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建议:加快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4
手机版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经过对浙江省湖州、临安的调研发现,当前市场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十分强劲,休闲农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建议在国家层面全面梳理完善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行休闲农业发展国家标准,推动休闲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连日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一有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和渠道呼吁:休闲农业大有可谓,我国要从多个层面制定完善政策,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又称农业旅游、农庄旅游、田园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有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农场客栈等多种业态,是农业功能拓展与旅游业交叉融合的一种新型业态,是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跨界。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尼·莫利托研究认为,休闲产业将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随着城市化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对自然生态和农耕文化的追求日益高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休闲农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据浙江省湖州市资料,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383.1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882.54 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05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达80亿元,乡村旅游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加639 元,特别是在湖州德清、安吉等县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上千元以上。

当前我国人均 GDP 已达 7800 美元,按照休闲农业发展规律,我国休闲农业的市场消费能力和需求潜力已满足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旅游业与农林渔业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激活旅游内生动力、促进农业精细化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40”“50”“60”年龄段的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具有重要作用。

徐秋芳调研后认为,虽然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较好,但由于发展过快过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规划统筹相对滞后。大部分是个体自发行为,许多地方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大部分精巧度不够,文化创意不高;农业观光、体验教育和农村民俗文化等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精心设计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参与性活动、体验性活动的产品较少。二是要素制约日趋突出。土地规划、指标等又难以落实,村民自筹资金明显不足,外围基础设施配套等也需要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从业人员普遍层次不高,真正懂行的专业性人才十分短缺。三是管理体制亟待厘清。休闲农业属于新生事物,由于社会管理成本较高、上交税收普遍较少,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不够高,,在规划统筹、资源整合、营销宣传等方面缺乏整体性。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徐秋芳也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政策引导、有序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作出明确,关键是要细化落地,其中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议从土地要素、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社会组织等方面制定专项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政策。

二是坚持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主管部门要注重引导各地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为核心,同时注重引入文化创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推进乡村传统文化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园一品,强化区域特色打造,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充分展示自身的独特魅力,坚持从国家层面制定休闲农业国家标准,指导各地休闲农业发展。

四是坚持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完善休闲农业管理体制,明确对口管理部门,依托互联网,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公共利益,通过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引导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引导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

五是坚持创新创意、培育品牌。鼓励各地以创新创造的理念盘活传统资源,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紧密结合,在农家乐、休闲农园、休闲农庄等基础上,探索推行“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等深度开发模式,创新发展休闲农业活动载体,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农民深度合作,通过入股合伙、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牵线搭桥带动农民发挥优势、创业创新。

上一篇:荷兰伊拉姆斯大学教授:荷兰大选是欧洲的风向标情况与美国类似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大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