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处吾乡 | 煨酒忽忆安大岁月(一百一十三)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12
手机版

  原标题:心安处吾乡 | 煨酒忽忆安大岁月(一百一十三)

  “心安处吾乡”专栏,分享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韩秀桃校友。

  韩秀桃

  1990届校友:

  法学院法律系优秀学子

  讲座 社团 辩论赛

  ——我的大学记忆

  1986年9月,我从凤阳农村走进安徽大学,懵懵懂懂又无限憧憬。光阴荏苒,转瞬已三十二年。前十八年在学校读书、工作、生活,身处之中,没有觉得对母校那般依恋。2004年举家迁居京城后,反而是梦回萦绕。

  每次回合肥,总是要抽时间到校园里走走转转,寻找着大学时光,回味着青春记忆。大学四年,无疑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回首那岁月,如历历在目、悠悠在心。现在想来,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有三件事记忆最深,对我日后成长非常重要。

  一

  听讲座

  大学是学术殿堂,学术讲座犹如殿堂之上的颗颗明珠,烘托着一个大学的学术氛围,满足了年轻人的求知欲,点亮了大学生们青春的心。刚刚进入大学,一切都那么新鲜。每天各式各样的讲座,贴满了学校的广告栏。

  母校属于综合性大学,文理工经法俱全。从303楼到204楼,从二食堂到三食堂,端着饭缸子在广告栏找寻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从管理系段华洽老师论“如何做好社会调查”,到苏联研究所哈余灿教授主讲“乌克兰归来一席谈”,还有经济学院滕茂桐老先生道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以及与母校一路之隔的中国科大化学教授的文化反思讲座等等。主题不一,但传授知识、学术感悟、人生哲理贯穿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极大地拓展了听者的知识视野。

  

  大学毕业后,听讲座也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也是我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士期间,周边高校讲座也很多,只要感兴趣,无论是北大的法学专业讲座,还是北邮的通信技术讲座,总会去听听,而且总会是收获满满。

  博士毕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当时我已经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我们几个师兄弟发起了法律文化论坛,定期组织讲座,大家轮流主讲、相互点评,既提高自身研究能力,也影响着更多的年轻后学。

  离开母校后,我记得两次回学校做讲座。一次是2008年,校团委主办的,许继荣老师主持,面向全体学生。讲座结束后,收到一份特殊礼物——1993年我在校团委工作时编辑的《安大青年》创刊号,还是油印的小报,异常珍贵。

  另一次是2012年,法学院主办的,程雁雷老师主持,我在讲座中把母校的法学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向法学院学生做了一次学术史的代际分析。两次讲座,话题很小众,听者也不多,却把我带回了大学时光,权且是对母校的一种知识回报。

  二

  入社团

  社团是大学的标配,是青春生活的必备品,更是大学时光的助推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思想活跃,各种思潮激荡。与之相伴的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当时安大的社团很多,也很活跃。我参加了社会学社、武术协会、大学生通讯社、法学社和围棋协会,每天早晚习武锻炼几乎没有中断,而用力最多的当属参加社会学社的活动。后来我担任了社长,算是达到社团生涯的“顶峰”。

  在社团里,最大的好处是跳出了本专业的交往圈,可以与不同系科同学相识相处,大家一起共事、相互学习,把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发挥极致,属于大学期间的另一种成长。

  

  我的前任是经济系84级学长,他建议我每天早上背英语单词的同时,可以读读《安徽日报》的评论,以纠正我的凤阳话口音。我的副社长则是经济系86级的,管理财务井井有条,讲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一直是我敬佩和学习的对象。

  大学四年,我一直担任小组长。社长的“民间身份”与小组长的“官方身份”不同,从通知社团成员开会,到写海报、贴通知、组织活动,让我意识到协商与沟通的价值,体会到如何尊重差异,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还有与“官方”不一样的工作推进模式等等。

  这种体验,对于我参加工作后做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秘书长,以及担任北京市博士后联席会秘书长,乃至我现在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都十分受用。

  三

  辩论赛

  辩论是一种集知识比拼、思维跟进、视野引领和语言表达、说理技能的综合性活动。特别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与水平,既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人的重要名片。大学四年对我最大的考验是参加辩论赛,最大的提升也是通过参加辩论赛得到的。

  安大法律系辩论人才辈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我们86级的雷震、高尚。雷震同学身材不高,底气却很足,声如洪钟的发言与辩驳在比赛中独具杀伤力,最佳辩手每每不会旁落。

  高尚同学才情与文思兼具,小女子可抵千万军,把知识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在高手如云的校辩论队,他俩是绝对的主力,我只是个陪练,但经受的历练与学到的知识、技能是一样的。

  

  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后,组织辩论赛是我最擅长的,也是最经常组织的活动。从拟定辩题到主持赛事,从邀请评委到安排场地,倾情地投入到每一件事中。从理西楼109到文东楼401,从主持人到评判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辩论赛中。

  在主持辩论赛时,我也闹过“天高凭鱼跃”的笑话,还有因学生太多而站在桌子上被时任教务处长的黄德宽教授严厉批评。但结果是我的凤阳话口音逐渐消失,各种场合也都敢于表达,驾驭语言能力明显提升。

  

  正是获益于辩论赛的价值,在法律系团总支工作时,我对法律系学生提出了“三铁”标准,即铁笔、铁腿、铁嘴,说白了就是能写、能说、能干。

  后来到校团委工作,为了把辩论赛定期举办下去,与同事一起提出和谋划“纵横杯”这一校园辩论赛品牌,沿用至今应该是第25届了。我作为领队,还带着校辩论队征战全省大学生辩论赛,大家一起查资料、写辩词、对垒演练,与不同系科的优秀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至今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人生长河中,大学时光无疑是厚植基础的关键阶段。四年虽短,却影响一生。从十八岁上大学,到现如今的知天命之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知识滋养了我的成长,是不断学习让我跨越了人生路上一个个障碍。

  感恩母校!祝福母校!

  文字 | 来源于校友韩秀桃

  摄影 | 唐程

  排版 | 殳东

  审核 | 欧嘉惠

  封面图、尾图 | 王昊伟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18北京林业大学招生简章正式公布
下一篇:2019广西南宁师范大学招聘博士公告【招255人】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