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脱贫难题夯致富之基 吉林建筑大学精准扶贫走笔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12
手机版

  

  

  规划多元化“造血式”产业项目,打造勇石校地品牌——破解贫困村产业薄弱带动无力的难题

  秋日的勇成村,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之中,一排排造型统一的朝鲜族民居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静谧、安宁。村路两旁的果树上,挂着成熟的李子、海棠,与结满红红果实的枸杞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

  记者来到勇成村的时候,本该享受暑假生活的吉林建筑大学的脱贫帮扶驻村工作队成员们正在忙碌着。

  “包保勇成村和石井村后,学校就制定了工作方案。近两年来,我们积极规划和实施‘三条主线’扶贫工程,即以多元化的‘造血式’产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以乡村勇石校地品牌建设带动脱贫攻坚,以学科优势促进脱贫攻坚等重点项目进行特色扶贫。”吉林建筑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军告诉记者。

  包保之初,吉林建筑大学就成立了党政一把手带头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周佳、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林铓两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分别任勇成村和石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并由10名学校中青年优秀干部组成脱贫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采取轮流驻村和阶段驻村的方式加强驻村帮扶力量。

  周佳和林铓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他们发现两个村子都有大型种植农场,土地集约情况比较好,但由于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较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针对这个情况,经过反复论证,2016年初,学校决定投入200万元,购入12台农机,成立了勇石校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成立了,可是村民手里没钱呀,没办法入股啊。”这又是摆在吉林建筑大学产业扶贫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学校的动员下,全校的教职员工行动起来了,一份份爱心涌动,一笔笔捐款汇集,勇成村和石井村183户贫困户每户500元股金得到了解决。不掏一分钱就入股了农机合作社,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农机合作社自2016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17年底,纯收入37万元,其中22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万元为两个村全部的贫困人口缴纳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养老保险。

  为了破解产业项目单一的问题,吉林建筑大学又把目光投向了两个贫困村的传统优势种植业——苹果梨上。2017年11月,学校注入资金8万元成立了勇石校地果树种植合作社。

  “以前我自己种1000棵苹果梨树,苦于没有销路,就将果树承包出去了,租金一年也只有1万元。”勇石校地果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黄菅洙对记者说。后来,由于利润少,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他不得不放弃了果树种植。自从学校包保之后,不仅投入资金成立了合作社,还帮着牵线搭桥,成功与某大型超市签订了供货合同,学校教职工也帮忙订购和宣传,勇成苹果梨一下子“火了”,黄菅洙也再次燃起了做强事业的激情。

  为了提高苹果梨的附加值,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组建大学生项目团队注册“勇石校地”苹果梨品牌,打造品牌标识、商标、包装等,通过“品牌+高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当年,苹果梨产业实现纯收入10万元。

  2017年,勇成村的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7.5万元增加到24.2万元,石井村的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14万元增加到25万元。两个村的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1150元,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扩大黄牛养殖总量,成立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入社会资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朝鲜族民居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民宿旅游项目……勇成村和石井村的未来规划渐渐清晰。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教育强民,实施乡村义诊计划——破解贫困村“扶智”和医疗难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课题”中,吉林建筑大学把教育科技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把课堂搬到农村去!”两年来,勇成村和石井村成了学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驻村创业,既可以将新知识、新技能传播给农民,又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问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也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将村民的土特产品、民族食品等在网上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品牌经营,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学校在积极推进包保村脱贫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扶贫工作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延伸。2016年12月,学校与龙井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以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依托,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在人才、科研、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包保村所在地龙井市东盛涌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为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村”。

  此外,针对两个村医疗技术落后、群众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吉林建筑大学还实施了乡村义诊计划,设立了专项医疗扶贫基金,用于医疗与卫生帮扶项目。

  2017年10月27日,学校聘请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位专家教授,由学校党委领导及学校扶贫工作队共同组织策划了送医下乡为两村全体村民开展免费义诊赠药活动。

  “真的是感谢学校啊,不仅免费送药,每年还给1000多元钱分红,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今年79岁的贫困户韩宝培一个人生活,自从吉林建筑大学包保以后,她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只要是村民的事,再难,学校也会帮我们解决。”村干部姜东哲说。

  帮扶无死角。目前,勇成村在村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水费、取暖物资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每年年末村民都能收到村里发放的米、面、油,村民家里的大事小情样样有人管,形成了有困难村干部必到、必解决的良好干群关系。

  从贫困、落后,到美丽、魅力。吉林建筑大学通过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努力,勇成、石井两个村都建设了标准化的村级组织服务站、文化广场、卫生计生室和能安全饮用的自来水。路灯、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覆盖,道路、水利电网、厕所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2016年10月,勇成村被评为延边州魅力乡村。

  脱贫攻坚的“考卷”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答案却是唯一的。一个个产业项目开花结果,村集体收入的不断提高,村容村貌的持续改善,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往经济落后的“边境村”,如今正在蝶变。(记者赵广欣 王雨)

上一篇:集美大学首批博士毕业了 校长李清彪为毕业生拨穗
下一篇:西南财经大学学生骨干赴新加坡开展“一带一路”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