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小学里的食育师:他的课专门研究吃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11-27
手机版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韩彤彤 视频/郭怡希)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出还记得吗?王熙凤拿副象牙镶金筷子捉弄刘姥姥,让她夹鹌鹑蛋,闹了不少笑话。”正聊着饮食教育,刘健突然提到《红楼梦》,“筷子是咱中国的文化,用不好是会被笑的。”

  刘健教学16年,从美术跨界饮食教育。他在食育课上和孩子们一起做菜、画画、讲历史、聊文化。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学会了知识,也填饱了肚子。

  在中国文化中,一副筷子讲究“天圆地方”,而在饮食教育里,刘健追求个“地久天长”。

  

  “食育课远不止做菜那么简单”

  采访前一天,刘健发了条朋友圈,“回呛”了一场直播式公开课。上课前,他曾不断和摄像师沟通,一定要给学生的成品来个俯拍镜头。“可直到最后,也没有拍。”他有些愤愤不平,“不知道大家在怕什么?说到底,就是不信任我们的学生。”

  刘健说得不信任,是指大家不相信小学生能做出一道“米其林式”的菜肴。“那些说我们‘造假’的人,对食育课的了解太少了。”事实上,这门看起来有点小众的课程,已在麦岛小学开设了三年。

  刘健的课堂极有特色,他喜欢在授课过程中讲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故事。上课时,刘健举着一双筷子问:“为什么筷子一头是圆,一头是方?”他会和学生一起读《红楼梦》,说起刘姥姥使不惯沉重的象牙镶金筷子,夹鹌鹑蛋掉了满地。当谈到八大菜系时,他们便在地图上寻找美食的“踪迹”,认认鲁菜的发源地长啥样?

  到了动手操作环节,孩子们有模有样地跟着刘健学做菜。大家在选食材时研究营养成分,装盘时讲究色彩搭配。大功告成后,一群人乐呵呵地围在一起大快朵颐。

  “虽然大家对食育课的定义就是‘做菜’,但食育课远不止‘做菜’那么简单。”

  

  不会做菜的漫画家不是好老师

  在做饮食教育之前,刘健是一名美术老师,他带过艺考,也出版过漫画。画了二十多年,刘健极擅长用画笔捕捉生活——喜欢的动漫和乐队、与朋友喝酒撸串的趣事、属于老青岛的风景记忆、还有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

  刘健的办公室有种低调的艺术感,绿植、书本、茶具、手绘看似随意放置,却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好像这些东西就应该这样摆。“美术讲究色彩和线条,这些搭配技巧都是通用的。”

  画画和做菜,刘健给了它们不同的定义,一个是坚持,一个是热爱。当他踏入饮食教育领域后,这两者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食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于是刘健画出《食文化其实很有趣》一书。在书中,他用漫画的方式呈现“回锅肉”、“葱烧海参”等美食的做菜步骤,让枯燥的食谱变成绘本。

  “和孩子打交道也是一门艺术。”画着卡通小人的课本就像漫画书一样,刘健在用孩子的语言讲着有关“食育”的故事。

  

  把“吃”做成一门学问

  在麦岛小学,食育课是四五年级的必修课,六年级的选修课。它已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甚至有的家长都想来“蹭课”。“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食育课作为一项劳动技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

  其实在刘健心中,“动手”之外,食育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他希望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用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文艺术,食育课就是那块“跳板”。刘健用一道又一道美食与学生一起聊文学、讲历史、研究色彩搭配。学生在“吃”的同时,也学了知识。

  “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懂得这么多?’我说,因为老师认真备课了。”说完,刘健自己也笑了。“吃”是一门学问,把“吃”做成一门学问,是刘健想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梦想。

  

  食育课是一项劳动技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

  

  刘健和学生们的食育课作品。

  

  刘健和学生们的食育课作品。

  

  图为刘健的食育课工作室。一副筷子讲究“天圆地方”,而在饮食教育里,刘健追求个“地久天长”。

上一篇:2019博鳌教育论坛在海南博鳌盛大举行
下一篇:足球——高中锦标赛:海南灵山中学胜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