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多俊彥,民族团结写华章 ——吉首大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12
手机版

  近日,国家民委公示“2018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候选名单”,吉首大学入选。成立于1958年的吉首大学,是武陵山片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首大学肩负起培养人才传播文明的使命,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肩负起民族团结进步的重任,创建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民族团结是吉首大学不变的使命

  吉首大学是湖南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和教育援藏援疆项目实施办公室单位,有来自43个民族的6900名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37%,其中新疆籍学生近700人、西藏籍学生近300人。针对学生民族成份多、数量多、生源广的特点,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将办学使命与民族团结高度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建立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工部,成员由具有民族教育管理经验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专门选聘了3名优秀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留校工作;各二级学院实行以“学院为主导、学生工作办公室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的三级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长远规划和创建方案,建立“党委领导、部门组织、基层创建、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健全检查考核、条件保障、激励表彰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好课堂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开设了民族知识等十余门通识选修课。实行各民族学生混合编排班级、混合安排寝室、混合开展活动“三个混合”,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定期组织开展评选全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彰,各民族大团结蔚然成风。学校先后3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5月29日,学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颁奖晚会,再次将校园民族团结氛围推向高潮。

  尊重差异,同心共筑温情校园

  各民族多元一体,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学生共学共乐,是吉首大学的一大优势。吉首大学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努力建设温情校园。学校研究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教育与考评体系,出台了《吉首大学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原则意见》《关于新疆、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修业的有关规定》等管理制度,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和基础教育的差异性,创造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12345”工作模式。

  学校专门设置少数民族学生事务办公室,配备少数民族教师,突出“五项关怀”,为学生提供温情关怀。在思想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中,增强“五个认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热情。2011年以来,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推优入党人数占比从最初的22.3%增加到30.7%,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从20.1%增加到24%。近5年,6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生活上,以“理解、尊重、关心”为基础,通过“严、细、爱”的方式关怀学生。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定期开展节日慰问、困难问需、家访问情等关爱活动。通过发放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补助金、设置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等举措,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学习上,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底子扎实等问题,自编校本教材,因材施教,并组织以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为主体的“一对一”帮扶队伍,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效果;在心理上,针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适应环境慢,融入内地学生群体慢等特点,开设“大学生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系列专题讲座,对民族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很好效果;在就业上,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利用本民族资源创业,在政策、场地、经费上予以支持。先后培育出“互联网+”民族特色食品电商、风味奶茶店、民族体育文化公司、民族文化创意影视传媒、民族餐馆等一批创业项目。

  让每个民族的学生都有机会出彩

  吉首大学对每个民族的学生都悉心呵护,让每个民族的学生都有机会在校园、在人生的道路上出彩。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武陵山腹地、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域民族文化底深厚的优势,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拓宽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途径;学校打造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吉首大学校史馆等6个文化场馆构成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给予学生全方位民族文化的熏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开展了“孝心大学生”“校园之星”“芙蓉学子”“青春榜样面对面”等一系列典型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就在身边”事迹报告会,激励各民族学生奋发成才,先后涌现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本?拉力,“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洛松尼扎、田晶晶、殷沙漫、石静咏诗,“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阿布力克木,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库都力克,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获得者贡觉土旦,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新疆分赛区冠军塔勒达吾……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撒向远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

  过去,吉首大学是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办学60年来,为民族地区先后培养全日制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余万人,继续教育累计为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数十万急需的实用人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共培养近2万学生,湖南教育援疆重点项目已培训12期373名双语骨干教师,为西部计划项目选拔240名志愿者(少数民族117人)到基层服务;是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库”。学校发挥各类科研平台功能,80%以上的科研课题是立足服务于大湘西地区和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策划并主创的大型文艺节目《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持研发的猕猴桃、杜仲等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农民脱贫致富。主持完成的湘西特色矿产品与金属材料加工等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300亿元。

  今天,吉首大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学校抓住重要节点,开展

  “红五月”系列活动、革命红色电影展播、“国旗下话成长”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征文演讲等文化活动。依托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社团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阵地平台,组织各民族学生学习党的政策知识,构建校、院、社团三位一体的青马工程培训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问道”和“立人读书沙龙”被列为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学校连续多年组织万名师生,深入武陵山区腹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专家调研、关爱特殊人群、文化传承与保护、精准扶贫、教育帮扶、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服务、生态保护服务、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两次被团中央评为“镜头中的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组织单位,七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在读硕士研究生殷沙漫,5年支教20多所小学,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300小时,组织公益活动达100多次,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其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评为“中国好人”。预科学院2014级“民考民”两年制预科学生阿依努尔·艾代吐力,利用暑假时间在家乡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乡免费办起了临时汉语培训学校,每天累计授课八九个小时。阿依努尔说:“如果学有所成,回馈家乡、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办学的初衷,那么这些为了知识孜孜好学的孩子便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透过他们,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加坚定我回报家乡的信念。”

  明天,吉首大学将不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担当,致力于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致力于民族团结创建,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撒向远方,撒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南工经管学院顺利承办生源基地校园开放日活动
下一篇:东华师生团队为国展中心打造新标识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