”⑥ 我的问题是,我儿子帮忙的时候,他说:“没问题,爸爸,我等一下就来。”然后他根本没过来。这时我该怎么做?提出事情——孩子没去——询问孩子什么时间去——确定。第3章、代替惩罚的方法1、核心理念:?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2、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我的新剪刀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生锈了,我太生气了!”2)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剪刀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用钢丝球把上面的锈擦掉。”4)提供选择“你要么借走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借,你来做决定。”5)采取行动“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以后还能在哪儿找到。”6)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 解决问题(当孩子屡教不改,重复犯错的时候)“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解决问题前的心理暗示:a.我要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孩子。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b.避免武断、评价、说教、劝说c.我会考虑任何新想法,不管是不是现实d.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如果没有找到有效办法,说明还需要认真思考、仔细调查和更多的讨论e.尊重孩子、也尊重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a.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想你大概觉得……)注意事项:不要急于完成这一步,认真倾听,让孩子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能考虑你的感受。b.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我的感受是……)注意事项:这一部分要简短清晰,如果你不停地说你的担心、愤怒或郁闷,孩子就很难听下去。c.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注意事项:让孩子先说几个想法,不要评价和论断,把所有的想法写下来,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会感到被尊重。d.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那些需要付诸行动注意事项:不要说贬低的话“这是个愚蠢的主意”。而是描述你个人的反应“这个让我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个我好像可以做到”。e.跟踪执行注意事项:制定定详细的计划:把计划变为行动,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谁来负责这个?什么时候可以完成?f.不允许孩子指责你的观点注意事项:这种情况出现时,家长坚定的态度很重要。“不指责也不讨论以前发生的,我们现在重点讨论的是以后怎么办。”3、常见问题:① 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孩子不会说话不意味着他不会听或者不理解。小孩子每一分钟都在学习。家长可以像对待一个有自尊的大人一样,给他现在和以后都有用的提示,抱走孩子或挪走东西的时候,可以平静但清楚的告诉他“刀子不能舔,你可以舔勺子。”“这个小瓷狗会摔坏,毛绒狗摔不坏。”可以多重复这样的提示。② 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更容易让你从中吸取教训。③ 上周,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的桔子皮。当我问他们“谁干的?”的时候,他们都互相指对方。我该不该找出谁干的,然后惩罚他?当家长问“谁干的?”的时候,孩子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我们越想发现真相,孩子们越想表明他们的清白。看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时,表达愤怒会对我们更有帮助,而不是确认“嫌疑人”,然后加以惩罚。不指责不惩罚,应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 / “如何去做补救”,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④ 代替惩罚可以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我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的孩子好像很内疚,很可怜。我也很难过。是不是我做的有点太过分了?我们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重新看到自己是个受尊重,负责任的家庭一员。当孩子长大,做了后悔的事情,他能自我反思问题所在,并且思考如何弥补过失,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⑤ 我和孩子制定的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了,怎么办?再重新做一份计划,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⑥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坐下来“解决问题”怎么办?把同样的思路写在便条上,也一样有效。⑦ 如果孩子和别人起冲突,怎么办?孩子们把问题叙述一遍,父母再给转回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提醒孩子他们有责任来解决自己的冲突。”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难解决,但我相信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一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4章、鼓励孩子独立1、核心理念:?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看到自己是个独立的、有责任感的、有能力的人?鼓励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琐事?克制自己去给孩子提供建议,鼓励孩子思考,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2、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补充描述:这些选择给孩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练习做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做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建议:对孩子来说,生活上的每一个选择都会降低他们对事情的诅丧心情,让他们意识到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2)尊重孩子的努力”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撬开一边可能会有用。“补充描述: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建议:当孩子没有经验的时候,第一次去做,没有得到成功,这可能使他们灰心,家长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提示“有时候……会好些”不要去替孩子去做,鼓励他一步步完成,会使他自豪自信。3)不问太多问题”回来了!“补充描述: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孩子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建议:不要总问“今天去哪儿了”“今天过得开心吗”有时候这些问题他们没想好怎么回答,提出来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孩子就很容易做出防御性的回答“不知道”“别来问我”。当孩子自己想说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说的。不要总对孩子问问题。4)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补充描述: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如果家长告诉他们答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太傻或者被激怒。建议:有时候孩子提出问题,家长们总是在费脑子想答案,其实没必要,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在思考答案了。他们只是想让成人作为一个回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套索他们的想法。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补充描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依赖我们,家庭以外的人物(医生、老师、同学、小卖部老板、牙医等等)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建议:让孩子知道在外界有许多价值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的生活不是孤立的,只要你有需要,总能找到帮助。