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回望长沙临时大学:抗战离乱,弦歌不辍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2
手机版

回望长沙临时大学:抗战离乱,弦歌不辍

陈新

春天的中南大学校园里,秀美静谧。

3月8日,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穿过中南大学校本部清凉的林荫大道,两座不甚高大的三层红墙小楼映入眼帘,这便是当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的教学楼——“民主楼”和“和平楼”。

这两栋楼现在分别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背着包从楼前匆匆走过,紧张忙碌着。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在庐山开会讨论中国抗战时局,为了保存中华文明血脉,维系中国的人才培养,教育部决定将清华、南开、北大这三所大学南迁长沙,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其中,在位于长沙的左家垅建造了“民主楼”和“和平楼”两栋楼,作为清华大学教学楼,该名号沿用至今。

在长沙,三所大学临时拼凑而成,条件恶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轰炸,师生冒着生命危险上课。但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

这两栋楼位于中南大学校本部中段,升华大道北侧,始建于1937年,是中南大学现存最早的校舍。

楼栋呈工字形,前长后短,中间走廊联接。座北朝南,砖混结构,筒瓦铺盖,红色外墙,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秀丽典雅,又有现代的美观大方。

“民主楼”与“和平楼”是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见证,也是长沙近代历史的见证。

1937年8月底,国内局势进一步恶化。8月2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给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发出公函称:“奉部长密谕:指定张委员伯苓、梅委员贻琦、蒋委员梦麟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杨委员振声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秘书主任。”梅贻琦接信后,立即赴长沙做筹备工作。9月10日,教育部以16696号令正式宣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迁湖南长沙,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9月13日,筹委会在长沙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校舍、经费、组织分工等事项。

长沙临时大学选址在岳麓山下的韭菜园圣经学院。不过,圣经学院只能供学校办公和法商学院教学。理学院大部分是借用湘雅医学院的校舍,文学院则前往南岳衡山的衡山书院。工学院因没有实验器材,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除土木工程系外,学校只得将机械工程系的航空班转送江西南昌的航空机械学院寄读;化学工程系转送重庆大学寄读;电机工程系与湖南大学共同开课

根据中南大学档案史料载,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原国立清华大学南迁办学,并准备将农学院办在长沙。当时,从学校的财政拨款中抽出一部分基建费,选址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南麓的左家垅,建造了两栋教学楼(即“民主楼”、“和平楼”)和两栋学生宿舍(尚存一栋,即现在的学生一舍)。

(二)

我查阅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培云所著的《黄培云口述自传》一书,了解到,当时,学生们从全国各地云集长沙,一路上交通阻隔、忍饥挨饿、倍尝辛苦。1937年,正在上海家中度暑假的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黄培云接到通知:新学期在长沙报到。这一年年9月,黄培云以及清华、南开、北大1600多名师生从各地陆续赶到长沙。

当时,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琇等一批中国顶尖教授群英荟萃。

因清华修建的“民主楼”和“和平楼”校舍尚未完工,校舍不够,黄培云和二哥培熙在附近租住民房,无床,铺层稻草,席地而睡。1937年11月1日,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也因定为西南联大校庆日而名垂史册。

在长沙,条件艰苦,但师生依然苦中作乐。蒋梦麟在《西潮》中提到:“湘江里最多的是鱼、虾、鳝、鳗和甲鱼,省内所产橘子和柿子鲜红艳丽。贫富咸宜的豆腐洁白匀净如浓缩的牛奶。唯一的缺点是湿气太重,一年之中雨天和阴天远较晴天为多。”

不料,侵略者的铁蹄越逼越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武汉失守,长沙告急。

1938年4月,由于日寇野蛮轰炸长沙,刚竣工不久的清华校舍未能幸免。“民主楼”屋顶被炸裂,四栋楼房外墙被敌机机枪扫射,弹痕累累,学生宿舍仅存残墙破壁。

根据报道,1987年,离民主楼大约100米的地方,共挖掘出3枚未引爆炸弹和若干枚迫击炮弹,其中2枚炸弹和迫击炮弹当即由长沙市消防安全部门拖走,留下一枚经过安全处理后,作为中南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教材。

1938年2月,长沙临大分三路长途艰难跋涉,远退云南昆明,正是“暂住衡山湘水,又成离别”。1938年4月2日,教育部改长沙临时大学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上一篇:全国两会 | 陈宝生谈高校引进人才:不要搞恶性竞争 不要恶意挖墙角
下一篇:【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昆曲《白罗衫》走进北京大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