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為技能人才打造夢想平台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12
手机版

  在新時代,寧夏需要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更需要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助力寧夏的開放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經過多個學校合並、重組的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正闊步邁向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在14年的辦學歷程中,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寧夏職業技術教育隊伍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春華秋實:從黑板“畫”實驗到動手做試驗

  隸屬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的寧夏農業學校化學分析實驗室,各類實驗器材一應俱全,教師范為群正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分析。

  “你看這個顏色多漂亮,比剛才好多了。”她說。

  “現在的實驗條件和我剛當教師時是天壤之別,我們以前可是在黑板上‘種田養牛做實驗’。”范為群感慨。

  1977年,范為群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一批考生考入寧夏大學化學系,1982年進入寧夏農業學校當老師。

  <p>  化學課上,范為群(左一)正在指導學生做實驗。40載光陰轉瞬即逝,已屆退休的范為群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p>

  化學課上,范為群(左一)正在指導學生做實驗。40載光陰轉瞬即逝,已屆退休的范為群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

  回首近40年的執教生涯,她最有感觸的是自己的課程從黑板上轉移到真正的實驗室,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今非昔比。

  上世紀80年代,范為群講化學分析課時要將試管、燒杯等教學用品畫在黑板上,隨后口述化學過程,讓學生通過想象理解實驗結果。

  “那時候硬件條件差,課桌椅子搖搖晃晃的,隻有一間教室,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學習熱情高漲。”范為群說。

  和她有相同感受的還有1985年從西北政法學院畢業到電大任教的寧夏電大法學教研室主任陳永忠。

  “那時教學環境很簡陋,但學生的求知欲極強。我的學生裡有奶奶級別的,還有下班帶著孩子來上課的。”陳永忠回憶。

  他稱那時為“激情燃燒的教學時代”,到各縣講課時,經常是屋裡屋外都站滿了學生。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寧夏農業學校和寧夏電大的硬件條件實現了質的跨越。

  2002年經自治區政府批准設立,由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原寧夏重工業職工大學、寧夏職工科技學院和寧夏機械技工學校合並組建學校,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寧夏職業技術學院。2005年后,寧夏農業學校、寧夏輕工學校、寧夏農墾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先后並入。

  目前學校承擔著高職教育、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職教育、成人學歷教育、技工教育和繼續教育等辦學任務。

  產教融合:創新辦學機制

  工業工程學院實訓車間窗明幾淨,自流平地面區域劃分明顯,整潔干淨。

  每當走進車間,機器人、數控機床、儀表盤都深深吸引著王浩楠的目光,“我從小就對拆裝機械裝置感興趣,我們車間的設備很先進。”

  理論實踐老師李振威見証了實訓車間從“傻大黑粗”到“低噪整潔”的巨變。

  他指著正在運行的幾台機械手臂向記者介紹,以前以通用機床為主,車床生產出來的產品誤差很大,車間也很簡陋。現在我們正在適應智能化的生產,誤差率極低,我們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實現人機對話。

  在這裡,降低了人對機械操作能力,卻對學生通盤思考問題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供了無縫對接的平台。

  “畢業生被一搶而空,甚至還要提前預定,都是神華寧煤、共享集團、小巨人等區內有實力的現代化企業。”說起學生畢業的工作單位,李振威很是自豪。

  工業工程學院學校的變化是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的縮影。近年來,學校以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為契機,全力推進產教融合,先后設立了寧夏中藥材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家畜繁育技術創新中心、寧夏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健康教育管理中心。

  與學校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企事業單位共有320家,合作領域覆蓋了學校所有專業。與寧夏如意科技時尚有限公司、賀蘭電商園、銀川IBI育成中心等企業、產業園聯合辦學,創新辦學機制,協同實現應用技術研發成果的轉化,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工匠智造:為區域發展蓄力儲才

  2009年,荊鑫從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時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以教師的身份重返校園。如今,他是王浩楠的老師,“得知荊鑫老師是我們的師兄時,既驚訝又佩服,他是我們的榜樣。”王浩楠說。

  荊鑫在校學習期間先后三次代表寧夏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並榮獲佳績。

  畢業后他進入銀川大河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從事零件加工和工藝安排等一線工作,工作后依然保持著愛學肯鑽的習慣,一直沒有鬆懈。

  2010年、2012年他被授予“自治區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同年還考取“自治區級考評員”擔任技能鑒定考評工作,並獲得數控銑工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2014年,荊鑫通過公開競聘入職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擔任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現在學院實驗實訓中心擔任數控銑、數控車實訓教師一職,並多次參與學校實訓教材的編制和審查工作。

  2016年,他帶領所在團隊成功申報成功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荊鑫的“逆襲”之路詮釋著技能成才、技能致富的現代教育選擇。“靠自己的技術能夠在社會立足,隻要肯鑽研。”荊鑫說。

  在他印象中,前些年,學生入校時普遍情緒消極,大都認為自己是高考落榜生,被“淘汰”到這裡的。“這幾年大家都看到了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技術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大國制造、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慢慢影響著家長和學生對職業教育的看法。”荊鑫說。

  近年來,學院師生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屢獲殊榮,2011-2017年,獲得國際賽事獎項1個、國家賽事獎項39個、行業賽事獎項31個、自治區賽事獎項358個。率先實現了自治區職業教育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和國際賽事一等獎“零”的突破。(記者  張 賀  王 鼎 /文圖)

上一篇:宁夏大学举办2019届毕业生“双选”洽谈会
下一篇:西南财大食堂好洋气 土豆做成50多种菜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