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淦论人才: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2
手机版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冯大淦论人才: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作者 付强

“求学期间的几位恩师都是世界一流学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对人才的重视,(我)自己的成长深深受益于此。”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悉尼大学终身教授冯大淦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海外侨胞代表来到北京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冯大淦连日来感受颇多。“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中国政府处处为民的施政理念,同时也感受到国家对于人才的迫切渴求。”他说,这次回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内外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共同培养研究生、共享合作成果,建立共赢合作模式。

冯大淦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澳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1988年在美国博士毕业并短暂停留后,冯大淦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任职,2000年被任命为该校计算机系主任。在澳大利亚工作的20多年里,冯大淦及其团队共培养出300多位硕士和博士,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

“理想、责任、创新、沟通、感恩,这是我对每名学生的要求”。受他指导的多名回国留学生大放异彩,担任学院院长、教授屡见不鲜,还有很多人成为中国科研和高技术企业高管。

近年来,有“澳洲第一校”之称的悉尼大学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多所中国名校合作频繁、交流广泛,冯大淦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在1998年,悉尼大学时任校长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谈起近20年前的往事,冯大淦的语气仍充满感慨,“这样一所曾培养多位领袖人物、在澳洲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学,有必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在冯大淦一力促成下,悉尼大学校长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并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等四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此后,悉尼大学和中国建立起良性互动,并越来越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冯大淦在其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最近几年,他还担任了悉尼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联盟的学术主任委员,负责两校全方位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

此次回国,冯大淦带来的建议包括加强国家创新、建立以创新为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探索与其他国家进行科研技术合作的途径。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科学研究要注重夯实基础,也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冯大淦表示,所谓人才,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不仅要能做理论研究,更要实现科学转换,把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临床治疗、工业建设等方方面面。(完)

上一篇:2017年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学教学设施
下一篇:大学生研发社交软件当校园“红娘” 获600万风投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