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扎根本土文脉 绽放传承之花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12
手机版

  扎根本土文脉 绽放传承之花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

  (文/李心斋 温 柔)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和中国工匠鼻祖鲁班故里,该院积极响应党中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自2009年就开始有计划、有部署的实施传统文化育人工程。

  “卓尔不同”的传统文化课程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自2009年以来潜心研究传统文化育人工程,创造性地构建出一套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学院联合中国孔子研究院,集中编写了8本传统文化系列教材;在全国以数千计的职业院校中,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率先全面开展经典吟诵教学,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让经典与歌声在教室校园里回响。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历代流传的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音韵词章义理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在诵读中品悟内涵,在品悟中传承精髓,在传承中涵养人格。

  学院专门派出中华传统文化讲师学习普通话吟诵理论和实践,并在采录当地吟诵老人的基础上总结梳理邹鲁吟诵调。在面向全院的《国学经典》必修课程中,紧紧围绕着“让学生参与课程实践”这一中心目标,用吟诵教学带动学生古诗词鉴赏与创作,经过一轮的诗词吟诵创作教学,学院专门筹集经费为学生出版了原创作品集《我们的诗》,增加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创作”中实现对论语思想的深刻理解。该院还进行项目化课改,把课上随堂录像做成吟诵共享资源课平台,每学期课堂教学不少于36个学时,记2学分,每学期都全面开展普通话吟诵、传承调吟诵、方言吟诵三种吟诵调教学。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经典吟诵”项目已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设计划中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学院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中专门设置经典吟诵工作室,致力于打造精品吟诵课程,编撰吟诵教材,整理吟诵典籍,采录吟诵老人,录制吟诵共享资源课,建设经典诵读资源库。

  学院积极建设“传统文化全覆盖”工程,“万名学子诵经典”工程,“圣地之光”校园舞台剧工程,均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2016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得三等奖,2017年在首届中华吟诵大会中学院教师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最具人气奖,并被选为中华吟诵大会山东地区代言人。目前,在山东省语委办专家指导下,由学院国学吟诵骨干教师组成的私塾吟诵老人采录小组,已深入到济宁县区城乡采录多名私塾老人,采风实况被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和中新网推出专题报道,引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和社会关注。

  “不落窠臼”的课程设置

  此次考察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一个以光伏发电、机电工程、建筑设计等为核心专业的理工科职业院校,竟开设有甲骨文、古代针灸、阴阳五行养生学、武术、《周易》风水学、水浒传人物形象解析等等人文课程,以及大量非遗项目技艺传承课程。学院共开设22门优秀传统文化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充分选择。

  

  学院不仅在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广泛设置传统文化课程,而且在专业教材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翻开校本教材《会计专业文化》,我们发现,其中溯本追源,讲到夏朝为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已经开启了奴隶制国家财计的先河,算盘自从上古被发明之日起,用了几千年至今仍是财会利器。以及会计专业的职业准则就是祖先制定的诚信、守则、缜密、善管原则。校本教材《建筑工程装潢设计》,让学生通过古代建筑中体会先民“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的精神,建筑不应是冷冰冰的建材堆积,而是会说话有温度有故事的空间……这类理念与实例在学院编写的11大类《专业文化与职业规范》系列教材所在多有。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专业培养中注入“君子人格”等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现代专业与传统文化相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打造非遗基地 培养现代传人

  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发展基地,占地5000平米,分为四层楼。以“文化济宁”为主线,分水之韵、儒之源、匠之魂和墨之香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包括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碑刻文化、工匠文化、传统书画、陶艺设计,白酒酿造、民俗民艺等具有济宁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

  

  馆内设置21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和技艺馆,特聘全国知名的济宁籍名师名家和非遗传承人进驻学校成立工作室带徒授艺创作研究;并采用广泛推动+重点培养的方式进行非遗技艺传承实践,打造“体验式”传统技艺学习平台,普及传统技艺认知,创建“非遗大师+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名师寻“高徒”,搭建传统技艺传承新平台。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课程,每学期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建立学徒跟踪回访制度,在学徒结业后,组织技艺大师定期对学徒进行回访考核,指导学员们开设工作室、开发新产品,鼓励、支持学员参加省内外交易会、博览会和各类非遗宣传活动。

  

  

  让校园述说文化故事

  近年来随着校园建设的不断提档升级,为让全社会了解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充分领略具有60余年历史的学院发展历程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济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以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校的重要战略举措,并非遗展示与传承其作为提升学校品味,传播工匠文化,开展社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2017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天工园景区”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山东省首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大学校园。

  

  校园整体布局呈现为“国”字,设计细节上更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分别建设有和谐广场、和合雕塑,日晷广场、追日系统。学院党委书记许可同志是文史专家、同济大学环境设计学博士,他的设计理念就是希望学生在林荫树下,大学湖畔,感受园林设计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述说文明的故事。正是在学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在传统文化教育润物无声的浸润中,全院师生同舟共济以校为家,每个人甘愿做校园中的一棵树一块砖,为学院建设添砖加瓦增添一抹绿色,蔚然大观。

  由“追随”到“引领”,

  传统文化教育 “圈粉”海内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11年教育部思政司社科研究中心在学院召开“全国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向全国高校推广学院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经验。2016年和201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全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典型案例向世界推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教育已成为学院文化育人走出校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学院每年举办国外留学生来华“校园孔孟文化节”,在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合作高校开设“孔子课堂”,举办职业教育国际高峰会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鲁班精工学院”。

  来自美国春田市、韩国建阳大学、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新疆喀什教育代表团等国内外的30余所高等院校来学院参观,吸引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近200名留学生。在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学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和武术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每学期不少于36个学时,每门2个学分。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组织留学生参观三孔、孟府孟庙、鲁班故里、尼山书院、水泊梁山等文化景区。在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为留学生举办剪纸、中国结、篆刻、泥塑、茶艺、成语接龙绕口令等培训班。

  

  开拓进取十年磨剑,厚积薄发一朝扬名。

  学院作为“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向全省高职院校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2017年学院受邀在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上作题为《构建工匠文化“四梁八柱”育人体系》的主旨发言,并荣获“工匠文化体系建设金奖”。2017年初,学院被省文化厅评定为“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全省仅有10家,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高校,济宁市唯一一家。创意集市主要致力于开发文化资源,吸引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参与文化创意事业,着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创新,创造性转换,以孵化出一批文化创意企业,生产具有国际文化生产竞争力的优质文化产品。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优势资源,继续完善做强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继续开展有关传承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成立“孔子职业教育国际研究院”,打造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组织学院精干力量,与中国孔子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学术价值重大的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发挥高校引领作用,提升服务社会质量;通过组织研学旅游、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学院艺术团进社区、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学院基地的建设成果,结合传统节日,在高校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以及中小学之间组织系列交流活动。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文化传承,创造永恒”,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本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信念,培养新时代具有君子人格的大国工匠。采取各种教育手段,让广大同学能积极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中来,勇于创新,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优秀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榜样的力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召开2017-2018学年度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下一篇:桂学研究带头人——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大雷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