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昆曲《白罗衫》走进北京大学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2
手机版

昨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座无虚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策划,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耗时三年创排的昆曲《白罗衫》在这里向观众呈现,并开启了全国名校巡演。对于这部被称作带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新版昆曲,现场2000多名观众抱以极大热情,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来阵阵掌声。

图说:《白罗衫》剧照 许培鸿摄

把青年唤回戏院

12年前,青春版《牡丹亭》曾走进北京大学连演三场,获得巨大反响。一场昆曲启蒙运动也自此走向全国,被认为打破了传统戏曲在年轻人中的清冷局面。北大一直有着悠久的昆曲传统,可算是中国最早接触昆曲,并施以昆曲教育的大学之一。从1918年吴梅应蔡元培之聘,以上海一中学教员之身份到北大教授“古乐曲”,到俞平伯先生在校园中致力于昆曲的传播。一个世纪中,这所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与昆曲的渊源不可谓不深,不远。

“如果说,青春版《牡丹亭》更适合吸引青年人来观看、喜爱昆曲,那么《白罗衫》可以说更进一步。”在演出结束后与现场观众的交流环节,白先勇对学生们说道,青年人应该对人性有一些严肃的思考,这样一出悲剧有利于他们学会惧畏和悲悯,希望这部另类的“人文昆曲”,能够唤起更多年轻人的思考,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昆曲,走近传统文化!

图说:《白罗衫》剧照 许培鸿摄

一出真正的悲剧

“常常有人问我,你们总是做浪漫爱情,昆曲还有没有别的?《白罗衫》就不是爱情戏,但并未脱离昆曲的情与美,而是情与法的考验,展示的是人性的冲突,有着一种古希腊悲剧的重量。”白先勇坦言,虽然《白罗衫》的名气远不及《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玉簪记》等昆曲名剧,但这部为清代无名氏所作,讲述因果相报的大戏其实呈现的是昆曲的另一种样貌。“这样一出戏,是一出真正的悲剧。”

演了半辈子巾生的昆曲名家岳美缇就是被这句“要做一部真正的悲剧”所打动。“《白罗衫》虽然在昆曲界很有名,也被全国很多剧种移植过,但在昆曲却只保留了《井遇》和《看状》两折,我也一直想排全本。三年前白先勇先生把这出戏交给我时,要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旦爱情戏转变为情感张力大的官生戏。”于是,三年的时间,岳美缇从经典折子的教授入手,在她看来,唯有先传承才能开始创作。

编剧张淑香对于《白罗衫》原著评价道:“这出戏的结局一如所有典型公案剧的程序,总是顺流直下,报仇雪恨的同时又庆团圆。这种千篇一律的结局,流为公式,永远是善恶二元对立,思维简单,无法深入探讨人性、人心、人情的多面复杂,大抵都是人物扁平,只有故事的外在躯干。”于是,她在自己对于人性信念的理解中,终于发现了《白罗衫》的另一片迥异景观,这便是其中真正的悲剧性因子。新版《白罗衫》的主题转而定调在父与子、命运、人性、救赎、情与美的聚焦点,可谓别有意味,而这或许也正是昆曲之趣。

图说:《白罗衫》剧照 许培鸿摄

让观众潸然泪下

新版《白罗衫》舞台和布景都相对简单,一桌二椅、立柱匾额、幕布演出,人物服制,这些最传统的昆曲标志。而现场观众也从看单纯的故事至《看状》《堂审》二折直抵内心,达到情感上的高潮,演员们细腻真切的表演,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饰演徐继祖是俞玖林从小生向官生的第一次转折。“这个角色内心变化的剧烈与丰富,尤其是面对真相左右为难又无可奈何的状态,非常有挑战性。”官生一般在台上都是中规中矩、不通人情的,俞玖林则在扎实的功底基础上,赋予了徐继祖灵气。例如在昨晚的演出中,《井遇》马鞭一扬“嗖”的一阵风就已经下了台阶亮相,中、快、慢步穿插变换,干净清楚,非常好看。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上一篇:[长沙] 回望长沙临时大学:抗战离乱,弦歌不辍
下一篇:俞敏洪:大学生创业要谨慎 工作五六年之后也不晚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