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为什么说独立思考很重要?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2
手机版

温柔学姐: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真的很重要。

▲▲ ▲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倾向于人云亦云、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向别人寻求答案。

也许他们真的懂很多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另一种人: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看问题独到深刻、遇到问题会向自己要答案。

同样是判断问题,在 “吃包子还是油条”、“豆腐脑要甜的还是咸的?” 这种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少有人会盲从别人的意见。

但是,对于 “中医究竟有没有用?”、“网络科普可不可信?” 这一类问题,很多人的观点都只是道听途说后的人云亦云。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对于前者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对于后者却没有了呢?

答案很简单:不够了解。

有句谚语是: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也听过、见过,所以至少会有所了解。

思考问题也是一样,需要多经历、多倾听、多看见、多思考。也许第一次遇到时会吃亏上当,但随着经验的累积,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达到 “见多识广” 的境界。

行万里路之外,读万卷书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有些人即便是在读书这件事儿上也做不到独立思考。他们整天追着别人索要书单、一味追求干货、每年定下快速阅读几十本书的目标。

然而,问题在于:

读完了几十本书之后,真的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吗?

有人说,我读的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这些知识都埋藏在心里,需要用的时候就能够自动显现。

我觉得,这种特征描述更符合扫描仪和打印机吧?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讨论的并不是读了多少本书、拿到了哪位大师的书单,而是通过读书这件事儿引发了多少思考。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缺乏独立思考。简单来说,这是由于内、外因两个因素造成的。

先说外因,也就是大环境影响。

媒体诱导

互联网时代,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难免要写出一些偏激、夸张的报导。

比方说 2015 年发生的 “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先放出女司机被打的视频,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义愤填膺,赚一波关注。然后又放出行车记录仪的录像,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再吸引一波眼球。

舆论风向不断反转,我们究竟该信谁?

信息趋同

主流媒体或大 V 的关注点基本都集中在仅有的几个热点,这会造成看似信息爆炸,实际上都说的是同一件事儿的窘境。

再加上大众会通过转发等手段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单方面倒向某个观点。从心理原因分析,这是因为人们会为了寻求 “认同感” 与 “安全感” 而放弃独立思考,选择跟随大众。

说回内因,则是由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所认可的 “真相”。

打个比方,在我们看完一篇减肥成功的励志文之后,可能会发出如下几种感叹:

“这个人好有毅力!我也想减肥!”

“他好厉害,可是好辛苦哦!”

“他这么累有什么意义?人生难道不应该顺其自然吗?”

“这哪里算励志?我上我也行!”

“原来减肥要牺牲这么多人生乐趣,不减也罢!”

这些评论中有人表示赞叹、有人表示否定、有人显示轻蔑、有人收获安慰。

这些评论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我们在信息海洋中徜徉时,会下意识将自己代入其中进行比较。

可是这些信息本身是否真实呢?

没有人会在意。

其实,当我们开始注意到独立思考这件事儿的时候,独立思考的 “意识” 就已经觉醒了。下一步,就是提高独立思考的质量,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里有三个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思考式阅读

相对来说,读书永远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一是因为作者通常会再三修改,二是由于书中的内容更加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读书也要搭配思考。因为未经思考就吸收的知识,远不如独立思考后得出的想法实用。

如果把大脑比作图书馆,读书量就相当于藏书,而思考就可以看作是对藏书的整理。杂乱无章的大型图书馆,实用性自然远不如井然有序的小图书馆。

有的书会帮我们完善知识体系,有的书会帮我们在不同领域间建立新的连接,有的书还可能会提供一个新的关注视角。总的来说,读书就是将书中的知识与我们自身的经验碰撞、融合,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在阅读中,我们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

不要在无意识中只顾寻找符合我们当前价值观的内容。

这种阅读只不过是寻找认同感、满足心中的期待而已,对于培养逻辑、论证思考等方面毫无帮助。

理性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见识。如果只为消遣,真不如看综艺节目有趣。

质疑式分析

首先,不盲目轻信。

判断一条信息之前,请务必找到消息来源,因为可靠的来源会带来更客观的信息。

媒体的信息都带有相当的目的性。微博、公众号上的段子朗朗上口、读来畅快淋漓,但真实性与可靠性却难以判断。信哪些?信多少?这些问题都要在思考过后进行判断。

比方说,我们都认为转发信息与获取 Q 币之间没什么关系。但突然有人冒出来说:转发这条信息可以获得 50Q 币。这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怀疑最初的判断,即 “转发信息与获取 Q 币之间没关系”,而是应该判断消息的来源,以及 “转发信息” 与 “获得 Q 币” 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没有,那么这个人散发的消息就是假的,继续保持原来的判断。若发现这种说法是真的,那就转变思想,接受最新的事实变化。

未知的不一定错,已知的也不一定对。

其次,整合可用信息。

比方说,我最近在租房,有人说 A 中介不错,也有人说 A 中介很糟糕;有人说 B 中介挺好,也有人说 B 中介特别差。明明是同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不同的甚至于矛盾的答案,这时候我该相信哪一个呢?

我建议一个都不要信。还记得 “小马过河” 的故事吗?这条河深不深不是由别人判断的,而应该由你自己判断。

别人提供的建议都只是参考,最后可以针对每一点深入思考,为什么他们会给出这样的判断?他们的判断是不是客观?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最后,独立得出结论。

如果你能够把外界的信息与自己的观点放在同等位置处理,就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做出决定,也只有你才是最了解自身情况的人。因为:

每一个人经过思考后做出的选择,都是当下对 TA 来说的最优解。

规避独立的误区

真正的独立思考应该是不断寻求真理的思考,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上无关对错的臆想。

有人质疑自己时,不应把 “独立思考” 当做逃避的借口,应是关注对方质疑的原因、具体观点等。

所谓 “独立”,并不是 “独自”,闭门造车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忽视他人意见、拒绝别人指导、无论对错的 “独立” 都是耍流氓。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只停留在知道,是永远做不到的。

新闻说什么就听什么,媒体报道什么就信什么,周围人对事情一致的看法也只会表示赞同,这不是合群,更不是独立思考,只是单纯的人云亦云。

当你跳出这种困境,就会发现前方的目标更加清晰,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

最后,有一句话送给大家: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包括这句话。

如果选择相信,请自己掌握度。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马云的微博,他有 2162 万的粉丝,关注却只有 1,为什么?

请独立思考。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愿我们都能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一句话,一张图

上一篇:尼亚加拉学院与圣玛丽大学哪个好
下一篇:我省搭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平台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