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临沂大学2017面向社会开放165门课程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4
手机版

青年人网讯:临沂大学在7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扎根沂蒙革命老区,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献策献力。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知识更新及终身学习的需求,学校自2008年起开始面向社会开放部分课程。这一举措为临沂市民求知问学提供了便利,也圆了部分市民的大学梦,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学校以往一般开放几十门课程,2017年加大了工作力度,面向社会开放共165门课程之多,涵盖学校现有的所有学科门类,为更多市民提供了学习大学课程的便利。

参加开放课程学习,个人需提出申请,在临沂大学教务处网页下载填写《临沂大学开放课程修读申请表》,持个人有效证件和修读课程门数相同张数的1寸彩色照片到教务处报名,到财务处缴费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到相关学院修读。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申请参加考试,成绩合格,颁发课程进修合格证书。(临沂大学)

责任编辑:小草

2014年9月,厦门市湖里区蔡塘学校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搬家”——从蜗居9年的老校搬迁至刚落成的新校。两校区虽仅有一街之隔,但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身形看,新校的占地面积是老校的整整5倍;从班级规模看,新校从原来的26个教学班扩大到了66个班,最终将达到90个班的“航空母舰”级别。

湖里区教育部门的“大手笔”引来一片惊叹,然而蔡塘学校更为引人关注的,还不是表面上的“变身”,而是“变身”背后的一连串教育奇迹:作为一所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弟的学校,她的中考成绩年年名列全市前茅;一所曾经设施简陋的小学校,却点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星星之火”,成为湖里区乃至整个鹭岛课变的起点。

蔡塘学校,是厦门教育界的一个“传奇”,更是解读厦门基础教育改革绕不过去的一个故事。

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了湖里教改的“活标本”

2005年,厦门市湖里区政府部门为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在美丽的忠仑公园附近组建了岛内首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蔡塘学校。初创时期,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生源薄弱,“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标签,使其在众多名校的光环下显得有些暗淡。

没有谁看好这所学校,但蔡塘人并不妄自菲薄,改变孩子命运的使命感激励着他们做最好的自己。2006年,校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工家庭对子女学习的帮助非常有限,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唯有学校,唯有课堂。“死守传统只能陷入千校一面,创新精神才是发展之源!”校长陈文斌在综合分析校情学情后,找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一种由内而外的动因,促使学校大胆拉开了课改的序幕。

当时的蔡塘学校仅有50多名教师,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让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课改怎么改?一要改教学观念,二要改教学行为,然而看似简单的两条却触动了许多老师教学的底线。为了鼓励老师们,陈文斌不仅向大家保证“考不好我负责”,还亲自用“先学后教”的新模式给初三年级上化学课,一年下来中考成绩不退反进,事实的说服力,让老师们也跃跃欲试了。

课改头三年,蔡塘学校的课堂就呈现出了两大鲜明的特色!一是在四至九年级率先尝试“教学案”模式教学实验。蔡塘的教学案融教案、学案、分层次评价练习和拓展延伸为一体,分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分层落实、分类发展”四大核心模块,体现了“教学并重,教学合一”的基本理念,同时更注重教师的“导学、启思、拓展、提升”作用。各学科对教学案每个环节进行精雕细琢,如预习环节,语文组针对学生预习能力差的生情,精心设计了“三读”,手把手教孩子怎么预习。正如语文教研组长所说:“我们的课改不是照搬或模仿,而是来自对实践问题的解决。”

二是实行“班级互助小组制自主管理”。学校各班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若干4-6人小组,并选出组长。学期初,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各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培训。课堂上,小组开展合作讨论与学习型展示。评价方面,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从优等生到学困生展示加分依次增加,以鼓励小组培养中下生。评价不仅限于课堂表现,还囊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使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更上层楼。

“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也发展了。”提到孩子们的变化,陈文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想到,课改的力量竟如此之大。而他更没想到的是,在湖里区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学校的成功实践成为了全区教改的“活标本”,引领全区拉开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改实验的大幕。2013年,福建省教育部门通过网络向全省直播蔡塘学校的3堂示范课,在全省引发了广泛关注。2014年,以蔡塘学校为蓝本的教改成果荣获教育部门国家基教类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师者,这里是熔炉;如果你只想混日子,这里是炼狱”

青年教师何老师还记得,自己第一天来蔡塘学校报到,探头看了一下教室,觉得很奇怪:教室里课桌椅都围在一起,孩子们几人一组舌战正酣。入职后,陈校长亲自给新老师做培训,将他们也分成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小组讨论,上台板书、展示。这是何老师第一次接触到蔡塘特有的课堂模式。

那时候还在旧校区,大多数学生是从本校的小学升上来的,所以孩子们倒是比老师先接触了新模式。当时,何老师一边跟着指导老师学,一边跟着学生学,摸爬滚打了一学期,终于入了门,也渐渐体会到了新模式的好处:老师上课轻松,孩子又得到了锻炼。如今,她的课上常常有小老师的影子,只有重点难点由她来点拨。

课改最大的难题是什么?陈文斌坦言是“如何改造不断补充的新鲜血液”。蔡塘学校教师流动性大,面对“铁打的改革流水的兵”,学校不得不练就一套教师培训的常态机制。

首先,新教师必须尽快融入学校的课改理念。每年新教师上岗前,陈文斌都要利用暑假的一到两周时间,亲自组织新教师培训,向他们详细解读学校的课改理念。开学后,再从理论到模式到操作,一步步引领新教师进入实训模拟课堂。

