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学校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11-27
手机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5日讯(记者常理)2019年11月23至24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未来学校研究院、庄严智库共同承办的“成为改变的力量——第四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北京站)”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此次会议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背景,探索在新的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学校形态变革趋势和未来学校构建模式,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研讨会以 “未来学校:变革、创新与融合”为主题,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千余位校长参会,多项未来学校主题活动在此次研讨会上举行。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以“新技术革命与学校形态变革”为题做了报告。他指出,未来教育要为更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更好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陈锋认为,驱动未来学校形态变革的三大最基本力量源泉:对更加美好和理想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新技术的集群突破。

  课程是学校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变革的核心动力就是学习方式变革。今天,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新技术只是用来更好地服务应试教育,则没有意义。例如,技术应该增强学习者的自主性、强化学习方式的互动性、创新性,体现人才培养的融合性。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违背了这些原则时,它也就无法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量与评价作为学校的另外两大要素,其变革也至关重要。在测量和评价技术发展中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是变革基础,它可以对于高互动学习方式、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进行更加可靠和精准的评价,从而支撑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面对未来学校的建设,当前还有很多痛点、忧虑、压力、负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负重前行寻找创新和突破方向,真正做一件对中华民族未来、中国教育未来有意义的事情。未来学校不是任何人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成千上万实践者走出来的。”陈锋说。

  在当下不断强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史家小学校长王欢以“聚焦成长·拥抱未来——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形态变革探索”为题,从学校智能化等角度分享了学校的探索案例及实践经验。她提到,智能化的育人之义要求目标、路径不能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要在多要素、长链条、全方位教育实践中让学生有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新燕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探究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表示,如今高中教育要满足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同时,要更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差异,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具有差异性不同成长通道,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育资源整合就是为了实现最优化配置,使其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谈到信息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原清华大学云计算委员会指导教师、国家软件出口中心首席IT教育专家王洋讲述了信息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举例探讨何为创新能力。在他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才是真正要关心的东西,过程之中尝试推动生命研究来帮助生命成长,希望教育是以成就感驱动内在驱动力,而不是由外界逼迫,希望孩子发自内心渴望研究并投入思考,能够把一个东西真正掌握、真正地做好。

上一篇:兰州进一步简化落户手续 中专以上学历即可落户
下一篇:作文评语每次10000字!杭州一小学老师坚持26年,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