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不错的经历。“补充描述:不让孩子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3、更多鼓励自立的方法: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补充描述:避免经常帮孩子别头发、扳直肩膀、拿掉身上的线头等,孩子们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2)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补充描述:“那件衣服过时了,穿件新的……用怎么用零花钱买这个东西啊,真浪费钱……”孩子会很不耐烦。3)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补充描述:当孩子们听到父母在别人面前描述自己,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4)让别人自己去问孩子问题补充描述:真正尊重孩子的做法是告诉别人,“他喜欢看书吗?”“让他来告诉你,只有他才知道。”5)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补充问题:有时候,孩子很想去做一件事,但是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或者身体还没准备好。不用强迫和催促孩子,我们相信他们最终会准备好的。“我不担心,如果你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去……”“你决心不再……的时候,就不会……了”“有一天,你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以去完成”6)谨防说太多“不”补充描述:很多时候说“不”会挫伤了孩子的感情,他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尖叫、哭闹、反驳、质问等。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代替说“不”的方法去解决。代替说“不”的方法:a.提示——给他摆事实b.接纳孩子的感受——一句话表示理解他内心的感受c.描述问题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e.给自己时间想想——让孩子的坚持放缓,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第5章、赞赏孩子的方法—用描述代替评论1、核心理念:?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就能够赞美自己。?用描述代替评论(“真好”“太好了”“真是绝了”)?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乐于接受生活挑战?赞赏使孩子更加自信,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2、赞赏孩子的技巧:1)描述性的赞美:描述你所看见的。”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2)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3、总结:直接赞美会让人产生怀疑、不信任、有压力、多疑多虑,让被赞美的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注意到了自己的优点?还是在敷衍?自己真的有这么好?有的孩子太自信,一句话会使他更骄傲,反而忽略了哪里是优势,是值得发展与注意提升的。通过描述感受与行为归结到一个词,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责任心,学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4、注意事项:a.确认你的赞美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b.避免谈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c.过度的赞美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d.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哈子的赞美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e.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候,也可以不去责骂孩子,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使他们恢复信心,重新尝试。f.不要通过比较来赞赏孩子5、常见问题:① 有时候会忘记“描述”赞美,脱口而出“太棒了”或者“真好”,怎么办?不必压抑自己的第一反应,如果你是真诚的说出这些,孩子会感受你的热情,也会接受你所表达出的感受,你可以在你的第一反应后,用“描述”来补充对孩子的赞赏。② 怎样赞赏一个孩子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描述你对他的行为感受,他会知道为什么的。③ 可以用“我为你感到骄傲”来赞赏吗?这也许会使孩子感觉到他的骄傲建立在你的成就感上,你可以说成“真了不起,你一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④ 当孩子赢得“成绩”,我告诉他“我早就知道你肯定行”,他奇怪地看着我,我觉得自己是在增强他的信心,这有什么不对的吗?当家长说“我认为你能做到”的时候,他赞赏的是自己的预知能力,而不是孩子取得的成绩,孩子甚至会想“我自己都不知道一定会赢,爸爸怎么会知道?”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这样表达会更好些“这个成绩是你前几个月努力的成果。”⑤ 子得到很多赞赏,但仍害怕冒险去尝试,他尝试几次失败后,就很受打击,怎么办?当孩子心情低落的时候,批评会诋毁孩子,用描述性语言赞赏,可以使他增添力量去应对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在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彼此支持,而不是互相攻击。他气馁的时候,说出他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当诅丧心情得到理解,孩子的内心才会得到释放。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失误,并且认识到失误是每个人学习新东西时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可以告诉孩子,错误也是一种发现,让我们发现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情况,以解决问题为重点,耐心去解决。第6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1、核心理念: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如果你给孩子贴上标签,会使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是是这样的一个人,并且进入到该角色中,他总有很多机会向你显示出“标签”的行为。2、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技巧: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玛莎,你虽然很想留在家里和朋友玩,但还是同意和我们一起去奶奶家,你很体贴别人。“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家里每个人都想去不同的餐馆,大卫,你能来想个办法,打破这个僵局吗?“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孩子他爹,今儿带他去打针,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痛,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4)以身作则。”输了是不好受,但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我记得你……“6)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大度些。“3、总结:父母经常发现在向外人做解释的时候,会很容易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我们可以用一个“万能“的简单短语来回答”等他准备好“,这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他感到不自在的事情,你不会强迫他去做,但你也不希望他永远停留在原地,他感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决定是否去改变。在这个章节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输不起“,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而不是让他们互相比较得失。游戏是主要的社交手段,让孩子可以拿自己现在的成绩和之前的成绩去比较,不要去攻击他人。可以制定规定,告诉孩子,每一个参与者都要玩完游戏过程,轮流去玩,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弱化自己输赢的情绪,甚至会讨论如何帮助别人赢得成绩。

上一篇:如何判断电脑是32位还是64位
下一篇:查微信聊天记录查询网-专业查微信聊天记录教程及怎么查别人微信聊天记录的方法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