其次,学校成立以老带新的研习组,一种是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另一种是青年教师带刚进来的新教师。这样,三个层次的老师都能教学相长,这是学校当前极具实效性的模式。

“在蔡塘这个地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师者,这里是熔炉;如果你只想混日子,这里是炼狱。”这是陈文斌的“师训名言”,面对蔡塘的“魔鬼训练”,确实有些人无法承受,每年9月底新教师第一次拿工资,10月初总会走一些人。而留下来的人,如果能坚持一年没走,基本上会有点“蔡塘味”,几年没走就有“蔡塘精神”了。

何谓“蔡塘精神”?一位青年教师说:“蔡塘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团结、实干、锲而不舍,甚至执着到有些固执,在厦门这样一个沿海发达城市,这可能真的是独一无二的。”

当留下的每一位老师都融入了“蔡塘精神”,转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今,许多老师的课堂都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以前老师出去教研或评卷,总觉得和名校老师差距太大,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了。用老师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课改给他们带来的“小确幸”。

课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多年课改,陈文斌收获的经验是:课改不只是课堂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比如,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牵涉到德育工作。

而“德育为先”,本身就是蔡塘学校坚守的传统。建校之初,面对大量行为习惯不佳的外来娃,学校就提出“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外来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第一步”,一心一意地致力于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开设了“品格教育月主题活动”德育校本课程,围绕校训“爱国、孝亲、尊师、重义”及校风“明理、诚信、求知、守道”开展“六个一”体验式德育活动,即“一月一主题,一周一体验,一事一成长”。通过活动细致地引导学生的一日常规,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

在蔡塘学校,德育就是细节。孩子不懂得问好,老师会先向他问好,直到孩子主动向老师问好为止;孩子乱扔垃圾,老师会教他们吃完东西将袋子打一个结扔进垃圾桶……学校还制定了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为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配备成长导师,通过开展“走进心灵”等活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正是这样的细致入微,进校一两个月,80%的孩子见到客人能笑着说“你好!”进校一两年,大多数孩子都变得彬彬有礼,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许多前来参观的老师都夸奖:“你们学校的学生好有礼貌!”每当此时,老师们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农民工家庭大多无力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特长,蔡塘学校还开展多元的课程与活动,为孩子打开人生格局。学校提出“一人一艺,一人一技”,要求每个孩子学会一门艺术,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学校还根据师资开发了十多门校本课程,组建了合唱、舞蹈、健美操、足球、篮球、武术、轮滑、笛子、葫芦丝、二胡、国画等27个各式社团,每学年举办四大传统校园文化节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谈到学校的努力,陈文斌感慨地说:“家长把自己的心头肉交到我们手上,学校要给还家长一个什么样的人?还给社会什么样的个体?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建立长效育人机制,让孩子离开学校时身上有蔡塘的烙印。”

在课改艰难的时刻,曾有人问过陈文斌:蔡塘的课改到底是对是错?陈文斌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有利于孩子就是对的。”他的坚持带领学校走出了困境,成为厦门率先课改、也是改得十分彻底的学校。如今,改革已成为蔡塘学校的一种习惯,成为学校十年发展的精神核心。

今天,新蔡塘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改,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之路:每间教室的黑板都是电子白板,通过校园“云系统”实现在线学习也即将成为现实。去年9月,蔡塘“新媒体小组互动课堂”荣获湖里区初中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在湖里教育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蔡塘学校也不再专门招收外来娃,而开始招收本市户籍的孩子,一所优质现代化课改样本校正在美丽的鹭岛振翅高飞!

责任编辑:ECHO

青年人网讯:3月10日上午,郑州市教育局召开2017年郑州教育编制人事暨教师教育工作会,对2016年郑州市教育编制人事暨教师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明确。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陶然,副局长曾昭传出席会议。

会上,新密市教育体育局、中牟县教师进修学校、郑州外国语中学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教师管理、教师进修教育、名师工作室等领域结合自身情况做先进经验介绍。

曾昭传对2017年的工作提出要求,他希望大家要立足当下,撸起袖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做到“心中要有理想、眼里要有全局、手上要有细节、脚下要有底线”。

据悉,2016年郑州市选拨推荐河南省名师93名,省级骨干教师112名,选拨培养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530名、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200名。评选出郑州市第五届名师108名、第三届杰出教师10名、第二届终身名师10名,享受国务院津贴2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2名,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450名、市教育局优秀教师471名、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204名。此外,首届河南省农村教师优质课比赛中,郑州市有21名获得省级一等奖,25名获得省级二等奖,28名获得省级三等奖。河南省第八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比赛中,郑州市有7名获得省级一等奖,2名获得省级二等奖,10名获得省级三等奖。有9名获得优秀论文奖。

会议对2016年郑州市第三届10名杰出教师工作室进行表彰命名并颁发以杰出教师个人命名的工作室奖牌,对2016年教师资格面试考务工作12家先进集体和36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李陶然在会上对郑州市2017年编制人事和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建机制、定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二,抓骨干、促全员,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第三,理思路、勤实践,勇做有未来教育的践行者。

责任编辑:小草

上一篇:湖北95后大学生突击锻炼捐髓救人
下一篇:台湾中正大学被要求改名 校方:改成阿里山大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