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为国家战略贡献“西电智慧” 西电人工智能学院:打造人才培养 和科技创新高地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04-23
手机版


优化营商环境

受访者供图

2017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IEEE Fellow焦李成教授和博士生孙其功指导的“随心渐动——渐冻人智能轮椅辅助系统”取得了团队组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优化营商环境

西电人工智能学院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实验室 记者 王赫 摄

700多项专利,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专利项目最多的高校;4000余名毕业生,培养人工智能人才高校之最……1990年,在IEEE Fellow、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焦李成教授倡导下,西电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17年11月成立了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经过三十年的积淀,西电人工智能学院在AI时代勇立潮头、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

建设一流人工智能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已成为国家战略之重点,而高校则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响应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于2017年11月2日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

事实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奋斗了三十载,有着长期、雄厚的积累。1990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交叉学科中心——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了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2005年获准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支持计划”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及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2007年,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三十年厚积薄发才结出人工智能学院这一光辉果实。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获批,开启了西电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之路,逐步确立起了“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让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始终。

本硕博一体化贯通的培养模式给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全方位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2008年,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迄今为止累计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涌现出被誉为“智能三剑客”的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少毅、“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金杰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孙其功;还有2015年CEC大数据优化竞赛第一名,创立了西安圈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明星,蒜泥互动CEO、科技自媒体MakerBeta创始人、蒜泥创客咖啡创始人谢雯雯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同时,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累计培养了研究生2000余名,在谷歌、亚马逊、苹果、英特尔、微软以及国内的BAT、京东、思必驰等众多人工智能公司中都有西电人工智能领域毕业生担当骨干。

西电十分注重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近年来有数百名人工智能领域的本硕博生出国交流学习,智能学科教学团队90%以上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西电培养了大批人才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国家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了“西电智慧”。

厚植产学研协同化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始终坚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产学合作离不开载体,更离不开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先后建立起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引智基地、“信息感知技术”国家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 3 个国家级平台;建有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 2011 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等 7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形成智能成像、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等 6 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还与惠普、华为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2个创新实验室。依托平台厚植产学研协同化人才培养,从应用项目开发、应用性学术竞赛、创新项目研究三个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开发当中去——实现“练中学”,让学生通过学术竞赛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实现“赛中学”,让学生主持创新项目研究、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研中学”。

在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种创新大赛中,西电人工智能学院学子亦屡获大奖,在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中,进入终审环节的6个作品中,三件是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领衔的团队所创作,分别荣获国家二等奖一项、国家三等奖两项;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中,进入终审环节的6个作品中,两件是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领衔的团队所创作,分别荣获国家一等奖一项、国家二等奖一项;张青富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王露平在2015年阿里巴巴举办的“淘宝穿衣搭配算法大赛”中荣获冠军;刘静教授指导的学生张宇瞳等开发的多智能体遗传大数据优化算法在2015年IEEE国际进化计算大会“大数据优化竞赛”中荣获第一名;石光明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立志获VCIP2016最佳论文奖;张向荣教授指导的惠通与吴建设教授指导的赵小文等组成的队伍“鲁班七号”夺得2017年京东JData算法大赛冠军;实验室研究生获得第八届、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团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师资队伍由IEEE Fellow、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焦李成教授带领,队伍中有多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等的获得者与入选者。这支队伍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近五年,这支队伍在人工智能领域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及教学成果一等奖,成功研制我国首套类脑 SAR 系统、基于面阵 CCD 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我国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首个 FPGA 深度学习系统等重大平台和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首批系统研究AI技术趋势的报告——《技术趋势2019:人工智能》,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十分亮眼,在深度学习专利的申请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居全球第二。

西电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面实现教学2.0,并向教学3.0迈进”的部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的学科优势,进一步确立“智能感知用”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多学科交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全融合、科技前沿与教学完全融合,培养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上一篇:学院笑话!!
下一篇: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院专业及口碑介绍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